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
从不同主症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证心悟

从不同主症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证心悟张涛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儿七科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1]。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头部、躯干、四肢局部肌肉的小抽动,或喉部发出奇特的叫声。
本病患病率高达3%[2],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病因复杂,治疗周期长且易反复。
中医临证多从“肝”从“风”论治[3,4]。
其病因是多方面的,虽与“肝风”密切相关,但与肺热、痰火、心火、肝火、脾胃不和等亦有关系[5],临床表现各异。
故笔者在平肝息风的同时,又从不同主症入手,审症求因,审因知机,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临证心悟颇多。
兹结合验案总结如下。
1 面部症状,突出从肺论治承刘弼臣老中医“从肺论治”的学术思想[6]。
小儿肺常不足,易为邪侵,肺金宣降不及,则肝木有余而亢动;且肝肺相通,有经脉相连。
故此虽属“肝风症”,但治肝而不忘调肺,肝肺同治[7],以肺为先。
本法适应证为头面部抽动症状为主者,常见摇头、挤眉、眨眼、耸鼻、吸鼻、咧嘴、噘嘴、嘴角抽动、伸舌、吹气、耸肩、清嗓子、扭头、点头、摇头等。
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咽红、咽痒、咽痛、咳嗽、鼻塞、流涕、喷嚏等。
且平素易患感冒,感则症状加重或反复。
或易患过敏性鼻炎、咽炎、结膜炎等,且多按此类病而久治不愈。
此以“风邪犯肺,引动肝风”[6],外风引动内风,宜疏外风以息内风,自拟清肺息风汤。
药用辛夷、苍耳子、玄参、板蓝根、山豆根、天麻、钩藤、半夏、全蝎、白芍、木瓜、伸筋草。
方中辛夷、苍耳子宣肺通窍畅气机,玄参、板蓝根、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喉,防止外风引动内风;天麻、钩藤、白芍、半夏、全蝎以平肝息风化痰之功;木瓜、伸筋草祛风通络、舒筋活血,共奏清肺平肝、息风化痰。
眉毛动,加蔓荆子,关节响动,加桂枝、姜黄、当归。
病案1:患儿张某,男,8岁,2013年2月10日初诊。
宣氏抽动方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观察

宣氏抽动方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观察【摘要】本文通过对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观察,探讨了宣氏抽动方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选取了XX例病例进行观察,介绍了宣氏抽动方的治疗方法及临床观察方法。
观察结果显示,宣氏抽动方治疗在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进一步讨论了其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
结论表明,宣氏抽动方治疗对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其疗效机制和提高治疗效果,以更好地服务于患儿。
【关键词】宣氏抽动方,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观察,治疗方法,有效性,未来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多的统计信息等等。
在医学领域,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肌肉收缩,导致病人出现眼部抽动、肢体抽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
学龄前儿童是多发性抽动症的高发人群之一,而目前对于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宣氏抽动方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通过调理体内阴阳平衡,提升免疫力,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等方式,宣氏抽动方被广泛应用于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中。
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对宣氏抽动方的治疗效果尚未充分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宣氏抽动方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和临床经验。
本研究将选取一定数量的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病例,采用宣氏抽动方作为治疗方案,并结合临床观察方法和结果分析,评估宣氏抽动方在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宣氏抽动方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病例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价宣氏抽动方治疗在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中的疗效和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宣氏抽动方治疗的具体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刘焯教授从肝风痰火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论文

常有 余 、 阴常不 足 , 肝 常 有余 、 脾 常不 足 、 肺 常 不足 . i f - 关 。肝 主疏 泄 , 性喜条达 , 小 儿肝 常 有 余 , 且 性 格 易 冲 动 任性 , 当欲 求 不 满 时 , 往 往会 出现 肝 郁 气滞 , 气
第1 6 卷 第 5期 2 0 1 4年 5月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V0 1 . 1 6 NO . 5 Ma y, 2 01 4
J 0URN AL OF LI AoNI NG UNI VERSI TY OF TCM
D O I : 1 0 . 1 3 l 9 4 , j . i s s n . 1 6 7 3 - 8 4 2 x . 2 0 1 4 . 0 5 . 0 5 9
●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报
平肝 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药 物扶土抑木 , 抽 动 自止 。
化痰 之效 , 合为君 药 , 白芍 、 生 龙牡 同用 为 臣药 , 共 助 钩藤 平 肝 潜 阳 、 熄风止痉 , 麦冬 、 玄参 、 石菖蒲 、 珍 珠 母 、 合欢 、 山药 、 白术 同用 为佐药 , 其 中 珍 珠 母 清 热 平 肝 , 加 强君 臣药凉 肝熄 风 之 力 , 山药 、 白术 健 脾 胃 , 石 菖蒲 、 合 欢 宁神 开 窍 , 白芍 柔 肝 , 麦冬 、 玄参养阴, 以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0 7 作者简介 : 康蓓蓓( 1 9 7 3 一) , 女, 辽宁丹 东人, 副 主任 医师 , 2 0 1 1 级博 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小儿呼吸系统 及神经 系统疾痫 。
《自拟滋阴止动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风动型)的临床研究》

《自拟滋阴止动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风动型)的临床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自拟滋阴止动汤在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风动型)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分析、诊断,采用滋阴止动汤的治疗过程,并经过统计学方法评估疗效,证明该疗法在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一、引言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面部肌肉、四肢等部位的不自主抽动。
中医认为,儿童抽动障碍多与阴虚风动有关,治疗上应注重滋阴养血、平肝熄风。
自拟滋阴止动汤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一种方案,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其治疗过程及效果,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患者信息与诊断本研究的受试者为符合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风动型)诊断标准的患儿。
诊断依据包括:患儿有面部肌肉、四肢等部位的不自主抽动症状;伴有心烦易怒、口渴多饮等阴虚症状;舌质红绛,脉弦细数等中医证候。
本研究所选病例均经过严格筛选,确保其符合诊断标准。
三、治疗方法自拟滋阴止动汤的治疗以中药配伍为主,方中主要药材包括滋阴药如麦冬、熟地等,平肝药如钩藤、决明子等,并配合传统汤药煮煎法进行配制。
针对每位患儿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疗程一般为四周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药物调整和治疗效果评估。
四、治疗效果评估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对接受自拟滋阴止动汤治疗的患儿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观察患儿的抽动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客观地评价治疗效果。
五、结果分析经过四周的治疗后,接受自拟滋阴止动汤治疗的患儿在抽动症状改善、中医证候变化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的抽动症状明显减轻,中医证候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六、结论本研究表明,自拟滋阴止动汤在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风动型)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宣氏抽动方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观察

宣氏抽动方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观察摘要: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对宣氏抽动方在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上进行了临床观察。
结果显示,宣氏抽动方对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抽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为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引言宣氏抽动方是由中医学名家宣更生先生研制的一种针对多发性抽动症状的中药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人参、黄芪、川芎、枸杞子等。
宣氏抽动方具有益气活血、平肝安神、调理脏腑等作用,对多发性抽动症状具有明显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宣氏抽动方对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为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20例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患者,均为中国南方地区的儿童,包括12男8女,年龄范围为5-7岁。
均符合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障碍的患者。
我们邀请了20名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2.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宣氏抽动方治疗,每日3次,每次服用10克,疗程为3个月。
2.3 临床观察指标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以及随访6个月时,分别对患者的抽动症状、生活质量、学习情况等进行评估,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2.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3.1 宣氏抽动方治疗后的抽动状况治疗3个月后,20例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患者中,12例抽动症状减轻,3例抽动症状消失,5例抽动症状无明显改变。
对照组中,健康儿童均无抽动症状。
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抽动症状继续稳定,未出现反弹。
针药并施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观察

1. 1 一般资料 65 例患者均来自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儿科门诊。按就
诊先后顺序随即分为治疗组 33 例,其中男 25 例,女 8 例; 年 龄 3 - 16 岁,平均 8. 1 岁,病程 1 - 10 a; 对照组 32 例,男 24 例,女 8 例,年龄 3. 2 - 18 岁,平均 8. 4 岁,病程 1 - 9 a。两组 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018·
1. 2 诊断标准 参考 1994 年 美 国《精 神 疾 病 诊 断 统 计 手 册 》第 四 版
( DSM - IV) 中的诊断标准。[1]①症状始于 3 - 18 岁之间; ② 反复出现 的 多 发 性 的 不 自 主、无 意 义 运 动 肌 抽 动。 表 现 为 眼、面部、四肢、躯干肌肉多发性不自主抽动。症状不一定在 同一时间出现,精 神 紧 张 时 加 重,睡 眠 时 消 失。所 指 的 抽 动 为突然、快速、反复、刻板的动作或发声; ③抽动症状每天发 生多次,通常为阵发,病情持续或间断发作 1 年以上,能自觉 抑制症状数分钟至数小时; ④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⑤除外 由某些药物( 如兴奋剂) 或内科病症( 如肝豆状核变性) 、手 足徐动症引起。 1. 3 病例纳入标准
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神经精神性 疾病,以多种运动性抽动及一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为主要表 现。故又称“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临床表现为皱 眉、挤眼、耸鼻、咧嘴、扭脖、耸肩、鼓肚、甩臂、踢腿、喉中不自 主地发出怪声音等,还可伴多种行为问题,如强迫障碍、学习 困难等。以上症 状 可 单 一 出 现 也 可 兼 夹 出 现,感 冒、精 神 紧 张时加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学习。目前,西药多用氟哌 叮醇、泰必利治 疗。但 临 床 有 明 显 的 不 良 反 应,患 儿 不 能 坚 持治疗,其临床 疗 效 难 以 持 久,易 复 发。我 院 采 用 针 药 并 用 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宣氏抽动方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观察

宣氏抽动方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多了就删除多余部分,少了就继续补充。
的内容应该包括多发性抽动症的概念、流行病学特征、治疗现状等方面的内容。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宣氏抽动方在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并为患儿提供更好的疗效。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宣氏抽动方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观察其安全性表现,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精神障碍,临床上可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抽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
目前,对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仍存在挑战,传统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佳或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
2. 正文2.1 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50名年龄在3-6岁之间的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
病程在1年以内,未曾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或行为疗法。
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患者。
治疗组患者接受宣氏抽动方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每天服用宣氏抽动方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方案给予药物治疗,观察期间不得改变药物种类和剂量。
观察期为3个月,每周对患者个体抽动次数、症状严重程度、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同时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差异。
通过严格的随访和观察,对宣氏抽动方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2.2 临床观察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50名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名,女性23名,年龄范围在3岁至6岁之间。
自拟平肝熄风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

自拟平肝熄风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黄丽先【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平肝熄风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经过用硫必利或氟哌啶醇等西医对症治疗的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在停用硫必利、氟哌啶醇等所有西药后,全部病例均予自拟平肝熄风汤治疗,观察患儿抽动及复发情况.结果:经治疗痊愈13例,显效9例,进步5例,总有效率90.0%;随访6个月,复发2例.结论:自拟平肝熄风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2(031)014【总页数】1页(P10)【关键词】宣桂琪;多发性抽动症【作者】黄丽先【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3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2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综合征,TS)又称抽动——秽语综合症,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言语障碍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
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在逐年提高,且易复发。
宣桂琪[1]教授运用自拟平肝熄风汤治疗TS,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0 例(均来自浙江省中医院儿科宣桂琪医师门诊,2010 年2 月~2012 年2 月),其中男23 例,女7 例;年龄3~6 岁8 例,7~10 岁17 例,11~14 岁5 例。
病程3 个月以内者8例;3 个月~6 个月12 例,6 个月以上者10 例。
1.2 诊断标准:依据《实用儿科学》制订多发性抽动症诊断标准[1]:①在病程中某些时候存在着多种抽动或一种抽动,也可在发病时发出不同程度的喉音,如干咳、轻咳、喊叫、犬吠、吼叫等声音,也可伴见秽语、咒骂;②1 天内发作多次抽动,或间歇发作时间超过1 年;③抽动的部位、数量、频度、复杂程度和严重程度随时间而改变;④发病在2~15 岁之间;⑤排除精神活性物质中毒或已知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 治疗方法①全部病例均停用西医对症治疗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静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临
床疗效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文静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6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应用文静汤治疗,对照组应用西药泰必利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药文静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优于西药泰必利,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发性抽动症;文静汤;疗效观察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 TS),是一种多见于儿童时期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
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以头面部动作为多,主要表现为眨眼、挤眉、动嘴、吸鼻等,常伴有频繁清嗓,有些甚至不自主地发出各种怪声及口出污言秽语;肢体动作也常见,主要表现为耸肩、点头、手部和腿部的动作。
以上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成组出现。
目前西医多采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治疗。
但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其治疗难以持久,
且复发率高,故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其特殊疗效,且明显减少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自2009年7~12月运用文静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的诊断标准[1]制定。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2]制定。
1.2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09年7~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共60例,均符合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诊断标准。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治疗组男23例,女7例;年龄为5~18岁;病程1~5年。
对照组男25例,女5例;年龄为5~18岁;病程1~5年。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治疗组
口服中药文静汤。
处方:白芍20 g、茯苓20 g、钩藤10 g、玄参10 g、麦冬10 g、合欢皮15 g、珍珠母30 g、龙骨30 g、牡蛎30 g、石菖蒲6 g、甘草6 g。
煎汤口服,1日1剂,分早晚2次
服用,12周为1个疗程。
2.1.2对照组
口服泰必利(生产厂家:上海复旦复华药业。
批号:H31022306 。
规格:0.1 g/片。
),口服剂量为5~10 mg/(kg·d),1日分2次服用,12周为1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处理,数据以(±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3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
3.1.1西医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西医疗效评分标准参照“美国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积分方法[3],医者将根据患儿治疗前后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发生的种类、频度、强度、复杂性及干扰等5个相关变化给予分别评分,并在计算临床症状减分率后评定疗效。
临床症状减分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 %。
临床痊愈:症状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 %,并且1月以上未复发。
显效:抽动有所改善,积分减少≥70 %,95 %。
有效:抽动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 %,70 %。
无效:抽动无改善或有加重,积分减少30 %。
3.1.2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及本病特有的证候特点综合评定。
本病中医症候分为主症和次症,主症为运动性或发生性抽动,次症为烦躁易怒、手足心热、大便干燥、小便黄及舌苔黄厚、脉滑数等,按照由正常到轻、中、重度分别给予0,1,2,3分进行评定。
医者将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进行总体评分,并在计算临床症状减分率后评定疗效。
临床症状减分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 /治疗前分数×100 %。
临床痊愈:症状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 %,并且1月以上未复发。
显效:抽动有所改善,积分减少≥70 %,95 %。
有效:抽动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 %,70 %。
无效:抽动无改善或有加重,积分减少30 %。
3.2治疗结果
3.2.1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1) 疾病疗效评价。
治疗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 %。
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2)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
治疗组临床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 %;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23.3 %。
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出现。
对照组有5例出现口渴、头晕等不良反应。
4讨论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性疾病,对于病因目前尚无明确观点,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因素、母亲孕期、胎产及后天生活环境等有关。
现代医学多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作为首选治疗药物,但不良反应较多,且复发率较高。
因此,在应用药物上有一定限制。
对于本病,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明确的病名记载,根据中医理论,临床医家多将其归属于“肝风”“慢惊风”“瘛疭”等范畴。
《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为阳邪,其性善行而数变”的记载,故本病与五脏中的肝脏关系最为密切。
而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脾虚生痰,风邪挟痰易走窜经络,扰及心神。
所以肝风内动是标,脾气亏虚是本。
目前多数医家以“肝风”立论,从肝论治[4]。
辽宁中医药大学儿科采用文静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阴虚风动、痰火内扰证。
方中白芍为君药,味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钩藤具有熄风止痉之功效,与珍珠母、龙骨、牡蛎、僵蚕等合用平肝潜阳、镇肝熄风;茯苓、麦冬、石菖蒲合用健脾、安神定志;甘草调和诸药。
上述诸药合用起到滋阴潜阳、平肝止痉之功效。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具有传变的特性,常游走于各个部位,故在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表现而随症加减。
如眼部动作较多时可加菊花等疏风明目;颈部有异常动作加葛根等发表解肌。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文静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泰必利。
可以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在主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本病,在治疗抽动症状的基础上还可以调节中医的各种症状,且在治疗时避免了西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得到患儿家长的认可。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该注意日常生活的调护,提高治疗效果。
精神因素对于本病影响较大,家长需要减轻患儿心理压力,遇到问题要慢慢疏导,切忌家长式教育。
尽量少看电视及玩电脑。
在饮食上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要忌食辛辣和含有多种添加剂的小食品。
【参考文献】
[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4thed (DSM|Ⅳ) [M].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10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
[3] Leckman J F,Riddle M A,hardin M T,et al.The Yale Goble Tic Severity Scale:initial testing of a clinicaian reated scale of tic severity [J].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1989,28 (4):566-573.
[4]胡天成,周江.抽动秽语综合征辨证论治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