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习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大自然的语言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A .竺.可桢(zh ú) 翩.然(pi ān) 重峦叠嶂.(zh àng) B .萌.发(méng) 农谚.(y àn) 销声

匿.迹(nu ò) C .簌.簌(s ù) 物候.(h òu) 风雪载.途(z ǎ i) D .经.度(j īng)差 .别(ch ā) 草长.莺飞(ch áng) 【解析】B 项,“销声匿迹”的

“匿”读作 nì;C 项,“风雪载途”的“载”读作 zài ;D 项,“草长莺飞 ”的 “长”读作 zhǎn 。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B ) A .大家用同一个题目作文,可是写出来的文章却相差悬姝。 B .贝壳小心翼翼地把石子含到嘴里,慢慢孕育,使它变成美丽的珍珠。 C .熔化的雪水, 从高悬的山涧、 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 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D .时间是不可占有的公有财产,随着时间的堆移,真理会愈加显露。

【解析】A 项,“悬姝”应为“悬殊”。C 项,“熔化”应为“融化”,“熔化”指 的是固体通过加热而变成液体的过程,一般指金属、石蜡等; “融化(溶化 )”指 的是冰、雪变成水的过程,通常用 “融化”。D 项,“堆移”应为“推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B .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

意融融。 C .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

说着城市文明的 源远流长。

D .每年暑假, 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监管力度, 变化一年比一年大, 周.而.复.始.。

【解析】“周而复始 ”指一次又一次地循环,一般作谓语,此处用来形容 “变化” 不妥。 4.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更替、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下列表示四季开始的节气的一 项是 ( B )

A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B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C .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D .白露、寒露、

小雪、大雪【解析】《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

5.文学常识积累。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__物候知识__的说明文,作者是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__竺可桢__。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问题。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

比前者早九天。就是

..

说,春天提前九天。6.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

【答案】第一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第二段: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解析】分析文段内容及文段的结构风格可知,节选的两段文字均在开头就点明所要说明的内容然后进行具体说明,因此各段的首句即为中心句。7.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答案】含义: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的气形成原因: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时间及气候条件:一般出现在山地秋冬两季,尤其是在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解析】由选文第一段中的“这叫逆温层”可以推测,前边应该讲了何为逆温层,后文说明了逆温层的成因、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由此即可得出

答案。8.第一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答案】举例子。以事实来证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解析】由“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以及“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可知,这是通过举例子以事实来证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作答这类题目时注意结合上下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第二段中加点词语“后者”具体指代什么?

【答案】1921到193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解析】“后者”和“前者”对应,不管是分析后者所指代的还是前者所指代的,均应从出现该词的语句中去寻找答案。针对该题分析文段内容应该是“拿1741 到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 到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后者”即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作答时注意分清“前者”“后者”,切勿颠倒。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春色正中分

刘汉杰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事历法,早见于汉代刘安的《淮南子》。所谓节气,即时节和气候。古人在观天识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岁有二十四节气。”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恰逢春季之半,故名“春分”;又因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

②按古人“候应”之说,每候都有一个物候现象与之对应。春分有三候:初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生活于北方的古人认为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二候雷乃发生,春天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增大,天空开始打雷;三候始电,雨多了,闪电也开始出现。此时,甘霖滋润,万物勃发,人们可以欣赏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了。

③春分是农事播种的季节,与乍暖还寒的惊蛰节气不同,春分时节的气温回升较快,因此民间有“冷惊蛰,暖春分”之说。天气变暖,意味着农忙季节的开始,农谚讲“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讲,仲春二月,可以把树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长;可以种地黄,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播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

④春分是祭祀的日子。春分时节有帝王祭日、百姓祭祖、春社祭神等祭祀活动。帝王祭日是春祭的重要活动,从先秦开始,祭日已经成为帝王的独享祭祀。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内要有多次祭日活动;明清之时,则固定在春分这一天,地点设在京城的日坛,祭日的仪式颇为隆重。百姓祭祖也在春分举行。此俗流行于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春社日”。《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南北朝时期楚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