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混杂纤维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混凝土中添加纤维的标准规范

混凝土中添加纤维的标准规范

混凝土中添加纤维的标准规范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等领域的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传统的混凝土在抗拉和抗裂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因此添加纤维成为提高混凝土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纤维材料、添加量、混凝土性能等多个方面介绍混凝土中添加纤维的标准规范。

二、纤维材料纤维是混凝土中添加的一种物料,其性质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性能。

目前常用的纤维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1.钢纤维:钢纤维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和耐腐蚀性能,适用于高强度混凝土和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工程。

钢纤维的长度一般在20mm~50mm之间,直径为0.2mm~1.0mm。

2.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碱性和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化学厂、水处理厂等工程。

玻璃纤维的长度一般在6mm~25mm之间,直径为0.2mm~0.3mm。

3.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具有优异的耐碱性和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地下建筑、桥梁、机场跑道等工程。

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一般在6mm~50mm之间,直径为0.1mm~0.3mm。

4.碳纤维:碳纤维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和刚度,适用于高强度混凝土和要求轻质化的工程。

碳纤维的长度一般在10mm~50mm之间,直径为0.02mm~0.05mm。

5.天然纤维:天然纤维如草木纤维、棕榈纤维等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适用于公共建筑、景观工程等。

天然纤维的长度和直径差异较大,一般在10mm~100mm之间。

三、添加量纤维的添加量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添加量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设计强度等进行确定。

目前,国家标准GB/T 25372-2010《混凝土纤维》规定了不同类型纤维的添加量,具体如下:1.钢纤维:钢纤维的添加量一般为体积掺加量的0.5%~2.0%。

2.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的添加量一般为体积掺加量的0.5%~2.0%。

3.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的添加量一般为体积掺加量的0.1%~0.3%。

4.碳纤维:碳纤维的添加量一般为体积掺加量的0.1%~0.5%。

基于ABAQUS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研究

基于ABAQUS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研究

科技风2019年1月DOI:10.19392/ki.1671-7341.2019021674理论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于ABAQUS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研究陈鑫马士东刘升辉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天津300300摘要:随着复合材料的工艺越来越成熟,其良好的物理性能,如比强度高、比刚度高、比模量高、耐腐蚀性好、结构重量轻等 优良性能,得到了航空领域的一致认可。

但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比较差,当其受到外来物冲击时可能造成严重的损伤,因此使 研究成为了必要。

本文对有限元软件ABAQUS做了简要说明,并用其对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冲击进行建模模拟,对冲 击后层合板失效性能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冲击;ABAQUS建模;失效分析复合材料是一种非均匀的混合物,具有多种分类。

其中纤 维复合材料由于比重小,比强度和比模量大,而用量最大,应用 最广。

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是交错粘合的层合板,层合板是由一 层层的纤维平行铺设后,再注入未固化的环氧树脂或其他基体 材料,其中基体在纤维问起传递载荷的作用,使纤维能够承受 压缩和剪切裁荷。

[1]1ABAQUS简介ABA_U5公司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并 改进软件,如今,ABAQUS软件已经逐步完善,从简单的线弹性 静态问题到复杂的高度非线性问题,从单个零件的力学分析到 多个庞大复杂系统的多物理场耦合分析,ABAQUS都能驾驭。

具体而言,ABAQUS除了能有效的进行静态和准静态分析、模 态分析、瞬态分析、接触分析、弹塑性分析、几何非线性分析、碰 撞和冲击分析、爆炸分析、屈曲分析、断裂分析、疲劳和耐久性 分析等结构分析和热分析外,还能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热固耦 合分析、声场和声固耦合分析、压电和热固耦合分析、质量扩散 分析等。

⑵2动态接触理论模型下面介绍两种接触理论模型,第一种由He:提出,该算法 一般将冲击物看作刚体,不受外力冲击而变形,将受冲击板作 为形变体,假设脉冲时间和压力峰值受冲击物的速度、质量和 材料弹性性能的影响。

纤维混凝土技术论文

纤维混凝土技术论文

纤维混凝土技术论文纤维混凝土是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纤维混凝土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纤维混凝土技术论文篇一浅议纤维混凝土【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纤维的种类、应用及优缺点,简单论述了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响。

【关键字】混凝土;纤维;机理;性能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经过凝结硬化而形成,有时也包含活性掺合料、惰性掺合料、外加剂等组分。

由于混凝土是弹性模量较高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所以若混凝土在受约束条件下发生收缩而产生的拉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则会导致产生裂缝。

近代科学关于混凝土强度的微观研究以及大量工程实践所提供的经验都说明,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裂缝是一种人们可以接受的材料特征,科学的要求应是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纤维增强混凝土(下面简称纤维混凝土)是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

纤维混凝土可以看作是混凝土与相对较短的、离散的、不连续纤维复合而成。

纤维的掺入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强度,其主要作用是控制纤维混凝土的开裂,并在水泥基体开裂后,改善材料的性能。

纤维在开裂期间通过桥接作用,为纤维混凝土提供开裂后的延性。

尽管纤维混凝土与整个混凝土生产市场相比所占份额仍然较小,但它在北美仍然具有20%的年增长率,每年世界上混凝土使用的纤维已达到300000吨以上。

目前纤维混凝土主要应用于混凝土路面(60%)、喷射混凝土(25%)、预制构件(5%)和其它一些特殊结构中。

1、纤维的种类混凝土掺加的纤维包括: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钢纤维、聚合物纤维、玻璃纤维和天然纤维等.1.1 钢纤维钢纤维是一种短小、长度不连续、长径比大约20-100、有多种截面形状的钢质纤维。

它可以由割断钢丝、切削钢片或钢材经加热熔融后抽丝而成。

钢纤维通过沿着长度或在末端呈现特形状态,以此加强水泥基材和纤维的粘结力。

1.2 玻璃纤维玻璃纤维是从熔化的玻璃中抽丝而得,通过加热的铂槽底部或套管抽成细丝,一般以短切纤维方式使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实物强度与模拟仿真研究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实物强度与模拟仿真研究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实物强度与模拟仿真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抗疲劳等优异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船舶等领域,成为新一代高性能材料。

然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实物强度与模拟仿真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将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实物强度与模拟仿真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

一、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实物强度研究1. 实物试验实物试验是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物强度的重要方法。

通过实物强度试验,可以获得材料的实际强度和断裂韧性等基本性能指标。

根据试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单轴拉伸试验、双向剪切试验、缩径拉压试验、冲击试验等。

单轴拉伸试验是最常用的实物试验方法,通过拉伸试验机将样品施加单向拉伸力并测量应力-应变曲线,从而得到材料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和拉伸应变能等指标。

缩径拉压试验可以获得材料在径向压缩和拉伸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行为,适用于研究压缩和拉伸异向性。

冲击试验则可以模拟材料在受到冲击载荷时的响应,研究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2. 实物强度影响因素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实物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材料的纤维类型、体积分数和层叠方式对材料强度有很大影响。

纤维和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力也是影响强度的重要因素。

此外,加工过程中的处理方式和温度等因素也会对材料强度造成影响。

3. 实物强度研究进展随着复合材料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物强度研究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多采用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分析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此外,利用样本的数字化设计和孔洞、缺陷等不良状态的模拟,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实物强度进行研究也越来越成为趋势。

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模拟仿真研究1. 模拟仿真原理模拟仿真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方法的虚拟试验方法,能够通过计算机模拟材料受载情况,并得到物理量的计算结果,如材料应力、变形、破坏等。

这些计算结果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响应规律。

混凝土中碳纤维增强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混凝土中碳纤维增强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混凝土中碳纤维增强材料应用技术规程一、前言碳纤维增强材料是当前结构材料领域的一种新型材料,其具有轻质、高强、高刚度、耐热、耐腐蚀、电磁屏蔽等优异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等领域。

混凝土中加入碳纤维增强材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抗冲击性、抗温变性等性能,本文旨在制定一份详细的技术规程,规范混凝土中碳纤维增强材料的应用。

二、材料准备1. 混凝土:符合GB/T 50080-2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的混凝土材料;2. 碳纤维增强材料:符合GB/T 32144-2015《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要求的碳纤维增强材料。

三、配合比设计1. 确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和配合比;2. 确定碳纤维增强材料的掺量,掺量一般为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的0.5%~1.5%。

四、试验前准备1. 确认混凝土试件尺寸和数量,尺寸一般为150mm×150mm×150mm或100mm×100mm×100mm;2. 碳纤维增强材料进行分散处理,以保证其与混凝土的均匀分散。

五、试验方法1. 混凝土试件制备:按照配合比设计要求,将混凝土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加入碳纤维增强材料后再次搅拌均匀,制备混凝土试件;2. 试验条件:试验环境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0±5)%;3. 试验项目:(1)抗压强度试验:按照GB/T 50081-2002《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件的养护时间为28天;(2)抗裂性试验:按照GB/T 50367-2006《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件的养护时间为28天;(3)抗冲击性试验:按照GB/T 50289-2015《混凝土抗冲击性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件的养护时间为28天;(4)抗温变性试验:按照GB/T 50082-2009《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件的养护时间为28天。

六、试验结果分析1.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计算混凝土试件的平均抗压强度,与无碳纤维增强材料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比较;2. 抗裂性试验结果:计算混凝土试件的裂缝宽度和裂缝载荷,与无碳纤维增强材料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比较;3. 抗冲击性试验结果:计算混凝土试件的冲击载荷、最大位移和能量吸收能力,与无碳纤维增强材料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比较;4. 抗温变性试验结果:计算混凝土试件的热收缩率和抗冻性能,与无碳纤维增强材料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比较。

竹钢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试验研究

竹钢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试验研究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4 6 3 7 ( 2 0 1 3 ) 1 0 — 4 8 一 O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前 言
六 组 不 同试件 的冲击试 验 结果 , 研 究 竹 钢混 杂 纤维 对 混凝 土抗 冲击性 能 的提 升效 果 。
1 试 验 研 究
不 同纤 维 材 料 对 纤 维 混 凝 土 的力 学 性 能 有 不 同 的影 响 。对 混 杂纤 维混 凝 土 的力 学性 能 而 言 , 纤
Ke y wo r d s : I mp a c t r e s i s t a n c e ; Hy b i r d f i b e r c o n c r e t e ; S t e e l f i b e r ; Ba mb o o i f b e r
中 图 分类 号 : T U 5 2 8 . 5 7 2
缩 与 抗 冲 击 能 力 。 本 文 用 自行 设 计 的 冲 击 试验 装置 对 竹 、 铜 纤 维 混杂 纤维 混 凝 土试 件 进 行 了 冲击 试 验 , 对 比 了不 同
组 别 试 块 的 冲 击试 验 结 果 , 分析 了 混杂 纤维 对 混 凝 土 抗 冲 击性 能 的影 响 。 关键词 : 抗 冲 击力 学性 能 ; 混杂 纤 维 混 凝 土 ; 钢纤 维; 竹 纤维
2 0 1 3年第 l 0期
1 0月
混 凝 土 与 水 泥 制 品
CHI NA C0NCRETE AND CEMENT PRODUCTS
2 01 3 No . 1 0 Oc t o b e r
竹 钢 混 杂 纤维 混 凝 土 的抗 冲击性 能试 验研 究

轻质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研究

轻质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研究

轻质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研究在现代工程领域中,轻质复合材料因其出色的性能而备受关注。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轻质的特点,能够减轻结构的自重,还在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等方面展现出优异的性能。

其中,抗冲击性能是评估轻质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轻质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通过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实现性能的协同提升。

常见的轻质复合材料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蜂窝结构复合材料以及泡沫金属复合材料等。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通过将高强度的纤维(如碳纤维、玻璃纤维)嵌入到树脂基体中而形成的。

纤维在材料中起到增强作用,能够有效地抵抗冲击载荷。

在冲击过程中,纤维可以吸收和分散能量,从而减轻材料的损伤程度。

例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广泛应用,用于制造飞机的结构部件,如机翼、机身等,因为这些部位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鸟撞等冲击事件的影响。

蜂窝结构复合材料则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提供了良好的抗冲击性能。

其内部的蜂窝状结构能够在受到冲击时发生变形,通过塑性变形和屈曲吸收大量的能量。

这种材料常用于汽车制造中,如车门、引擎盖等部位,以提高车辆在碰撞时的安全性。

泡沫金属复合材料是将泡沫金属与其他材料结合而成。

泡沫金属的多孔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能量吸收能力,在冲击时能够有效地缓冲冲击力。

这种材料在防护装备、轨道交通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影响轻质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因素众多。

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是首要因素。

纤维的类型、长度、含量以及基体的性质都会对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碳纤维的强度高于玻璃纤维,使用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通常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

此外,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也至关重要。

不同的成型方法(如手糊成型、模压成型、注塑成型等)会导致材料内部的纤维分布和孔隙率不同,从而影响其抗冲击能力。

冲击的类型和强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冲击可以是低速冲击(如物体的掉落、碰撞),也可以是高速冲击(如爆炸冲击、子弹射击)。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研究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研究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研究一、引言纤维增强混凝土(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FRC)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混凝土,其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久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

本文旨在探究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

二、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1. 抗拉强度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增加了纤维的拉伸强度。

实验研究表明,混凝土中添加纤维后,其抗拉强度可以提高30%以上。

2. 抗压强度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普通混凝土相差不大,但其抗压性能较好,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

3. 抗弯强度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弯强度较高,其主要原因是纤维可以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韧性和延性,从而提高其抗弯强度。

4. 冲击韧性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冲击韧性较好,能够有效地吸收冲击能量,从而减少结构的损伤。

三、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微观结构1. 纤维的分布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布是影响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研究表明,纤维的分布应尽量均匀,纤维长度和直径也应适当选择。

2. 纤维的类型纤维的类型对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

常用的纤维有钢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和天然纤维等。

钢纤维的强度和韧性较好,玻璃纤维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碳纤维的强度和刚度都很高,天然纤维的来源广泛,成本低廉。

3. 纤维与混凝土的界面纤维与混凝土的界面是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关键。

纤维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决定了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界面的强度与纤维的表面形貌、纤维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

四、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应用纤维增强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路和桥梁建设纤维增强混凝土在道路和桥梁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高强度和高韧性可以有效地减少结构的裂缝和变形,提高其使用寿命。

2. 水利工程建设纤维增强混凝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如水坝、堤防、渠道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 分 类 号 :T 5 8 5 2 U 2 .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I mpa tm e ha i a o e te f c n r t e n o c d wih h brd c r n be s c c n c lpr p r i s o o c e e r i f r e t y i a bo f r i
差, 即使是 钢筋 混凝 土 , 冲击荷 载 作 用下 混 凝 土也 易 在 于脆性 断 裂 和脱 落 。这 也 是受 冲 击 荷 载 作 用 的 桥 梁 、 道路 、 坝等 民用 工 程结 构 和军 用 工 程 结 构 的混 凝 土 堤
易于 损伤 断裂 的原 因 。
碳纤 维 、 合成 纤 维 和 天然 纤 维 等 对 混 凝 土 的增 强效 果 不 同 , 些可 以提 高混凝 土 的抗 冲击 性 能 ; 有 有些 可 以提
的抗 冲击混杂效应 系数
T b 4 T e c mp rs n o a . h o a io fi a tf c o f mp c a t r o d fe e t h b i b r r i f r e o c ee i r n y rd f e en o c d c n r t f i
面 国内外研 究 较 热 一 主 要 研 究 集 中在 混 杂 纤 维 增 ,
纤维 增强 混 凝 土 是 以混凝 土 为 基 体 , 维 为增 强 纤 材料 所制 成 的水 泥 基 复合 材 料 的总称 。由于 纤 维 可 以
强水泥 基复 合 材 料 研 究 , 于 混 杂 纤 维 混 凝 土 抗 冲击 对
振 第 3 卷第 l 1 2期




J OURNAL OF VI BRAT ON AND S I HOCK
碳 纤 维 混 杂 纤 维 混 凝 土 抗 冲 击 性 能 研 究
王 璞 ,黄 真 ,周 岱 ,王贤栋 ,张 昌
2 04 ) 0 2 0
( 上海交通 大学 船舶海洋与建 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系 , 上海
h b i b rr if r e o c ee y rd f e en o c d c n r t i
外 形上 具有 铣削 锯齿及 两端 锚钩 等结 构 , 长度从 1 0mm

5 m, 0m 等效 直径 从 00 m ~ m 不等 , .1m 1m 这种 几 何
3 混 杂 纤 维 混 凝 土 增 强 机 理 分 析
1+ 2的正混 杂效 应 。 1>
混杂效应系数应同时考 虑各单一纤 维的作用 , 可 采用差值法 和 比值 法定 义 引, 本文建议采用下列公 式计算混凝土的抗冲击力学性能的混杂效应 :
凝 土学 会 AC 的混 凝 土 落 锤 冲 击 试 验装 置 , I 自行 设 计 落锤 弯 曲 冲击 试 验 装 置 , 行 了 不 同种 类 和 掺 量 的 进
碳 纤维 、 钢纤 维 和 聚 丙 烯 纤 维 混 杂 纤 维 混 凝 土 的 冲击
第1 2期

璞等 :碳纤维混杂纤维混凝土抗 冲击性能研究
性 能 的研究 较少 。
很好地抑制裂缝 的开展 , 纤维增强} 凝土是改善混凝 昆 土受 力性 能 的有效 方法 。
长期 以来 , 们 较 多 地 关 注 单 一 纤 维 对 混 凝 土 的 人
基金 项 目 : 国家 自然 基 金 项 目 ( 17 25 5 186 ) 收 稿 日期 :2 1 0 0 1— 6—2 修 改 稿 收 到 日期 :0 l 7— 8 0 2 1 —O 2 第一作者 王 璞 男 , 究 生 ,9 7年 2月 生 研 18
r i fr e o c e e h sb t ri a tr ssa c a a iy c mpae t h to f e o c ee. e n o c d c n r t a et mp c e it n e c p c t o e r d wih ta foh rc n r t Ke wo d i y r s: mpa t me ha i a p o e y; h b d fb r r if r e c nc ee; se l fb r; c r o fbe ; c c nc l rp r t y r i e en oc d o r t i t e i e a b n i r p lp o y e e fb r oy rp ln e i
t t ehd u gs db h C , n ei p c m c a i l rpre f yr b rri oc dcn rt H F C) e to s get yteA I a dt m at eh n a po et so bi f e en re o cee( y R sm s e h c i h di f
力 的提 升倍数 。从 表 3和 图 4可 以看 出 , 比 2 /0 配 0 2/ 2 1和 1/ 6 1的碳 纤 维 混 杂纤 维 对 混 凝 土 的抗 冲 / 1/ / 1 1 击 性能 提高 幅 度 最 大 , 冲 击 能 力提 升 倍 数 分别 达 到 抗
83 . 8和 6 7 。 . 5
混 凝 土 的优 点 是 抗 压 强 度 高 、 材 容 易 、 成 型 、 取 易
增 强效果 j 。事 实 上 , 同 种 类 的纤 维 , 钢 纤 维 、 不 如
价格低廉 、 可与钢材结合制成各 种承重构件 。但是混 凝 土致 命 弱点 为抗拉 强 度低 、 性 大 、 开裂 、 性 差 , 脆 易 韧 从而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 缩短使用寿命 , 成为 各 种灾 难 事 故 的 隐 患 。特 别 是 混 凝 土 的 抗 冲击 性 能
摘 要 :对 比美国混凝土学会的混凝 土落锤 冲击试验装 置 , 自行设 计 了混凝 土落锤弯 曲冲击试验装置 , 行 了不 进
同几何尺寸及弹性模量的碳纤维 、 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的抗冲击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分析 比较了不同纤维几何尺 寸和弹性模量 、 种类 和掺量对混杂纤维混凝土抗 冲击性能 的影 响和增强机 理。通过 定义混杂效 应系数 , 可定量评 价混凝 土抗 冲击力学性能 的正混杂效应 。研究表明 : 纤维可 以明显提高混凝 土的抗 冲击 强度 , 中碳纤维混杂 纤维混凝 土的提 其 高 幅度更为显著 。 关键词 :抗冲击性能 ; 混杂纤维混凝土 ; 钢纤维 ; 碳纤维 ; 聚丙烯纤维
S aga J o n nvrt, hnh i 0 20 hn ) hn hi i t gU i sy S ag a 20 4 ,C ia a o ei
Absr c : An i a tb n i g ts t o o o r t n e te u p n s we e d v l p d c mp r d wih i a t t a t mp c e d n e tmeh d f r c nc ee a d t s q i me t r e eo e o a e t mp c
模型、 多缝 开裂模 型 和断裂 力学模 型 。 J 。 。 从 几何形 状 及 尺 寸 上 来 看 , 次试 验所 用 纤 维 的 本
图 4 不 同纤维配合 比的 混杂纤维混凝 土抗 冲击 能力 提升 比较
F g h o a i n o i ee t i .4 T e c mp rs fd f rn o f
p s ie h b i f c f c n r t nii a tb h vo s s g e td T e s d e u t s o d t a y rd c r o b r o i v y r ef to o c ee a t mp c y r s l h we h t h b i a b n f e t d e — u s i
wih d fe e tk n s a d p r e t fc r o b r t e be sa d p l p o ye e fb rwe e i v sia e t ifr n i d n e c n so a b n f e ,se lf r n oy r p l n e r n e tg td,a d t e ef c f i i i n h fe to i e y e n c n e t n fb rt p s a d o tn s o Hy RC’ mpa tpef r n e wa a l z d. A y rd fc o o e a u t q a t ai ey h F Si c ro ma c s nay e h b a tr t v l ae u n i t l t e i t v
高 混凝 土开裂 后韧 性 , 限制 裂缝 宽 度 发展 ; 些 有 抗 爆 有
防火能 力等 。根 据 复 合 材 料 理 论 J通 过 不 同 纤 维 混 , 合, 它们 之 间性 能 互 补 , 过 产 生 正 混 杂 效 应 , 以达 通 可 到一加 一大 于二 的效果 , 而 产生 性 能 可靠 , 具 有 较 从 且 好 社会 经济效益 的新 型 高性 能 复合 材 料 。这 一 方
WANG Pu,HUA NG e Zh n,Z HOU i Da ,WANG Xi n d n a — o g,ZHANG h n C a g
( eat et f il nier g Sho o N vl rh etr , ca n il n i e n , D pr n o Cv gne n , col f aa A ci c e O enadCv g er g m iE i t u iE n i
3 1 混 杂效应 系数 .
形 状及 尺 寸 的多 层 次 性 与 混凝 土 复合 材 料 多 相 、 层 多 次 的结 构组 成相 呼应 , 以对 小 到水 泥 净浆 , 到粗 骨 可 大 料 的各 级混 凝 土 组 分 进 行加 强 , 成纤 维加 强 材 的 级 形 配结构 , 而抑 制各个 层 面 的裂缝 , 从 多级 极 配结 构 有 利 于纤维 增强 混凝 土力 学性 能 相互 补 充 、 促进 , 而产 生 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