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进展-刘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国林业

我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进展

刘 勇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 分别从裸根苗培育技术,容器苗培育技术,无性繁殖苗培育技术,生物制剂在育苗中的应用,稀土在育苗中的应用,苗木质量评价技术,苗木活力保护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苗木培育理论和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

关键 苗木培育 理论 技术 进展

为了培育出大量合格苗木满足造林更新的需要,我国各地普遍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苗圃,全国每年完成各类育苗面积16万hm 2,生产合格苗木200亿株。并根据造林需要培育出了各种类型苗木,同时加强了苗木培育各项技术的研究,各种苗木类型均建立了一整套相应的育苗技术,为科学育苗提供了依据。

1 裸根苗培育技术

裸根苗是指在大田里进行播种育苗,它在整个育苗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许多针叶树苗木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育苗。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国大多数主要造林树种都建立了适合各自的播种育苗技术。播种育苗的常规技术已趋于系列化、成熟化。研究比较深入的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内容。

1.1 播种技术

播种期的迟早直接影响苗木质量和产量。对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春季不同播种时间与苗木产量、质量的研究表明,过早和过晚对苗木质量和产量都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根据苗高、地径、根系状况、苗木产量及苗木“心止”率等指标,均以5月22日和5月28日播种的效果最好,这时土壤10cm 深处温度已稳定在9℃左右,播种的落叶松种子出苗期短,速生期长,苗木生长快,质量好,且对各种灾害性因子的抵抗力较强

[23]。1.2 育苗密度

一般来说,地径和苗木重量是受密度影响最大的形态指标,而苗高受密度影响不太明显。戴继先(1992)[26]等对落叶松育苗密度与苗木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密度的增大,地径、苗木鲜重、干重、根幅和发根数等指标逐渐下降,而苗高和根长不但没有降低,反而稍有增加。密度对苗木形态方面的影响最终也在造林效果上反映出来。用不同密第13卷 第5期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V o l.13 N o.52000年10月 Wo rld Fo restr y Resea rch Oct.2000 收稿日期:2000-01-17DOI:10.13348/ k i .sjl yyj .2000.05.008

44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第13卷

度下培育的不同高径比的苗木造林,其成活率和2年后高生长量差异悬殊。落叶松造林时,苗木高径比不能大于50∶1,高径比40∶1和50∶1的苗木,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苗高生长效果极其显著,与之相应的育苗密度则以300~400株/m2最佳,超过450株/m2时,苗木质量明显下降。对油松、侧柏1年生苗密度与苗木质量关系的研究也得出,在密度为400株/m2时苗木质量最好[18]。

1.3 苗圃施肥

就大多数苗木而言,氮、磷、钾是现阶段施肥的三要素,但在不同条件下,苗木对氮、磷、钾的反应不同。植物分析也表明,苗圃土壤中氮的消耗量远大于磷和钾,所以氮是施肥的主要元素。中国林科院曾用水培法对油松等4种苗木进行缺素培养试验,结果是缺氮对苗木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对加拿大杨、洋白蜡、落叶松、侧柏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结果。

施肥存在最佳施肥量的问题,对油松、侧柏、洋白蜡、小美旱杨1年生苗在田间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结合经济效益提出了最佳施肥量:油松为N125kg/hm2,P136kg/hm2;侧柏为N150kg/hm2、P100kg/hm2;洋白蜡为N176.5kg/hm2、P42.8kg/hm2;小美旱杨为N274kg/hm2、P121kg/hm2[15]。

但是否施肥就一定能增加合格苗比例则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金铁山(1992)指出,判别苗木合格与否的标准是公认的,尽管施肥能促进苗木生长,却不一定能提高苗木合格率。只有原来苗木生长接近合格苗标准时,施肥才能达到提高苗木合格率的目的。

施肥时期对控制苗木高生长有重要作用。大多数苗圃认为,在苗木速生期的中后期应停止施肥,并同时配合控制灌水,有助于苗木适时木质化,防止苗木徒长。但有研究表明,在秋季毛白杨苗木高生长停止后施肥,不会影响苗木木质化程度,对苗高和地径也没有影响,可是却提高了苗木营养物质含量,增强了苗木抗寒性[5]。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2 容器苗培育技术

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具有起苗时不会损伤根系,出圃时苗木受容器的保护,根系不裸露,便于保持苗木活力,抗性强,造林成活率高,造林后无缓苗期,且无造林季节限制等优点。很适合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地区造林。所以各国都大力发展容器苗,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容器苗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机械化程度更高。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便进行容器苗生产,但发展较缓慢。“七·五”期间我国分别建成了华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年产100万株容器苗试验工厂。在不同地区,针对不同树种,开展了容器苗工厂化生产过程中有关营养基质配方、施肥技术、容器规格、病虫害防治以及温、光、气、水、湿等最佳环境因子机器调解技术的研究。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所研制开发了新型塑料大硼、温室及灌溉设备,广西林科所研制出了容器育苗装播作业线,可一次完成装填营养土、压实、冲穴、播种、覆土等多道工序,生产效率为1万杯/h。但是这些机械设备至今没有形成规模化和商品化生产,推广效果不理想,从而限制了我国容器苗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目前,很多地方的容器苗生产还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

在容器类型方面,我国绝大多数采用塑料容器袋和蜂窝连体纸杯容器。广西林科所和山西林科所分别研制出了纸容器制作机和蜂窝状塑料薄膜容器制作机。

培养基质是容器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之一,各地区都根据自己情况研究确定了适合本地区树种的基质成分及比例。如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自治区),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和黑荆树的基质为火烧土30%~50%,黄心土40%~60%,菌根土10%~20%,外加过磷酸钙3%;陕西、甘肃等省,侧柏、油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冷杉等的基质为黄心50%~70%,腐殖质土30%~50%,过磷酸钙2%。

另外,对容器育苗技术的各个方面也都进行了广泛研究,林业部于199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容器育苗技术》就是我国容器育苗技术研究成果的综合体现。总起来看,我国容器育苗技术与林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 无性繁殖苗培育技术

3.1 嫁接技术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亲合力问题。冷路绪等(1992)[9]将山楂属的山楂与梨属的梨嫁接成功,高接成活率达100%,并能开花结实。毛白杨是我国的优良速生树种,但扦插不易生根,成活率低。通过不同杨树嫁接亲合力研究发现,毛白杨与小美旱杨亲合力最好,嫁接后成活率高。现在生产上已广泛采用将毛白杨接穗嫁接在小美旱杨砧木上,然后扦插培育成毛白杨自根苗,即毛白杨接炮捻育苗或一条鞭芽接育苗。这些技术对加快毛白杨的繁殖起了重要作用。

嫁接技术方面,近几年在嫁接工具上研制出了快速削取接穗和砧木的简单工具,山东果树研究所研制出了剪取接芽和砧木的剪子,嫁接速度提高5倍,嫁接时期延长,不论是否离皮都可进行嫁接。北京林业大学齐宗庆发明了削插皮接、劈接、切接接穗的机具,把削取接穗的速度提高10倍,且削取接穗的规格整齐,嫁接成活率高。在嫁接方法上,插皮接进一步改良为“改良皮下接”,显著提高了嫁接成活率[19]

。植物激素也被用于促进接口的愈合,提高嫁接成活率,续九如等(1992)[22]在金丝小枣插皮接和盾形带木质部芽接中,用不同浓度的AB T 3号生根粉,分别对接穗和接芽进行处理,有明显的提高枣树嫁接成活率的作用。

3.2 扦插技术

近些年来,对某些难生根的针阔叶树种扦插繁殖理论及技术研究发展迅速,随着对插穗生根原理认识的加深和采用各种外源激素或新型生根剂处理,落叶松属、云杉属、栎属、石栎属、桉属,以及银杏、刺槐、板栗、桑树、沙棘等的扦插生根率明显提高,技术成熟度达到了生产实用的水平(王九龄,1994)。

对扦插植物本身特性研究发现,植物的发育阶段、发育时期以及枝条内的生长与休眠物质的比例对插穗成活影响很大,植物在生长季内由于生理活动旺盛,抑制物质减少,促进物质增多,因而在生长期扦插要比休眠期扦插成活率高。刘本大等(1994)[4]将白榆分别在不同生长期进行扦插,休眠期硬枝扦插、生长期全光嫩枝扦插生根率分别为30.2%和95%。此外,对插穗体积大小、粗细、长短、生活力、所含营养物质、激素种类、枝条剪取的部位、生根的遗传特性、枝条的解剖构造等都有较深入的研究。

在环境因子的控制方面,全光间歇喷雾插床的应用为一些难生根针叶树种的扦插繁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扦插基质的研究主要是根据不同树种筛选不同材料的配比,已45第5期 刘 勇:我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