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摘要】现在的教师难当,现在的学生难教。逆反心理是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从家长会上几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为起点,结合学校教育和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教师应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对策两方面做了一些浅显的探析。

【关键词】逆反心理,原因,对策

期中考试结束后学校召开了一次家长会。班上一些学生家长向我反映、抱怨:女儿最近一段时期特别不听话,经常与父母对着干;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燥,不愿意听你说下去;现在的孩子真不容易跟他沟通,小时候学校里发生的什么事都愿意跟大人说说,可是现在不知怎么回事,回到家里跟大人的话特别少。像这样教育现象在当代是越来越多了。

在教育心理学中,我们把青少年中出现的这种“不受教”,“不听话”,不愿与家长或教育者沟通,经常与家长或教育者“顶牛”、“对着干”的现象叫做青春期逆反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大量存在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常会遇到有些学生与之“顶牛”的现象。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时常抱怨孩子上了中学就没有小学时候听话了,有时甚至蛮不讲理;有的学生对老师和家长在正面教育持“对着干”的态度,以“反其道而行之”为快;有的学生故意做出与自己主观意识相违背的行为。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应对,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存在着严重逆反心理的学生,最容易导致情绪跳动和逆反行为,甚至酿成不良后果。笔者就当代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应对的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青春期心理特点的影响

据研究,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对矛盾的心理冲突:脱离对父母等亲人的心理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前者意味着丧失,是辞旧,辞去对亲人的依赖;后者意味着获得,是迎新,迎来自己说了算的时代。在这对矛盾中,如果后者占据了主要地位,那么尽管不断地有莫名的忧伤袭来,学生仍然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整体上是积极的、阳光的。相反,如果前者占据了主要地位,抑郁情绪就会成为学生的主导情绪。但问题是,在我们国家的文化中,不鼓励孩子的独立性。我们的文化要的是经典的好孩子,在家里听父母的话,依赖父母,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依赖老师。

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对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大和交际圈的不断拓宽,他们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象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说的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家庭环境的因素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很长,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父母对

子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忍受相容的程度,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易于引起他们无谓的烦恼,也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家长提出要求的方式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摆出封建家长式的威风,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给孩子任何自主性空间。这些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而且以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再次,父母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不休、紧张冲突,会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多疑和心神不宁,甚至导致心理变态以及反社会行为。

3、学校教育的因素

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的教师比较偏爱某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好学生犯了错误会很容易地原谅他,即使批评也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式的。而听说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所谓“差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即使“差生”没有明显的过错或根本没有过错时,教师也不道歉。结果是“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即使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感情上,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费可夫在《和教

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生活在班集体里,班集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社会,学生们在以社会化学习为中心的共同活动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在这种关系结构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之一是他们力求在同龄人群体中寻找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社会与个性的对立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二、教师应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由于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被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1、贯彻正确的教育观点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客观存在及科学转化的方法。可以告诉学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不够成熟的表现。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他们是长辈,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教育青少年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青少年,而不会是故意找茬。也许长辈的态度不太友好,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