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土文学浅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乡土文学浅析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虽然鲁迅没有提出明确的定义,但勾画了当时的乡土小说的创作面貌,并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的作家。从早期具有左翼色彩的乡土文学创作开始,延续到抗战期间的赵树理、孙犁,形成了“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的乡土小说流派,以及以沈从文为代表性的陶醉于田园风光的现代乡土作家,再到当代以韩少功、李锐、张炜为代表的中国作家们,乡土文学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展现出持久的强韧生命力。

乡土文学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乡土文学的魅力在哪里?我想这是因为除了在浅层文本作家对乡土风情进行世外桃源的单纯描绘,更重要的是隐含文本里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和对人性的普遍拷问与关怀。

就如茅盾所说:“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一个只具有游历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与了我们。”

而最能与矛盾的这种乡土文学观念相圭臬的应该是鲁迅。他以"改造国民性"思想为目的,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以一个启蒙者的眼光揭示着乡土人物的麻木、愚昧和残酷。鲁迅的笔触在温情中带着残酷的清醒,在其描绘的乡土世界里,我们透过人物形象的纯朴看到的是鲁迅对国民“哀其不争,怒其不幸”的深深悲观与失望,是对国民劣根性深刻剖析。

与鲁迅时期不同,抗战期间乡土文学在强大的政治背景下,从以革命为脉络,发展到合作化题材阶段,事实上其叙述者都转变为的具有敏锐政治意识的全知者,主要输出革命和继续革命的理念,并十分注意塑造乡土

世界中具有高度革命觉悟的农村“革命新人”。此时的乡土文学虽没有了鲁迅时期的深刻,但迎合了当时的政治诉求,得以长期存在。特别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由于对农民的深刻了解使他成为继鲁迅之后表现中国农民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对封建意识影响狭隘的农村社会关系和道德观,较同时期的作家有较深入的剖析和抨击。

与具有进步色彩或直接参加革命的乡土作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另一批陶醉于田园风光的现代乡土作家。在废名《竹林的故事》、沈从文《边城》的小说中,完全抹去了农村中血腥的一面,谱写出一曲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表现出人性的关怀。小说用苦难对照纯真,构建了理想的人性神庙,对现代化进程中所缺失的人性美、人情美进行补充。然而,小说的隐文本却是“失乐园”母题的再现,是作家的反思与忧患:人性美、人情美的依然不能阻止悲剧以另一种方式发生,其深处潜伏的是同样的痛苦与忧伤。正如加缪所言,正是那些美好的东西而不是丑恶的东西让生活变得真正的艰难。

对我个人而言,相对现代文学的零度写作,文学在获得客观性的同时也失去了温馨与温暖,乡土文学中对于人性的关怀更加吸引我。难以想象当文学不能成为漂泊者的港湾、荒漠旅者的绿洲;不能再庇佑、慰藉、纯净我们时,我们直面那些阴暗潮湿、肮脏不堪的生存环境,该有多大的勇气才能面对一种地老天荒的凄清与情感的枯寂?

因此,无论是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和关怀,对当时社会的反映,或者如韩少功一样,站在一个更自觉更冷峻的制高点,以文化代言人的身份,叙述着中华各地乡土文化的变迁,乡土文学都发挥着它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是乡土文学的魅力所在。

09级汉本2班

09260254

舒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