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一个时代的烙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语一个时代的烙印

由中国网、网易和华商晨报联合推出的“网友票选五年流行语”活动结束。据报道,本次票选活动一共有全国近20万网友参与。网友票选出来的10大流行语分别是(按得票多少排序):廉租住房制度、和谐社会、物权法、房价、政府信息公开、铁路提速、神舟六号、八荣八耻、反渎职侵权和非典。(《华商晨报》)

记得在2003年,当年最热门的流行语莫过于“非典”和“SARS”,众口相传的忧心和连篇累牍的报道令这两个词语具备了相当的国际知名度。可是,现在,随着SARS风暴的远去,这些词语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所谓流行,语言学家杨建国给出的定义是,“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个时点上产生,并在很短的时段内广泛传播或蔓延。这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时段内的出现率显著高于该事物(或现象)平时出现率的均值”。在这个意义上,流行语,大约是指在某个时期广泛流行,过了一段时间又为新流行的语词所代替的词语,流行语是有其生命周期的。因此,在形成机制上,流行语具有高度的流变性、时效性、现实性、鲜活性和大众性。当然,更重要的是,简单的词汇组合背后,流行语总是能从特定的角度,表达当时人们的价值

观念和文化心态。

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在新世纪初,《中国青年

研究》的调查报告指出,9?11、本?拉登、申奥成功、入世、WTO、翠花上酸菜、出线、QQ、反恐、Fash是当时最流行的词语。可是,如果时间上溯到20世纪90中后期,那时最流行的词汇则是:下岗、抗洪、再就业、泰坦尼克、哇噻、帅呆了、美女作家、黑哨、知识经济、打假等。同样,在90

年代初,则又完全是另外一个“语境”。1993年,《大学生》评选出来的“十大流行语”是:下海、申办奥运、发、大哥大、第二职业、电脑、没商量、说法、发烧友、学雷锋。

如果再对照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特色”、“倒爷”、“万元户”、“迪斯科”、“平反”、“顶职”、“一号文件”等,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社会和心理

变化。词语作为一种符号,是客观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抽象反映,社会及其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促成了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词汇对社会发展的依附性和共变性告诉我们,无论历史上的哪一个社会阶段,都会产生反映该社会特点和文化状态、打上鲜明时代烙印的流行语。这些词汇,就像一颗颗遗失的琥珀,一块块鲜活的化石,忠实地记录着历史。

就拿这个据称由20万网友票选出来的“五年流行语”

来说吧,如果说“廉租住房制度”和“房价”反映的是“住”的问题,那么,“铁路提速”则是一个“行”的问题,如果

说“和谐社会”和“政府信息公开”、“反渎职侵权”是民众的一种政治诉求,那么,“物权法”和“非典”的背后,则表达了民众对个人财产和生命安全的关注。这一个个已经过时或正在流行的“流行语”背后,是时代变迁的脚步,是社会的深刻嬗变。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生活节奏和社会发展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相比过去,流行语的流行周期正在缩短,语言词汇和社会结构之间相对平衡的状态不断被打破,现在的流行语,总是匆匆来又匆匆去,但不管怎么样,流行语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是值得关注和认真思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