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北京市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一)

.试卷结构

一、各类测试内容的赋分

(一)现代文阅读、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约48分

(二)古诗文阅读约42分

(三)写作约60分

1.微写作(三选一)约10分

2.作文(二选一)50分

二、试题类型

包括选择、填空、简答、写作(包括微写作、作文)等。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能力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考生在积累整合、感受嚓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所形成的能力进行考查。

语文高考,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限内以笔答方式独立完成相关考査内容的一种选拔性考式,突出对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

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包括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及评价等能力的考查;审美能力的考查,包括对艺术美和科学美的感受品味赏析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见解及创新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考查,通常渗透在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考试中。

二、考试内容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规定,根据《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北京市实施高课程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具有一定长度的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类型的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综合灵活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

4.对多个信息的比较、辨析

5.文中信息的分析、运用

6.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7.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8.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9.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10.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

11、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赏析

1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

13.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探究

14.中外文学经典(篇目见附录2)

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

(二)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并能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

1.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

2.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书写的正确、规范、美观

3.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4.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5.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6.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7.标点符号的使用

8.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

9.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常识的了解

(三)古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

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

3.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断句、翻译等)

4.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6.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7.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8.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赏析

9.名句名篇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篇目见附录1)

10.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

ll.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探究

12.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经典(篇目见附录2)

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或表现手法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文化价值、时代意义的感悟和评价。对古代文化经典中名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

(四)写作

1.微写作

能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能写简短的应用性语段。

2.作文

能写不少于700字的论述类、实用类的文章,也可以写文学类作品。

(1)符合题目要求

(2)中心明确

(3)思想健康

(4)表达顺畅

(5)书写规范

(6)提倡写思想深刻、想象力丰富、有文采的文章

(7)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参考样题

之一:长文本阅读样题

【试题1~8】(2017年第1—8题)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等的相关文章)

【试题1】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

【答案】A

【说明】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概括和理解能力。

【试题2】

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一开始:“甫”读作p“ 意思是“刚刚”

B.告罄:“罄”读作qŒn^ 意思是“尽”

C.乏人问津:“津”读作j‰n 意思是“路”

D.憨态可掬:“掬”读作j‘ 意思是“令人喜爱”

【答案】B

【说明】考查考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材料二

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

动漫技术在文物的文化创意中越来越受重视。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推出了数字动漫《神树的传说》,以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为素材的动画作品《海昏魔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借助动漫,专业的学术介绍变成了幽默的旁白和“萌萌哒”的漫画,“高冷”的文物也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实现了学术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实,早在1981年,我国已有让文物“活”起来的动画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