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学观点看湖泊藻类控制的技术体系

合集下载

湖泊分区分类控制的理念与方法

湖泊分区分类控制的理念与方法

湖泊分区分类控制的理念与方法
湖泊分区分类控制是一种管理和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方法,通过将湖泊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根据每个区域的特点和用途进行适当的管理和控制。

以下是湖泊分区分类控制的理念和方法:
1.理念:
o综合管理:湖泊是复杂的生态系统,其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水质、生物多样性、用途和社会经济等多方
面因素。

o差异化管理:湖泊内部存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应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具体管理,实现差异
化的保护和利用。

o统筹协调:湖泊管理需要进行跨部门和跨利益相关方的协调,强调多方合作和协同管理。

2.方法:
o分区划定:根据湖泊的物理、生态和社会经济特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源头污染区、生态保护
区、休闲旅游区等。

o区域管理策略:针对每个区域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如限制农业面源污染、建立禁渔保护区、
控制游船活动等。

o水资源调控:根据湖泊不同区域的需求,合理调控水资源的使用和分配,调节水位和水流,维护湖泊
水量和水质平衡。

o污染控制与治理:针对不同区域的污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污染控制和治理措施,如加强农药和化肥的
管理、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等。

o生态恢复与保护:重点保护和恢复湖泊生态系统,包括湿地保护、沉积物清理、水生植物修复等措施。

湖泊分区分类控制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湖泊的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但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湖泊进行综合管理和合理利用,保护湖泊生态环境、维持水质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种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湖泊的生态健康状况,同时满足人类对湖泊资源的利用需求。

生态学家如何研究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家如何研究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家如何研究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湖泊是一个生态系统,由水和周围的环境组成。

湖泊不仅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生长的条件,同时也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物质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学家研究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是为了理解湖泊的复杂性和了解它们是如何响应和适应环境变化的。

物质循环过程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

在湖泊生态系统中,这些循环过程相互作用,产生了复杂而令人惊奇的影响。

在湖泊中,水循环是最明显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

它是湖泊环境中水分子的移动和转换过程。

水循环包括水蒸发、凝结和降水。

湖泊中水的循环过程受气候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区湖泊的水循环过程是不同的。

碳循环是湖泊中最重要的循环过程之一,因为它是有机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湖泊中碳的循环包括碳的来源,如藻类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碳的沉积和重新释放。

生态学家通常会研究这些过程,以了解湖泊中碳的循环以及白天和晚上的碳循环是否存在差异。

氮循环也是湖泊中的重要循环过程。

湖泊中氮的来源包括植物和藻类的生长,以及氮的输入源,如采矿废水和化肥。

氮循环的过程包括氮的生化转化、氮的沉淀和氮的重新释放。

生态学家通过研究这些过程来了解不同湖泊中氮的含量和类型的变化。

最后,磷循环是湖泊中最常见的循环过程之一。

湖泊中的磷来源包括底泥和氧化磷酸盐,以及排放的废物和化肥。

磷循环的过程包括磷的生化转化、磷的沉淀和磷的重新释放。

磷的过多排放会引起湖泊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细菌和真菌等生物过度生长,进而破坏湖泊的生态平衡。

生态学家通常使用现代技术来研究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这些技术包括测量湖泊水的营养物含量,如碳、氮和磷,以及湖泊水中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浓度。

他们还会使用分析技术来研究这些化学物质的来源和处理方式,以了解湖泊的物质循环过程。

总之,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且关键的研究领域。

生态学家使用现代技术方法,以深入了解这些过程的基本原理,并开发出各种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方法。

养殖技术-藻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养殖技术-藻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养殖技术-藻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浮游生物在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维持水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稳定池塘水环境是不可缺少的。

微藻在种群持续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体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另一方面降低并消除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和其他有害物质,保持养殖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因此,在水产养殖的苗种培育及水质管理中合理利用藻类,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微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主要有立体供氧、调控水体微生态环境和苗种培育三个方面。

(一)微藻在水体供氧中的应用所有藻类都具有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在光照条件下可高效率地进行光合作用,由于不同的藻类分布在不同的水层,因而可通过光合作用达到立体增氧的目的。

通常,在静水池塘,由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约占池水总溶氧的90%,是精养池溶氧的主要。

因此,根据天气、季节、水质以及鱼类活动情况尽力做到合理施肥,是保证浮游植物群落适宜、池水溶氧充足的重要措施。

水体偏瘦时,可以通过适当追肥,使藻类适量繁殖,对水体进行生物增氧。

相应地,当水体富营养化时,也应考虑套养滤食性鱼类鲢、鳙等,以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

那么是不是水中的藻类越多,水中的溶氧越丰富呢?事实上,只有当水体中的微藻种群相互之间形成稳定的竞争关系时,水体才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良性状态。

淡水水体常见的藻类有蓝藻、隐藻、甲藻、金藻、硅藻、裸藻等,各种类群相互制约,就无法形成优势种群。

但当施肥不当等原因导致水体中某一种藻类在短时间爆发时,池塘中极易形成水华。

水华会导致其他藻类和水生物种大量死亡,加速水体腐败,溶氧消耗加速,产生大量的氨氮和亚硝酸盐。

其中,氨和亚硝酸盐对水产生物有毒害作用,浓度较大时会导致鱼虾大规模死亡。

因此,只有当水体内各群落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时,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这有赖于养殖户对水体各项指标的实时监测并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二)调控水体微生态环境游离态的氨和亚硝酸盐对水产生物有毒害作用,但如果在养殖水体中适当投放饵料微藻,不但可以直接吸收利用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同时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还可促进硝化细菌对氨氮、亚硝酸盐的硝化作用。

蓝藻治理方法

蓝藻治理方法

蓝藻治理方法
蓝藻是一种常见的藻类,它在水体中大量繁殖会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蓝藻的治理成为了当前水
环境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针对蓝藻治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生物控制。

生物控制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蓝藻的生长。

比如,可以引入
一些食藻生物,如小型鱼类、螃蟹等,它们可以食用蓝藻,有效地
控制蓝藻的数量。

此外,一些特定的细菌和微生物也可以起到控制
蓝藻的作用。

2. 物理控制。

物理控制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蓝藻的生长。

比较常见的方法
包括利用曝气设备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改善水体环境,抑制蓝藻
的生长;利用超声波等物理手段对蓝藻进行干扰和破坏;利用过滤
网等物理隔离手段,将蓝藻过滤出水体。

3. 化学控制。

化学控制是利用化学物质来控制蓝藻的生长。

比如,可以利用杀藻剂来杀灭蓝藻,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杀藻剂要慎重,以免对水体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可以利用草酸、过氧化氢等氧化剂氧化蓝藻细胞,从而达到控制蓝藻生长的目的。

4. 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通过调整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控制蓝藻的生长。

比如,可以通过植被的种植来增加水体的氧气供应,抑制蓝藻的生长;可以通过湿地的建设来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环境。

综上所述,蓝藻治理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和生态等多种手段,才能有效地控制蓝藻的生长。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水体情况和蓝藻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治理效果,及时调整治理策略,以实现长期的蓝藻治理效果。

藻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

藻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

藻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藻类是海洋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生物,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藻类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引起海洋的污染和退化。

因此,深入研究藻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藻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养分循环、食物网和气候调节。

藻类在海洋中是重要的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海洋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

此外,藻类还可以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底层食物来源,成为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腹部结构的重要营养来源之一。

在气候调节方面,藻类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了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

然而,藻类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其中,海洋赤潮是藻类之一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赤潮是由于天气、浪浪、流潮等多种因素导致氮磷营养盐过量导致的产生的。

当藻类突然增生并且密度较高时,会导致海水呈现红色甚至棕红色,也会释放出一些有毒物质,危害周围的生物,就像是某些病毒,可以间接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藻类在死亡时也会释放出大量有机物质,导致海洋中的氧气不足,进而引发鱼类等海洋生物的大规模死亡。

面对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

一方面,需要加强环保监管,控制海洋河流和废水排放,限制一些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

另一方面,也需要使用生物除污技术,将一些具有特定分解和净化能力的生物,如蚯蚓和海草之类加入海洋生态系统,起到减少藻类增生的效果。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藻类的生长规律和影响机制,为应对海洋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手段。

总之,藻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海洋生态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贡献。

然而,当受到污染和其他不利因素影响时,藻类也会带来严重的问题和影响。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持续关注藻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一、减少营养物质流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首要任务是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入。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建立截污工程: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或截流管网,将生活和工业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在排放前进行处理,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入。

2.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通过改变耕作方式、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措施,减少农田径流中的营养物质。

3.水产养殖管理:合理规划水产养殖,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避免因过量投饵而导致的营养物质流失。

二、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通过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达到控制和减少富营养化的目的。

具体措施包括:1.湖泊清淤:清除湖泊底部的淤泥,减少底部营养物质的释放。

2.恢复水生植被: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

3.引入滤食性生物:投放滤食性鱼类或贝类,吸收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营养物质。

4.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三、定期监测定期监测是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和制定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水质、水量、水生生物等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富营养化问题。

四、提高公众意识提高公众意识是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的关键。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富营养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同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湖泊保护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立法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明确湖泊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对违法排污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湖泊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

六、科学治理科学治理是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的基础。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七、合理规划合理规划是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湖泊保护总体规划,明确湖泊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河流与湖泊的生态学

河流与湖泊的生态学

河流与湖泊的生态学水是生命之源,而河流和湖泊是水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提供了生命所必须的水源,还承载着大量的生态系统,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河流与湖泊的生态学,探讨它们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这些生态系统。

一、河流的生态学1. 河流的生态系统河流是许多生命形式的栖息地,包括鱼类、无脊椎动物、植物和鸟类等。

河流的生态系统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源头:在这里,水几乎是零盐分、缺氧和非常寒冷的。

这种环境适合冷水生物生长,如鳟鱼和扇贝。

上游:河流的上游有较快的水流,水温度随季节而变化,一些植物和动物适应了这种有变化的环境,包括鲑鱼和鳟鱼等。

中下游:这里的水流缓慢,水温变化小,有大量的藻类、底栖生物和鱼类等。

洪水平原:在这里,河流流速非常缓慢,水体富含二氧化碳和氧气,适合生长高密度的水生植物和浅水生物。

下游:这里的河流进入了海洋,水质和生态环境与海洋相似。

2. 河流环境的破坏河流环境的破坏会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

人类活动是河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河流的污染、水坝建设、工业废水排放以及城市化等活动,都会严重影响河流环境,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在河流破坏中,水坝造成的影响最为明显。

水坝阻断了河流上游的水流,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鱼、鸟等物种的迁徙和繁殖。

同时,因为河水无法流动,河流中的物质会停留在水坝后面,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动植物产生威胁。

3. 河流的保护措施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措施可以分为两大类:恢复和保护。

恢复措施包括重建侵蚀河流岸线、植树造林、河道淤泥清理、鱼类回归以及适当移除水坝等。

保护措施包括禁止废水排放、鼓励使用生物降解材料、规定上游人类活动的限制以及设立保护区等。

二、湖泊的生态学1. 湖泊的生态系统湖泊是一种封闭的水体,通常由环绕着水面的湖岸、悬浮在水上的自由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水深、水温度和营养物质和底栖生物组成。

湖泊生态系统包括两个基本功能:生产和分解。

藻类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藻类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藻类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藻类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藻类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生产力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对藻类生态学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藻类是一类古老、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它们在水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还扮演着氧气供应者和底部生物的角色。

在海洋中,藻类是海洋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食物链底层的生物,需要许多其它生物依靠它们来生存。

因此,藻类的生态学研究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藻类生态学研究在许多领域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在藻类的生物分类学领域,人们定期更新和修订藻类分类系统的组成,以反映新发现的藻类的分类学位置。

另一方面,藻类物种的分布和数量对水体质量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质评估方面,藻类是首选指标生物之一。

因为它们对水的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反应非常敏感。

当水体受到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盐污染时,藻类会大量繁殖,使水体产生不良影响,如藻华繁殖、腐泥沉淀等。

此外,藻类与化学物质、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也非常重要。

人工污染对自然界中的藻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藻类对于环境污染的监测和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和识别不同类型的藻类。

这些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藻类生态学的认识,而且还可用于藻类分类、鉴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方面,藻类也有着广泛的利用价值。

例如,藻类可以用作饲料、食品、化妆品等的原料;还可以用于制药和生物能源等方面。

此外,藻类的栽培和人工种植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控制水质、营养盐等因素,可以增强藻类的生产力,提高生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藻类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对于人类了解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以及发展现代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未来,藻类学的发展将越来越重要。

更加系统化和细致化的藻类生态学研究必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推动藻类生产利用的发展,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态学观点看湖泊藻类控制的技术体系王晨sanjaj五介zv’1ron功en刁15万ences

从生态学观点看湖泊藻类控制的技术体系ToPereeiveeTeeniea}SsemofLake!aeConro}from

eooieaPoinofVie

w

王茂徐祖信(同济大学污染拉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刃92)

叭厄ngShengXuuZxin(StateKeyLaboratoyrofPolluitonConotrlandeRsoucreReuselbn幻iUniversiytShanghia20(X)92)

摘要富营养化水域中引起湖泊水华和海洋赤潮的藻类疯长被称为生态癌从生态学的观点分析了湖泊退化的原

因提出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的规模是否在自然环境条件所能支持的限度内是分析湖泊治理成效的判据而将参与物质循环的过t物质从湖泊中移出则是湖泊治理技术的根本着眼点文章还从生态学的视角架构了湖泊藻类控制的技术体系并对每种技术在体系中的作用做了分析由此提出了湖泊治理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湖泊治理藻类控制生态学技术体系

1从生态学角度看湖泊的退化在具备足够的光照适宜的水温风流等条件时富营养化水体里的藻类会迅速繁殖引起湖泊水华和海洋赤潮由于藻类恶性泛滥引起的诸多严重问题它被人们称为湖泊的生态癌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环境条件两部分组成:生态系统二生物群落十环境条件按照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分类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部分(见图l)将湖泊水生生物群落粗略分类生产者指藻类和水生植物;分解者指细菌和一部分原生动物;消费者则是鱼类等捕食生物在不受人工影响的湖泊生态系统里生产者消----------一营养.’一护一--一一--门.卜生产者/\环~境、,山\条夕倒山/件厂一一一一门/费者和分解者各司其职在太阳能的驱动下进行着规模与环境条件平衡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物质循环人类排污活动越过消费者直接向分解者提供了超量的食物和营养使整个生物群落各物种加速繁殖但是支持物质循环的环境条件并没有随着物质总量的增加而改变生态系统的运转失去支持首先环境所提供的DO有限它不能满足分解者分解营养物质所需水体有好氧转为缺氧发黑变臭

随后沉水植物在透明度下降的水体里得不到足够的光照而死亡川生产者开始以藻类为主消费者由于DO的下降不但不能跟上分解者和生产者的生长规模甚至会死亡于是生态系统食物链在此断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受到阻塞生态系统失衡藻类等初级生产者的生长失去消费者的限制肆意繁殖发生水华和赤潮;而此

时分解者受DO限

制不能及时分解它们的尸体尸体不断堆积最终湖泊退化

分解者月曰---一

消费者

,、

-一___碑沪z

Figure图1生态系统示意Sehematieehartofeeosystem

2从生态学角度看各种技术的作用

21截污治污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第一作者王茂男197年生199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为同济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一332一君油二袖针穿2003年第2卷第5期

Slzan劝aEIZVlrnment刁1Scelnces

生态失衡是因为排人污染物质参与了原有生态

系统的物质循环使其扩大并超过了系统所能承担物质的循环规模过渡消耗并破坏环境条件最终使系统失衡截污治污和流域管理就是为了减少流人系统的物质从而从根本上切断生态失衡的原因22湖滨带人工湿地人工改造湖滨带湿地旨在降低进人湖泊径流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达到减少人湖物质总量的目的湖滨带人工湿地仍然符合生态系统的规律:分解者的养分来自流人环境的污染物生产者是人工种植的各种作物通过作物收割和鱼的收获同时完成对生产者的消费和将物质移出生态系统的过程这样虽然生态系统内没有成环的食物链但是其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都是畅通的23调活水体调水通过引水冲污直接排走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是一种快捷的方法如上海在治理苏州河过程中运用调水工程明显改善了苏州河水质是这种技术最成功的例子24曝气复氧曝气复氧提高水中DO浓度加速分解者对流入物质的分解防止水体发黑变臭和透明度下降同时为消费者的生存提供氧气保证食物链的通畅25水生植物系统恢复技术美人蕉早伞草生物浮岛等水生植物恢复技术目的在于改变生产者的群落结构藻类与水草在养分上属于竞争对手促进水草的生长就能减缓藻类的生长防止水华或赤潮发生26人工割草这实际是人为充当消费者的作用前提是所割水草要从生长水域移出而不是遗留在原水体中污染水体里消费者消耗生产者的速度有限湖泊退化就是因为大量生产者尸体的累积造成对于进人水体的过量营养物质必须给原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路线一个出口才能移出物质人工割草打通了富营养化水域阻塞的物质流动是将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物质从其中排出的方式此时分解者生长不依靠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尸体而由已排人水体的污染物质提供27利用滤食性鱼类(鳞缩)直接控制蓝藻通过增加消费者的规模来加快消耗生产者的速度从而打通生态系统内受阻的物质循环但是投放滤食性鱼类的数量和效果会受到水中DO的限制3湖泊治理技术体系31湖泊治理技术的根本着眼点

根据各种技术着眼点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类为表1所示

表,各种技术的着眼点Table1DifferentresPeetsofthetechnologies

减少物质总量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点源控制面源控制引水冲污

曝气复氧种植水

生生物除藻割草投放鱼苗

实践证明一些湖泊即使经过了多年规划治理和清污疏浚措施后蓝藻暴发仍是不可阻挡的滇池的治理过程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实例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长期积累在湖泊周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释放等因素造成湖泊内物质循环的总量仍然大于自然环境条件所能支撑的规模在污水处理人工生态系统中污水处理设施人为强化了环境条件使得超常规模的物质和能量流动能在水处理构筑物内实现然而在自然条件下自然环境所能承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模是有限的超过它就会发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阻塞使生态系统失衡所以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的规模是否是

在自然环境条件所能支持的限度内是分析湖泊治理成效的判据而将参与物质循环的过量物质从湖泊中

移出则是湖泊治理技术的根本着眼点对于富营养化水域只有给原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个出口改物质循环为单向物质流动才能将过量的物质从中移出湖泊生态系统才能逐渐恢复32湖泊治理的技术路线

根据上述的分析探讨湖泊水环境治理技术实施的顺序第1步是截污切断流人湖泊的营养物质来源这里面包括: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等点污染源控制技术;保护水域及上游的森林植被在水体周围建缓冲带和人工湿地等面污染源控制技术;底泥疏浚渔业养殖管理船舶污染控制等内污染源控制技术第1步完成之后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将残余在湖泊内过量营养物质从中移出以使湖泊内物质循环的总量降到自然环境所能支持的范围内基于这种观点第2步就应是引水冲污和射流曝气混合引水冲

一333一从生态学观点看湖泊藻类控制的技术体系王晨5力刁刀岁Zal了月、勺厂。月功nat`i

nc

污虽然能够迅速降低湖泊内营养物质的总量但结果并不一定尽如人意这时就得采用射流曝气混合这

种做法能提高水体中DO的浓度使分解者迅速分解湖泊中残余的污染物质并将包含在有机污染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生产者可以吸收的形式再通过生产者的摄人将它们转移到生产者体内去第3步通过人工除藻抑藻增强水体的透明度并在需要的时候给沉水植物补给阳光建立水下牧场通过它们的生长加速摄取从分解者转移过来的物质因为水草和藻类在营养物质上是竞争的水生植物同时还能起到控制藻类繁殖的作用第4步通过水下收割等方式将水生植物从湖泊中去除从而达到将过量的营养物质从水中移走的目的在这个步骤中收割起到了类似生态系统内消费者的作用但是它的物质流动方向不是指向分解者而是指向生态系统之外就像同一块种作物的田若不补肥产量会逐年下降一样系统中物质能量流动的规模也会因湖泊中残余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而逐渐下降当它下降到自然环境所能承担的范围之内停止收割让消费阶段物质流动的方向指向分解者重新实现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恢复生态系统化后没有了淤泥不长水草了藻类没有了与之竞争营养物质的对手更加容易繁殖而没有水草的湖泊生态系统失去了生物多样性变得脆弱更加容易失衡

42机械捞藻

机械捞藻是将物质从湖泊中移出的一种方式但是水体中能捞取出的藻量微乎其微与投人不成比

例它使藻类的减少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捞藻只是情急之下迫于无奈的一种办法

5结论

湖泊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各种物种在其中各司

其职完成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实现生物群落的生长繁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需要消耗环境条件当人为的干扰使它们的规模超过了自然环境所能承担的限度后物质流和能量流就会阻塞使生态系统失衡出现藻类疯长这样的异常现象湖泊治理必须遵循自然生态学的规律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在评价湖泊治理效果和设计湖泊治理方

案的时候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的规模是否在环境条件所能支持的限度内是分析湖泊治理成效的判据而

将参与物质循环的过量物质从湖泊中移出则是湖泊治理技术的根本着眼点4两点分析

41水底硬化

湿地土壤下层发育有不透水的潜育层它形成隔水板使地表水不易下渗得以蓄存12」由此可以得知水底硬化的初衷主要不应该是防止湖水下渗而

应该是断绝底泥中的营养物质释放这种做法从减少湖泊中营养物质总量的角度看是积极的但是水底硬

6参考

文献

1刘鸿亮宋复草海大型水生植物系统恢复技术中国环

境问题院士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35~60

2郎惠卿金鉴明中国湿地中国环境问题院士谈北京

: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10一34

责任编样蒋瑶琴(收稿日期:2。。3一03一20)

凌J决确碗山J凌山山几山决L九确决魂J确演决渔九血泊确确击血盛演浪决`

超薄超静性能优越的新型隔声材料最近日本推出了一种超薄超静性能优越的

新型隔声材料该隔声材料厚度虽只有.08一6~但有很好的抗振隔声吸声等综合性能被誉为现代隔声之王可以有效地消除噪声的干扰该隔声材抖对高须和低须的声音均有难以穿透的特性用于室内装修可以防止楼上楼下左邻右舍及外界的噪声侵入用于管道包夜可以隔断水管空调管道风管的振动噪声用于娱乐场所可以防止强烈乐声的外溢用于发电机房高压水泵房建筑工地和有大型机器设备的工厂

可限制噪声外传该隔声材杆具有防潮难燃隔热和无毒的特点材质柔软施

工便

(陈宗

阳)

一334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