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检测方法预防与控制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检测方法预防与控制措施

监测方法:采用主动监测方法,临床医务人员监测与院感专职人员前瞻性调查监测相结合。

监测内容:1.血管内导管留置天数;2.穿刺部位情况:是否有弥散性红斑,是否有脓性分泌物排出;3.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是否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4.局部压痛情况;5•生命体征:如体温变化,发热〉38°C。

当考虑败血症时,还应监测以下内容:

1体温〉38 C或体温V 36C,伴寒战;

2.是否有迁徒病灶。

3.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

4.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40mmHg。

病原学监测:

1.导管管尖培养

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

3.血液检测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责任护士每4 小时观察记录病情变化,若发现以上情况,及时通知感染办及床位主管医师,及时做常规检查及血培养等相关检查,填写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记录单。

血管内留置导管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 。因导管插入、护理等不当,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十分常见,部分病人因此而死亡。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项目组的相关要求和我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预防CR-BSI 措施如下:

一、插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

2.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

3.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插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4.插管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

5.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

人一用一消毒;

6.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

7.建议2%洗必泰酊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

8.建议选用抗菌定植导管;

9.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 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二、插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1.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

2.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至

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

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 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9.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

10.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三、其他预防措施

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2.定期公布CR-BSI 的发生率。

四、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1.不提倡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除非怀疑有CR-BSI ;

2.不提倡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

3.不提倡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 ;

4.不推荐通过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

5.不提倡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6.不提倡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

7.不提倡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预防CR-BS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