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艺术的传播特征

浅谈新媒体艺术的传播特征
浅谈新媒体艺术的传播特征

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011届本科毕业生)

题目:浅谈新媒体艺术的传播特征

学生姓名:佟佳乐

学生学号:07231043

系别:中文系

专业名称:新闻学

指导教师:刘乃歌

二O一一年五月

【摘要】每个时代的生产力特征都影响到艺术的特征,数字化是一种无从逃避的时代趋势,作为艺术门类中最前沿、最具先锋性的现代艺术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和发展。互动性和连结性是新媒体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态的根本特性。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创作者与受众的关系,受众从原来纯粹的欣赏者转变成了艺术作品的参与者,甚至是发起者。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艺术特征传播特征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ductivity would affect the characteristic of art in its time; digitization is a time trend that cannot be escaped. As a pioneer of the arts, modern art also took enormous changes; the most spectacular one i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art.Multimedia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and behavior Interactive connectivity and new media ar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art forms its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New media art, interactive and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creators and the audience, the audience simply from the original works of art to enjoy a change of the participants, or even sponsors.

【Key words】new media art features of art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目录

引言 (1)

一、新媒体传播艺术的界定与特征 (2)

(一)新媒体传播艺术的概念 (2)

(二)新媒体传播艺术的特征 (3)

二、新媒体传播艺术的互动艺术形式 (4)

(一)互动性思维 (4)

(二)新媒体传播艺术中的互动性 (4)

1.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 (4)

2.艺术家与智能化机器的互动 (5)

3.艺术家与科学家的互动 (5)

三、新媒体传播艺术的传播互动性实现手段 (6)

四、建构“虚拟”的信息呈现与互动途径 (7)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引言

近年来,由于科学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艺术门类———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艺术家借助新的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力量,表现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放弃原来的架上绘画而参与到新媒体艺术创作行列,新媒体艺术成为当代艺术的新贵。新媒体艺术的兴起始于20世纪末,作为当代艺术的风向标,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德国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展出的大量现代艺术都以新媒体艺术的形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信息时代的当下,世界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全球化、多元化的面貌。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艺术与科学的相互融合在时下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艺术创作上选择新媒体是艺术创作手段更新的标志,而新媒体也不可质疑地为艺术带来另一种新的发展可能。这种可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目前新媒体艺术是热门的领域,而且在于新媒体艺术所具有的特性打破了疆域的界限,开放了交流的空间。新媒体艺术借助当代科技的最新成果,以新的视觉经验、新的沟通形态与互动方式扩展了人类的审美体验,改写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并推动着社会文明步入一个发展的新纪元。

新媒体艺术利用数字化技术改变了艺术创作的工具,也同时意味着艺术媒体的彻底改变,艺术多了一项创作材料的选择,而材料本身的物质又带来了风格与形式的变化。数字技术带给图形、影像、声音以新的力量,具有无限的可能,从而带来艺术特征的全面更新。与传统艺术相比较,新媒体艺术以互动性为其鲜明的特征。互动性即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接受者改变静观默察的做法,转化为访客和合作者,主动参与构成艺术作品,而艺术作品根据参与者的动作构成不同的形式。

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所表现的手段和形成的艺术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如何使交互手段和交互艺术形式达到更新颖的效果成为当今新媒体艺术研究者进行研究发展的目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

1

一、新媒体传播艺术的界定与特征

新媒体艺术是英文“New Media Arts”的中文译文,回顾新媒体艺术近5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这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词汇,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着的,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样貌出现的以综合性和跨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全新的学科。

(一)新媒体传播艺术的概念

全球最具规模的艺术网站——根茎网的创办人马克.崔波,在1996年界定新媒体(new media)为光盘、网络艺术、数字录像艺术、网络广播等艺术作品的统称。但是如果想给新媒体艺术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恐怕是很困难的,因为某些艺术形式仍在初期的发展阶段,各种名称的范围往往是相互交织,界限模糊,也有重复性。澳大利亚当代艺术杂志《亚太艺术》的编辑苏珊.艾里特曾试着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定义。她在2000年出版的新媒体专刊的编者按中写道:“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艺术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其主要特征是先进的技术语言在艺术作品中的使用,这些技术包括电脑、互联网及视频创造出来的网上虚拟艺术、影像艺术,以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和行为。”[1]可见新媒体艺术和当代科技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引导了新的审美趣味,新媒体艺术也同时打上了技术化的烙印而称为技术化的艺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新媒体艺术大量地运用了数字技术、视频手段来表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观看和创作之间的关系。在众多新媒体艺术展上,很多观众发现他们可以很容易的参与到这些艺术的展示中,直接和艺术品发生关系,而参与的方式可能很简单:不断的用鼠标点击屏幕而形成变化多端的电子影像,或者拨打地面上的一个手机电话。关于新媒体艺术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确切概念,本文参考传媒界及学术界的最新研究,认为新媒体艺术是指以科技发展和全新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灵感融合为一体的、以录像、电视、计算机、数码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而完成的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它主要包括影像艺术、录像艺术、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网络艺术、虚拟现实(VR)、电子游戏、实验动漫、数字图像以及生物基因艺术等。

新媒体艺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艺术,以及由早期未来主义宣言、达达式行为和70年代的表演艺术等。沟通与合作,成为艺术家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关注的焦点,他

[1]张朝晖、徐翎《新媒介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P7

2

们不断探索新的行为模式与新的媒介,企图发掘创造新思维、新的人类经验,甚至新世界的可能性。许多艺术家对于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深感兴趣,而艺术作品本身的定义也不再决定于它的实体形式,更多在于它的形成过程。总之,整个20世纪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的着迷,尤其是世纪初的量子物理和世纪末的神经科学与生物学,大大地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新媒体艺术借助于科技使艺术作品和创作者同观赏者形成互动、沟通和合作,融入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它在现代性的科技背景支持下,在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诸多形式提供的观念和实践准备下,明显地体现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

(二)新媒体传播艺术的特征

新媒体艺术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首先是技术性。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不同阶段来自技术领域的影响,新媒体艺术的观念和形态的演变与技术的发展是并行的,并且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技术。因此,在西方一些研究新媒体艺术的书籍和论文中,有一种研究方法是沿着技术史的线索展开研究,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密切关系。无论是激浪艺术、前卫电影、电子作品、视频装置以及互动艺术,借助技术创造的革命和媒介转化的普及,不仅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艺术思潮,而且还根据各个媒介不同的技术特征,制造了大量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随着信息社会的纵深发展,创造出多样而富有变化的审美体验。

其次是连结性。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对比新媒体艺术,我们可以把之前的传统艺术称之为“架上艺术”或者“表述的艺术”,而新媒体艺术则是一种“活动艺术”或者“观念的艺术”新媒体艺术将时间的概念引入作品,并且将观众的观看视角作为构建艺术作品的因素,将观者与作品连结起来。新的艺术类型与传统艺术相比,最大的不同体现在题材上,它们不再去表现一些深刻的宗教主题或者历史故事和事件,而是借助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扩展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创造了一种艺术与观众之间的新型的连结关系。通过连结,并且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远距离观看),在人为设置的操作状态中使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艺术作品以及人的意识产生转化,最后会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

第三是虚拟性。虽然数码艺术和网络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是作为新媒体艺术勃兴态势的代表性艺术样式则是90年代的产物,尤其以其独特的虚拟交互而表现出来的影像肌理为质感。在互动网络世界中,现实可以被虚拟,而且与观众的参与保持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作品不仅需要观众来完成,而且还需要观众来激活它,赋予它实

3

在的内容。其中幻想、规则、虚拟、复合之特性都可以在新媒体艺术作品的语言中找到对应的位置,甚至成为了新媒体艺术语言的典范性特征。

再次是互动性。这在后文的论述中再细说。

二、新媒体传播艺术的互动艺术形式

(一)互动性思维

安第.波兰在《互动语言和美学》一文中提到“互动不是一种媒体,而是更靠近于一种模式,一种与媒体相关的类别,毕竟我们可以对同一个媒体被动或是互动,玩的概念对了解这种模式是很重要的”他认为互动其实就是“玩的过程”以媒介传达沟通而言,互动改变了受众接收方式只限于单向性的观点,因为当受众接受到作品信息后,通过交互式媒体发出特定指令,能够形成流变的、开放的、动态的美感认知,假如以具有互动性的特征作为判断,那么艺术呈现的执行机制也直接促使新媒体艺术成为主要元素,如史迪芬.威尔森指出:“互动代表操作者,浏览界面与观众有能务去产生作用,影响事件发生流程,去修改他们的形式。”进一步而言,互动媒介的创作观念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一环,这种互动关系使艺术本质上扮演着多重角色,当观赏者介入互动机制时,表面上经由互动效果达到诠释作品的目标,实际上是双方按照对方的回应而随时调整所传递的信息,达到一种双向互动效应,这种思维有别于传统艺术的内在思维,互动控制权的转移成为创作元素不可取代的品格,连接性和互动性成为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物质。

(二)新媒体传播艺术中的互动性

新媒体艺术具有技术性,连结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征。与传统艺术相比较,其互动性特征最鲜明。

1.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

艺术作品的互动性,不单出现在新媒体艺术中,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达达主义的领导者杜尚提出:“艺术创作的行为并不能由艺术家单独完成,当观众从外界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深层次内容的研究来接触艺术作品,这样,整个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事实上,1920年杜尚在其作品《In motion》中就表达了此观点,一直到后来卡布罗的偶发艺术等都是互动艺术的先驱,艺术家在寻求将博物馆文化走向通信文化,

4

架构一个由观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通过感受来体验,对话和互动的过程。

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首先表现为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因为个人表达与个人创意已经由艺术家延伸到观众,人们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再是创作动人的内容,而是设计环境、空间,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

在很多新媒体作品中,艺术家通过与观众的交流直接的诉诸于感官刺激,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大众消遣方式结合得如此紧密。华裔艺术家蔡文颖利用声音感应装置创作了可以对周围声音进行反馈的“赛博雕塑”。在他的作品中,通常有着像植物一样纤细的形状,有的像是栽培在花盆里的植物、有的像喷水的淋浴,千姿百态。在作品前拍拍水,吹一声口哨,作品就会作出相应的反馈动作,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在他的作品前都能感到与作品进行交流的乐趣。这样的一种审美接受方式不再是面对画布时的那种“凝神观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游戏式的漫游。观众在游戏交互精神的感召中体会着快乐,艺术作品在呈现游戏性的同时实现其自身意义。

各种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演示,常常显示出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体现出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不再是个人的成果,而是合作尤其是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合作完成的。2003年的“艺术与科学—国际数码艺术交流展盛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互动作品《吹皱一江春水》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互动情境:观众向输人设备吹气,悬挂在墙面上的一幅中国山水画中的水塘便会随气流的长短、强弱泛起阵阵涟漪,观众在与作品的互动中得到了巨大的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理解和创造的愉悦。借助高科技的发展,新媒体艺术在互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与媒体设备进行互动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新奇和多样化。

2.艺术家与智能化机器的互动

艺术家与智能化机器的互动或许体现在间接的不在场和直接的在场,或许是根据观众的理解直接去完成作品,或许是按程序演绎别的花样。

3.艺术家与科学家的互动

因为高技术化艺术往往涉及不同领域的技术。因此艺术家不能单独完成,而是根据需求向工程、资讯、科技、生物学家等专业人才寻求辅助。这也象征着艺术家身份的转移。科技介入特别是计算机开始进入个人化、普及化的时代,艺术和科学开始地位相当,人人都可以用电脑来进行创作,科学家和艺术家可以设计出一些装置或编写一些程序来完成一些作品,这些作品可能是显示在屏幕上的多媒体、机械操控的系统、抑或环境式结构等,

5

观众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比如通过触摸、在空间中的移动、抑或所发出的声音等来与作品之间的接口(如键盘、鼠标、灯光或声音感应器、抑或其它更复杂精密、甚至是看不见的“扳机”等)相接来引发作品的转化,直到出现新的可能。但其目的在于制造交互的事件而不是交互的结果,甚至可以说:互动的过程本身也是艺术创作,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过程审美是新媒体艺术互动认知的鲜明特点,从而衡量作品是否具有互动性的标准,就是是否让观赏者参与了新形象、新经验以及新思维的创造。

过去,一个画家可以是作品惟一的创作者,但新媒体艺术工作者可能只是为作品提供最初概念的人,随着技术人员的加入,作品会逐渐改变,最后出来的是共同创作的成果。观念艺术与新媒体的加入,加速了表现内容的多样变革,交互式展演与公共艺术更打破了场域的限制。运用科技辅助艺术创作,不仅延伸人们总体经验的触角,创造出更贴近精神层次的艺术作品,更让艺术、技术和科学间的关系,水乳交融。其实,这一切象征艺术家身份的转移。一个画家可以是作品唯一的创造者,但新媒体艺术是共同创作的成果。

三、新媒体传播艺术的传播互动性实现手段

对于新媒体艺术而言,互动性品格是其发展的要旨,缺乏互动的艺术作品是缺乏活力的。正因为如此,实现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除了表现在上述三方面外,还表现在互动手段的实现上。人与媒体设备互动就是通过输入\输出进行人机交流。操作者将自己的意图输入到媒体设备中,媒体设备经过内部计算处理后再将结果显示出来。从互动手段上看,传统的键盘限标已使用多年了,随着新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更新的互动手段开始涌现,这些新的互动手段使人与媒体设备交流更加自然,在各种领城的科学研究和娱乐形式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些新的互动手段运用在新媒体艺术中可更体现出新媒体艺术的特质。2005年5月“大声展”深圳展上陈旭东的作品《水回廊》引起众多观者的兴趣:艺术家用一个水方块表现了中国回字型院落的全新阐释——传统的东方的生活方式,它实际上是这种内在的自由,用平面来表现的话就是院落,而水则浓缩了一种自然的状态。艺术家感兴趣的是影像跟这种空间的关系,还有整个的结构,它们之间遭遇之后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互动,而观众参与之后才能完整表达这种对抽象院落文化的理解和放大,任何时候它都是对生活体验的一种剪辑。新媒体艺术将每一独立媒体单独所具有的形式集合为众多媒体的艺术元素,加以有机整合,制造“媒体蒙太奇“。通过实时的叠加和历时的链接,实现艺术表达语汇的变化,形成了新媒体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这是多媒体融合的新媒体互动艺术。中央电视台春节

6

晚会上,芭蕾舞演员翩翩起舞,地面上交互式屏幕中随着脚步的移动随机产生各种攀拟的水纹,逼真而新颖,这是新媒体互动艺术在舞台艺术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动漫作品大展中,大屏幕上电脑制作的鱼儿悠闲地在水中穿梭游动,但当观众走近屏幕时,近处的鱼儿突然受惊般慌忙逃散开,这也是人机互动艺术在动漫艺术中的一种展示。

人与人的交流方式是很多的,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肢体语言、眼神等,在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手段的研究中,这些人与人的交流手段,在人与机的交流方式的研究中具有借鉴作用。姿势识别与控制技术,主要指两种技术。一是完全抛开鼠标键盘,使用摄象机捕捉人的手势或其他肢体动作,通过神经元网络和模式识别等技术来分析手势的意思进行操作。例如,在一些新技术成果展示的视频中,人在大屏幕前用手进行不同的动作,利用灯光将手势投射到屏幕上,手的投影能将屏幕中的小球移动位置等操作,就是表现的这种技术。第二种就是利用连续时间的鼠标输入来进行控制,使鼠标可以表达更复杂的指令,如数据笔在屏幕上书写,就是通过这种技术达到的交互。语音识别与控制技术是利用操作者的语音进行输入、计算机合成的语音作为输出,使人机交流更轻松自然。如现在运用在手机上的语音拨号和全新智能自动语音识别等装置,虽然还只是表现出简单运用,但就是语音识别与控制技术的应用。而VR系统中的数据触感手套,既是输出设备又是输入设备,可提供六个自由度和更为自然的三维交互。人戴上三维眼睛、戴上数据手套,完全置身于虚拟世界中,用新的行为模式在实现人机交互。在2003上海国际数码艺术展上,希腊代表团的作品《电脑化的智能寄生物》是一件高科技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当人在投影屏幕前移动时,红外线传感器将人移动的信号传人计算机,计算机根据传入的信息调用程序进行计算,并将运算结果传到一个智能装置上,智能装置根据传来的信息产生相应的运动,类似一个智能机器人,使人感受到机器具有了生命,与人和谐共存。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依附于高科技的进步,随着高科技的不断推进,新媒体艺术的实现手段会越来越多样,人机交流也会越来越自如。

四、建构“虚拟”的信息呈现与互动途径

虚拟艺术是新媒体艺术的一种,也是目前比较能代表新媒体艺术特性的艺术形式。20世纪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揭开了人类生产方式与信息传播的新纪元。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和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的联姻,为人类实现真正具有身临其境感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可能,虚拟现实艺术由此应运而生。虚拟现实艺术的诞生使艺术和欣赏者能够身临其境于艺术作品所营造的虚拟空间,并能以一种简洁、自然的方

7

式与设计对象进行互动。

人类对各种信息最直接的捕捉是通过“视”和“听”完成的,眼睛和耳朵使我们对于世界的大部分信息有了最初的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以及进一步的理性思考,逐步探寻到事物的本质。对于任何一种艺术作品,欣赏者都是首先通过视或听或者二者的结合进行鉴赏,进一步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形象思维心理过程,通过分析、判断的理性思维过程,体味创作者的初衷和作品的深层蕴涵,获得审美愉悦。对创作者而言,他们必须通过宿主鉴赏者最直接的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或二者的结合,来转达他们所要传达的艺术信息。“视”、“听”于是成为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手段。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简称“视”、“听”元素,虚拟艺术中与在一般艺术作品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虚拟艺术所依赖的互动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创作思维,为互动艺术在视听呈现上带来无限的创造空间。但虚拟艺术的创造在试听形式上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传统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和影视艺术的影响。可以说,互动艺术利用了传统艺术的视听传达方式。并对其进行了创新性的重新构建,在形式上实现了继承传统与大胆创新的完美统一。在这种统一中,传统艺术的视听传达方式融入了虚拟艺术这种新的艺术生命之中,虚拟艺术,甚至可以说新媒体艺术这种新的艺术生命则汲取了传统艺术的血脉滋养,呈现出迥然不同于传统艺术的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

在某种程度上,传统艺术理论对创作者和接受者的研究是分离的。因为在艺术实践中,创作者与接受者处于完全隔离的状态,即使接受者可以通过作品与创作者产生共鸣,也不可能逾越创作与欣赏的鸿沟而直接交流,融为一体。虚拟艺术的诞生也许要改写这些几乎是一成不变的“真理”。在创作上,具有交互性的虚拟艺术作品更注重接受者的反应,可以说,许多作品都是从受众的欣赏角度出发进行构思,利用“互动”技术为其带来的独特言说方式,在作品和受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也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语言表达方式。而另一方面,虚拟艺术作品的创作在最大限度地考虑受众的感受的同时,也在极力地张扬着个性——创作者可以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独特的、别出心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从虚拟艺术作品的视听元素所体现出的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中不难看出,在视听形式上,提供给观众个性化的选择是虚拟艺术作品赢得受众的关键所在。但是,我们同时必须明白,互动作品对个性的强调和张扬恰恰又是一种从众行为。于是,虚拟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将张扬个性与受众行为这一对悖反的概念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

8

结语

近年来,新媒体艺术成为一种非常新潮的艺术形态,这种互动性强,非常依赖技术,并且能前所未有的将观众与作品连结起来的艺术形态,对传统的艺术形态的种种特点都有不小的冲击。

新媒体艺术的四个最主要的特性,最吸引受众的恐怕就是其互动性。对于新媒体艺术而言,互动性品格是其发展的要旨,缺乏互动的艺术作品是缺乏活力的。在这种艺术形态里,受众发现艺术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或者在厚厚的玻璃背后只能观看的固定图像,而是一种可以自己操控的参与创作的过程。实时互动和参与机制的建立,实现了艺术活动方式的变革,构成了新媒体艺术最具革命性的特征,在审美观念上提供了打破旧有权威拟定的审美秩序的可能性。艺术审美方式的变革必然涉及整个影像文化的格局,从而全面改变人们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

9

参考文献

[1]郭晓寒. 何雨津.互动媒体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23-25.

[2]邱枫.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5月硕士学位论文,(3):45-47

[3]刘然.新媒体艺术研究[J].山东大学.2009年5月硕士学位论文,(5):98-101

[4]贾文凤.新媒体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J].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07年5月硕士学位论文,(1):67-68

[5]邱志杰.重要的是现场:数字化时代的艺术[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77-79

[6]申蔚.夏立文.虚拟现实技术[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2,(2):12-14

[7]童芳.新媒体艺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5):107-109

[8]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2-14

[9]方兴.蔡新元.桂宇晖.数字化设计艺术[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4):65-66

[10]许江.吴美纯主编.非线性叙事:新媒体艺术与媒体文化[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2003,(2):24-28

10

新媒体特点介绍

新媒体特点介绍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对此,吴征认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周进指出,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同时,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节目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 郭炜华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有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信息发布,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造成挑战。”张毓强还以“伦敦爆炸案”为个案提出了新媒体的多媒体整合态势。“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威力”。 新媒体的优点 新媒体既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每个参与者,不论是出版者、传播者、还是消费者,对内容拥有对等

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缺点:当传播者想向每个接受者个性化地交流独特的信息时,不再受一次只能针对一人的限制;当传播者想向大众同时交流时,不再不能针对每个接受者提供个性化内容。同时他指出新媒体完全依赖于技术,不是人类先天自然拥有的技能。没有数字化等技术,新媒体完全不可能。 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2011年7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本届大讲堂邀请3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新浪网副总编辑孟波7月23日在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孟波的演讲以《新媒体传播特点及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为主题。他以“水淹帝都”、“郭美美与红十字会”、“五品夫人”、“赖昌星遣送回国”等最近新浪微博上的热点事件作为引子,提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媒介平台与每个人的生活越来越近。 孟波指出,所谓的新媒体其实是与旧媒体相对而言的。当然,很多传播学家或报刊杂志都对“新媒体”做出了自己的定义,比如丹·吉尔默认为:新媒体就是新闻媒介3.0;而美国的《连线》认为: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进行的传播活动。不管怎样去解释“新媒体”的概念,既定的事实就是:新媒体必然比旧媒体的传播更快更广。 从自身的工作经验中,孟波提炼出了新媒体的十个传播特征,分别是: 1.全时传播。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四个发展阶段:定时、即时、实时、全时,全时传播指的是信息随时可以进行发布。 2.全域传播。地域和空间限制越来越少,只需要设备和传输信号,就可以发布信息。 3.全民传播。传播不再是机构、媒体单位的事情,每一位民众都可以参与其中,谁都可能是记者、编辑。 4.全速传播。传播速度比旧媒体快,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进行传播活动。

关于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1)

关于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 术设计(1) 论文摘要: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对其形式特征、关学理论和知识结构的研究是这个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决新媒体艺术设计面临的学科基础理论薄弱,产业发展瓶颈等问题,通过调研相关产业,分析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并结合长期实践,得出新媒体艺术设计只有解决好学科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人才的培养平台才能得到高效快速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 “数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 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摘要:新媒体实现了数字化、网络通信和移动物联技术的融合,是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融合的结晶,具有信息量大、实时交互、资源共享、个性化服务等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视觉传达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更具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新媒体技术与多样的视觉符号冲击受众视觉的同时,也改变了视觉传达的方式与理念。新媒体的基础技术、信源编码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网络播放及管理技术与智能终端技术为信息的处理、传播、播放及形成设计符号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视觉传达设计和技术拓宽了外延。视觉传达的形式和内涵是不断更迭和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现代技术会将视觉传达推向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50-02 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人们接收信息的时间变得零散且短暂。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于资料获取的需求却愈来愈大。科技进步改变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也给视觉传达带来了冲击。视觉传达在新媒体席卷的浪潮中需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现代化技术,加快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的转变和视觉传达技术的发展。 1 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概念 1.1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爆炸,人们需要接收大量资讯。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想要接收大量信息就需要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应运而生。由于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市场需求,新媒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通信的浪潮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具有广泛市场需求和良好社会基础的新媒体从边缘化走向大众化,必将逐渐成为主流媒体。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则是另一个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出现虽然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但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因此,两者相互融合、共同演化的过程会长期存在。新媒体的产生是技术和时代的产物,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1.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已经在竞争中各自占据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两者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印刷媒体主要传播文字,电子媒体主要传播图像和

我眼中的新媒体艺术

我眼中的新媒体艺术 如今, 互联网已经被公认为继电视、广播、纸质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 手机媒体也被冠以“第五媒体”的称号。这些不断涌现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大众传播中的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颠覆了大众媒体传统的传播模式和内容生产方式,而且给人类传播活动及生存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影响。人文精神和人的个性化共存是21 世纪的鲜明特征。机器大工业的没有人性化标准模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人性化的追求。新媒体的发展正是满足了人们对人性化的要求。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迎合以人为本的需求之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人类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上的巨大变革,比如透视学和几何学的发展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矿物和油料的提纯技术的发展影响了北部欧洲明朗而富有层次的油画塑造风格;机器生产的颜料和光学的研究的成果促成了外光写生和印象派的发展。在20世纪,在艺术和科学技术之间最大的发展就是图像技术对于艺术语言特殊影响作用。艺术不仅要为社会创造视觉财富,同时也必然要对社会文化进行视觉化的思考。只有这样,艺术才能真正的实现自己的功能。 20世纪以来,伴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和商业性电视节目的普及,艺术家们开始了对于图像化的视觉接受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思考,另一方面,开始了用实用包括摄影、电影、电视在内的各种图像技术来从事这种思考和创作。在整个20世纪,摄影和电视乃至电影胶片都被从流行文化改造成艺术创作媒介。摄影本来是记录性和纪念性的工具,而艺术家则从中抽离出了摆拍和拼贴的技术手法,结合图像的本身的客观性,将其发展成为独特的个人叙述方式,从而出现了超现实主义的摄影等等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等现代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它建立在数字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亦称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像CG。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它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就艺术本身而言,新媒体艺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艺术,以及由早期未来主义宣言、达达式行为和70年代的表演艺术等。沟通与合作,成为艺术家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关注的焦点,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行为模式与新的媒材,企图发掘创造新思维、新的人类经验,甚至新世界的可能性。许多艺术家对于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深感兴趣,艺术作品本身的定义也不再决定于它的实体形式,而更多在于它的形成过程。总之,整个20世纪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的着迷,尤其是世纪初的量子物理和世纪末的神经科学与生物学,大大地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 从新媒体艺术在欧美的发展,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一开始就与商业利益紧密地挂在一起。所以,它更多的不是展示艺术,而是展示新技术产品,参观这种新媒体艺术展,给人的感觉更象是参观商品展销会。这些问题令人感到迷惘和困惑。专家们很少谈及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更多的是谈新媒体的技术应用和掌握问题,以及新媒体艺术的市场问题。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新媒体艺术,最重要的不是艺术上的创造,而是如何引导艺术应用新技术占领市场。当然,这也许与新媒体艺术一诞生就与商业化结下不解之缘有关。 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天性。创造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伴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播方式也以一种加速度在向图像化方面发展。在中国IT产业和欧美新媒体艺术的双重冲击下,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开始在近乎朦胧的状态下起步,像一江春水一样缓缓地流淌在中国大地上。

论新媒体艺术研究报告特殊内容方法

论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容与方法 许鹏 容提要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第一,泛艺术层面的要素,即新媒体节目中一切具有艺术性的东西;第二,广义层面上的要素,即新媒体上负载的一切艺术类节目;第三,狭义层面上的要素,即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当前新媒体艺术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新媒体艺术文化本质的探讨、新媒体艺术载体与传播的研究、新媒体艺术审美特征的阐释、新媒体艺术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以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新媒体艺术的研究,应该提倡整合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互动的方法。艺术与当代社会The main objects of new media art research include three aspects. First one is the extensive element in artistic level, which means any article characterized by artistry in new media title. Second one is the element in broad sense, representing all sorts of artistic works recorded by the approach of new media. The last factor is the element in narrow sense, namely, the new type of artistic modality,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digital multi-media and internet, innovating entirely in the fashion of artistic behavior of creating, recording and disseminating, and consequently generating profound reform in the aspects of perception, experience and thought about artistic aesthetics. Discussing the artistic essence of new media art, researching into the record and dissemination of new media art, interpreting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art, and constructing the standard evaluation system of new media art should be regarded as currently critical missions of theoretical study of new media art. The study of new media art should place emphasis on coordinating methods, parison approaches, and interaction techniques.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 一、新媒体艺术现象及存在的问题 2003年初,在美术馆一间展厅里展示了一组别开生面的美术作品,其中一部作品利用视频技术,将展览现场同500多千米之外的著名民居群——西递宏村连接起来,使两地能够即时沟通。两边的主持人不断地邀请观众到镜头前,和屏幕中的另一边的观众对话。[1] 2004年10月,作曲家程伊兵的多媒体计算机音乐作品《乐中书》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首演。作品将书法家现场书写《前赤壁赋》(节选)的动作通过传感装置实时地转换为控制电子音乐的信息,与其他音乐声部进行现场合成。作品的视频部分着力表现书法艺术随着音乐节奏不断变化的下笔、提笔、运笔的轻重、疾徐等过程,为音乐的表达提供了更为细腻丰富的元素。 2004年12月,著名新媒体舞蹈实践者和理论家布林格教授到舞蹈学院举办新媒体舞蹈(Video Dance)教学工作坊。在15天,布林格教授举行了8场讲座,上了10次排练课。学生们在布林格教授指导下,创作了一批新媒体舞蹈的作品,并且成功地举办了展示播放研讨会。 略举上述事例,意在说明:第一,新媒体艺术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的艺术舞台上;第二,新媒体艺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体现出具有新质的艺术涵、思维和存在方式,但它并没有割断我们民族的血脉;第三,新媒体艺术作为成长中的新的艺术形态,还在实验和探索中,还不完善,但充满新鲜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而这正是包括新媒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带有革命性的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新媒体是指相对于广播、报纸和影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主要是指在计算机 信息技术和移动技术下产生的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是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产物。这些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网络媒体;特点 新媒体,是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之后,出现的第四和第五媒体: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新媒体各有特点,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很大差异。彼此不断地相互渗透、兼容、融合,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一、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优势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带有革命性的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我们进入了信息传播的网络化时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信息化趋势的迅猛进展, 社会对新闻信息需求剧增。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新闻传播方面的优势: 1、多媒体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符号进行新闻传播,打破了与传统媒 体之间所有的界限,使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这种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报纸、杂志,改变了报纸、杂志等浪费自然资源的情况,是新闻传播的巨大进步,使得新闻能够在视听等方面让受众得到更多的信息感受,实现了新闻多媒化的信息传播。 2、双向互动性。传统媒体将新闻信息硬“推”给受众,而在新媒体上,受众可以按自 己意愿进行选择,“拉”出所需新闻信息,彻底改变了“传、受者”的关系。受众可以通过链 接的方式,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人际”传播信息的状态。新 传媒可以实现传播者与受众有效快捷的沟通。但在新媒体上,从先进的信息技术上讲,能够做到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可以浏览信息。 3、信息容量巨大。新媒体提供了受众接受更多新闻信息和自愿发布新闻信息的机会,实现了社会化新闻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突破了传统媒体新闻信息发布滞后和不全面的缺点,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由传播者到受众的单方向新闻传播模式。我们可以实现通过制做相关新闻、再制作新闻专题、在制作新闻资料,一步步地把由新闻引发的社会效果做得完整而且深入。除了新闻信息容量大之外,新媒体还有很多其它特点,比如:可以准确快捷的查询以前的新闻信息、查询相关的新闻新闻和背景材料等等都非常方便。

什么是新媒体艺术

什么是新媒体艺术?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天性。创造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新媒体艺术在中国IT产业和欧美新媒体艺术的双重冲击下,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开始在近乎朦胧的状态下起步。什么是新媒体艺术?我们准备好了吗? 什么是新媒体艺术?不但中国的大众感到陌生,就是中国的艺术家们也并没有完全理解和认同。但是,和世间一切事物的发生与发展一样,新媒体艺术也不是等你完全理解和接受,才走进你的世界,不论你喜欢不喜欢,它总是按着自己的规律破门而入。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一批较优秀的作品和成熟的艺术家。1996年9月,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名为《现象与影像》的中国第一次录像艺术展。这个展览包括十几件录像装置和几个录像带作品,集中了中国第一代录像艺术的开拓者。该展在国内外获得了巨大反响,各地传媒以极大幅面加以报道,更有《文艺报》把这一事件评为当年中国美术十大新闻。该展被许多批评家定位为中国当代艺术中重要的里程碑。 1997年,在北京涌现了数个纯粹由录像艺术组成的个人展览,如《王功新个展》,宋冬的《看》录像艺术展,邱志杰的《罗辑:五个录像装置》个展。这标志着中国新媒体艺术家不但作为创作群落成为焦点,也开始以个体的方式冲撞着当代中国艺术市场。更多受此影响的艺术家开始投入录像艺术创作,他们的成果在《97中国录像艺术观摩展》中得到了体现。至此,录像艺术成为中国美术界的热点,

《九十年代中国美术年鉴》特辟一章,叙述录像艺术的兴起。与此同时,中国录像艺术的活跃引起了国际艺坛的瞩目,中国新媒体艺术家的作品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世界各地重要的媒体艺术节上。随着IT产业的发展,个人电脑上的编辑设备廉价并得到普及,不但录像艺术进一步得到繁荣,而且更多的艺术家着手探索互动多媒体艺术和网络艺术。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算起来不过十来个春秋,但是,它却和产生它的基础——新媒体,包括声、光、电和IT产业一样,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发展和壮大起来。MOMA录像部主任芭芭拉·兰登认为:“录像艺术在中国的活跃,是在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圆周闭合之后划出的一个新圆的起点。”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定义新媒体艺术,也不论现在有着怎样的见仁见智的评论,更无须担心历史将怎样回眸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新媒体艺术为了画好这刚刚起点的圆,在努力着,前进着。 ● 应该如何定义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首先必须连结,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与意识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我们一般说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然而,这

对新媒体艺术的思考

对新媒体艺术的思考 一、概念界定 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现在已经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 特点: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说过: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新媒体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可以让使用者和作品之间进行直接互动,而不是简单地让艺术家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公之于众,有时还会需要参观者的加入,这样才能将作品的真正内容更好地展现出来。新媒体艺术作品更多的是与科技相结合,有时,新媒体艺术更像是展示新技术产品,参观这种新媒体艺术展,给人的感觉更象是参观商品展销会。 我认为新媒体艺术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通过数字化合成技术,来虚拟现实,然后重构世界。现在有很多加入了虚拟艺术的艺术作品,在建筑、雕塑、绘画、电影、摄影等艺术形式中都有体现。 在之前参观的一场新媒体艺术展上,我第一次接触到新媒体艺术。当时参观时的感觉就是那些展品都很新奇,也很吸引人。新媒体艺术给人的感觉是类似于3D错觉艺术,但是比那更加高级,艺术家们能把一些科技结合进自己的作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画纸上形状和颜色的变化。而在课上,老师对新媒体艺术的简短介绍,又使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二、对新媒体艺术的美学思考 新媒体艺术的特殊属性对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更为艺术与技术的探索带来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在现代的社会,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学艺术的发展,相对地美学艺术的发展又能使新媒体艺术的技术快速革新,两者相辅相成。同时,计算机、网络等新型工具的出现又对美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将新技术融入其中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计算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及发展意义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及发展意义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新媒体艺术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感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觉上新媒体艺术离人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目基本定历发现评接定表现形 基本定 历 发 现状 评价 接受 定位 表现形式 评论?相关书籍?展开 基本定义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 术 新媒体艺术作品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我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computer 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 眼下他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因此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人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cg(computer 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

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

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即时化、互动化的特征,快速地影响和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成模式,使舆情传播具有鲜明的特点。 传播主体多元化。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的时代。据统计,新浪微博用户有4亿多,每天发布微博总量达1.2亿条,新浪首页新闻1小时有几百万的浏览量,一条有分量的新闻,瞬间会被数万家乃至数十万家网站自动抓取、自动转载……众多的个体网民表达自己意愿、情感、思想甚至诉求的愿望日益强烈。 传播内容海量化。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得到充分的体现,伴随着搜索引擎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文字、音频、图片、播客、微博等搜索功能的不断创新和扩充,使公众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所需更加快捷方便。 传播节点碎片化。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舆论事件的报道者。智能手机的普及,更让大众麦克风随时随地地现场直播变成现实。新闻发布的大众化,使得信息呈碎片状分布,同一件事有成千上万的网民按照各自的观点分别发布消息,再加上众多的转发和评论,舆论发展呈网状扩散,加剧了信息的碎片性。 传播方式群际化。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海量信息和传播渠道急剧增多,多向传播,多点互动,移动获得,移动表达,即时传播,即时分享,并且呈现“点对群”“群对群”的特点。这些网络化、立体化、群际化的传播方式,显现了极强的群际传播特点,既是各种信息、思想、观念、看法、意见的集散地,也成了个别单一话题的放大器,对社会公众的态度、认知与行为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播范围广泛化。互联网最大的优点是天下互联。随着手机等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任何一条有价值的信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超越地域的界限,瞬间传遍世界各地,由局域热点迅速变为全国甚至全球的热点。这种传播范围短时广泛化,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最鲜明的特点。 传播速度瞬间化。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完全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尤其在时间上,无论是文字、照片,还是音频、视频,只要当事人愿意,轻轻一点,瞬间便上传到网上,形成了新的信息。一方面,舆情的传播速度,尤其是突发事件的报道,在网民的参与下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另一方面,新媒体与受众的零距离互动使舆情得到快速传播和及时的反馈。 传播结果扩大化。在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许多声誉危机事件并非发端于公众媒体,而是出自于“微博”“社区”“微信”等新媒体,大众化的传统媒体则更多地扮演了“放大镜”和“扩音器”的角色。 (作者江忠宝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委党校)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及影响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及影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传统的媒体艺术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要想更好地满足时代的需求,新媒体艺术就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向新的方向转变。不仅要强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还要加入人文理念,使技术与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新媒体艺术与技术是紧密相连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媒体艺术概念还会有新的内涵,促使新媒体艺术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影响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等现代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他建立在数字技术的核心基础上,眼下它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1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特点和重要性 1.1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特点 连接性:超越时空限制、将全球各地的人联系在一起的电信网络中,在这个网络中使用者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身份,找寻远方的信息档案,渗透到各国文化中,产生新的社群。 互动性:无论是显示在屏幕上的多媒体、机械操控的系统或环境式结构,使用者或关于经由作品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

造型甚至定义。艺术家不再是创作人的内容,而是设计环境、空间,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 1.2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它们的共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用者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不论与作品之间的接口为键盘、鼠标、灯光或声音感应器,抑或其他更复杂精密,甚至是看不见的板机,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互动。联结性乃是超越时空的藩篱,将全球各地的人联系在一起。在这些网络空间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搜寻远方的数据库、信息档案,了解异国文化并产生新的社群。 艺术是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特别是现在。新媒体艺术不仅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同时也将传统艺术和新时期的艺术联系在一起。这种艺术在融合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其中,使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以新的形势体现出来。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载体,能准确地反映出现代艺术的特点:信息密集、时空缩略、群体作用增强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新媒体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其不再是一种艺术,而渐渐成为人与信息之间的桥梁,成为当代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艺术手段将会越来越发达,与人们日常生活也将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未来的新媒体艺术中,文化将会成为人们交流的重点。只有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新媒体艺术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在新的形势

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分析

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分析 摘要: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新媒体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并在社会的 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营销在新媒体发展的影响下,其后逐步衍生了一个新 的领域,即新媒体营销。笔者在了解新媒体及新媒体营销的界定、国内外不同营销方式的对比以及 当前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新媒体营销的成本低廉、应用广泛、模式健全以及前景广阔 等新特点,这无论对新媒体的发展还是对新媒体营销的经营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新媒体营销;营销模式;营销新特点 一、引言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在新的价值理念的变化以及社会信息的 重整的背景下,新媒体营销应运而生。这不仅在商业领域带来新的商机,而且将社会群体服务引领 到了社会的最前沿。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不仅在新媒体市场占有 着重要的席位,而且在市场格局中占领先地位,一时发展成为目前盈利的主流。在2007年,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广阔的市场与日渐凸显的影响力,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营销价值加强,国际化竞 争加剧,整体产业向纵深挺进。2008北京奥运会,新媒体首次作为奥运会独立传播机构与传统媒体 一起被列入奥运会的传播体系。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被正式纳入赛事转播渠道,充分表明新媒体作 为一种新传播渠道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新媒体营销将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一环,发展成 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最终带领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 二、新媒体及新媒体营销 (一)新媒体的界定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①关于新媒体的界定,有如下几种观点,一种是以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为代表,他认为“首先,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对于旧而言;其次,新媒体是一 个时间概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代表这个时间段的新媒体形态;第三,新媒体是一个发展概念, 它永远不会终结在某个固定的媒体形态上”②,即新媒体要不断更“新”;二是美国的《连线》杂志把新媒体定义为: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 by all),即新媒体要向更“广”的人群;三是当代新媒体是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变的一个标志,新媒体已 经不仅仅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工具,更是分众传播能够实现的最好方式,即信息传播须更“快”。结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新媒体应该体现在新、广、快三个方面,因此,新媒体是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 ①百度百科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b5959225.html,/view/1299105.htm 2012年6月10日进入 ②熊澄宇:新媒体与移动通讯[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5.

新媒体传播方式特点

新媒体传播是利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介质进行传播,新媒体传播方式多样,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 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传播方式的特点。 1、传播方式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线性、不可选择的。它集中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发布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受众被动的接受没有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流动性。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传统的发布者和受众现在都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 2、传播行为更为个性化: 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 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 息,影响他人的快感同时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泛滥,内容良莠不齐的弊端,为管理带来困难,也为受众的 信息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接受方式从固定到移动的转变: 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用手机上网、看电视、听广播,在公交车、出租 车上看电视等越来越成为普遍的事情。随着3G\4G技术的到来,移动性的特点将成为未来新媒体的主要特 性。 4、传播速度实时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可以实现实时的传播: 不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烦琐的后期制作与排版,技术的简单便捷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实现实时传播。 这一优势是任何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目前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声音和视频音频的实时传 播,时空的距离被缩小的最小。 5、从单一到交融: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化成为一种趋势。与 此同时交融性还表现在终端方面,一部手机不仅仅可以用来通话、发短信同时还可以用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多种媒体的功能集合为一身,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是以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种网络 的融合为基础的。 另外新媒体传播方式也打破了地域化、国界化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 通过以上对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介绍,相信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要获取更多信息,欢迎访问新兴专 题或者广告百科。

对新媒体艺术的认识

新媒体艺术 20150647 马维全经过一学期的社团课程的学习,我对新媒体艺术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我就谈谈对新媒体艺术的认识。 一般而言,人们把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媒介称为新媒体,而将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传播、鉴赏与批评等艺术行为方式上推陈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称为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根本理念是尽可能地用艺术反映真实的思想和创造思想产生的情景。也可以说,新媒体艺术用艺术反映思想的理念,透过艺术所表达的思想与观念,而这正是现代人的内心所看到的世界,媒体艺术家则使用媒体艺术使这些观念和思想情景再现,演示给观众。新媒体的发展和观念对传统媒体进行了反叛,是全新的颠覆与革新,对以往的艺术形式是一种超越,也带来了许多影响。 新媒体艺术带来的几点改革: 1、产生全新的时空观念:互联网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或者说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信息在全世界触网之处流动。 2、提供人机对话的可能性:现代科技与IT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作的机会,特别在视觉艺术的表达形式上。要实现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必须要为善于人际互动和沟通的人所了解和掌握,还需要充分掌握有关艺术与人性的相关

知识,需要有一颗开放并富于想象的心。只有这样,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内容及其表现方式才会更有效果。 3、推动新媒体广告艺术的发展:新媒体动画在网络广告艺术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新媒体艺术的应用给广告艺术的动画展示带来了巨大的空间,网页中闪动的标识,漂浮的广告,游行于画面之间、行踪不定的标题,这些都是以往传统广告艺术中所没有的。 4、新媒体艺术对文化产业复兴的推动:在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和民族的发展紧密相关。 5、催生人类新的生存观、价值观:网络改变着人类的认知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着人类的生存观和价值观。通过QQ、网络游戏等“网络交往”,人们可以把自己人生面孔的另一面展示出来,这种虚拟空间中的交往无形中必然改变人类感知及认识世界的方式。 一个全新的网络世界在慢慢的形成,将来的科技可能达到人们现在无法预测的高度,但我觉得那其中必有新媒体艺术的存在。

浅谈当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浅谈当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气韵流动的“中国画卷”徐徐拉开,晶莹剔透、美轮美奂,让全世界为之惊艳,陶醉于高科技与中国古典艺术完美结合的魅力。开幕式策划和实施是一大批新媒体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运用新媒体艺术表现手段展现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的长卷、文明的长卷。此外,人们最关心的主火炬的点燃方式和过程,也采用了新媒体艺术互动表演的形式,为世人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享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大量使用新媒体艺术手段并获得巨大成功,昭示着未来中国在重大活动开幕、展览、演出和会议上将大量运用新媒体艺术元素,预示着中国新媒体艺术时代的到来。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新媒体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日益成为人类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支。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艺术呢?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媒介。广义新媒体艺术的定义涵盖了一系列包含人类思想传递的信息媒介,通常意义上的新媒体艺术泛指以信息或数字技术为手段,以移动通讯和网络媒体为平台创作的各种区别于以往传统手段表现的艺术形式,一般均带有强烈的高科技和互动特征。 一、新媒体艺术诞生的基础 新媒体艺术即在20世纪艺术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诞生出来,大约有30年的历史。新媒体艺术的产生有两大支柱。其一是20世纪初期诞生的众多艺术门类和思潮。如观念艺术,早期的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60年代的偶发艺术,70年代的表演艺术,以及70年代的电子艺术,装置艺术和结合机械技术的动力艺术等等。这些艺术形式脱胎于传统的媒介土壤,却无意中奠定了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思想基础,最终更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新媒体艺术的怀抱。 其二,20世纪后期的新科技也是新媒体艺术产生的重要土壤。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中,人类世界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大为着迷,神经科学、生物学、量子力学和计算机等高科技大大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艺术发生了更为明显的分化和演绎,各种新兴艺术门类层出不穷,并大多数地带有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烙印。如:录像艺术、遥在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网络艺术、机器人艺术、交互艺术、软件艺术、毫微艺术、触觉艺术、游戏艺术等等。这些未被分类或难以被分类,以数字为主要媒体的艺术形式目前均被归结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其共同的特征是:联结、互动、体验、易变。这些分支可被看作是新媒体艺术的初步发展,这也正是我们当下所处的阶段。 二、当下我国体艺术发展的现状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十来个春秋,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发展和壮大起来。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我国的各个领域中去了。据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介绍说,“面对越来越数字化的社会空间,整个艺术界正面临一次新的挑战。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类型在中国正受到极大的关注,尤其是随着数字图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他作为艺术

新媒体环境下“抖音”的传播特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b5959225.html, 新媒体环境下“抖音”的传播特征分析 作者:叶丹丹 来源:《商情》2020年第10期 【摘要】本文基于梳理抖音发展历程进行判断,探讨了抖音未来发展的趋势。传播学角度对于抖音的传播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抖音发展中所遇到的挑战,提出优化和解决这些问题、完善短视频体系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 抖音; 传播特征; 发展前景 一、抖音简介及发展历程 (一)抖音简介 抖音是一款专注于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平台,以潮流和社交为主,采用AI技术。用户使用抖音可以拍摄短视频配上喜欢的歌曲,形成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同时还有直播功能。抖音的受众以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为主,大部分是“95”后和“00”后的年轻人,这部分人群思想较为独立,生活相對比较优越,他们主要的核心诉求就是个性化的社交表达。 (二)抖音的发展历程 从抖音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将其划分为蛰伏期、推广期和发展期三大阶段 一是蛰伏期(2016年9月-2017年4月)抖音的蛰伏期指的是抖音V1.0.0版本发布-V1.3.7版本的升级期间。二是推广期(2017年4月-2017年9月)抖音的推广期指的是抖音V1.4.0- V1.6.8版本升级期间。这一时期抖音在优化体验的同时开始注重推广,进行差异化竞争力的扩大,通过口碑效应进行传播,实现用户的积累。三是发展期(2017年9月-至今)抖音的发展期指的是抖音升级到V1.7.0版本之后,基于推广期大量客户的积累,这一时期抖音的两大发展:其一,对于原创音乐人发布的优质资源进行挖掘和支持;其二,多元化的用户素质,恶俗视频和评论频现,针对此抖音进行了举报、评论功能的优化,反沉迷系统的上线,并且邀请各界代表进行《抖音社会公约》的研讨和拟定。 二、基于传播学角度进行抖音传播特征的分析 (一)迎合青年表达自我需求的特征 抖音发展迅猛,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对于普通人价值需求的尊重,尤其是迎合了青年表达自我需求的特征,对于这一代人渴望被关注和社交需求等进行诠释,促进了人们自我价值认知的表达。任何人只要拥有一部能够联网、可以拍摄视频的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短视频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