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建设规划

《计算机网络》课程组一、制订课程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中的基础性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性环节。一个教师的知识体系、科研成果、思维方法等,是以课程教学作为媒介,在课程教学中展示和体现出来的。只有狠抓课程建设,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上,把专业培养计划体现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上,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通过课程建设规划的制订,明确课程的性质、定位和任务,更新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把握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原理、体系结构与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连、运输层、网络应用、Internet的演进等。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可以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掌握组建局域网和连接Internet的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局域网设计、组建及网络应用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

不知道以前有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找来放在这里。

1995 年,开始设置《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必修课程,共50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 学时,实践14 学时。教学内容:ISO/OSI体系模型、Novell网络。

1998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开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开始

比较系统地讲授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计算机网络主流技术及应用。总课时数调整为68学时。

2000年,康耀红教授编著出版《英汉计算机网络缩略语词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1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新型先进的网络操作系统的出现,以及我院新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9年)、通信工程(01年)、信息与计算科学(00年)三个本科专业都陆续开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此,2001 年对该课程进行较大的调整和改革,首先,调整教学内容,大胆舍弃教材中落后、过时的内容,充实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新应用内容;扩大网络实验室的规模,及时引进先进的网络设备和操作系统增强实验室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及时掌握先进技术。畅通的千兆校园网,不但满足了正常教学需要,还充分保证课外上机上网学习的需要。

2002年,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专业教学的需要,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本科)中试行双语教学,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师讲稿完全用英文,讲课时中英文兼用;同时开通该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加强课外辅导;改革传统单一的作业方式,增加撰写课程论文的教学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多篇学生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

2002年,康耀红教授主编出版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是实验课的教学,主要问题:一是实验与课程紧密结合的协调问题;二是实验教师的培养与提高问题。

四、课程建设目标

在已有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跟踪最新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和应用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网络实验室和教学环境条件的建设,加强课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准。

五、课程建设内容及措施

1.深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

深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该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将包括四大部分:基本理论课、实验课、互动学习、撰写课程论文。基本理论课将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涵盖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实验课将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设计,使学生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初步掌握组建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环节和操作方法。互动学习除了平时课堂的提问、抽查、讨论以外,要在校园网上建立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辅导网站,收集大量的课外参考资料和最新的网络技术成果,开辟网上自习、网上答疑、网上测试等项目内容,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个性化的能力发展。撰写课程论文注重学生加深对网络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课程教学的后半程开设专题讲座,这些专题讲座由课程组的教师以及特邀有突出科研业绩的教师开出,一般有计划地进行2~3次。内容涉及最新的网络发展动态和最新的科研成果,跟踪最新的网络技术和应用。如:1000兆以太网技术的进展,“三网融合”技术,基于IP的话音传输技术,流媒体技术及应用,Internet 搜索引擎,无线局域网技术,等等。通过这些讲座扩充课程的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改革成果,编写一套内容先进的、体现该课程教学成果和教学特色的教材、学习指导书和实验指导书。

3.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增加硬件投入,增设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建立开放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体制。

4.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培养、进修、引进等方式建设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团队精神好的教师队伍。特别是要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5.继续丰富网上教学和学习资源,开通计算机网络网上虚拟实验室,并保证其正常运行。上网资源包括:

(1)程负责人及教学队伍介绍

(2)课程规划与课程建设

(3)教学大纲中文版、英文版(含实验大纲)

(4)中文版课件

(5)英文版课件

(6)习题集

(7)网上答疑

(8)参考资料

(9)学生论文精选

(10)在线练习

6.加强对课程设计/课程论文的指导。

目前,在很多高校里,“计算机网络”没有课程设计/撰写课程论文这个环节。但是本课程组认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起网络的概念,增强他们的对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的理解,很有必要增设课程设计/撰写课程论文这个环节。课程设计/撰写课程论文必须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层次与功能、服务与透明、路由与交换、分组与线路、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等等。由于课程学时的原因,内容不应过于复杂,最好老师能预先拟好题目,学生的任务就是收集资料、进行综述和集成,并撰写小论文。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7.继续搞好“双语教学”,探索一条适合于地方院校的“双语教学”的路子。计算机网络的诞生与发展,决定了它是一个开放的、全球一体化的大系统,许多通讯标准、应用标准都需遵循统一的国际标准,这些标准几乎全部是用英语表述的;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的许多“原创性”知识和技术来自国外,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有利于学生直接去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创性”知识和技术。作为地方性高等院校,我校学生的外语水平总体还不是很好,采用外语教材时,会带来一些语言上的困难。要在实践中摸索一条适合于我校实际情况的“双语教学”的路子。

8.完善试题(卷)库系统建设,实现教考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