浅谈干热岩地热资源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2024年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作为地热能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分析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市场的需求情况,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2.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概念与特点干热岩型地热资源是指地壳中埋藏的温度较高、地热梯度较大的岩石体,并且其中的地热水与岩石体的热交换能力较强。
相比其他地热资源形式,其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温度高: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具有较高的温度,可以满足许多工业和农业用热需求。
•分布广泛: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潜在资源规模巨大。
•持续稳定:相比其他地热资源形式,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供应相对稳定,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
3. 2024年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市场需求分析3.1 工业用热需求工业领域是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重要用热领域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热能。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可以满足工业生产中的高温需求,如炼钢、石化、纺织等行业。
3.2 农业用热需求农业是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另一个重要用热领域。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可以用于温室栽培、农作物脱水、养殖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供热需求。
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下,利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3.3 电力供应需求干热岩型地热资源还可以用于发电。
地热能发电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通过利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中的热水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地热能发电不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可以稳定地为社会供应清洁能源。
3.4 区域供热需求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可以用于为城市、工业园区等区域提供集中供热服务。
通过地下热水管网将地热能传输到各个用户,可以解决大面积供热需求,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4.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市场前景展望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具有丰富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面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双重挑战,干热岩型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024年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市场前景分析引言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具有巨大的潜力。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作为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开发利用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和经济挑战。
本文将对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前景。
1.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特点干热岩型地热资源是指位于地壳深部的高温岩石体,通过人工方式将岩石体内的热能提取出来用于发电或供热。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具有以下特点:•高温: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温度通常达到200℃以上,远高于浅层地热资源。
•储量大: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广泛分布在各大陆板块中,储量丰富。
•持续稳定: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热能储存量稳定,并且可持续利用。
2.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市场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商业化应用。
主要原因包括技术难题、高成本以及政策支持的不足等。
技术挑战是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干热岩型地热资源位于地下深部,开采难度大,涉及到地质勘探、钻孔、热能提取等多个环节,技术要求高。
另外,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高。
与浅层地热资源相比,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开采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导致开发成本较高。
政策支持也是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地热资源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激励和扶持政策。
3.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市场发展趋势尽管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但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市场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创新,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将会得到不断改进。
例如,新的钻探技术、热能转换技术以及储能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开采效率和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和减排要求的提高,将使得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地热作为一种零排放的能源形式,将成为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丰富储量和稳定性将使其在清洁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浅议干热岩地热资源开发前景

施工技术与应用
浅议干热岩地热资源 开发前景
摘要: 伴 随 着可持 续 发展 理念 的 推行 、 矿 物质 不 可再 生 资源 的 匮乏 以及环 境 问题 的 日益严 重 化 , 一种 新 型 绿色 环 保资 源 的 开发 已成 为 了迫在 眉 睫 的问题 。 干热 岩作 为 一种 储存 量 大 、 开 发 受 限制 少 、 绿 色 无污 染 的新 型地 热 资 源 , 因其特 性 适合 应 用 于北 方 的寒 区供 暖 需求 , 从而 可 以减少 因寒 区供 暖 而造 成 的矿 物质 资源 的 消耗 以及 环境 污 染 问题 。
2 0 0 4 年钻 成 第二 口井 并进 行 了水 循环 与 发电 的试 验 。
5 、 冰岛
与此相比, 干热 岩 地 热资 源 却 相 当广 泛 分 布 , 并 且 是地 壳 运 动 的普 遍 事 件, 有着 巨 大的 资源 量 , 几 乎可 以说 是无 限 的资 源量 。 且 随着 干热 岩开 发技 术 的发 展 、 低 地温梯 度 地 热的 开发 , 资源 量 的逐渐 探 明 , 干 热 岩地 热 资源 量将 会
钻成 ,而 且 通 过 注水 成 功 地 在 花 岗岩 上 生 成 了 一 系列 永 久 的 连 通 空 隙 , 在
二、 地热 资源 的分 类
1 、 火 山性 : 火 山热 水 系统— — 蒸汽 型 , 热 水型 人工 热 水 系统— — 干热 岩地 热 , 火 山岩 浆 2 、 非火 山性 : 深 层热 水型
地热 能 作为 绿 色的 , 可 再生 的 能源 , 早 已被 提 上议 事 日程 , 尤其 在 地 热资 源 丰 富 的 国家 已有充 分 的利 用 。一般 地 热资 源可 分 为两 种类 型 , 即天 然 热水 系 统 和 人工 热水 系 统 , 其热 源 分为 火 山性 与非 火 山性 的 。而 干热 岩 型 主要 属于 人 T热 水 系统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未来趋势

PAGE 77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开发利用地热能不仅对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就业均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
地热能通常分为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干热岩型地热能。
资源情况浅层地热能。
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大陆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可实现供暖(制冷)建筑面积320亿平方米,其中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适宜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水热型地热资源。
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1.25万亿t,中国大陆水热型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18.65 亿吨标准煤(回灌情景下)。
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以中低温为主,高温为辅。
受构造、岩浆活动、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控制,水热型地热资源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依据构造成因可分为沉积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
隆起山地型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胶东、辽东半岛等山地丘陵地区。
隆起山地型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和藏南、滇西、川西等地区。
由于我国地处环太平洋板块地热带的西太平洋岛弧型板缘地热带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陆-陆碰撞型板缘地热带的交汇部位,受构造活动的控制,该区域孕育有大量的水热活动,是我国最主要的高温温泉密集带。
西南地区水热型地热资源年可采量折合标准煤1530万t,高温地热资源发电潜力712万kW。
干热岩资源。
干热岩在地球内部普遍存在,但有开发潜力的干热岩资源分布在新火山活动区、地壳较薄地区等板块或构造体边缘。
我国陆区地下3~10km 范围内干热岩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t。
根据国际干热岩标准,以其2%作为可开采资源量计,约为2015年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000倍。
鉴于干热岩型地热能勘查开发难度和技术发展趋势,埋深在5500米以浅的干热岩型地热能将是未来15~30年中国地热能勘查开发研究的重点领域。
为什么说干热岩才是地热能的未来?

为什么说干热岩才是地热能的未来?干热岩作为一种地热资源,在目前节能减排和新一轮的能源结构调整中,对于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开发极有可能成为“黑马”,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目前,国外已经进行了二三十年的研究,所以结合国际上已有的研究内容系统性来讲,希望有所借鉴吧。
最早对干热岩进行研究的国家是美国。
· 1974年,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芬顿山钻了第一眼深井, 拉开了干热岩研究的序幕。
· 1987年, 法、德、英三国共同参与在法国的苏尔士地区开展了规模较大的干热岩生产实验研究,使干热岩资源开发技术逐步趋于成熟,该工程目前仍在运行。
· 90年代,干热岩技术已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日本科学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1996年, 肘折地区已开始发电运行。
另外,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俄罗斯等,也在90年代开始了干热岩的预研究与开发的技术准备工作。
美国对干热岩的研究定义:美国科学家根据芬顿山的干热岩研究工作认为干热岩是埋藏于距地面2-3km以下、无裂隙、无流体、自然温度达于200℃的岩体。
美国芬登山项目研究与开发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分别针对深度为2800m和3500m两个独立的干热岩储层。
·最深钻孔达4500 m ,岩体温度为330℃,热交换系统深度为3600 m,发电量由最初的3MW 到最后的10MW。
·第一段: 2.7-2.9 km: 180-200°C·第二段: 3.5-4.2 km: 240-310°C▼政策支持▼美国能源部推出了一项“地热技术和发展行动计划”(GTP),用于推动地热能的勘探和开发。
仅在2008年,美国能源部就为地热能开发筹集了3.68亿美元的资金。
在庞大的GTP计划中包含数十个技术项目,其中,又以“增强地热系统(EGS)”是最为主要的发展目标。
▼纽贝里火山EGS的开发▼·第一阶段(2010-2011)数据分析低压注水试验,成像测井(BHTV),压力温度水文测试水力增产措施规划和模拟公共宣传活动诱发地震计划环境许可证·第二阶段(2012-2013)地震传感器安装NWG 55-29水力增产措施生产井开发测试·第三阶段(2014)大规模发电日本对干热岩的研究定义:日本科学家根据肘折地区的干热岩研究工作认为只要岩体的温度达到200℃,埋藏深度合理,内含流体不是太多(或者没有)能用干热岩技术来提取岩体中的热量,就把这种岩体称为干热岩。
浅谈地热能的利用与发展前景

浅谈地热能的利用与发展前景摘要:我国的地热能资源相对于其他国家是比较丰富的。
环境保护是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而地热能源本身具有稳定、连续、高效的性能特点,它能够非常有效的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以及能源紧缺的问题。
地热能源能够被运用到很多的领域,比如发电、供暖、工农业以及医疗等领域,运用地热能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
本文基于此,探讨地热能的利用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地热能;利用;发展前景引言地热能资源是新型能源的一种,它本身具有的优势能够提升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在我国的地热能资源是占全球7.9%的地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我国的地热资源可采储量每年高达68亿m3,我国地热能的储量与煤炭储量相比,高出煤炭储量的2.5倍。
新型的地热能源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基本概念(一)我国地热能的分布从地热能这一名词来看,它主要指的是在地球内部产生的热能。
这种热量往往是通过地球的熔融岩浆等产生的,现代化背景下,科学与技术不断的革新,地热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能够从地壳内部开发岩石的热量。
在我国,地热能主要集中在板块的边缘,这个位置是火山以及地震多发的地区[1]。
可以发现其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布是比较广泛的。
此外还有一些属于高温对流型这一类地热能资源也分布非常广泛,但大多数在我国的西藏等地区。
中低对流行这一类资源,则在我国海南等区域分布的比较广泛。
(二)类型地热能依照其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4种:首先是热水型。
它具体就是在地球的浅处,相当于地下的100-4500米处,可以看到的热水或者水蒸汽。
其次还有干热岩类型的地热能,其比较特殊。
还有一种地热能类型:地压地热能,它指的是一些在大型的沉积盆地的深处所存在的一些高温、高压的流体,这些流体中含有大量的甲烷气体 [2]。
最后是岩浆热能,它指的是储存在高温熔融岩浆体中的巨大热能。
另一方面,按照地热水的温度划分,能够将地热能分为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
干热岩技术介绍及其未来发展

干热岩技术介绍及其未来发展最近,干热岩,一个新鲜的名字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作为地热能的一种,干热岩资源量巨大、分布广泛,排放几乎为零,热能连续性好,具有可观的商业价值。
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摄氏度的高温优质干热岩体,这是我国首次钻获温度最高的干热岩体,实现了我国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
这资源量可是相当于17万吨煤,不夸张的说,这一突破甚至将改变能源利用的版图。
干热岩,也称增强型地热系统,或称工程型地热系统,是一般温度大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
这种岩体的成分可以变化很大, 绝大部分为中生代以来的中酸性侵入岩, 但也可以是中新生代的变质岩, 甚至是厚度巨大的块状沉积岩。
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 因此其主要的工业指标是岩体内部的温度。
干热岩发电技术不受季节、气候约束,发电成本是风力发电的1/2,太阳能发电的1/10。
如果1/2和1/10说得是度电成本,根据2020年实现居民侧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发展目标,目前国内光伏发电每度成本仅有0.7元。
那么风电度电成本就是0.14元,干热岩发电成本就是0.07元。
开发干热岩资源的原理是从地表往干热岩中打一眼井(注入井),封闭井孔后向井中高压注入温度较低的水, 产生了非常高的压力。
在岩体致密无裂隙的情况下, 高压水会使岩体大致垂直最小地应力的方向产生许多裂缝。
若岩体中本来就有少量天然节理, 这些高压水使之扩充成更大的裂缝。
当然, 这些裂缝的方向要受地应力系统的影响。
随着低温水的不断注入, 裂缝不断增加、扩大, 并相互连通, 最终形成一个大致呈面状的人工干热岩热储构造。
在距注入井合理的位置处钻几口井并贯通人工热储构造, 这些井用来回收高温水、汽, 称之为生产井。
注入的水沿着裂隙运动并与周边的岩石发生热交换, 产生了温度高达200-300℃的高温高压水或水汽混合物。
从贯通人工热储构造的生产井中提取高温蒸汽, 用于地热发电和综合利用。
2023年干热岩型地热资源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干热岩型地热资源行业市场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经济变化对于干热岩型地热资源行业市场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干热岩型地热资源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目前,中国地热资源利用率依然较低,但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地热资源的国家。
随着走煤弃煤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地热能已经成为了可替代的能源之一。
政府将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地热利用。
当前,我国“十四五”时期要求,到2025年,地热直接利用发电要达到50万千瓦左右,干热岩矿体开发利用率要达到30%以上。
因此,干热岩型地热资源行业市场前景广阔,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政策环境分析政策环境是干热岩型地热资源行业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国家对于地热资源的政策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逐渐健全,为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法律权益保护。
主要的政策如下:1、《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要求,到2035年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实现能源消费总量达到峰值,环境质量全面改善,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而地热能源作为新能源的一种,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国家能源法》:《国家能源法》保障了各种能源企业的合法权益,明确了受益者的权益和责任。
同时针对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开发,规定了采取合理、可持续的开发方式,保障了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
3、《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条例》:《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条例》规定了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明确了行业的管理原则和法律制度,保证了业内企业、社会投资者和广大公众等各方面的安全合法利益。
三、市场竞争分析干热岩型地热资源行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行业内企业多,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行业集中度不高。
此外,由于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利用技术尚未成熟,开发成本高,因此,成为行业企业竞争的主要瓶颈。
但在客观的市场需求下,干热岩型地热资源行业的市场份额正在稳步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干热岩地热资源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摘要: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开发利用深层清洁地热资源,尤其是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早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正在积极研
究的课题,而且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开发应用在全球也属于初级阶段,对于我国而言,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开发应用更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这篇文章将从什么是干热岩,干热岩的工作原理以及我国干热岩的分布情况及研究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干热岩;干热岩工作原理;干热岩分布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工业技术发展,能源也是影响世界政局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消耗,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使我们意识到寻找一种安全、可靠、环保、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
1、干热岩的介绍
干热岩地热资源,是指温度在200℃以上的岩体中蕴藏的地热资源,它可以通过开采,提取过热水蒸气,直接用于发电等.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在1970年提出了用于商业用途的高温岩体地热资源,并起了一个专业的名称“hot dry rock”,中文直译为干热岩,其明确的科学和工程意义为:岩石是干的、无水的、致密的、不渗透的;另一层含义为岩石是热的,具有较高温度的.1984年,干热岩地热开发在美国成功后,“hot dry rocks”
及其缩写hdr 广泛出现在科技文献中。
2、干热岩的工作原理及相关概念介绍
干热岩的工作原理,简而言之就是钻一口深井可以达到地下结晶质岩层(大约为3000~5000m深),此处的岩石温度一般可以达到150~350℃;下一步是在深部热岩层中,通过在井下热岩层中进行射孔、爆炸、水力压裂、酸化等人工形成一个可以进行热交换的成所,即在干热岩体中形成具有高渗透性的裂缝体系,我们把它称作“换热构造”或称“人工热储;另一部分是在打入一深井进入到之前形成的人工热储部位,通过水循环从此井中采出热水,从而再加利用;在地面上部可以对于产出的热水采用二元发电装置进行发干热岩这种深层干热岩存在于整个地壳内部,不受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的约束。
这种具有广泛分布性的特点,可以说它是无处不在的资源。
任何一个地方,只要钻孔深度足够深,那么干热岩就可以得到开发利用。
高温岩体开发的两个关键技术问题是深部人工储留层的建造技术和高温岩体中的钻井技术.人工储留层建造是高温岩体地热开发最关键的步骤,它直接关系到高温岩体地热开发的成本和经济性.水压致裂法、爆炸法和热应力法是建造人工储留层的主要方法。
3、干热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在中国广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主要始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都相应有了较大的发展,2004年,万志军老师在?高温岩体地热开发的技术经济
评价?一文中,应用mit经济模式进行的高温岩体地热发电开发成本预测,认为目前的高温岩体地热发电已具有商业竞争力,采用先进的线性钻井技术后,将使所有等级的地热梯度的高温岩体地热发电电价具有商业竞争力,届时高温岩体地热能将成为全球主导的能源之一。
并且对热海深田10m深,水平展布50km范围温度进行了模拟,模拟的地热分布梯度线与实测的地热分布梯度线形状与特点相似,对热田高温岩体可提取的地热能总量为1.63×10??j。
2008年,赵阳升教授建立了盐矿开采-渗流-传热-传质耦合理论,建立了高温岩体地热开采的变形-渗流-传热的耦合理论。
2010年,河北省开采热水量为5.510063×108立方米,可利用热能量为1.0947881×1017j,折合标准煤3.7415×106吨,并且该地热资源主要用于采暖,工业烘干,温泉洗浴,医疗保健。
2011年,国外学者对地下坚硬的岩石外壳中储存的大量热能进行了开采,在地表钻一些井通向干热岩层,然后将它们与岩石裂隙层连接起来,增强裂隙间的透水性,从而建立了热交换系统。
这种热交换可以将大量热水活蒸汽运送到地表来发电,由于低排放量以及整个系统占地面积小,有着巨大的利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新型能源。
由此可见,地热资源的研究正全速前进。
4、干热岩地热资源在我国的分布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被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所包围,并且由于太平洋板块一直向西汇聚,印度洋板块不间断地向北俯冲。
因此,我国地质构造变形强烈,地震带成片分布,
底层物质活动强烈,形成了我国类型丰富的地热能源。
我国地热能源分布规律较为明显,受构造格局的控制,西部由于印度板块的冲击,造成高原地壳增厚及隆起,强烈的地质构造形成了藏南-川西-滇西高温地热资源。
东部由于太平洋板块的冲击形成了沉积型盆地,中低温地热能源。
东北部长白山五大连池和东部沿海的高温地热能源主要与第四纪火山活动有关。
我国已发现的地热区有3200多处,其中可以用来发电的高温地质区有255处。
5、干热岩在我国的应用
干热岩地热资源广泛应用在发电、供暖、工业利用、医疗、洗浴、水产养殖、农业温室、矿泉水生产、农业灌溉等产业中。
目前针对中国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要热能形式的特点,地热资源的开发主要以城镇居民住宅供暖和开发地热温泉度假村的形式进行热能利用,有少数地区已经相应地形成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相应产业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昆明市某单位利用已开发的热水井开办了一个集温泉浴、桑拿浴、垂钩、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绿世界温泉度假中心”,此中心不仅安置了100多市民的就业问题,而且每年还可以为国家创利税收近千万元。
6、结语
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干热岩技术的研究程度已经逐步的得到了提高,主要从最初的通过深部结晶岩石中吸收传到热量来用于发电的假想变为了现实,与此同时,不仅此种技术在发展,将来还可能会有更多种有关干热岩地热能相关技术可以得到实现,不仅
如此干热岩地热能会在将来成为各个地区供热的又一种方式;当然,目前干热岩应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有效性的技术尤其试验还很缺乏,而特别的发展中国家对干热岩的研究还很少。
2012年进行的全国范围的地质勘察更加有助于对于干热岩地热能源的开发应用;而国际上有关干热岩技术正在向第二代过渡,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与国外发达国家积极合作,利用其先进技术,做好基础技术研发工作,让干热岩地热能源技术在中国更加成熟,干热岩地热能进供暖的思想与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
报.2008,42(3):345-359.
[2]马立新,田舍.我国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9):19-21.
[3]朱家玲,等.地热能开发与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干热岩地热资源利用前景无限——访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研究员殷秀兰(中国矿业报/2008-10-14/第b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