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的主板芯片组发展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l的主板芯片组发展史
Intel的主板芯片组经过多年发展,型号繁多有810、820、845、865、915、945、965等许多型号以及最新的P35,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因为使用Intel芯片组的主板在人群中占有比较普遍的比率,我就在此做一个简单的讲解。因本人水平有限,出现错误希望大家指正。这里所说的只是主板的北桥芯片组,它决定了主板对CPU、内存、显卡等配件的支持,我们平时所说的“845”主板就是指使用845北桥芯片组的主板,另外、南桥芯片决定了主板所能支持的硬盘和外部设备(如USB设备),每个北桥芯片都有相应规格的南桥芯片与其对应,南桥的功能需要北桥支持,因此正规厂商出品的主板都将同一时期的南北桥搭配在一起,而一些杂牌的主板为节省资金会出现高等的北桥搭配低等南桥的现象发生。更确切的说,从810开始,Intel放弃了以往的南桥和北桥的概念,用MCH(Memory Controller Hub,内存控制中心)取代了以往的北桥芯片,用ICH(I/O Controller Hub,输入输出控制中心)取代了南桥芯片。
810:810芯片支持主频为133MHz的P3,但最关键的是它提供了对PC 100 SDRAM的支持,支持硬盘的ATA66模式(理论传输速度66MB/S),加上第一次实现了声卡、显卡全部集成,使得它在品牌机市场占据了非常巨大的份额,当时2000年初满天飞的“9999,P3电脑搬回家”、联想天僖系列机都使用810主板,迄今仍有很多在使用。当时甚至有媒体认为PC从此走向全整合时代,恐怕是因为没有预计到显卡迅速发展所致。
815:因为810不支持外接显卡,限制了它在DIY市场的发展,Intel又推出了最初的815芯片,与810主板相比,815主板支持PC133 SDRAM,配有AGP 4X显示接口,但依然集成显示核心。
810E/815E:为了配合A TA100技术使硬盘的理论传输速度上升到100MB/S,相应的
810E/815E增加了对A TA100的支持,其他没有什么变化。
815EP:减去了815E中的集成显示核心,815系列芯片至此已非常成熟,成为P3最佳搭配。810ET/815ET/815EPT:2001年初,Intel推出了图拉丁核心的新P3以及使用了256KL2的图拉丁赛扬,虽然因为市场定位原因(当时P4已经上市,Intel不希望性价比优异的图拉丁赛扬影响P4的销售),这款CPU并没有什么后续的发展,但是相应的
810ET/815ET/815EPT推出提供了对图拉丁的支持,其实后期的815EP同样支持图拉丁,不过需要更新BIOS而已。现在这种主板和CPU依然有强劲的性能,使用依然广泛。甚至还有新货在出售。
850:支持奔四最初的主板芯片组,插口是423针的,搭配的内存是RDRAM(就是必须成对使用的RAMBUS内存),因为内存成本高昂,没怎么普及。
845:最初的845为填补850的尴尬而推出,CPU接口变换为478针,但因为与RDRAM 存在技术协议,仍然只支持PC133 SDRAM,与DDR背道而驰,同样没有普及。
845D:2002年中旬,Intel抛弃了与RDRAM的技术协议,由845升级而来,推出了支持DDR 266的845D主板,真正使P4与相应的赛扬开始在市场普及,简单的说,这种主板除了支持前端总线为400的P4和赛扬、支持DDR 266,其他的技术规格与815EP系列没什么区别,USB依然是1.1规范,硬盘依然是ATA 100模式。
845G:Intel开始全线推出普及的845主板,845G是第一款。与815类似,声、显卡全集成,具有AGP 4X插槽,与845D不同,他开始支持USB2.0规范(从此时南桥芯片开始变为ICH4,以前都是ICH2,但是有些主板厂商为了节省成本,也有采用ICH2的),USB
传输速度大大提升,不过可惜的是当时的WinXP并不支持USB2.0规范,显示为“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的驱动无法安装,直到XP SP1发布后XP才提供对其支持。
845GL:是845G的简化版,没有AGP部分,不提供外接显卡支持,其他都是一样的。在学校中有极其广泛的普及率。
845GE/845GV:随着533前端总线P4的推出,相应支持533的主板也就推出了,
845GE/845GV分别是845G/845GL的升级版,提供了对FSB 533和DDR 333的支持。
845E:由845D升级而来,提供了USB2.0的支持。后期的845E在主板厂商的技术下能实现对533的支持。于是一部分845E能支持赛扬D。
845PE:是845GE省去了显示核心的产品,是533时代的高端主板,在865PE推出之前,它一直是P4平台高端的主力。后期在主板厂商的技术支持下一部分实现了对FSB800的支持。这款主板和815EP类似,非常的成熟。
865GE:随着FSB 800奔四的推出,865GE也推出了,但865PE并不是简单的将前端总线提升到800和支持DDR 400,它提供了其他的一些新技术:内存的双通道模式使内存的频率再次翻倍;AGP 8X接口提供了比AGP 4X翻倍的传输速度;SATA硬盘接口使硬盘传输速度提升到150MB/S(依然提供两个IDE接口和对4个IDE设备的支持)。总体性能提升十分明显。
865PE:省去了865GE的显示核心,它是478时代最为成熟的Intel主板,在如今的市场占据了最主力的位置。
848P:相比865PE,它省去了双通道内存控制器,仅仅提供对单通道DDR 400的支持,虽然支持FSB 800,但是因为内存速度跟不上,性能下降明显。但是与845PE相比,它又支持AGP 8X和SATA,所以在低端市场还是有相当的存在价值。
865G/865P:不得不注意的两个型号,他们是仅支持FSB 533的865主板,不支持FSB 800的奔4,对于一些购买赛扬D配合865主板但以后想升级FSB 800 P4的用户而言,购买这类主板就失去了升级性。
845、855系列的移动版芯片组:845MP、845MZ、、852PM、852GM、852GME、852GMV、855GME、855GM、855PM
当时笔记本对我们穷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再加上当时的笔记本芯片组普遍性能不是很理想(有这些钱买个台式机性能不知比它强多少,要翻好几倍了),所以基本也不为我们所知(最多知道的也就是个855系列),性能、规格就不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Intel 的官网去看看。
915芯片组有915P、915PL、915G、915GL与915GV几款。
915P是主流配置,800/533 MHz前端总线(FSB),但是不支持奔腾D以及以后的CPU,LGA775插座,最高支持双通道DDR 400、DDR2 533内存,4个串行SATA 150(SATA 1.0)端口,显卡槽:PCI-E X16,南桥芯片:ICH 6(R/RW)RAID,HD集成声卡。
915G就是比915P芯片组多集成了GMA 900显卡,其余参数与915P完全一致。
915PL最高只支持DDR 400内存,不支持DDR2内存,其余参数与915P一样。
915GV跟915G的分别就是915GV省掉了915G上面的PCI Express x16显卡接口。
915GL最高支持DDR 400的内存,没有PCI—E X16显卡接口,其余与GV一样。。
910GL只支持533MHz前端总线,其余与915GL相同(经济型芯片组,性能就不用说了)。综述:915芯片组支持Presscott核心(这个核心可以说是发热怪物,比当年的AMD的CPU 发热都高)LGA775的奔腾4、赛扬D等,但是却并不支持曾经很热的奔腾D处理器,现在对于915来说性价比最好的CPU是奔腾4 630,但是却不支持631(部分主板厂商改造了一下,可以支持,比如映泰I915P-A7 Combo)。CPU915芯片组是个过渡时期的芯片组,CPU从478针到LGA 775(触点式底座,巧妙的把成本转嫁到主板生产商了,Intel是够黑的),内存从DDR到DDR II,显卡由AGP到PCI-E,当时为了能够更好的过渡(也就是为了销量),许多厂商主板都提供了AGP的显卡插槽和DDR的内存插槽,有些厂商的主板2种类型的显卡插槽、内存槽都有(但是不能混用,如DDR 400和DDR2 533混用),因此各个厂家的实际主板配置都很乱,915芯片组基本没怎么推广开就开始步入坟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