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态学的兴起及其研究进展
分子生态学的新进展与应用

分子生态学的新进展与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态学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分子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从分子层面探索生态现象,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将介绍分子生态学的新进展和应用。
一、分子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分子生态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DNA的序列分析以及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 技术等手段的应用开始,分子生态学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随着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发展,分子生态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分子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分子生态学,包括DNA分子水平的遗传、生物化学和代谢等方面的研究。
其基本研究手段包括PCR技术、序列分析技术、DNA指纹图谱分析、微卫星分析、RAPD等,也包括分子亲缘分析、群体分化分析、个体遗传分析以及分子进化分析等。
三、分子生态学与进化随着科技进步和更高的解析度,分子生态学的应用在进化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利用分子数据,可以更加精确地重构生物种群和物种进化的历史轨迹,进一步了解物种形成、演化和适应。
例如,研究物种的基因变异可以探讨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从而预测环境变化下物种的响应。
四、分子生态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子生态学在环境监测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利用分子生态学技术,可以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例如,通过测量环境DNA (eDNA) 可以监测具体物种或物种群的存在或缺失,为生物多样性评估提供新的方法。
这项技术可以代替传统的物种鉴定方法,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能够提高可靠性和检出率。
五、分子生态学的挑战与未来分子生态学是一个非常新颖、有前景的学科,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例如,样本的采集、处理、存储会对分子数据的精度和信度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生化失效及化感等因素也会对研究产生影响。
今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子生态学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为探究生物学现象和解决生态问题提供更好的手段。
分子生态学的发展与应用

分子生态学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态学这一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其中,分子生态学是近年来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
它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化等问题,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分子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应用意义和研究进展三个方面,分别探讨该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分子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分子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尤其是PCR、DNA测序、基因芯片等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发展,分子生态学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分子水平探索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比如,微生物分子生态学通过分析16S rRNA等标记基因的序列来揭示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大大推动了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分子生态学研究跨越了单一物种和特定种群的水平,向整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发展。
二、分子生态学的应用意义1.探究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分子生态学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描述和比较不同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从而提供了探究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的新手段。
分子生态学研究已经表明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素、群体结构和种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2.揭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子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和内在机制。
比如,分子交互网络可以显示不同生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这些关系的因素,从而揭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态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也逐渐向多层次、跨尺度和跨学科的方向发展。
1.多层次研究分子生态学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系统内、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在不同生态位上的生物体,获得生态系统多层次的分子遗传信息,并从整体上探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学特性的关系。
分子生态学进展

分子生态学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革新,分子生态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分子生态学的发展与进展不仅为我们深入了解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种群演化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手段,同时也为生态学与遗传学、基因组学等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供了契机。
本文将以分子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为主线,对分子生态学的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
一、分子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分子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最早,分子生态学主要应用于遗传变异的研究,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如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方法探究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个体间的遗传联系。
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和进步,分子生态学逐渐扩展到了物种的遗传结构和种群的遗传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现代分子生态学主要依赖于DNA测序、DNA指纹图谱、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通过对基因组的研究来揭示生物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群体间的遗传连接以及环境因素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二、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 DNA测序技术DNA测序技术是分子生态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成本的逐渐降低,现在已经可以快速高效地对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从而揭示物种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不同物种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物种的进化关系、适应性进化以及物种间的遗传联系。
2. DNA指纹图谱技术DNA指纹图谱技术是分子生态学中常用的一种遗传标记技术。
通过对某一物种个体或群体的DNA样本进行特定的PCR扩增反应,扩增所得的DNA片段经过分离和检测后形成DNA指纹图谱,从而揭示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个体间的遗传联系。
DNA指纹图谱技术在物种鉴定、种群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是分子生态学中处理和分析大规模分子数据的重要工具。
梅童鱼的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梅童鱼的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分子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物种间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响应的学科,它以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梅童鱼(Medaka)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通过对梅童鱼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的适应性、进化、遗传变异和环境响应等方面的内容。
梅童鱼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的小型鱼类,因其生长快、适应性强以及基因组变异丰富而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通过对梅童鱼的分子生态学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的进展。
首先,梅童鱼的基因组序列被测定并解析。
梅童鱼的基因组大小约为800Mb,是继小鼠之后第二个完全解析的鱼类基因组。
通过对梅童鱼的基因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其中包含约20000个基因,这些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这一发现为梅童鱼在疾病模型、基因功能研究以及进化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次,梅童鱼在环境响应研究中的应用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由于冷梅童鱼和暖梅童鱼的生理学和生态学特性差异明显,研究人员利用分子生态学的方法,对这两种亚种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寒冷环境中冷梅童鱼的某些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而在暖环境中暖梅童鱼的某些基因表达明显上调。
这些差异表明了梅童鱼在环境适应中的基因调控机制,对于理解物种适应性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梅童鱼的鳃呼吸系统研究也是分子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梅童鱼是一种肺鳃类鱼类,具有同时运用气呼吸和鳃呼吸的特点。
通过对梅童鱼鳃和肺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分析,研究人员揭示了梅童鱼鳃发育和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深入了解了它们的气呼吸适应机制。
这些研究为探索肺鳃类鱼类的适应性进化和生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此外,梅童鱼还在环境污染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梅童鱼对水质的敏感性使其成为用于评估水环境的生物监测指标之一。
通过研究梅童鱼在环境污染条件下的生理和生态学响应,可以评估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影响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分子生态学新

Your company slogan
一、定义及研究内容
LOGO
特点:强调生态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的紧密结合, 优势在 于对生态现象的研究不仅注意外界的作用条件, 而且注意 分析内部的作用机制。[3] 具体来说,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是怎样利用DNA (基因)、蛋 白质(酶)等生物活性分子的活动变化规律的研究资料来阐 释生态变化的生物分子活动的规律。[2]
LOGO
分子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4]: 1.基于DNA水平的研究 主要研究对象是mtDNA、叶绿体DNA、核糖体DNA 及基因 组DNA (或染色体DNA ); 主要研究方法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 RFLP)、扩增片 段长度多态法( AFLP)、PCR法、随机扩增多态DNA 法( RAPD)、 DNA 序列分析法、DNA 指纹图谱法、DNA 杂交技术等。
[6]张于光,李迪强,王慧敏,肖启明.用于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方法[J]应用 生态学,2005,16(5):956-960
Your company slogan
二、应用及相关实例
LOGO
实例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和微生物的功能及代 谢机理一向是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热点。 但是,现代分子生物学证实传统的纯培养方法培养的 菌种很有限,大多数的微生物不能用这种传统方法培养, (e.g.深海细菌、嗜热菌等)以至于长期以来对未分离培养的 微生物的了解很少,[7]对它们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研究也因 此受到很大的限制。[8]
医学领域的应用
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种群生存力分析和生活史研究
Your company slogan
二、应用及相关实例
LOGO
实例一: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是通过分析样品中DNA 分子的种 类、数量和多态性等基因组信息来反映环境微生物的种 类、种群数量和群落变化等信息的分支学科。 建立高效、可靠的微生物总DNA 提取方法是进行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基础, 而DNA 的纯化是获取高 纯度微生物总DNA 的关键步骤,根据张于光[6]等的研究, 变性剂加SDS 高盐法是一种更为高效、可靠且适合于环 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DNA 提取方法.
分子生态学

四 随机遗传漂变是种群进化的重要动力
• 小种群比大种群发生漂变的速度快,所以等位基 因在小种群中被固定的平均时间比大种群短。
• 一个等位基因被固定的概率等于其此时在种群中 的频率,所以稀有基因更易被淘汰。
• 随机遗传漂变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紧密联系:基因研究 首先从生物的生态特征和适应入手。
An overview depicting several of the most important early discoveries on
二、分子生态学的起源
• 1950s: 凝胶电泳技术(Smithies, 1955)和蛋白质组织化 学染色方法(Hunter &Marker 1957) 的发明和有机结 合,促进了利用蛋白质多态性方法分析遗传变异。
• 因为新突变被固定的概率等于其此时在种群中的 频率,所以,新突变在小种群中被固定的可能性 大于在大种群中。
• 在metapopulation中,局部种群越小其遗传多样性 丧失的越快,局部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就越大。
• 对所有中性等位基因的作用一致,因此,在没有 其它进化动力的条件下,不同的中性位点揭示的 进化(演化)规律应相同。
106
109
Scale (m)
尺度 与学科的关系示意图
分子生态学的多学科交叉特性
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学科: 分子生物学
生物地理学
生态学
数学
古生物学
群体遗传学
分子生 行为生物学 态学分子进化Fra bibliotek系统发生学
保护生物学
进化生物学
古地学/古气候学
Model of DNA built by Watson and Francis Crick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1953.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分子生态学这门学科开始逐渐受到关注。
微生物是地球上存在最早的生物,其在许多方面都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生命健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研究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和活动特征,还可以探究微生物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生命健康的作用,对微生物和它们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1.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微生物群落的构成、种类、功能、相互关系、多样性等方面。
通过对微生物宏、微观层面的研究,可以探究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资源利用策略和适应机制等,进而推动微生物生态学的发展。
微生物在生态学上的重要性是不可少的,它们在环境及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能够负责环境的分解与转化,并参与生态过程例如环境营养循环、物种间拮抗与协作以及防止病原菌侵略等。
此外,在医学上,微生物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子,如污染水源或食物的病原体、导致感染的细菌、病毒或霉菌。
因此,通过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分布规律与生境的关系,为我们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基础支持。
2.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是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基于核酸和蛋白质的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等方法的应用。
这些技术可以为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大量数据,并提取出具有生态学信息的分子信息。
通过分析微生物基因组组成、微生物群落与宿主间相互作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分析等,可以对微生物的生态系统进行全面分析。
这些技术可以从不同方面向我们展示微生物及其环境的如实信息,从中归纳出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并从中获得与微生物生态的密切关联信息。
3.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进展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最新进展已经涵盖了许多先进技术的应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微生物代谢组分析技术。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大规模的测序,并对微生物代谢反应进行一系列分析与比较,这为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和活动特征提供了新的视野。
大学课程生态学-分子生态学课件

聚丙烯酰胺凝胶)内制造一个pH梯度,电泳时每种蛋白质就 将迁移到等于其等电点(pI)的pH处(此时此蛋白质不再带 有净的正或负电荷),形成一个很窄的区带
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第二节 分子生态学起源、理论
一、分子生态学起源
• 1950s—— 凝胶电泳技术(Smithies, 1955)和蛋白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Hunter &Marker 1957) 的发明和有机结合,促进了利用蛋白质多态性方法 分析遗传变异。
• 1960s—— 分子进化的中性理论的提出(Kimura 1968)和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 (Linn & Arber 1968) 为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提供了工具
• 1970s—— DNA转膜杂交( Southern 1975); 线粒体DNA遗传变异性的发现 (Brown & Vinograd 1974); DNA测序(Sanger et al. 1977); DNA克隆技术 (Maniatis et al. 1978)
• 1980s—— PCR、 热稳定DNA聚合酶(Saiki et al. 1985,1988). • 1992s—— 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Ecology” .
—— 是等电聚焦电泳和SDS-PAGE的组合,即先进行 等电聚焦电泳(按照PH分离),然后再进行SDS-PAGE (按照分子大小),经染色得到的电泳图是个二维分布的 蛋白质图。
• 2. 分子进化的中性理论(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分子生态学》课程论文分子生态学的兴起及其研究进展学生夏伊静专业生态学班级 07级学号 20070346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年 10月 31日分子生态学的兴起及其研究进展摘要:分子生态学的产生给整个生态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其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是全新的, 它一产生就引起了广大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
本文着重论述了分子生态学的兴起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字: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研究热点、研究进展1、分子生态学的概念1分子生态学由于发展时间短,不同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背景出发对它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理解。
Burke等在《分子生态学》杂志的发刊词中对分子生态学的定义是:分子生态学是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的交叉,它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自然人工种群与其环境的关系以及转基因生物(或其产物释放)所带来的一系列潜在的生态问题。
Bachman在“植物分子生态学中的分子标记”综述中定义分子生态学为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生态和种群生物学的新兴学科,引用了156篇论文,每一篇都谈及DNA水平的工作。
文中把等位酶标记作为DNA标记的参照物,讨论了DNA标记的优点。
Moritz把分子生态学定义为:用遗传物质,如线粒体DNA (mtDNA)的变化来帮助指导种群生物学的研究。
在国内,2向近敏等认为:分子生态学是研究细胞内的生物活性分子特别是核酸分子与其分子环境的关系。
我国学者黄勇平和朱湘雄认为分子生态学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分子机制的科学。
它是生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也是生态学分支学科之一。
张德兴则认为分子生态学是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学科,从研究角度概括而说,就是运用分子进化和群体遗传学的理论、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系统发生学和数学的分析方法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地学、古气候学等)去研究种群、进化、生态、行为、分类、生物地理演化、生物保护等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
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最典型特色是运用分子遗传标记来检测研究对象的遗传变异特征,以揭示事物所隐含的演化规律。
由此可见,分子生态学研究是围绕着生态现象的分子活动规律这个中心进行的。
主要研究手段是用分子标记、核酸指纹图谱等分子手段研究生物进化、遗传和物种多样性、生物对环境变化的相应对策、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等问题。
在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研究意义等方面都有别于以往用数学语言或其他语言对生态现象机理的解释,也不同于用生物学中诸如生理学、分类学等学科的语言对生态问题所作的解释。
因此,分子生态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的、正在逐渐完善的生态学研究领域。
2、分子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与研究任务分子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微观研究层次与领域,它主要涉及生态现象与生态规律的发生、演化与发展的分子生物学过程与机理,即怎样利用DNA (基因) 、蛋白质(酶) 等生物活性分子的活动变化规律的研究资料来阐释生态变化的生物分子活动的规律。
因此,它的研究对象是所有生态现象,特别是这些生态现象的微观活动。
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范围是极为广泛的,几乎涉及生态学的各个方面,因为各个生态现象、生态问题均应有一个分子水平上的解释。
至今,分子生态学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家系/家谱和亲属关系的分析; ②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③物种形成的种系发生与大进化的探讨; ④基因遗传多样性(保护遗传学) 等。
这些研究内容构成了当前分子生态学所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
现在所发表的分子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围绕这些课题展开的。
随着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发展与深入,生态学上许多原来悬而未决的或难以确证的课题得到了澄清或新的认识,如某些动物的繁殖策略中存在的正常婚配生后代与非正常婚配生后代的鉴别区分和种群来源与大小的确定与鉴定等问题可借助于DNA 指纹图谱法的分析就能较好地完成。
分子生态学的研究也使一些一直困绕着生态学家的难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濒危动物保护中有关种群的稳定性问题,分子生态学研究中围绕着种群杂合度这个重要指标探讨了种群杂合度与种群稳定性间的关系,指出了种群生存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即:首先研究在所有濒危生物种群中是否出现或存在分子或基因的变异性的显著下降,若如此,则进一步探讨这种分子或基因的变异性下降是否会导致该种群生存力的下降。
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濒危种群的基因杂合度是下降的,而至于这种下降是否会导致种群生存力的下降则没有任何定论。
此外,生态学中某些已有定论的内容,通过分子生态学的研究,原有结论得到了修正或完善。
因此,分子生态学的研究,一方面在理论上有重大意义,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生态学原有的理论体系和学科内容,另一方面它的研究往往针对现实中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因而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进行的研究将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特别是为制定我国濒危生物保护策略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3、分子生态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分子生态学有选择地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某些研究方法为己所用。
概而言之,这些方法归为两大类,即属于DNA 层次的研究方法和蛋白质层次的研究方法。
前者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线粒体DNA (mtDNA) ,后者很多采用多位点等位酶为指标。
在分子生态学中,DNA 水平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DNA 杂交技术,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法(RFLPs) ,DNA序列分析法,DNA 指纹图谱法, PCR 法和随机扩增多态法(RAPD) 。
这些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分子生态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有RFL Ps、DNA 测序、DNA指纹图谱法和PCR 法。
而RAPD 法的应用也很广泛。
在蛋白质水平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蛋白质免疫法、蛋白质电泳法等,以后者为最常用。
采用蛋白质电泳所获得的多位点等位酶资料是分子生态学研究中最有价值资料,可依此来分析基因的变异情况,由此作为依据来推断出一些结论。
可以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将会不断出现。
4、分子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概而言之,当前在分子生态学研究中比较集中的、可称之为热点的课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①生物的生态行为问题。
如亲缘关系(kinship) 、种群的结构、生物体色变化的分子机理、管理单位等。
②某些生物物种的遗传学鉴定3。
有些物种很难根据形态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特点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来进行生物学分类,若采用分子生态学特有的某些方法利用该物种的遗传物质特征来鉴定则往往有效。
③有关种群大小的确定问题。
在对自然野生种群的生态学研究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即某个生物种群的两个小种群间因存在个体交流时,很难用一般的生态学方法把这两个小种群严格地划分开来,因而也就难以更准确地确定各个种群的大小。
现在,可借助精确的DNA 分析技术,从分子生态学的角度严格地判定各个个体所属的家系以及这两个小种群间是否存在遗传信息交流,并进而精确地推算这些种群的数量与大小。
④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产物释放的生态学评估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大量种养对环境中原有生物会造成何种影响? 4转基因产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后会有何潜在的生态风险? 这些因生物技术革命所引起的新问题都亟待生态学家进行科学的评估,对此,用一般的生态学方法往往很难立即奏效,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必须深入到分子水平上用分子生物学的语言来表达,而这正是分子生态学的优势所在。
5、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及研究进展分子生态学是在蛋白质、核酸等分子上研究的解释有关生态学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主要涉及生态现象与生态规律的发生、演化和发展的分子过程的分子机理。
分子生态学的主要内容有:5.1、群体和保护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是用数学模型5和实验来研究繁育系统、突变、选择、随机漂变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也就是生物进化的过程。
对保护遗传学的研究可以为物种保护提供对策和依据。
5.2、植物地理、物种形成与杂交67分子标记在地理系统学的研究中有助于了解上一个冰期中物种避难地和冰期后的物种迁移路径。
而在系统发育与分类中, 利用分子标记对植物(棉花、大豆柑橘、石竹、杨树、水青冈等) 的发育与进化关系进行研究, 不仅能够探明未知的进化关系, 也能够补充基于形态学的结论。
5.3、血缘关系、亲本分析和行为生态学植物的亲本分析方法主要有遗传排除法和最大似然法, 主要用来鉴定父本。
但也不尽然,例如陈小勇和宋永昌分别用遗传排除法和最大似然法试图为青冈幼苗鉴定父本和母本。
行为生态学主要研究动物的行为, 如迁移、栖息地和繁殖等. 张亚平等用微卫星DNA进行的圈养大熊猫的亲子鉴定。
5.4、8遗传分化和形态分化物种是按形态特征区分的, 对比研究占据不同生境的近缘物种DNA 变异、可望了解形态分化的分子基础及与环境的关系。
5.5、9遗传生态栽培学国际上研究植物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途径及其对基因表达与调控的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热点问题并取得明显进展, 这为10深入研究水稻产量形成的分子生态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借鉴。
作物在感应栽培措施这种信息后, 通过信号转导途径而引导相关研究制定相应措施, 及时调控那些受显性遗传效应机制和加性效应基因与环境互作同向表达的性状是实现高产稳产的技术关键.5.6、分子适应11包括遗传分化和生理适应以及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植物不能逃避环境的胁迫, 是研究适应的好材料。
12通过对比生理特性与遗传组成和环境的关系,可以探讨生理适应的分子基础。
胡志昂、王洪新首先报道了北京地区野生大豆自然种群等位酶的遗传结构。
李军等金华种群研究证实同工酶组成与所在环境没有相关性。
5.7、13GMOs 释放及其生态效应(即生物安全)近年来, 有关遗传工程改良生物大量产生并进入自然界, 其潜在的不良环境后果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国内大范围地真正开始GMO生态学风险的实验研究是在转基因抗虫棉商品化的1997年, 至今GMO 的生态学风险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最主要的是在害虫耐受性得非靶标效应以及基因流两个方面。
5.8、分子生态学的技术Burke1992 年提出分子生态学技术包括探针、序列和引物,即3类检测生物自然种群DNA序列多态性的方法:(1) 利用14探针显示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专一DNA序列的特性, 显示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2) 引物对模板专一识别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3)DNA序列分析。
6、15分子生态学的发展趋势以物理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为基础的分子生态学,是研究和探索物理化学复合生态系统的环境系统的多样性与生物物种适应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即研究生命多样性的机理问题这就是人类历史必须解决的问题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自此以后, 环境与生物问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和回答的重要问题在会议上所签署的5个文件中。
除21世纪行动计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