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公路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公路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公路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软土地基指的是含有较高水分和有机物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其力学性质较差,易于发生沉陷和侧移等问题。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就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改善软土地基的力学性质,保证路桥的安全和稳定。
一、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和原则软土地基的处理目的是提高其稳定性和承载力,减少沉陷和变形。
其处理的原则包括:1. 加固软土地基,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2. 排除软土地基中的水分,减少其含水量;3. 提高软土地基的排水能力,调整土壤结构。
1.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方法包括填筑,加固、固化和固结。
填筑是在软土地基上增加高强度材料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加固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增加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固化是指通过加入固化材料来增加土壤的硬度和稳定性;固结是通过改变土壤的盐度和温度,使其颗粒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增加土壤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2. 排水处理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容易导致地基沉陷和变形。
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必须加强排水和防水工作。
常见的排水方法包括排水沟、排水管和地下渗透层等。
排水沟是通过开挖沟渠,将地下水引流走,降低地下水位;排水管是埋设在地下的管道,利用管道内的压力差将地下水排出;地下渗透层是通过在软土地基上铺设特殊材料,使地下水能够通过材料渗透出来。
三、软土地基处理的技术要点1. 多种方法结合使用软土地基处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一般需要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可以在填筑高强度材料的基础上,再加固和固结土壤。
2. 实施监测和控制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应对地基进行实施监测和控制。
监测内容包括地基的沉降、变形、应力等参数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控制是指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对施工时间、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进行合理控制,防止出现问题。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路桥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路桥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减少沉陷和变形。
公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究

公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公路工程的质量、安全和使用寿命。
软土地基往往具有土质松软、承载能力差、易发生沉陷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技术来加固和改良软土地基,以满足公路工程的要求。
本文将对当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探究,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1. 压实加固技术压实是软土地基处理中最常见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采用碾压、振动、扩孔灌浆等方法,将软土地基压实成坚实的基础,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碾压是指利用振动碾或压路机对软土地基进行升压,使土层密实,增加承载能力。
振动则是利用振动机械对松软土层进行震实处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层稳定性。
扩孔灌浆是指在软土地基中打孔并注入混凝土或其他填充材料,形成固结桩,提高土层承载能力。
优点:压实加固技术施工简单,工期短,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缺点: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受土质、孔隙率等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出现沉陷和开裂现象,且对环境影响较大,需要谨慎采用。
2. 土石混合法土石混合法是一种利用石子或其他坚硬的填料与软土地基混合,形成土石混合体,通过互相填挤和互相支撑的作用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技术手段。
常用的方法包括动力碾压法、挖掘与回填法和搅拌填料法。
优点:土石混合法可以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减少土体沉陷和变形,对环境影响较小。
缺点: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填料,成本较高;施工难度较大,需要严格控制混合层的厚度和均匀性。
3.土钉墙加固技术土钉墙加固技术是指在软土地基表面打孔并插入钢筋,通过钢筋与土体的互相作用来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土钉墙内部也注入混凝土或其他填充材料,形成墙体加固。
土钉墙加固技术主要包括单层土钉墙、复合土钉墙和悬挂土钉等。
优点:土钉墙加固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尤其适用于边坡和挡土墙的处理。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软土地基常常会影响到公路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进行处理。
本文将以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为主题,讨论软土地基的特点、处理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是指土质较松软,含水量较高的土壤。
其特点主要包括:承载力低、沉降大、稳定性差等。
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会导致路基沉降、路面破坏、路基侧滑等问题,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和安全。
在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1. 土体改良技术土体改良技术是指通过添加改性剂、加固桩等手段,改善软土地基的力学性能,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改良剂有水泥、石灰、石灰粉等,通过与软土混合,形成土浆固化为土基,改善软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而加固桩则是通过在软土中钻孔灌注混凝土或桩料,形成桩土复合地基,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抗沉降能力。
2. 压实加固技术压实加固技术是通过重型机械设备对软土地基进行压实加固,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常用的压实设备有压路机、振动碾压机等。
在进行压实加固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压实导致土体过于致密,应合理控制压实力度和次数,以达到使软土地基改善力学性能的目的。
3. 排水处理技术软土地基中含水量较高,极易引起土体沉降和稳定性差。
在公路工程中,需要采取排水处理措施,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排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土工布排水、水平排水、立交箱排水等,通过排水设施的设置和排水管网的布置,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有效排除,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桩基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灌注桩、搅拌桩、钢管桩等。
通过桩基技术,可以在软土地基中形成一定深度、一定直径的桩基体系,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在选择桩基类型时,需要根据软土地基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并注意桩基施工的质量和技术细节。
关于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

蹙塑.签凰.关于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白涛(承德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承德067000)喃要]社会发展带来的是对交通系统的巨大压力,进而带来的是对于高质量运输通道的需求,其中以公路运输最为重要。
然而,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其修建范围的广泛性,难爱翩茜到软土地质,如果软±地质不能正确处理,就会影响到公潞的正常使用以及使用寿命。
本文就软±的特征出发,寻求了解决公路施工中软士地基的问题。
p漱]公路旋.L;苏±地基;软基处理1软土地基的特点肌胃软土,从广义上讲,就是强度低、压暂旨性高的软弱土层。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
习惯上常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性土总称为软土。
我国的软土主要覆盖于各大水系的流经区域,其支流越多,软土范围也就越大。
要解决软土带来的问题,首要问题就在于了解软土地基的特点,这样别门才能够对症下药,建立高质量公路。
软土地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
2软土地基处理人类在进行道路开拓的过程中,逐渐与软土地基进行若搏斗,经数:年来世界各国的砑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软土地基解决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21夯实法夯实法,就是利用较重工具,比如重锤等器具,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压,打击,使其土颗粒间隙缩小,或者利用打击将其存在的部分水分挤压出去,增加土壤的承压能力,斛氏E五缩性的软土处理方法。
夯实发最初被运用于大颗粒石块、砾土的压碎处理,后来经过改进以及{非水技术的引入,逐渐适用于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匕来。
优点:加固效果明显、不需要购入大型机器,节省资金、技术要求不高、节省材料、施工周期短。
缺点:不易对全工程进行平衡把握、施工缓慢、耗时长。
适用范围为:一般认为强夯法目前除了对厚层淤泥质和淤泥不适用外,对某些类型的软土强夯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适用范围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适用范围我国目前是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阶段,公路建设的等级不断提高,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由于高等级公路设计速度的提高,相关线型指标也要随之提高。
当公路路基穿过地理形态复杂的软土地区时,必须运用高超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稳定性的要求,包括改善地基土的变形特性和渗透性,提高公路的抗剪强度和抗液化能力,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到达质量检测要求。
1.软土地基的物理特性软土地基,通常指由淤泥、淤泥质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组成的地基。
它含水量大、压缩性强、抗剪强度低,在我国分布很广,大部分成型于天然。
公路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这样的地基,其承载力达不到其上面的构造物要求的承载力,或虽在建筑施工时能达以要求,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本身的原因或水的原因,使地基失稳,造成构造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甚至彻底破坏建筑物。
所以施工中,为保证构造安全和质量,必须对其开展处理。
2.软土地基处理的常用处理方法由于地质情况千差万别,各地甚至同一地区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也不尽一样。
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根据不同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种处理方法,现表达如下:2.1用砂砾垫层增加地面强度在软土层顶面铺设排水砂层,以增加排水面,使软土地基在填土荷载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其强度,满足稳定性的要求。
排水砂层对于基底应力的分布和沉降量的大小无显著影响,但可加快沉降,缩短固结时间。
适用范围:路堤高度小于极限高度的2. 0倍以内,软土层不厚但有良好排水条件,且砂源丰富。
上面覆盖的砂垫层可以增加软土层的强度,由于砂砾的特性,不会影响排水功能的发挥。
2.2置换填土在泥沼地带及软土厚度小于2m,路堤高度较低时,采用此法处理。
先将淤泥、软土全部或部分挖除,并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必要时加适量水泥、石灰)开展分层填筑。
常用的换填材料有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或强度较高的粘土。
2.3抛石挤淤淤泥厚度小于3 m,表层无硬壳,呈流动状态,排水困难,石块易于取得的条件下可采用挤淤法。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公路工程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力学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保障公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以下就是关于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的分析。
1、粉土和膨胀土的处理。
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粉土和膨胀土是最难处理的两种土壤。
对于粉土,处理的方法是加强土层的压实度和稳定性。
对于膨胀土,处理的方法包括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
物理措施主要是采用填充土或压实土等方法,化学措施则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处理,使膨胀土变成不膨胀土。
2、填充土的处理。
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填充土是最常用的处理方法之一。
填充土的选择应根据填土的性质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填充土需满足以下条件:填充土的密实度应达到设定的标准;填充土的压缩性要比原土弱;填充土与原土应有一定的渗透性;填充土的抗剪强度应与原土相近,甚至更高。
3、加固处理。
对于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常用的方法有: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搪瓷管桩加固技术、固结柱加固技术、加筋土墙加固技术等。
加固处理的目的是增加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使其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4、排水处理。
软土地基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液化现象,从而引发工程安全事故。
为了避免液化现象的发生,软土地基处理中必须采取排水措施,以加快土壤中的水分流动和排泄,保证土壤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是公路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对于不同的软土地基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稳定土体结构、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保障工程安全的作用。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路建设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而软土地基的地质特点决定了其在施工中的难度。
为了解决软土地基在施工中的问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技术措施,以确保公路工程的顺利建设和使用。
本文将对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是指由粉土、淤泥、杂质含量高、土层结构松散或半固态的土层构成的地基,其中含有大量的毛细孔和水分,并且容易发生沉陷和变形。
软土地基具有以下特点:1. 土壤性质松散,承载能力低。
软土地基的土壤粒度较细,孔隙度大,土壤层结构疏松,导致其承载力较低。
在施工中容易出现土体沉陷和变形现象。
2. 土壤含水率高。
软土地基含水量大,毛细孔内水分多,容易受水文作用影响,增加土壤变形和稳定性的难度。
3. 地基沉陷严重。
软土地基不稳定性大,地基沉陷严重,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和使用安全产生风险。
4. 土壤地质复杂。
软土地基的地质复杂性高,土质复杂多变,需要采取多种处理措施。
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技术措施,以确保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处理软土地基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土石加固、灌注桩、振动加固、土钉墙等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在地基加固过程中,需要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式,确保地基加固效果和安全性。
2. 土体改良土体改良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土体改良方法包括固化、搅拌桩、冻结法、预加重法等。
通过土体改良处理软土地基,可以有效提高其工程性能和抗变形能力。
3. 排水处理软土地基含水率高,需要进行排水处理以减少土体含水量和毛细孔内水分对土壤稳定性的影响。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大力推进,公路建设也日益发展壮大,这也导致更多的公路建设项目选址在软土地基地区。
由于软土地基具有土质脆弱、稳定性差、容易产生沉降等特点,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技术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和改良,以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就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为公路建设工程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加固技术1. 构筑物加固在软土地基地区,常常需要安装钢筋混凝土地基板,以承载沥青路面和其他路面层。
钢筋混凝土地基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分散地面承载压力,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变形和沉降。
2. 压密加固压密技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通过制造更大的土体密实度,提高软土的承载能力。
主要方式包括动力加固、静力加固、振动加固等方式。
动力加固主要是通过使用一些机械设备对软土地基进行振动和碾压,使得软土受到大力作用而自然排空,提高地基的密实度。
静力加固又可称为钻孔加固,常常采用恒定的荷载作用,使得软土逐渐压缩,达到增厚地基和提高承载能力的目的。
振动加固则是通过机械设备施加较大幅度振动,产生地面掉落现象,使得土体自然排空,增加软土的密实度。
二、改良技术1. 石灰改良石灰改良是一种比较经济实用的软土地基改良方法。
主要采用石灰和泥土混合,通过化学反应将土壤中混杂的有机物质、钠盐等有害物质分解和去除,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抗压强度。
2. 纤维增强改良纤维增强材料常常用于加强土体的结构强度,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久性。
纤维增强材料可以分为无机纤维和有机纤维两种,其中无机纤维如长玻璃纤维、碳纤维等能够极大地提高土体的拉伸强度,有机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等则能够增强土体的抗压强度。
3. 柔性加筋柔性加筋方法是在路基表面铺设一层玻璃纤维等高强材料,以避免土层水分和荷载的作用而引起沉降和变形。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常常用于公路、铁路等大型工程的路基或其他造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垫!Q Q:!!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吴捷梧
(汕头市达濠市政建设有限公司,广东汕头515041)
工程技术
摘要: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软土地基问题。软土地基是具有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渗透性小、抗
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并具有蠕变性、触变性等特殊的工程性质,导致地基承载力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地基
进行人工加固处理。处理软土地基有多种方法,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降,出现路基纵、横向断裂等病害。本
文通过结合施工实践。介绍公路软土地基的两种处理方法,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软土路基;处理方法;设计要求;施工工艺
1工程慨况
汕头市某公路新建工程,路线全长9.848公
里,主线路基宽度为40m,设计车速为80Km/h.。 本项目K0+000 r2+680、K4+760~K9+75 1段为 软土地基,该段地处平原及其边缘的近陵地带, 地表平坦、开阔,大部分地面标高在15 ̄25之 间,多为农田或菜地,少数丘陵山地;场区内软 土普遍分布,多呈流~软塑状,工程性质差,具有 高压缩性,灵敏度高,在地面堆载较重的情况下 易产生蠕变及不均匀沉降,本场区软土处于欠 固结状态。通过地质勘探、取样测试,淤泥质土 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为:含水量w=35%-73%; 密度p=1.57—1.73 ̄em ;孑L隙比e=1.1—1.9;液限 w ̄35%--60%;塑性指数l l5 ̄24;压缩系数0L眦一  ̄-.-0.75-2120MPa ;固结系数CV=(0_5~1.0)xl0一 ,cⅡ ;不排水抗剪强度C ̄=14--20KPa等。 2处理软土地基的设计 2.1袋装砂井排水固结 2.1.1砂井间距、长度及其布置 一般路基及桥台台后采用袋装砂井加堆载 预压排水固结法进行处理,堆载高度为1m,袋 装砂井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桥头部分砂井间距 为100cm,一般路基砂井间距为120cm,孑L径为 7cm,砂井深度由地基稳定和容许工后沉降计算 来确定,穿透软土层,砂井平均处理深度8— 18m,容许工后沉降桥台与路堤相邻处不大于 0.1m,—般路堤不大于o3m。砂垫层厚度60cm, 保证高出地表水位20cm。考虑到沉降量较大而 设置40-60cm的预拱度以保证砂垫层的使用质 量。 2.1.2设计计算: ①沉降计算 总沉降包括瞬时沉降Sd、固结沉降sc和次 固结沉降Ss。瞬时沉降是在加荷初始,地基土的 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土的孔隙来不及调整, 而由地基侧向变形引起的。这种沉降不大且很 快完成 一般不易精确计算;固结沉降是在上覆 压力作用下i地基中的孔隙水逐渐排出使体积 发生变化引起的,是地基土的主要沉降:次固结 沉降是指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在一定的有效应 力的作用下,土骨架由于蠕动变形而产生。经计 算总沉降量为S=74cm,本段软土经袋装砂井处 理后,固结度达到80%时所需要的固结时间为 297d。设计要求在固结度达到8O%时,工后剩余 沉降量为22cm。 ②稳定计算 利用条分法对打砂井前和打砂井后两种情 况的路基滑动面进行稳定计算,比较其安全系 数。经计算,打砂井前和打砂井后路基滑动破坏 最小安全系数分别约为1‘38和1.06,说明打砂 井后路基才稳定。 2.13软土地基处理施工 一84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施工时,先将沿线水塘、沟坑排水,填以砂 性土或中粗砂,与砂垫层袋装砂井构成统一排 水系统。砂垫层采用含泥量小于3%的中粗砂,
铺筑时由中线向外侧方向进行。砂垫层的厚度
确保高出水面20em。
袋装砂井的施工工艺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①定位:在整平地面后,视软土地基情况, 铺设30cm的砂垫层后,将打桩机按设计要求及 施工顺序定位。 ②成孔:采用导管式振动打桩机,在桩管垂 直定位后,将可开闭底盖的桩管打人地基土内, 达到设计深度。 ③下砂袋:砂袋选择聚丙烯编织袋。袋中的 砂料采用干燥及含泥量小于3%的中粗砂,渗透 系数不应小于5x10- ̄m/s,要达到密实程度。先 将砂袋装好备用,待成孑L后用人工输人,管口端 部设滚轮。 ④拔出套管:砂袋下放完毕,启动激振器, 提升套管进行拔管作业。拔出套管时为避免将 砂袋带出,也可采取向管内注水的办法。 ⑤埋好袋头:将袋头埋人设计的砂垫层中, 砂垫层分两次铺设,既方便工作,又避免粘土等 杂物堆盖袋头,此时注意保持袋头垂直不卧倒。 2.1_4施工—监测 施工监测工作是与路基填土同时进行的。 在极限填高之前,因失稳可能性极小,路基填土 可快速施工而不会出现失稳,监测工作应着重 原始观测数据的收集。 本段主要采用沉降、侧向位移动态跟踪观 测。选取5个横断面分别布设地面沉降板和地 面位移桩。路基中心沉降板速率为4-7mm/d,平 均为5mm/d,小于设计要求的控制沉降速率 10mm/d,地面位移桩位移为2-5mrdd,平均 4mm/d,小于设计要求的5mm/d。地面位移桩在 测试过程中,没有发生沉降和抬起现象,这说明 路基一直是在稳定的情形下进行加载的。地面 沉降板和地面位移桩的测试频率,在加载时每 日测试,停载时,每隔3 ̄4d观测1d,路基完成后 每10d测一次。路堤完成后放置60d,达到最终 沉降量的剩余沉降时为25—27mm,与设计计算 的22mm接近。经观测,本项目软土路基在采用 袋装砂井方案处理后,路基沉降和稳定基本上 符合i殳计要求,效果良好。 22搅拌桩加固处理 2.2. 设计要求 箱涵软土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 水泥搅拌桩桩径为 ̄50cm,按梅花形布置,桩距 为1.5m,桩长按穿透淤泥层设计,按湿喷法施 工。水泥搅拌桩水泥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 泥,水泥掺人量为50--55kg/m,水灰比为0.4---05, 要求水泥土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 0.8Mpa,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搅 拌桩的单桩承载力应不小于l 10Mpa,处理后复 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Mpa ̄ 2222加固处理施工: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①放样定位:对搅拌桩现场整平后,按施工 设计图进行施工放样。将搅拌机移位至施工桩 位处后定位,孑L位误差不得大于50ram。
②调平钻机平台:使用4个支腿调整平台,
使钻机钻杆垂直度误差不大于1%。
③开机搅拌以1、2.3档逐级加速,将钻头
顺转钻进至设计深度,如遇硬土难以钻进时可
以降档钻进,放慢速度,在钻进时始终保持连续
送压缩空气保证喷浆门不被堵塞,保证下一道
工序送浆时顺利通畅压缩空气的压力,一般保
持在0.3--0.35MPa。
④提升钻杆喷浆搅拌,用反转法边搅拌边
提升喷浆。按O.Sm/min速度提升,喷浆量为加固
湿土质量的17%,水泥掺入量为55k#n。水灰比
0.45,施工水泥浆配合比为:水275kg:水泥
550kgo喷浆压力为0.6MPao提升到设计停灰面
时,应慢速原地搅拌2 ̄3rain。
⑤重复搅拌,为保证浆体充分搅拌均匀,须
将搅拌头再下沉搅拌到原设计深度,再提升搅
拌,采用二喷s. ̄-r方法,速度控制在0L5
0.8n'r'mino
⑥搅拌桩施工机具装有专门的自动计量装
置,该装置能自动记录沿深度的喷浆量和时间
记录等。现场每日施工结束后及时收取并作好
相应记录。
2.2.3搅拌桩处理的效果
根据设计要求,本项目箱涵软土地基采用
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完成后,按规定频率进行
取芯、无侧限抗压强度、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
试验。检测结果:桩体比较完整、能达到持力层;
搅拌的均匀程度、桩体垂直度、桩长、含灰量及
强度等均能满足设计要求。经计算得出:K0+
000-K2+680路段箱涵软土地基经搅拌桩处理
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植为:179KPa;K4+
760~K9+75 1路段箱涵软土地基经搅拌桩处理
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植为:187KPa,均大于
设计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结束语
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难度较大,质量要
求高,软基处治的方法很多,各种方法都有它的
适应范围。具体工程的地质条件千变万化,对地
基处理的要求不尽一致,而且施工部位采用的
机具、当地的材料都会不同,因此必须具体分
析,从地基条件、处理要求、处理范围、工程进
度、材料机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合适
的自治方法。
参考文献
f11陆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概述眦12oo52
『21公路软土地基路基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圈JrI’
J017-1996人民交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