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凸透镜专项练习题(1)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板块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①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______;①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_______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3)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1;当像距等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1;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1。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A.10cm<f<20cm B.f>10cmC.f<10cm D.f>20cm3.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cm C.16cm D.20cm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
A. 透镜的直径B. 入射光线的方向C. 透镜的曲率D. 透镜的颜色答案:C解析: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透镜的曲率,曲率越大,焦点位置越近;曲率越小,焦点位置越远。
2. 关于凸透镜焦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B.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中心C.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正焦距D.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表面答案:A解析: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因为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在透镜的透镜中心的同侧。
3. 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关注的光线是()。
A. 仅仅想光轴靠近的光线B. 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C. 只有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D. 完全垂直于光轴的光线答案:B解析: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是通过将光线聚焦在焦点上实现的,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其余光线则在透镜后面的位置得到成像。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
A. 实物体B. 虚物体C. 光线D. 影子答案:B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虚物体,即物体的投影形成在透镜后的位置。
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实物体与虚物体的区别在于()。
A. 实物体有质量,虚物体没有B. 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C. 实物体是透明的,虚物体是不透明的D. 实物体发出光线,虚物体不发出光线答案:B解析: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虚物体是通过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像后形成的投影。
二、填空题1. 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如果经过像方焦点,成像在()方的位置。
答案:虚物方2.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焦点位置在()透镜的位置。
答案:凸3.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物体放在焦点处,成像在()。
答案:无穷远处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像的位置是()。
答案:物距焦距的倒数5. 凸透镜焦距越大,对物距的要求越(),反之亦然。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练习(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练习一、选择题1.徐爷爷用焦距为8厘米的放大镜看书,通过放大镜可以清晰地看到书上正立放大的文字,则书离放大镜的距离可能是()A.5厘米B.8厘米C.12厘米D.20厘米2.用水彩笔在磨砂屯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观察图案在墙上所成的像不可能发生的是( )A.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B.能看到倒立、放大的像C.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D.看不到像3.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
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增大物距D.减小取景范围4.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25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中的()A.B.C.D.5.“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了保证道路的交通安全,现在许多道路上都会安装有电子眼.如图甲所示是某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电子眼”,图乙为“电子眼”监督路面交通情况时拍下的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实像B.“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虚像C.“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虚像D.“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实像6.要把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8 cm B.等于8 cmC.小于8 cm D.大于8 cm,小于16 cm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平面镜8.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B.实像可以拍摄,虚像不能拍摄C.实像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眼睛看到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也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20cmC.30cm D.40cm10.焦距是12cm的凸透镜,当物体置于镜前2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的()A.倒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二、填空题1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及应用过关测试题课标试题

凸透镜及其应用?过关测试题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一、选择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60分〕1.关于透镜,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2.3.照相机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人到镜头的间隔应该〔〕A.比底片到镜头的间隔小 B.比底片到镜头的间隔大 C.与底片到镜头的间隔相等 D.条件缺乏,无法判断4.5.如图1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6.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投影片到镜头的间隔应该〔〕A.比像到镜头的间隔小B.比像到镜头的间隔大C.与像到镜头的间隔相等D.条件缺乏,无法判断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由于放大镜有放大作用,所以无论物体与放大镜的间隔怎样总是放大的B.将凹透镜正对太阳光,无论如何挪动屏也接收不到光斑,所以凹透镜没有焦点8.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假如要使离凸透镜15cm处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那么应选凸透镜的焦距为〔〕A.5cm B.10cm C.20cm D.30cm。
9、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照相时,要想使照片上的人像再小一些,应该:( ) A、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间的间隔调远一些 B、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间的间隔调近一些C、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间的间隔调远一些D、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间的间隔调近一些10. 在一个凸透镜右边20cm的主轴上垂直放置一个物体,得到一个与物体等大倒立的明晰像,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在物体沿主轴向右挪动5厘米的过程中,像正立且逐渐变小。
B. 在物体沿主轴向右挪动5厘米的过程中,像倒立且逐渐变小。
C. 在物体沿主轴向左挪动5厘米的过程中,像正立且逐渐变大。
D. 在物体沿主轴向左挪动5厘米的过程中,像倒立且逐渐变小。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板块⼀】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利⽤图⼄装置进⾏以下操作:①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度,使它们的中⼼⼤致在同⼀⾼度,其⽬的是使像能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个清晰的倒⽴、_____(选填“放⼤”或“缩⼩”)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______;①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_______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3)下表是⼩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组数据: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于物距时,像⾼与物⾼的⽐值________1;当像距等于物距时,像⾼与物⾼的⽐值________1;当像距⼤于物距时,像⾼与物⾼的⽐值________1。
(选填“⼤于”、“⼩于”或“等于”)(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侧的光屏上成⼀个倒⽴、缩⼩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A.10cm<f<20cm B.f>10cmC.f<10cm D.f>20cm3.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放⼤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cm C.16cm D.20cm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个清晰放⼤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_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

太阳光 光 屏 红紫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1.如图所示NN 1是水与空气的界面,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 )2.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的大小将:( )A .不变B .逐渐减小C .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D .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句子,如“潭清疑水浅”、“池水映月明”,这两句诗描述的分别是光的:A .反射、反射B .反射、折射 C 折射、反射D .折射、折射( )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 ,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4cmB .8cmC .10cmD .18cm ( )5.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如图8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A .一定大于20cmB .一定在10 cm 到16 cm 之间C .一定小于8cm .D .一定在8cm 到10cm 之间6.在凸爱镜的主轴上离透镜1.5f 到2f 处横卧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杆AB ,f 为凸透镜的焦距,则细杆成像的位置在A 、Ⅰ区 B 、Ⅱ区 C 、Ⅲ区 D 、不成像( )7.当物体离凸透镜6厘米时,物体通过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离透镜20厘米时,物体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焦距范围是( )A 、f<6cmB 、f>20cmC 、10cm<f<20cmD 、60cm<f<10cm8.如图所示,表示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并射出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9.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中心10cm 的地方出现一个小亮点;那么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中心15cm 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就可以得到 ( ) 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10.有一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厘米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厘米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 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 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D. 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11.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 .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 .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C .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像12.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 .图a 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图b 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C .图c 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D .图d 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N N 1 N N 1 N N 1 N N 1A B C D13.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A.“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 B.人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14.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15.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当他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7cm处后()A.移动光屏,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D.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16.如图所示,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
八年级物理上册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 试题

轧东卡州北占业市传业学校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1.如下列图NN1是水与空气的界面,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句子,如“潭清疑水浅〞、“池水映月明〞,这两句诗描述的分别是光的:A.反射、反射B.反射、折射 C折射、反射D.折射、折射〔〕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那么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 B.8cm C.10cm D.18cm〔〕5.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如图8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 cm到16 cm之间C.一定小于8cm.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6.在凸爱镜的主轴上离透镜1.5f到2f处横卧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杆AB,f为凸透镜的焦距,那么细杆成像的位置在A、Ⅰ区B、Ⅱ区C、Ⅲ区D、不成像( )7.当物体离凸透镜6厘米时,物体通过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离透镜20厘米时,物体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焦距范围是( )A、f<6cmB、f>20cmC、10cm<f<20cmD、60cm<f<10cm8.如下列图,表示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并射出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选项是〔〕9.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中心10cm的地方出现一个小亮点;那么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中心15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就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b c 漫反射 太阳光 光 d红紫 a 10.有一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厘米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厘米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 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 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D. 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11.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假设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那么:〔 〕A .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 .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C .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像12.以下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 .图a 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图b 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C .图c 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D .图d 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13.欣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 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A .“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B .人射水面的光线有一局部折射入水中C .光线被反射掉一局部D .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14.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假设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cm 处,那么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15.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cm 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当他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7cm 处后〔 〕A .移动光屏,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D.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16.如下列图,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
初二物理凸透镜的练习题

初二物理凸透镜的练习题1. 小李将凸透镜放在灯光前,他发现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倒立的放大图像。
那么这个透镜是什么透镜?答:凸透镜2. 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规律中,焦距为f,物距为u,像距为v。
请用公式表达这一规律。
答:1/f = 1/v - 1/u 或者 f = uv / (u + v)3. 小明正在使用凸透镜进行实验,他知道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物距为30厘米。
请你帮他计算出像距。
答:根据公式 1/f = 1/v - 1/u,代入已知数据可得:1/20 = 1/v - 1/30。
整理后得到:1/v = 1/20 + 1/30。
再求倒数即可得到 v 的值。
4. 小红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方30厘米的地方,她想知道得到的像距是多少。
答:根据公式 1/f = 1/v - 1/u,代入已知数据可得:1/20 = 1/v - 1/30。
整理后得到:1/v = 1/20 + 1/30。
再求倒数即可得到 v 的值。
5. 小明使用凸透镜进行放大实验,他将物体放在距透镜20厘米的地方,并且观察到了一个倒立、纵向放大的像。
如果他将物体向透镜靠近10厘米,那么他观察到的像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物距变小,根据公式 1/f = 1/v - 1/u,像距会相应变大,也就是说像会更远离屏幕变得更小。
6. 小李正在玩具店里观察凸透镜,他发现离他30厘米处的小汽车通过凸透镜后,形成了一个放大的正立像。
那么这个透镜是什么透镜?答:凸透镜7. 小红将一张纸放在离凸透镜的焦点20厘米的地方,她观察到了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那么这张纸与透镜的相对位置是什么关系?答: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方时,形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根据光线传播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出凸透镜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8. 小明正在玩拼图游戏,他观察到一块断裂的拼图在放在凸透镜前后,形成了两个所需的部分。
那么这个透镜是什么透镜?答:凸透镜9. 小红想知道她可以用凸透镜来进行近视眼矫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方法1.表格记忆法2.顺口溜: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与物异侧倒,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物像最近四焦距;接近焦点像最大。
3.光路图 4.编故事联想5.趣话记忆:在远郊(焦)区拾(实像)到(倒立)一个小(缩小)相机,在近郊(焦)区拾(实像)到(倒立)一个大(放大)幻灯,进城里还常常(长长,指放大的意思)假(指虚像)正(正立)经(与镜谐音,指放大镜) 一、填空题1.近视眼镜上的玻璃片实质上是______透镜,老花眼镜上的玻璃片实质上是______透镜。
2.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______处,通过凸透镜后会成为一束平行光线。
3.某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离透镜15 cm 处的纸上形成一个最小的亮斑,这个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 4.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5.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_.若镜头的焦距为cm 5 f ,则相机中的胶卷应放在_______cm 与_______cm 之间的位置.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的.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出现的像一定是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8.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2㎝,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3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_____ 、_______ 、______,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_____、 _____ 、_____,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 ____。
9.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 .(2)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物距u像物在凸透镜同侧、异侧像的正倒 大小 像的虚实像距v应用无限远U >2fU =2ff< U <2fU=f 一束平行光 探照灯 U <f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的实像。
1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凸透镜的焦距f已知):(1)若在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2)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物距u和像距υ,并记录的性质特点;(3)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为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移动(选填“上”或“下”);(4)实验发现:当物距在范围时,像都能在光屏上承接;当物距在范围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11.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不可及。
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
则这个玻璃屏风是________镜,这个虚拟导游是________像(填“虚”、“实”),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1.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A.仍然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确定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平行光束B.一定是会聚光束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D.一定是发散光束3.一蜡烛位于凸透镜前3倍焦距处,在它移近凸透镜1.5倍焦距过程中,光屏的像将()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4.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A.像变大,速度变大 B.像变大,速度不变C.像变小,速度变小 D.像变小,速度不变5. 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6.如果要使距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实像,测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5cm B.10cm C.15cm D.20cm7.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透镜焦距可能为()A.3cm B.5cm C.7cm D.14cm8.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60cmB、40cmC、20cmD、10cm9.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16cm之间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8~10cm之间10.物体距凸透镜20㎝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A.放大的B.缩小的C.等大的D.无法判断11.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12.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 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 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 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13.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20 cm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物体的像,若把物体移至透镜前20 cm处,为了仍能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所成像的大小为()A.光屏靠近透镜,成缩小的像B.光屏靠近透镜,成放大的像C.光屏远离透镜,成放大的像D.光屏远离透镜,成缩小的像14.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15.凸透镜焦距为12cm,物体在主光轴上,当距透镜15 cm和6cm时,两次所成的像:( )A.前者成缩小的虚像,后者成放大的实像 B.都成放大的实像C.前者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后者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D.都成正立的虚像16.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17.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光屏上成实像,如果这时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A.屏上不能成像 B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C.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 D.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和原来的像没有任何不同1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形成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 ]A.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 B.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C.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距以外 D.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距以内19.某同学经过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她的记录中不正确的是:( )A.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 B.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20.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也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D.实像是实际存在的像,虚像是实际不存在的像21.(多选)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物距u=5㎝时,成正立的像,当物距u=8㎝时,成倒立的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u=17㎝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u=14㎝时,可能成缩小的实像C.u=10㎝时,一定成放大的像 D.u=4㎝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三、探究与实验题1.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报告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__________、蜡烛和火柴等。
实验步骤:(1).记录凸透镜的__________。
(2).安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 。
(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适当的位置后,移动__________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规察光屏上的像直到清晰为止。
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
2、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____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小亮同学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1 20 6.7 倒立、缩小的实像2 15 7.53 10 10 倒立、等大的实像4 7.5 倒立、放大的实像5 4 ——正立、放大的虚像(1)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m.(2)在表中填出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实验序号4中像距的大小.(3)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的光学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