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0401《解放日报》社论《致读者》

合集下载

国宇,中国近代部分报刊发刊词

国宇,中国近代部分报刊发刊词

国宇,中国近代部分报刊发刊词
《昆明晚报》1943年9月6日创刊,发刊词为《发刊词》
《扫荡报》1943年11月1日创刊,发刊词为《发刊词》
《社会周刊》1944年3月20日创刊,发刊词为《发刊词》
《云南晚报1944年7月7日创刊,发刊词为《创刊词》
《自由论坛》1944年9月24日创刊,发刊词为《时代、思想、人物》
《联大通讯》1945年4月26日创刊,发刊词为《发刊词》
《大众报》1946年3月17日创刊,发刊词为《我们用工作纪念死者》
《民意日报》1946年4月1日创刊,发刊词为《发刊词》
《曲靖县政周刊》1946年4月10日创刊,发刊词为《发刊词》《南园周刊》1946年5月24日创刊,发刊词为《我们的话》
《小时报》1946年5月26日创刊,发刊词为《发刊词》
《西南风周刊》1946年5月31日创刊,发刊词为《开场白》
《新云南周刊》1946年7月3日创刊,发刊词为《发刊词》
《云南省参议会会刊》1946年8月1日创刊,发刊词为《发刊词》
《生产句报》1946年8月1日创刊,发刊词为《创刊词》。

评柯庆施

评柯庆施

柯 庆 施
!
邓 伟 志
海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 长。曾任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民 进中央副主席,现为全国政协常 委。 在 中 共 八 大 的 #$ 名 政 治 局 委 员 中 , 至今没有出版传记的,只有柯庆施一位 了,看来对柯庆施的评价还有难度,对 柯庆施一生进行研究的人可能也不多。 最近终于出现了两篇专门讲柯庆施的文 章。一篇是冯锡刚的《 “好 学 生 ” 的 最 后十年》 , 一 篇 是 金 平 的 《关 于 柯 庆 施 几 件 事 的 真 相 —评 —— ) “好 学 生 ” 的 最 后十年 * 》(均见《随笔》杂志) 。前者 全盘否定柯,后者充分肯定柯。这引起
)
!江淮文史
了,以为这一篇也只是个人兴 趣 所 致 …… 从 ! 月 一 直 搞 到 "# 月 , 断 断 续 续 写 了$个 月 , 大 约 写 了 "# 稿 …… 他 写 到 第 % 稿 时,主动让我看稿(平时我不 看他的一堆书稿) ,还叫我提 意见。 ”其次,据协助姚查史 料的一位历史教师讲,姚是于
/
中列举的名单中无“柯庆施”三个字。是的,只要能“一目”这 些至今都应该得到妥善保存的市委会议记录,则能“了然”与柯 无关了。
当 代 写 真
柯庆施“左”吗?
!!!!!!!!!
不少文章讲到柯庆施“左” ,“整人” 。我认为这没有冤枉柯 庆施同志。柯庆施确实“左” 。不“左” ,!"#$ 年怎么会在上海整 , %"&" 年以后怎么会反出 出 % 万 & 千多 “右派分子”来?不 “左” 那么一批 “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来?关于柯的 “左” ,我手头还 有不少冯锡刚的文章所没有写到的材料。为了写这篇文章,我首 先访问的是一位我所尊重的 “大右派” ,他对柯有意见,他讲了 许多柯的“左”的表现。 不过,要衡量 “左”的程度,总要有点 量 化 , 总 要 作 些 比 较。就拿反右派斗争来说,那是“文革”前最“左”的政治运动 了。反右把不少人的“左”的情绪激发了出来。柯呢?柯在反右 中否定了不少下面送来报批的内定右派。 《劳动报》总编马达, 总工会领导认为他是十足的右派。 《文汇报》党组书记钦本立, 还有唐海,《文汇报》领导认为他俩够上右派。《解放日报》副 总编冯岗,《解放日报》认为他够上右派。报批时,市委宣传部 长石西民替他们几位解释了几句。柯庆施说:“这几个同志是缺 少经验的问题。他们是有错误,不能做现在的工作了,给他们一 点处分也是应该的,但不要划右派。右派划多了不好。这些人还 是可以用的。 ”当时在场的 《解放日报》副总编王维回忆这段往 事时,说:“柯老的这些话都是最关键的一些话。在当时的形势 下,如果不是柯老讲了这样的话,石西民一个人是保不下来的。 ” 在柯庆施“右派划多了不好”的思想指导下,上海市第二商 业局整个局里没有划一名右派。当时的商业二局局长裴先白说:

1975年元旦社论

1975年元旦社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975年元旦社论篇一:1975年出版的报刊1975年出版的报刊、杂志、回忆录、译著一、报纸1、沈阳日报出版时间:1975-05期号:1975-051期至1975-0531期总2592期至2622期2、解放军报出版单位:解放军报出版时间:1975期号:1975-091期至1975-0930期总6443期至6472期3、解放日报责任人(主编):解放日报出版单位:解放日报出版时间:1975期号:1975-021期至1975-0331期总9355期至9413期4、文汇报出版单位:文汇报出版社出版时间:1975-01-12期号:1975-011-31期至1975-121-31期总9929期至10293期5、人民日报责任人(主编):人民日报出版单位:人民日报出版时间:1975期号:1975-011期至1975-066期6、北京日报责任人(主编):北京日报社出版单位:北京日报社出版出版时间:1975-10期号:1975-10-023087期至1975-10-313116期总3087期至3116期二、杂志1、刊名:南洋问题研究主办: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周期:季刊出版地:福建省厦门市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南洋问题研究southeastAsianAffair创刊时间:1974出版时间:1975年05期主要内容:主要从外国文献表明南海诸岛主权属于中国,某些国际条约和国际会议以及有关各国政府承认南海诸岛是中国的领土。

2、题名:技术标准简介发表时间:1975年3月2日主要内容:有关机械制图的标准刊名:汽车电器Autoelectricparts主办: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周期:月刊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汽车电器创刊时间:1960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3、刊名:兰州大学学报1975年02期题名:山黧豆中毒素分析与去毒方法的研究1975年7月2日发表4、刊名:上海纺织动态1975年09期题名:关于纤维、织物和整理方面研究的几项展望1975年7月2日发表5、题名:《石油化工设计给排水》70—74年文章总索引1975年4月1日发表刊名:工业用水与废水Industrialwater海一气交换的研究;环流特征的分析;副高活动的统计;时—空问题的讨论;资料处理的介绍等,这充分说明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了我国各项事业,包括长期天气预报的迅速发展。

第五讲 风雨苍黄:独立自由求解放 革命报业 清华大学版

第五讲  风雨苍黄:独立自由求解放  革命报业    清华大学版

早期革命报业
• 瞿秋白
简 介
瞿秋白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中 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共产党 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9年组织同学参加 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随后参加李大钊 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1922年在苏俄 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回国后,担任党中 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同 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负责 起草党纲。从1925年起,瞿秋白成为党的重 要领导人之一。1927年,在大革命失败的危 急关头,主持召开党史上著名的八七会议, 组成中央临时政治局,并当选主持中央工作。 在这期间,他参与组织领导了南昌起义、秋 收起义、广州起义。
早期革命报业
• 萧楚女
萧楚女(1893-1927) 1911年参 加武昌起义。1917年任《大 汉报》主笔。1925年到上海 与恽代英一起主编《中国 青年》,积极参加五卅反 帝爱国运动。1926年去广州 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干事 兼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 教授,协助任国民党中央 代理宣传部长的毛泽东编 辑《政治周报》。4月15日, 在广州被国民党逮捕,4月 22日在狱中被害。
创办于1941年, 在《新中华报》 与《今日新闻》 基础上合并而成, 属于中共中央机 关报。
延安整风与《解放日报》改版
内容文风改造
改版前 第一版:国际新 党八股 闻 洋八股 第二版:国民党 正面战场情况 空洞抽象的调头 第三版、四版: 教条主义 解放区、边区报 道 改版后 第一版:边区消息
“新鲜活泼的、 第二版:国内报道 为中国老百姓 所喜闻乐见的 第三版:国际新闻 中国作风和中 国气派” 第四版:副刊
毛泽东新闻作品手稿
• 同样重要的新闻文献,还有刘少 奇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第十章++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

第十章++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
的刊物如《中国青年》、《文艺报》等及时出版,
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
1949年7 月,人民政府下令停止美国新闻处等
帝国主义国家在华设立的新闻机构,8 月下令外国 通讯社停止活动,禁止它们对中国报纸发稿。对外 国私商主办的报刊,如上海的《字林西报》、《大 美晚报》、《密勒氏评论报》,则准其继续出版。
廖承志任副主任。
筹备会还推出12名正式代表、2 名候补委员,
代表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新闻界参加新政协,共筹建
确的努力方向。 1、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 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一个重要桥梁, 党依靠它联系群众,指导人民,了解情况。
2、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
条件:“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二必须独立地做 相当艰苦的工作,第三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第 四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毛泽东、刘少奇的讲话和中共中央的文件为共
一派“和平”土改的虚幻景象,存在着右的倾向。
为了推动土改运动的健康发展,在新闻战线上进行
了一场反“客里空”运动。
1947年6 月起《晋绥日报》认真检查了新闻报道
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问题,采用在报
纸上公开进行批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
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反对“客里空”。
在这场运动中, “客里空”成为不真实新闻的代名 词。 新华社发表署名总社编辑部的专论《锻炼我们的 立场与作风──学习< 晋绥日报> 检查工作》。9 月1
《救亡日报》1945年10月10日改为《建国日报》
复刊。 《文萃》周刊1945年在上海创刊,是一份文摘 性刊物,以转载进步文字为主,1947年改为地下出 版,并改名《文萃丛刊》,每期以一篇文章的篇名
作书名,由16开杂志形式改为32开书本形式。同年

《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创办始末

《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创办始末

《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创办始末作者:俞邃来源:《百年潮》2008年第09期1958年9月,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合办的理论性和报道性刊物《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问世,至今已过去整整半个世纪。

这个杂志是国际共运史上罕见的、用数十种文字出版发行的世界性刊物,于1990年停刊,存在了将近32年。

1990年6月最后一期杂志“致读者”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中的变化,世界的新条件,东欧国家发生的急剧的、不同涵义的进程,出现的包括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困难,已使本杂志继续出版实际上成为不可能了。

”《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创刊会议于1958年3月在当年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亦即后来编辑部所在地)举行,由王稼祥、刘宁一、赵毅敏同志组成的中共代表团与会。

同年6月,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联部副部长赵毅敏作为中共代表前往布拉格常驻,担任编委。

同年9月,我被选调去编辑部,在赵老领导下从事翻译和调研工作,至1962年底奉命撤回,历时4年多。

这里,根据史料和我个人的经历,对杂志初创阶段的情况,作一简要记述。

一、杂志是怎么办起来的?二战后,欧洲9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曾出版过机关报《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

该刊于1947年11月创办, 1956年4月随着情报局结束活动而停刊。

此后不久,苏联共产党便筹划一个范围更广泛的、由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合办的刊物。

1956年12月17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致函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提出苏共办杂志的设想。

信中说:“《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停刊之后,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进行了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刊物的商谈。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曾经表示赞同以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名义出版杂志。

但是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目前情况下,如果要以苏联研究所的名义出版这种理论刊物来阐述和深入研究国际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独立问题,就会使那种一国党决定其他兄弟党的路线的断言有所借口。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概况一、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轨迹•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新闻评论只能从近代资产阶级报刊的发端开始说起。

•中国古代报刊无评论参看课本P5 新闻性•1、中国报刊评论发展初期•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最先重视、刊登政论的外报。

(美查《申报》四格局)•2)《循环日报》王韬的政论文•开创了了国人自办报刊的言论传统;•以立言为目的,以言论为灵魂;•“王韬可能是现代第一个既受过中国经典训练,又在西方度过一段有意义时光的中国学者。

”他“将中国政论文体的传统与西方的新观念、新思想、新事物有机结合起来在报纸上发表,于是产生一种新的言说方式:报章政论文。

”•大言论,开创了文人论证的先河;•评论风格:•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雄辩而富于情感;•与改良派报刊家评论风格的关系。

•3)梁启超及其“时务体”新闻评论方面的贡献:•文体革新与成熟;理论的提出与实践。

•4)《申报》“自由谈”•是《申报》的言论中最有代表性的、影响最大的。

1911年创刊,历任主编有王钝银、周瘦鹃等。

内容的变化;陶行知的言论;读者言论《痛心的话》。

贡献:增强了“自由谈”的言论新闻性和现实性;•引来了杂文的全盛时期:“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文化大师、名人齐登场,各式各样文体亮相。

•延续两年的《申报·自由谈》的革新,在中国新闻评论史上应当大书一笔。

•【鲁迅与“自由谈”】•投稿原因:对黎烈文本人的认可;•投稿数量:•1933年1月30日至1934年8月20日,在该版发表文章143篇,用笔名42个,是其杂文最兴旺的时期。

•杂文里的新闻评论:•特色——贴近时代、类型化、讽刺性强、夹叙夹议等。

•例:《天上地下》课本342页•)《大公报》的“星期论文”•1931年5月,胡适为《大公报》一万号纪念刊撰文说,大公报之成为“中国最好的报纸”,“不过是因为他在这几年之中做到了两项最低限度的报纸职务:第一是登载确实的消息,第二是发表负责任的评论。

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解放日报》

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解放日报》

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解放日报》
何立波
【期刊名称】《党史博采(纪实版)》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延安整风是我党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主要任务。

抗战时期,以延安《解放日报》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报纸整风改版运动,是全党整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日报》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大型机关报,在整风运动中实行改版,成为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新闻改革,推动了由"一张不完全的党报"到"完全的党报",对我党的新闻事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得以进步,同时推动了全党整风和根据地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何立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解放日报》与新华社
2.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解放日报》与新华社
3.论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笔记制度的形成与推广
4.延安整风运动中"三风"整顿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启示
5.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西北党校改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20401解放日报社论《致读者》
致读者
(1942年4月1日)
《解放日报》社论
今天我们的版面以新的形态呈献在读者的面前,我们愿乘此机会来总结一下过去十个月来的工作及提出今后本报的方向。

什么是党报?一提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必然会想起“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者和集体的鼓动者,而且还是集体的组织者”(列宁)、“报纸是我们最锐利和最有力的武器”(斯大林)这一类名言。

但是试问报纸到底如何才能成为党手中最锐利和最有力的武器呢?那末,必须:第一、贯彻着坚强的党性。

这里不仅需要“在估计任何事变的时候必须公开地和直捷地站在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列宁)。

不仅要在自己一切篇幅上,在每篇论文,每条通讯,每个消息……中都能贯彻党的观点,党的见解,而且更其重要的是报纸必须与整个党的方针党的政策党的动向密切相联,呼吸相通,是报纸应该成为实现党的一切政策,一切号召的尖兵、倡导者。

第二、密切地与群众联系、反映群众情绪、生活需求和要求,记载他们的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事迹,反映他们身受的苦难和惨痛,宣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

报纸的任务:不仅要充实群众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觉悟,教导他们,组织他们,而且要成为他们的反映者、喉舌、与他们共患难的朋友。

第三、洋溢着战斗性。

党报必须是为着党的革命方针和路线而奋斗的战士;报纸则是根据当前的政治事变而进行热忱的鼓动,而鼓动的成功,则极有赖于明朗锐利的揭露一切黑暗和腐败,抨击一切有害于抗日团结的阴谋和企图。

尤其在思想战线上,报纸应进行经常的坚持的思想斗争,宣传共产主义的民主主义的思潮,反对一切反动、复古、黑暗、愚昧。

同时,报纸亦应该是我们党手中的有力的自我批评的武器,对于自己队伍中的错误和弱点,党报应该以实事求是的同志的态度加以批评和指摘,帮助其克服和改正。

第四、响应党的政府号召,或者根据党的方针倡导各种群众运动,经常注视和指导运动的展开,具体的帮助各种群众运动和工农大众的斗争。

党报决不能是一个有闻必录的消极的记载者,而应该是各种运动底积极的提倡者组织者。

如果从这样的观点去检查我们十个月的工作,实在是惶恐得很,应该说,解放日报是没有能够完成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的责任的,它尚未能成为党中央传
播党的路线、贯彻党的政策与宣传组织群众的锐利武器。

我们以最大的篇幅供给了国际新闻,而对于全国人民和各抗日根据地的生活、奋斗,缺乏系统的记载;我们孤立登载着中央的决策指示,领导同志的论文,而没有加以发挥和阐明,对于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形、经验检讨则毫无反映;我们以巨大的篇幅登载枯燥乏味的论文和译文,而不能以生动活泼通俗易解的文字解释迫切的问题,对于敌对思想缺乏应有的批评。

对于我们工作的缺点,没有严格的揭露和帮助其改正,对于边区中所进行的各种巨大的群众运动,我们至多只记载了一些论断,而没有能够全面地反映,更说不上推动与倡导。

总之,我们还没有具备党报所必需的品质: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

尤其重大的弱点是,最近党中央号召全党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八股进行思想革命与改造全党工作的时候,党报没有能尽其应该的责任。

一方面,党报在这个时期中没有能成为这个巨大的工作的鼓手和先锋;另一方面,在党报本身还未能尽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余毒。

我们在党报上未能对于整顿三风加以应有重视与地位,蔚然风气,形成潮流,重要的党的新闻消息放在极不显著的地位,有些解释的论文评述,或则浮泛空洞,辞严意宽,或则挂一漏万,损害原意,或者夸夸其谈,以八股反八股。

同时,要成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先锋,本身首先应该成为模范者,唯有模范者方能成为先锋。

而在我们篇幅上,主观主义(如对苏德战争前夜苏土协定的估计等)、宗派主义(如对某些稿件的取舍,未能免除狭隘的观点等)及党八股(如某些社论、专论和副刊)都是俯拾即是。

因此,亦就不能在思想革命改造全党工作中起其应有的功能。

在检讨我们过去的工作之后,我们认为需要使我们的工作有一个彻底的改革。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要达到这个目的主要的环节,就是要使我们整个篇幅贯彻党的路线,反映群众情况,加强思想斗争,帮助全党工作的改进。

这样来贯彻我们报纸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
使解放日报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同时也就是要使它成为天下人的报,成为一切愿意消灭民族敌人建立民族国家的人底共同的喉舌。

我们的党是代表人民的党,我们除了人民的利益外没有别的利益;我们愿意将我们的报纸变成全国抗日人民和抗日党派的共同的论坛,我们欢迎一切抗日人士和党派利用我们的篇幅来倡造一切有利于抗日团结的主张、办法,消灭一切阻害抗建大业的障碍。

十个月来,我们在工作中,曾受到读者的许多鼓励和批评。

鼓励增加我们的勇气,批评促使我们反省,我们统致无限的感谢!当此改革之始,我们愿引一句俄共第八次代表大全关于报纸的决议,以为自勉:
“如果没有办得很好的报刊,那末健康的、巩固的党和苏维埃的建设,便是不可想象的。


并且愿意,模仿地添加一句:
“没有广大的读者的赞助和鞭策,则报纸要办得好,是不能设想的。

”我们诚恳地期望着,读者们给我们一切援助和批评,使我们的报纸能够成为真正的集体宣传者、集体鼓动者和集体组织者。

(原载《解放日报》,1942年4月1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