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

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

倪鹏飞

内容提要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传统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探索新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的原则,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内容,以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内涵增长”为发展方式,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机制保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政府应通过制定战略与规划、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制度与政策、加强监督与管理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人口城镇化内涵增长

引言

城镇化是由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引发的,分散聚居在农村功能区域的农业人口转为集中聚集在非农功能区的非农人口,进而传统乡村社会转为现代城市社会的历史过程。城镇化人口不是标签意义上的城市人口,而是享受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人口。城镇化地区不是行政和地理意义上的区域,而是承载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功能区。城镇化不仅表现为城镇数目的增多、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人口增加,还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空间形态的变化,也包括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由此导致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人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城镇化史诗,也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截至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拥有6.9亿城镇人口,设市城市655个,小城镇近20000个,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但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城镇化的中期阶段,传统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目标、以外向型工业化为中心动力、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土地为主要内容、以规模扩张为发展方式、以物质资本大量投入为驱动要素的城镇化模式已不可持续。这种城镇化模式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口不完全城镇化: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已达50%,而享受均等公共服务的城市户籍人口仅仅达到35%;土地过度城镇化:过去30年城市人口增长1倍,建成区面积增加了接近4倍;城市发展失序:大量人口向行政级别高的中心城市聚集,中等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小城市功能不完善,小城镇比较分散。这种城镇化模式还带来了资源大量消耗、空间过度集中、经济结构失衡、环境严重污染、社会矛盾激化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城市和乡村患上了比较严重的“城市病”和“乡村病”。

今天,全球超过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

78

市,生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城市集群化发展、经济全球化突飞猛进、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城市世界。一方面,发达国家过度消费和新兴工业化

大国迅速崛起导致的需求迅速膨胀,

使不可再生资源变得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过度排污

和新兴工业化大国的排污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及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这要求中国的城镇化不能再走传统城镇化的道路。

目前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改革开放创造的中国奇迹使中国拥有了城镇化转型升级的资本、人才和技术基础,与此同时,由于居民收入的提升、素质的提升和社会的开放,市民意识觉醒,社会矛盾突出,加上生态脆弱、资源短缺,难以持续支撑传统城镇化模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人口众多、空间广阔、资源短缺、分布不均、

发展水平差异大的特征,这也要求中国城镇化既要充分利用大国规模经济的优势,也要力避过度聚集和长距离、

高成本流动。总之,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刻反思中国的城镇化模式,对新型城镇化的模式、路径

与战略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探索,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

基于传统城镇化的问题以及未来城镇化面临

的时代特征和国情特点,本文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应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的原则,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内容,以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内涵增长”为发展方式,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机制保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

(一)新的最终目标是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即整个国家城市和乡村基础设施是一体的,公共服务是均等的,整个国家被着上城市的底色,农民拥有与市民相当的知识、技能、素质和收入以及均等的公共服务,农村也拥有与城市相近的基础设施。具体还包括:

1.新型经济。以新型工业化为总体背景,拥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

污染少、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体系,“内需为主、消费支撑”的需求体系,“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越来越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结构体系,

由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组成的企业结构体

系,充满活力的经济。

2.新型社会。以新型社区、新型社会组织和新型社会管理为基本要素,交往方式社会化、社会联系国际化、生活方式现代化、居民构成多元化和流动性、社会阶层橄榄型的包容和谐的社会。

3.新型环境。城镇主导背景下的城乡,自然景色优美,生态环境良好,资源利用节约,环境保护有效,人与自然关系友好,共同塑造绿色低碳的环境。

(二)新的主要内容是农民市民化

1.让所有城镇化人口获得均等的公共服务,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主要有

三种形式:升学城镇化、

就地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这三项城镇化的占比大致各为30%,其他形

式的城镇化占10%。人口城镇化的新内容是让这三类人群尤其是农民工享受同城镇原来户籍人口均等的公共服务。未来城镇化的重点和主线应当是保障1.6亿存量和未来增量农民工享受同城市户籍人口均等的公共服务。

2.以优化国土空间利用为关键点,推进内涵增长的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主要有三个区域:老城区、

新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空间城镇化的新内容是:通过旧城改造,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通过减缓新城的蔓延和扩张,提升城市的容量;通过农村居民点撤并,减少农村建设用地规模。

3.着力克服“城乡病”,推进健康可持续的城镇化。在城镇化率超过50%以后,进入城市病集中爆发期,城镇化也有可能导致农村的凋敝和衰退,因此,防治“城乡病”,确保城乡健康发展和城乡双赢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三)新的基本动力是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在全球日益信息化以及重大技术突破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之际,中国新型城镇化拥有三大新动力:

8

820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