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第4课-干热岩概要

合集下载

干热岩型地热能

干热岩型地热能

干热岩型地热能干热岩型地热能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它是利用地球内部的高温岩石来产生电力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将水注入到深处的高温岩石中,水在高温下变成蒸汽,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地面上的涡轮机中,驱动涡轮机发电。

干热岩型地热能具有无污染、可持续、稳定可靠等优点,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干热岩型地热能的开发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需要有高温的岩石层,一般需要达到200℃以上的温度才能够进行开发。

其次,需要有足够的水资源,因为水是产生蒸汽的重要原料。

最后,需要有适合的地质条件,如岩石的透气性、裂隙度等。

干热岩型地热能的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技术研究和开发。

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探,确定岩石层的温度、水资源等情况。

其次,需要进行钻探,将水注入到岩石层中,产生蒸汽。

然后,需要建设输送管道和发电设备,将蒸汽输送到地面上的涡轮机中,产生电力。

最后,需要进行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确保开发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干热岩型地热能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它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可以满足城市和工业的用电需求。

最后,它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干热岩型地热能的开发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开发成本较高,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研究和设备建设。

其次,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损害。

最后,干热岩型地热能的开发需要有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以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总之,干热岩型地热能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它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满足城市和工业的用电需求。

虽然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但只要有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加强技术研究和设备建设,就可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未来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

地热与干热岩(湖南)

地热与干热岩(湖南)

盆地)。
4 干热岩热储指标-储层激发体积
激发体积控制着储层中热能可被采收出来的比例(称为采
收率),是影响热能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激发后岩体的渗透
率、孔隙度等参数对热能采收效率影响很大。
用于发电的EGS激发体积应达到0.1km3。
5 干热岩热储指标-储层换热面积
储层的换热面积决定了最终干热岩的发电的装机容量。 井距、井场形式、裂缝长度、宽度和间距最终决定了热储层 的有效换热面积。
2 干热岩的赋存
干热岩的热能赋存于各种变质岩或结晶岩类岩体,较常见的岩 石有黑云母片麻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一般于热岩上覆盖 有沉积岩或土等隔热层。 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 因此其主要的工业指标 是岩体内部的温度。
黑云母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soltz)
3 干热岩热储指标-储层温度和深度
1、浅层地温能资源
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
浅层地温能是地球表层地球内部传导或者对流的热量
以及太阳能辐射的热量的综合体。
浅层地温能资源通过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的方式用于
建筑供暖、洗浴、养殖等,目前是我国地热资源中利用量 最多最广的能源类型。
目前的定义: 浅层地温能是指地表以下一定
15 m
地表
20℃
夏天
14℃ 22 m
A 0.01 (9.52 CU 2.56CTh 3.48CK )
Rybach (1976)
由于高温条件下较强的地球化学分异,放射性元素会向浅部富集,从 而随深度呈指数衰减(Birch,1968):
A(z) A0 exp( z / D)
其中,D为放射性生热元素富集层的厚度,A0为地表生热率
干热岩是一种资源 增强型地热系统是一种技术

地热第4课-干热岩

地热第4课-干热岩

1 干热岩的发展优势
资源量巨大、分布广泛。(初步估算,我国陆区3.010.0km深处干热岩资源为860万亿吨标准煤燃烧所释放的 能量)
几乎为零排放。(无废气和其他流体或固体废弃物,可维持 对环境最低水平的影响)
开发系统安全。(没有爆炸危险,更不会引起灾难性事故或 伤害性污染)
热能连续性好。(在可再生能源中,只有EGS可以提供不间 断的电力供应,不受季节、气候、昼夜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经济实惠(商业价值可观)
2 干热岩的赋存
干热岩的热能赋存于各种变质岩或结晶岩类岩体,较常见的岩石 有黑云母片麻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一般于热岩上覆盖有沉 积岩或土等隔热层。 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 因此其主要的工业指标是岩 体内部的温度。
黑云母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soltz)
在高温但无水或无渗透 率的热岩体中,通过水 力压裂等方法制造出一 个人工热储,将地面冷 水注入地下深部获取热 能,通过在地表建立高 温发电站来实现深部地 热能的有效利用。
4 EGS 技术
4 EGS 应用
美国Dersertpeak电站2010.9-2011.4间对 # 27-15进行了储层激发,使 发电量提高了1.5MW。 美国Geysers地热田近年来发电量稳定,除了通过增加回灌以外,其部 分井在2012年采用了EGS储层激发增产技术,进一步增加了储层产量。 美国bottlefield地热田电站发电量为10MW,将于2014年由Altarock公 司对两个开采井进行激发增产。
水流损失可能否定系统的经济性能和环境影响结论; 而水流 短路形成后需要废弃已经激发的岩体体积中很大的一部分, 会给后续钻井和激发造成困难。
理想EGS的水耗应小于10%。

干热岩文档

干热岩文档

干热岩1. 什么是干热岩干热岩是一种地热资源,指的是地下深部岩石中的高温岩体。

这些岩体通常位于地下几千米深处,温度可以达到200℃以上。

相比之下,传统地热资源主要来自于热液和蒸汽,而干热岩则不需要地下水的存在。

干热岩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辐射热,属于一种无限可再生的资源。

2. 干热岩资源利用2.1 干热岩发电利用干热岩发电是目前对干热岩资源利用最主要的方式。

通过在地下钻探井中注水,注入高压高温的水使其与岩石发生热交换,形成蒸汽,然后利用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相比传统地热发电,干热岩发电具有更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可以获得更高的发电效率。

2.2 干热岩热能利用除了发电,干热岩还可以直接利用其热能进行供暖、加热和工业过程。

通过在地表进行钻探,将高温岩体的热能输送到地表,再经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将热能转移到需要加热的介质上,实现供热和加热的目的。

干热岩热能利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居民区、工业区和温室等场所,提供清洁、可持续的热能。

2.3 干热岩矿物资源利用干热岩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可以进行开采和利用。

例如,干热岩中的伴生物质,如铀、钍、稀土元素等,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此外,干热岩中的岩盐、花岗岩等也可以用于建材、化工等领域。

3. 干热岩资源开发与环境影响干热岩资源开发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干热岩资源的开采需要进行地下钻探和水力压裂等工作,可能会引起地震活动。

其次,注入的水和地下岩石的接触可能会导致岩石中的矿物质释放,对地下水质产生影响。

此外,干热岩资源开发需要大量的用水,可能会对水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

为了减少环境影响,干热岩资源开发需要采取合适的技术和措施。

例如,使用先进的地震监测设备进行地震监测,控制地震活动的范围和强度。

此外,注水前需要对地下岩石进行充分的矿物学研究,了解矿物质释放的情况,并采取防护措施。

同时,可以推广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回收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压力。

4. 干热岩资源的前景干热岩资源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学地理科普讲解稿-干热岩

中学地理科普讲解稿-干热岩

污 染火 大力 气发 环电 境 河 流水 生电 态破 系坏 统 气风 候电 的受 影季 响节
01
高温高 压钻井
02
耐高温 钻井液
03
动力钻具与 长寿命钻头
04
仪器耐高 与密封
关键技术
2017年我国科学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 这是我国首次钻获温度最高的干热岩体,实现了我国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
有深度 就有热度
Hale Waihona Puke 地壳中干热岩所蕴含的 能量相当于全球所有石油、 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 的30倍,是一种前景广阔 的绿色环保、可再生能源 之一。
干热岩是一种新兴的地热能源,是指一般大于200摄氏度、深埋数千米、 内部不存在流体或存在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
干热岩发电可以摆脱外界的干扰
干热岩能源是当前国际社会公认的 高效低碳清洁能源

干热岩——沉睡的宝贝地热能在线

干热岩——沉睡的宝贝地热能在线

干热岩——沉睡的宝贝地热能在线干热岩是新兴能源,温度一般大于200℃,深埋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获仅有少量流体的高温岩体,是一般温度大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

中国首次大规模发现干热岩资源位于青海省共和盆地。

温度高达153℃,它们埋藏浅、温度高、分布广、填补了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的空白。

干热岩就在我们脚下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地心温度高达6000℃。

地球通过火山、地震、地热等方式源源不断地释放着内部能量。

我们所熟悉的温泉正是地球比较温和地释放能量的方式,属于地热资源的一种。

干热岩是深埋地下、没有或极少量含有水或蒸汽的热岩体,属于另一种地热资源。

从理论上来讲,从地球表面向内部延伸,温度会逐渐增加。

任何区域达到一定深度,内部高温都足以开发干热岩。

可以说,干热岩是无处不在的自然资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

干热岩资源量巨大然而,地球内部的地热能并非我们都能开采。

由于当前技术条件有限,干热岩型地热资源专指埋深较浅(3千米~10千米)、温度较高(>150℃)、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热岩体。

据保守估计,地壳浅部干热岩(3千米~10千米)所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能量的30倍。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大陆(3千米~10千米)干热岩地热资源总量为2.5×1025J,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按2%的可开采资源量计算,相当于我国2016年能源消耗总量的3927倍。

同时,地热发电生命周期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太阳能发电还要低,是燃煤发电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60,天然气发电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0。

所以,开发这种巨大的清洁型能源,不仅可以改变当前社会能源结构,还可以遏制污染排放,还一片碧海云天。

我国干热岩分布我国地热资源丰富。

经科学测算,有国内专家认为,中国大陆3-10公里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为2.09×107EJ,合7.149×1014吨标准煤,高于美国本土(不含黄石公园)干热岩地热资源量(1.4×107EJ)。

干热岩供热介绍

干热岩供热介绍

技术实现通过钻机向地下一定深度高温干热岩层钻孔,在钻孔中安装一种密闭的金属换热器,借助换热器传导,将地下深处的热能导出,并通过专用设备系统向地面建筑物供热.特点普遍适用.钻孔位置的选定比较灵活,一般不受场地条件制约,每个建筑物下都有地热能,开发地热能在地面上具有普遍性.绿色环保.无废气、废液、废渣等任何排放,能量来自地热,治污减霾成效显着.如果进行规模化推广,在一个采暖季4个月,以100万平米建筑为例,与燃煤锅炉相比,采用干热岩供热技术:保护水资源.系统与地下水隔离,仅通过换热器管壁与高温岩层换热,不抽取地下热水,也不使用地下水.安全可靠.孔径小200毫米,深度在2000米以下,对建筑地基无任何影响,地下无运动部件;利用地下高温热源供热,系统稳定.系统寿命长.地下换热器采用J55特种钢材制造,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寿命与建筑寿命相当.高效节能.专用的吸热导热装置与新材料的使用提高了地下吸热导热效率;一个换热孔可以解决万平米建筑的供暖.投资与运行经济.向地下中、深层取热,增加单孔取热量,扩大供热面积,可减少钻孔数,降低开发成本.目前按照一个取热深孔可解决1万~万平方米建筑的供热计算,其运行成本不超过燃煤集中供热的50%.同时地面供暖设备占用空间小,运行灵活,控制简单,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还可一机多用,制冷、供热、供热水.以长安信息大厦住宅、商场供热项目为例:项目基本信息:总建筑面积38000平米,其中住宅25000平米,商业13000平米.1钻孔数: 3个,钻孔深: 2000m.2技术特点:在钻孔中放入超长密闭金属换热器,将地下热能导出.3功能:冬季供热.本计算采用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第18章中提出的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法,计算只对比冬季供暖时系统的总能耗.总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能耗计算针对其25000平方米住宅.冬季供暖采用干热岩供热技术,干热岩机组累计运行时间TB=16×30×4=1920h/a.1根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上册第1432页表,可知住宅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 .因此负荷率为:2计算设备耗电量:据上表可知,一个采暖季,干热岩供热系统总耗电量为24612kW·h,则运行费用按照西安市商业用电平谷电价元/kW·h计,每个采暖季干热岩系统运行费用为209280元,折合元·平方米/月.若采用居民用电价元/kW·h计,每个采暖季干热岩系统运行费用为12306元,折合元·平方米/月.。

干热岩若干基础知识

干热岩若干基础知识

干热岩若干基础知识胡经国1、地热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核裂变产生的一种能量资源。

地球上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温度高达1200~1300℃。

天然温泉的温度大多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 ~140℃。

这说明,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热库,蕴藏着巨大的热能。

这种热量渗出地表,于是就形成了地热。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2、地热能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是从地球内部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导致火山爆发和地震的能量。

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1200℃。

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

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

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3、熔岩熔岩(Lava)是指已经熔化的岩石。

它以高温液体呈现,常见于火山口或地壳裂缝,一般温度为700~1200℃。

虽然熔岩的黏度是水的10万倍,但是它还是能流动到数公里以外,冷却成为火山岩。

熔岩是指从地下深处喷出地表的岩浆,也用来表示熔岩冷却后形成的岩石。

熔岩在熔融状态下的流动性,随二氧化硅的增加而减弱。

基性熔岩粘度小,易于流动;而酸性熔岩则不易流动。

由于熔岩化学成分的不同,或火山环境的差异,因而熔岩有多种表现形式。

4、岩浆岩浆(Magma)是指形成于地壳和上地幔深处、富含挥发成分、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高温粘稠熔融物质。

岩浆是地下深处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岩石。

喷出地表的岩浆称为熔岩(Lava)。

由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Extrusive Rocks);由侵入地壳中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Intrusive Rocks)。

火山喷发时不但有蒸汽、石块、晶屑(矿物结晶碎屑)和熔岩团块从火山口喷出,而且还有炽热粘稠的熔融物质自火山口喷出或溢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8年,又完成了钻孔
“Habanero-3”并进行钻孔流 动试验。 • 2009年1月,建成一座1000kW 的示范电站,专为建站地点的 小镇供电。准备3年后再钻9眼 深井,建成一座5万kW的干热 岩发电站。 • 预计到2016年支持大约1万MW 的发电能力。
26
典型EGS储层的性能试验结果
温度达到200℃,埋藏深度合理,内含流体不是太多(或者没
有)能用干热岩技术来提取岩体中的热量,就把这种岩体称 为干热岩。
欧洲一些科学家根据法国干热岩研究认为,埋藏于地面1km以
下,温度大于200℃的岩体就可称为干热岩。条件无需过于严 格。
2 干热岩概念的发展
• 美国最早(1973年)称之为“热干岩体”。 • 日本的钻探发现,深层岩体中有发育有较好的天然裂缝体系,并存在 有地热水,因而又称作“热湿岩体”。 • 在澳大利亚的试验中,地下岩体要经过人工压裂处理,使其生成裂缝 体系,因而叫做“热裂岩体”。 • 此外,瑞士称作“深层地热开采”, • 国际能源机构1978 年发起的研究项目称“人造地热能利用体系”。
Ⅳ-Ⅳ剖面(4375km)(塔什库尔干-南京)
咸阳、南京属于大地热流值高而居里面埋深大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都具 有第四系覆盖层较大,地温梯度较小的特点,深部热源向上传导在覆盖层因热 导率变小而使热流聚集形成高热流特征
4
重点地区深部热结构图
1、东南沿海热结构分析
东南沿海地温梯度图
东南沿海为燕山期花岗岩,岩体放射性产热较大,占热流总量60%, 5km深度温度可达195℃,盖层厚度300m。
4 FRANCE(since 1987)
• • 1986 年法国、德国在苏尔士开展岩体热能 利用项目。 第一阶段(1987~1992年)钻了两个2000m 的浅井,对花岗岩上部进行了测试。
Measured depth (m)
1000 0 0 50
Temperature ( C)
100
150
200
• 1990 年,在日本的肘折地区进行了 干热岩试验,称为“肘折工程”,目 的是研究适合于干热岩发电的关键技 术。 • 先后钻探了HDR-1, HDR-2, HDR-3等 生产井,井间距为50-130 m。 • 在1991年进行了一个注入井与3个生 产井的综合地下水循环实验,在90天 循环实验中,生产水温度为150190℃。流体回收率为78%。 利用双工质循环发电130 kW 。
2 干热岩的赋存
干热岩的热能赋存于各种变质岩或结晶岩类岩体,较常见的岩 石有黑云母片麻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一般于热岩上覆盖 有沉积岩或土等隔热层。 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 因此其主要的工业指标 是岩体内部的温度。
黑云母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soltz)
3 干热岩热储指标-储层温度和深度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EGS/HDR项目一览表
目 录
一、基本概念 二、干热岩的特点 三、国际EGS工程
四、我国干热岩资源分布及潜力 五、干热岩勘查开发关键技术
六、EGS的未来
1
干热岩的分布
中国新生代活火山分布
阿尔山
五大连池
长白山 大同 蓬莱
台湾 腾冲
广州 海南
2
干热岩的埋藏特征
长期 无处不在 深度3-10km 目前技术条件 中新生代酸性岩体 有覆盖层
2 USA(1972-1996)
• 美国芬登山项目研究与开发经历了两个主 要阶段,分别针对深度为2800m和3500m 两个独立的干热岩储层。 • 最深钻孔达4500 m ,岩体温度为330℃, 热交换系统深度为3600 m,发电量由最初 的3MW 到最后的10MW。 • • 第一段: 2.7-2.9 km: 180-200°C 第二段: 3.5-4.2 km: 240-310°C
• 美国在热干岩体实验项目后,对新开发的这种项目统称“增强地热系
统”。
3 干热岩和增强型地热系统
目前的定义:
• 干热岩(HDR),是一般温度大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 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 •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称工程型地热系统)是通过工程手段开采 深部岩体热能的技术方法。
目 录
一、基本概念 二、干热岩的特点 三、国际EGS工程 四、我国干热岩资源分布及潜力
五、干热岩勘查开发关键技术
六、EGS的未来
1 干热岩工程的发展
最早对干热岩进行研究的国家是美国。1974年,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
验室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芬顿山钻了第一眼深井, 拉开了干热岩研究的序幕。 1987年, 法、德、英三国共同参与在法国的苏尔士地区开展了规模较大的 干热岩生产实验研究,使干热岩资源开发技术逐步趋于成熟,该工程目前仍在运 行。 90年代,干热岩技术已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 日本科学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 绩。1996年, 肘折地区已开始发电运行。 另外, 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俄罗斯等, 也在 90年代开始了干热岩的预研究与开发的技术准备工作。
水流阻力。理想EGS流体阻力应小于0.1Mpa/kg/s。
7 干热岩热储指标-储层水流损失与短路
储层水流损失是指注入储层的水流流向储层外围地层而无
法从生产井产出的现象。
水流短路是注入储层的水流没有充分停留在储层中被加
热而直接从生产井产出的现象。 水流损失可能否定系统的经济性能和环境影响结论; 而 水流短路形成后需要废弃已经激发的岩体体积中很大的一部 分,会给后续钻井和激发造成困难。 理想EGS的水耗应小于10%。
库伯盆地)。
4 干热岩热储指标-储层激发体积
激发体积控制着储层中热能可被采收出来的比例(称为采
收率),是影响热能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激发后岩体的渗透
率、孔隙度等参数对热能采收效率影响很大。
用于发电的EGS激发体积应达到0.1km3。
5 干热岩热储指标-储层换热面积
储层的换热面积决定了最终干热岩的发电的装机容量。 井距、井场形式、裂缝长度、宽度和间距最终决定了热储层 的有效换热面积。
干热岩是一种资源 增强型地热系统是一种技术
4 增强型地热系统
在高温但无水或无渗 透率的热岩体中,通过 水力压裂等方法制造出 一个人工热储,将地面 冷水注入地下深部获取 热能,通过在地表建立 高温发电站来实现深部 地热能的有效利用。
4 EGS 技术
4 EGS 应用
美国Dersertpeak电站2010.9-2011.4间对 # 27-15进行了储层激发,使 发电量提高了1.5MW。 美国Geysers地热田近年来发电量稳定,除了通过增加回灌以外,其部 分井在2012年采用了EGS储层激发增产技术,进一步增加了储层产量。 美国bottlefield地热田电站发电量为10MW,将于2014年由Altarock公 司对两个开采井进行激发增产。
五、干热岩勘查开发关键技术
六、EGS的未来
1 干热岩的发展优势
资源量巨大、分布广泛。(初步估算,我国陆区3.0-10.0km 深处干热岩资源为860万亿吨标准煤燃烧所释放的能量) 几乎为零排放。(无废气和其他流体或固体废弃物,可维持 对环境最低水平的影响) 开发系统安全。(没有爆炸危险,更不会引起灾难性事故或 伤害性污染) 热能连续性好。(在可再生能源中,只有EGS可以提供不间 断的电力供应,不受季节、气候、昼夜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经济实惠(商业价值可观)
羊八井பைடு நூலகம்
370
450
460
440 430
羊八井
510 510 520 羊八井 480 500
干热岩—地热能的未来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王贵玲
目 录
一、基本概念 二、干热岩的特点 三、国际EGS工程
四、我国干热岩资源分布及潜力 五、干热岩勘查开发关键技术
六、EGS的未来
(一) 基本概念
3
1 各国对干热岩的定义
美国科学家根据芬顿山的干热岩研究工作认为干热岩是埋藏 于距地面2-3km以下、无裂隙、无流体、自然温度达于200℃ 的岩体。 日本科学家根据肘折地区的干热岩研究工作认为只要岩体的
增强型地热系统的一个关键工艺就是通过储层的激发来创建
不低于100万m 的有效换热面积。
2
6 干热岩热储指标-储层水流阻力
储层水流阻力是EGS裂隙储层通过单位流量的压力降值, 是衡量EGS储层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储层阻力和储层的低渗透率密切相关。储层的渗透率由压
裂裂隙的宽度和联通程度决定。
通过压裂使裂隙联通,隙宽变大,可以大幅度减少储层
储层温度直接影响储层开发的难易程度和经济性能,目前适合 EGS开发的井口温度不低于150℃。


普遍认为,深度在4km内、温度高于200℃的区域是高等级EGS资
源区。 热储的温度和埋深由选址决定,储层选址主要有两种依据。


一是选在火山口或破火山口的火山岩岩层边缘(芬登山项目、
肘择,Newberry); 二是选在废置的矿场或油气田处(罗斯曼奴斯、苏尔茨和
Reservoir temperature profile 111 /km
• 第二阶段(1992~1999年),对深度33.5km温度达到160 ℃的双井热储系统继续 了激发。 • 第三阶段(1999~2009年)对深度4— 4.5km温度达到200 ℃的三井热储系统继续 了激发。 • 第四阶段(2009~2008年)循环发电,评
2 USA(1972-1996)
政策支持
美国能源部推出了一项“地热技术和发展行动计划”(GTP),
用于推动地热能的勘探和开发。仅在2008年,美国能源部就为
地热能开发筹集了3.68亿美元的资金。在庞大的GTP计划中包 含数十个技术项目,其中,又以“增强地热系统(EGS)”是 最为主要的发展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