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意识的现状与培养
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实践与措施研究

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实践与措施研究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非常重要。
在当今社会,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但很少有实际行动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并提出一些实践措施。
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我们应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于他人的付出。
可以通过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参观慈善机构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他们所处的环境中许多人的无私奉献,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关于感恩的故事或者经典名言,让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感谢父母?”“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所享受的生活有多么幸福?”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能让他们理解到感恩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感恩。
家长可以通过定期和孩子讨论一些家庭规则和家庭价值观,让孩子明白他们接受的一切都是有条件的,并且要学会感谢他人的帮助和付出。
我们可以通过设立感恩日或者感恩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学校可以每年组织一次感恩节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表达对老师和家长的感谢,也可以参与一些慈善义卖等活动,将感恩的实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组织社区服务活动、课堂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设立感恩日等实践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并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日常的行为习惯。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

[ 2 ] 徐
莺. 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 育
息相关 ,或 与所 上这节课 的内容主题 相
一
任务 的难 易程 度 ,任务 各 环 节 的紧 密 性 、连贯性 和有效性 ,也要考虑学 生的 个体差异性 、分组 的必要性 。同时 ,要 充分调动各学 习小组 的主观能动性 和积
教 学中的运用 探讨 [ J ] . 学校 党 建 与
方破坏公共财物 、损 害 自然植物等行 为 也是缺乏感恩 的表现 。
大学 生感 恩 意识缺 失 现 状 表 现
一
、
展感恩 教 育 势 在 必 行 。通 过 家 庭 、学
1 . 浪费资源严重
采用 的策 略 ,然 后选 出代表 分享等 ,这
例教学 中一定注意对 学生 引导 ,要 突出 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教师要 针对案 例提
思想教 育,2 0 0 9( 1 8 ) .
致 ,尤其 案 例 的背 景 资 料 要 尽 能 详
细 ,要有针对性 、时效性 ,这 样学生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 ] 李亚 洲. 角色扮 演法在心理学教学 中
的应用 叩 ] . 才智 ,2 0 1 1( 1 6 ) .
会感兴趣 ,才会 产生一定 的共 鸣 。② 案
虐待动 物、 自残、 自杀等4 - i -  ̄。从 当代 大学生感恩意识缺 失现状入 手 ,分析其产生原 因,并提 出相应 对策 ,这对 大学 生健 康成 长 、构 建和谐社会将具有 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 实价值 。
关键 词 :大学生 ;感恩意识 ;原 因;对 策 感恩 意识是 当代大学生 心理健康 发
当代 大 学 生 感 恩 意 识 缺 失现 状 、原 因及 对 策
浅谈中学生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是培养健康向上、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
重要part;也是树立良好形象、提升自身素养、养成善待他人的习惯的一部分。
一方面,学校和家庭应培养学生理解感恩的精神,家长应建立良好的感恩教育
机制,营造良好家庭氛围,鼓励孩子恩德、行善、仁慈,以模范带头表示感谢。
此外,学校还要组织班级、年级、学校不同类型的活动,安排相关的考查,强化学生们对感恩的教育,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感恩意识。
另一方面,学校和家庭要充分发挥团队效果,培养中学生倡导感恩行动的能力
和必要性,吸引他们的参与,强调感恩的文化素养。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以感恩文化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去研究历史上关于感恩的相关文化文献,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理解感恩的奥义;家庭应积极参与到学校活动中,共同推动中学生主动、创新式的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不断去营造爱与被爱中的有趣的文化氛围。
培养中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行为,需要落实感恩教育,创设良好的感恩环境,学
校和家庭共同参与,策划有益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和接受正确的感恩知识,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把有所收获必有付出的精神发挥到实践中去,内外兼修,让感恩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感恩意识培育案例与思考

学生感恩意识培育案例与思考一、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人们对于自身所得不满足、对于社会的不满与不平等的心态。
这种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以某中学为例,来分享一些学生感恩意识培育的案例。
某中学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开学第一天,学校举办了一场“感恩仪式”,邀请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代表发言,讲述自己对家庭、老师和学校的感恩之情。
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开学之际就明白了学校对感恩的重视,也为后续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义工活动、社区服务等。
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社会实践的意义,也更能体会到自己所得的来之不易,形成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感恩之心。
学校还注重课程中培养感恩意识的教学内容。
比如在相关课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传统文化故事等来了解感恩的意义,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案例分析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得的来之不易,让他们更加感恩所拥有的一切。
学校还将感恩意识融入到日常教育管理中。
在学校的纪律要求中增加了感恩行为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通过帮助他人、对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等具体行为来树立感恩意识。
通过以上多种方式的培育,学校的学生在感恩意识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他们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更能体会到自己所得的来之不易,对于社会和他人的付出更有理解和感激,也更能够体会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
二、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思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呢?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得学校和家庭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得,让他们明白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
无论是家庭的关爱,老师的教诲,还是社会的资源,都是其他人的付出和努力所换来的,都是值得感恩的。
2. 培养学生的参与感3. 教育引导学校在课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感恩的意义,通过相关的故事、传统文化等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感恩的内涵,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感恩意识教育现状及其实施路径

高校感恩意识教育现状及其实施路径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也日趋重要。
然而,实际上在教育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
面对这种现状,高校应该如何着手进行感恩意识教育的实施,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
一、高校感恩意识教育现状1. 感恩意识教育存在一定弱化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中很多学生在生活和学业中缺乏感恩意识,这与现代社会的日益消费化和私人化密不可分。
许多学生更多地关注他们未拥有的事物,而对于已经拥有的资源和帮助缺少感恩之心。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中的感恩意识教育几乎没有获得很高的实施水平,这也进一步导致了感恩意识教育在高校中的弱化。
2. 感恩意识教育的实施不足在很多高校中,学生参加的感恩意识教育活动很少,大部分的学生也没有机会接受到感恩意识培养方面的指导。
有些学校存在不规律或者缺乏连续性的感恩意识教育,缺乏系统性引导和实践机会。
这种局面也反映了现代高校的认知盲区和教育倒退趋势。
3. 课程设计不够科学当前的课程设计策略以及实际实施情况与感恩的文化背景不完全对应,教材中的关键概念和方法不太容易理解,且推广新理念的意愿较少。
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无法得到充分保证,从而产生对感恩意识教育的反感和不愿意交流的羞愧感。
二、高校感恩意识教育的实施路径1. 强化教师意识针对高校开展的感恩意识教育,教师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培养学生感恩之心,首先需要教师拥有和传授感恩教育的基础和优先权。
因此,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感恩意识教育能力。
2. 多渠道创造实践机会感恩意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更是一种实践方式。
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组织文化活动,开办调查研究或者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增进感恩心情的实践机会。
3. 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和材料高校可以对教材进行优化和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感恩的概念和目的。
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学者和专家进行专业性探究和系统研究,从而系统地提出感恩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方法。
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重拾感恩

浅析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重拾感恩摘要:感恩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优良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一种必备的做人修养。
随着社会的急速多元化发展,有些不良信息在社会上的传播以及感恩教育的不成体系,使得一些人变得自私冷漠,一味索取不知回报,有违公序良俗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有所下降。
其中,对于广大大学生来说,感恩不仅仅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对自我自立意识的树立,也是选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前提,还是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同时也是健全人格的体现。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感恩意识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226-011 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现状1.1 对家庭的感恩意识缺失“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今社会,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门之后,就把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抛之脑后。
一味地向父母索取,既不知自身反省更不去考虑如何回报。
在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当中,大学生对家庭毫无感恩意识的事件层出不穷。
例如,2010年广东某高校90后女大学生杀死双亲并肢解煮尸;2011年赴日留学5年的23岁青年对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9刀;2012年北京某高校大学生毕业返乡棒杀祖父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感恩意识是丧失到何等地步才能对自己的亲人痛下杀手。
对至亲都不能至爱、不能包容、不能体谅,那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资格立足于社会,更谈不上责任与奉献。
1.2 对学校的感恩意识缺失“程门立雪、尊师重教”,感谢师长是做学问的一种美德。
许多老师为了学生,早出晚归,深更半夜还在备课,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工作。
有的老师带病坚持工作直到倒在最后的讲台上;有的老师没时间管自己的孩子,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的学生身上;有的女老师怕耽误学生课业,直到临产前几周还坚持为学生上课。
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做一个社会人最朴素的道德准则,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感和行为。
现在相当的学生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和自私。
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
我们要找回它们,不仅要通过情感心理的发展和培养逐步潜移默化,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氛。
一、学生感恩意识缺乏之因:学生们不懂得感恩根源于不良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1.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禁锢着许多父母,“书中只有黄金屋”的封建意识仍浸染着许多家长,他们的教育理念还是分数决定一切,只看孩子得考试成绩,漠不关心孩子的思想变化和言行的不正确。
每逢孩子得意洋洋地把得A的成绩通知书递到面前时,父母心花怒放,不管怎么做得试卷,都要给孩子买这买那,用物质激励孩子再创辉煌,有的承诺“孩子年终成绩优异,要带着她(他)旅游”,他们不惜任何代价还来孩子的用功读书,殊不知孩子们根本不知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自己的任何作为都是理所当然-1- 的,这样怎能谈得上感恩社会、感恩父母?2.社会不良风气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亵渎现在许多孩子受到社会上追求奢侈、虚荣和攀比不良风气的影响,同学之间盲目攀比,比吃、比穿,认为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是父母的职责,是天经地义的。
因而不顾家庭情况如何,穿要名牌,吃要时尚,文具要赶潮流,手中要拿名牌手机、照相机,如果家长无法满足其舒适的生活要求时,他们埋怨父母没有本事,以“不去上学”、“不做作业”要挟父母。
有的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做出一些违法的事,给家人、老师造成痛苦和精神的打击。
3.学校教育缺乏一定的感恩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而却忽视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缺乏对孩子感恩的正确引导教育,让智力教育与人格教育出现了倒挂现象,使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分析及实施途径(全文)

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分析及实施途径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ZG传统文化重视感恩,也是西方文化中的亮点,感恩几乎是所有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而,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感恩意识对时代进展的客观需求。
在今天,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引导大学生识恩、知恩,并将感恩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有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有利益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承美德;对于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感恩教育的涵义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
感恩教育指的是教育工XX利用一定的方式方法,经过一些感恩教育来对接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幸免的会接受到他人的支持、帮助、馈赠等援助,我们在样的情况下对别人、对社会或者是自然就会心存感激。
由于这种感恩的存在,不能只为自己考虑,他是连接人与人、人与社会、一个很好的纽带。
感恩会使人心胸宽容广博,能够促使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个人事业的进展和成功。
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进展,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分析(一)、家庭教育的严峻缺失现在的大学生觉得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与”义务,不讲“索取”权利,他们认为孩子是生命的连续,父希望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只要儿女过的好,父母什么都好。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背景下,一些家长只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优异,很少涉及对子女的感恩意识和感恩教育的培养。
(二)、学校教育无暇顾及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地。
所以也对大学生直接产生着心理影响,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的学校教育过分地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学习,但是,在学校的实际教育活动中却没有很好的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恩意识的现状与培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
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有着肩负国家责任的使命,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下一步步
的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水平,这要感恩于我们的社会,感恩于我们的父母,这是一
种责任。 但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着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比如
对家长的苛刻对待、对师长的辱骂现象、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漠视等,都是感恩意识淡
薄的具体表现,为此,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使之成为道德意识优秀的青年势在必
行。 现在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与家长吵架已是家常便饭,在家不帮父母做
家务或者给家里添麻烦的情况也很是正常,大手大脚的消费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
在学校的课堂上,依然存在着许多对老师不文明的现象:上课时玩手机吃东西讲话
甚至更严重的是玩牌、讲座时随便离开、给老师贴上标签给定所谓的外号来表达老
师在同学们中的形象、闲聊时说老师的不是;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比如孤寡老人、
街头乞丐、残疾人士,大学生缺少一颗尊重和包容的心。
当下的大学生是80、90年代的前几批次的独生子女,由于童年缺少玩伴,他们的
自我中心没有在与同伴的接触中完全去除,而他们的父母又对独生子女过于宠溺,使孩
子认为父母对他们好是理所应当的,父母对他们是只付出不求回报的,以上种种原因是
当代大学生在童年时期便成为自我中心、缺乏感恩意识的人。 而在以后的学校教育中,
老师缺乏对于学生感恩意识的引导,忽视了德育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辛苦
学习,家长处于对孩子的爱护,便会不再要求学生做家务,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而学校
对老师绩效的考核也使老师一再要求学生学习,忽视了一些品德的引导。长此以往,学
生渐渐缺失了感恩意识
因此亟需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第一、感恩教育要从家庭开始。没有人会怀
疑,父母的爱是最博大、最无私的。中国的父母尤其不易,竭尽所能,愿意为孩子付出
自己的全部。我们应对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它不仅是一种礼
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第二、大学生不但因自觉感恩报恩,而且唾弃现实生活中那些“知恩不报”
或“恩将仇报”的行为,这无形中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要为老师敬一
杯茶、为长者让座,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增
强我们的感恩意识,激发我们的感恩情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之源,使感恩
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第三、我们因从我做起,为感恩意识创造良好氛围。掀起一股感恩教育的热潮,
倡导、弘扬感恩文化共同营造知恩报恩的好风气,从而使我们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
施以爱心,对工作报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在感恩的氛围中成长,努力塑造完美人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