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苗木栽培成活率的技术保证措施
苗木种植质量控制保证措施(二)2024

苗木种植质量控制保证措施(二)引言概述:苗木种植质量控制是保障苗木生长发育和后期成活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苗木培育环境调控、种植技术措施、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和成活率监测五个大点来阐述苗木种植质量的控制保证措施。
正文内容:一、苗木培育环境调控1. 水分管理:合理浇水,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根据苗木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来进行浇水。
2. 温度控制: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保持温暖的环境,避免低温、高温对苗木生长的不良影响。
3. 光照管理: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确保苗木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二、种植技术措施1. 选种合理:选择生长良好、抗病虫害性好、适应性强的苗木品种。
2. 适时移栽:根据苗木发育情况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时期进行移栽,减少营养器官的损伤。
3. 根系处理:进行根系修剪或处理,促进苗木根系的发达和生长。
三、病虫害防治1. 预防为主:采取预防措施,如合理控制苗木密度、消毒苗床土壤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及时防治:发现病虫害的早期症状时,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扩散和严重危害苗木。
四、施肥管理1. 合理施肥:根据苗木的养分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选用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确保苗木养分供应。
2. 施肥时期:根据苗木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季节特点,合理确定施肥的时期和频次,提高肥料利用率。
五、成活率监测1. 监测方法:采用目测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苗木的生长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并记录相关指标数据。
2. 问题分析:对苗木死亡或生长不良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总结:苗木种植质量控制的保证措施包括苗木培育环境调控、种植技术措施、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和成活率监测。
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可以提高苗木的生长质量,增加成活率,为苗木种植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苗木栽培技术保证成活率的管理措施

加强苗木栽培技术保证成活率的管理措施作者:库安江·马克苏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20期苗木栽培技术对我国植树造林工作和林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不仅要做好苗木的选择、运输和栽植工作。
在苗木栽植后,还要做好日常的管护工作。
1、苗木的选择苗木的选择要适合当地的生态环境,这对苗木的栽植成活及其生长发育都有重要影响。
如华北落地松适宜在海拔高、土地深厚肥沃、阴凉的地区种植。
而油松、侧柏具有很强的耐旱性,对阳光、气温要求较高,对水分、养分要求较少,适宜在干旱、土壤贫瘠的地区种植。
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选择好合适的树种,保证品种的纯正外,还要保证苗木的品质优良。
栽植苗木要高度、粗度适宜,其枝条、芽、根系、须根等要发育优良,没有伤残根、病虫害、机械伤等。
此外,苗木在假植、运输期间要保持水分。
2、苗木的运输和栽植①起苗运输从苗圃到栽植地,苗木要经历起苗和运输两个过程。
起苗是指从苗圃起挖苗木,苗木在起挖前要为其补足水分,在起挖前一周浇一次透水,这样在起挖后才不会脱水。
起挖苗木可以裸根,但一般要带土球,土球的大小与苗木的大小有关。
起挖时要垂直向下挖,在这个过程中注意不要伤害苗木根部的根皮、须根等,可以用手锯锯断粗跟。
起苗与栽植的间隔时间越短,苗木越能保持水分,苗木的成活率越高,因此最好当天起苗、栽植。
起苗苗木在运输时要轻拿轻放,保护好苗木的根系、树干。
苗木不能裸根运输而是要在根部蘸上泥浆,装车完成后要盖上苫布,大的苗木则要用沾湿的草袋单株包装。
如果运输的时间和路程较长,还要注意保持苗木的水分,车上要配备遮阳设备和喷水设备。
为了减少苗木的搬运距离,苗木可以直接运到树坑边。
②整地挖坑苗木在栽植前要做好整地挖树坑的工作。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科学选择布置植树区。
高山适宜种植针叶树木,半坡适宜种植干果树木,平地适宜种植阔叶速生树木或者水果树木。
不同的立地条件对整坑要求也不同,在上坡植树时,树坑要里低外高,坑外边要踩实且活土层要保持一定的深度。
苗木养护措施

苗木养护措施一、养护措施为了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苗木成活率,达到预期植物景观效果,我们拟采取如下综合的养护措施:1、松土、锄草入冬前浅翻地一次,深度约5-20,来年开冻后全面平整。
对孽生性强的各类杂草,一经发现立即根除,杜绝杂草与树木争夺水分、养分。
该工程区域原为稻田,土质相对较松,但仍需对大树基部定期松土,并在其表面增施有机肥,局部改良土质,以促使大树尽快恢复长势。
2、修剪、整形新种植苗木修剪、整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苗木恢复生长提高观赏性。
大树、乔灌木修剪以保留自然树形为主,乔木修剪主要修除徒长枝、病虫枝、交叉枝、下垂枝及枯枝烂头,灌木修剪是促进其枝叶繁茂、分布匀称及花芽形成,绿篱、球形植物主要是整形修剪。
修剪一般在秋季苗木进入休眠期进行,整形则主要在春季苗木萌芽前进行。
对草坪进行定期修剪,要注意经常性挑草,草坪高度控制在5-6CM左右,超过高度用割草机轧平,草坪边缘每月一次切边保持线条清晰。
3、施肥、浇水灌溉时间视天气变化进行控制,夏季六月份前(最高气温30 小时,从上午10时半至下午时这段时间内停止喷水。
如久干无雨,土壤干燥则浇水灌溉,时间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施肥是促进苗木生长健壮的有效手段,施肥须在植物根系损伤恢复并开始生长后进行(苗木种植后约个月),一般施肥用尿素、复合肥等根肥。
对灌木也可追施叶面肥。
该工程处于路边灰尘较多,在无雨少雨季节也应定期给植株喷水洗尘,以免烟尘杜塞气孔,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
4、病虫害防治防治重点是大树和色叶小灌木,因大树经过移植,根系、树枝等到受到严重伤害,自然恢复期较长,抗病虫害功能下降,因此必须密切注意对大树观察,一旦出现病虫害,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病虫害蔓延。
而色叶小灌木在雨季最易发生病虫害,导致叶片斑变和脱落,所以在雨季前就开始定期喷药防治。
5、苗木补缺对死亡苗木进行清除,并在原有位置补种新的植株;对于人为破坏的缺空处也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补种,使整体的绿化面貌饱满整齐。
苗木质量保证措施

苗木质量保证措施首先,选育与培育是苗木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
选择优良的母本进行交配,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
在育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肥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植物保护药剂,确保苗木生长健壮、抗逆能力强。
同时,加强对苗木的灌溉、修剪和植物生长调控,培养苗木的根系发达和分支丰富,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和成活率。
其次,病虫害防治是保证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苗木种植地的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病虫害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防控,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来防治病虫害。
此外,合理选择种植地和苗木种植密度,加强苗木的通风和阳光照射,使苗木健康成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第三,采摘与储存是保证苗木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苗木采摘时,应注意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避免对苗木造成损伤,防止感染病原菌。
采摘后,要减少苗木受伤的时间和机会,尽快进行储存或出售。
在苗木的储存过程中,要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的条件,避免苗木因环境变化而失去活力和生长能力。
最后,质量检测是确保苗木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苗木进行外观、形态和生长状况的检查,筛选出质量合格的苗木。
此外,还可以通过化学分析、病原检测和遗传性状检测等方法来评估苗木的质量。
在苗木销售前,还要对苗木进行示范种植和实地观察,确保苗木具备良好的生长特性和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苗木质量保证措施包括选育与培育、病虫害防治、采摘与储存、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苗木的生长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保障苗木的健康生长和消费者的权益。
苗木非季节栽植成活保证措施

苗木非季节栽植成活保证措施春、雨、秋季的一定时期之内是正常的植树季节,对移植成活是最有利的时期,但根据本工程工期,将会出现由于现场客观原因必须在非正常季节植树,为此,我们则必须设法突破季节限制,提前制定非正常季节种植预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保证种植质量,按期完成任务。
1、起苗:所有移植的乔木及大规格的花灌木均需要带土球,土球尽量要大些,严禁散坨,多带些护根土,根系要尽量留长一些,减少伤根,特别是主根,土坨挖好之后用蒲包、草绳包扎好,起苗的时间尽量赶在阴天或午后进行,避开阳光暴晒及大风天气,苗木运输过程中要用遮阴网覆盖,并洒水湿润以减少苗木的水分蒸发。
2、运输:选择苗木距离一定要近,不用外地苗。
并且运输时土坨及枝叶上洒水后用塑料布罩住,尽量减少水分蒸发,装车时靠车帮的树干下要垫蒲包或其他软物,防止擦伤树干、皮,装好之后要用绳子拢住树干,途中尽量避免树坨上下跳动及左右滚动,以防散坨。
3、栽植①苗木拉到现场后要立即栽植(前提:坑内土质要好,如土质太差必须“客土”),树坑的坑径及深度要大些,多放些好土及基肥(将有机肥放在下层,然后覆3-5㎝好土,之后再将苗木土坨放进去)以利新根的萌发生长,苗木入坑后要将包扎的蒲包、草绳打开、撤出,防止腐烂、发热、烧根,同时也有利于新根的萌发、生长,栽植时要注意带冠苗木的主视面及向阳面,尽量和原生长地一样。
②对树形不好或乱枝太多的树木要再次修剪,特别是阔叶树,尽量减稀叶片,以免蒸腾过大,影响成活,大规格的苗木定植后须立即打上支撑,防止刮倒或刮歪,在浇水过程中因填土不实而下沉及倾斜的树木,要及时扶正、填土。
一定把水灌透,让土坨散开后与坑内的土壤紧密结合,不能留有空洞。
③定植后要疏剪枝叶,视现场条件尽量搭上荫棚,防阳光直晒,要经常向枝叶及周围喷水,增加空气湿度。
④所有树木在树坨入坑后在填土前用稀释过的生根粉水浇到土坨周围,然后再填土浇水,以促发新根。
⑤养护中一定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发现有耷拉叶的苗木要酌情重剪,以提高成活率,在未扎新根之前尽量不施肥,特别是速效浓肥,以防烧根。
园林施工——提高园林绿化苗木栽植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园林绿化苗木栽植成活率的有效措施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园林绿化栽植方案,从苗木选择、处理和运输,苗木栽植前处理,苗木栽植和后期的养护管理入手,提出了相关有效措施以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园林绿化;栽植;程序;养护;管理0 前言在园林工程当中,当对园林种植项目缺乏合理性地进行规划,容易造成园林工程中栽种树木较多,但栽种技术不完善,从而导致树木成活率较低,达不到绿化的效果。
不仅影响了园林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造成了较严重的人力和物力的损失,园林的美观性也得不到体现。
现对园林苗木栽植技术做相关研究,以完善园林绿化施工技术,以提高苗木存活率。
1苗木选择1.1树种的选择苗木的选择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适地适树,坚持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制宜选择不同树种。
从一般意义上讲,适地适树是指根据气候、土壤条件的生境环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
因此,在选择树种时,必须考虑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立地条件的树种,要对树种的生物特性有所了解,树种是否耐干旱、耐湿、喜阳、喜阴、抗风性等习性是必须掌握的。
对这一点,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这样就可以保证树种对当地风土条件的适应性。
但“适地适树”不能被拘泥于固定的树种中,一些经驯化引种能在当地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也完全能承担起大面积造林绿化的重任,或者这些树种具有某些当地植物缺少的优点,比如多年前所引进的火焰木、小叶榄仁、美丽异木棉等树种,具有良好的遮阴效果或观赏价值。
目前,个别地区对乡土树种的热衷日烈,完全把乡土树种的种植,尤其是珍稀乡土树种当成唯一选择。
大面积培育栽植,不分种植地域的性质和位置,遍地栽种黄花梨、白木香等珍稀树种,甚至连海滨沙地都种植,在海雾盐蚀、盐碱干旱的副作用下其成活率可想而知。
因此,在大面积造林时,必须要对树种的生物特性有所了解,根据所栽植的地域条件来确定树种。
1.2苗木质量出于成本的考虑,所采用的大部分苗木以实生地苗(原生苗)为主,因此,更要注意对苗木质量的把关,必须注意避免采用小老头苗(生长不良、已种植多年但规格不大、滞长)和阴生苗(夹生于树木中,缺乏阳光,生长慢),要采用无病虫害、枝条健壮、分枝点适宜、芽体饱满、根系发达的苗木。
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1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1.1苗木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造林成活率。
一是在育苗生产过程中施用化肥过多和生长后期浇水过剩,苗木徒长和骤遇寒流,致使茁木木质化程度差,苗木容易失水抽条,发芽能力衰弱。
二是由于起苗不规范,起出的苗木根系不全,保留长度够小,削弱了根系吸收能力。
三是病原菌侵染普遍,3~4月为造林缓苗期,也是病原菌为害盛期,干腐病危害严重,影响成活。
1.2气候异常直接影响苗木质量。
一是冬春两季经常干旱少雨、少雪,土壤严重缺墙,加上空气干燥导致苗木蒸发失水快。
二是春季造林季节,气温忽高忽低,造成地温波动,致使根系活动迟缓,吸收水分不足,而苗干蒸发失水速度快,枝条容易被风干,影响成活。
三是异地购苗造林,起茁、运茁环节的防晒、防风干措施不够到位,造成苗木失水严重,栽后不易成活。
1.3造林技术不到位,致使成活率低下。
一是对苗木失水后的补救措施不及时。
栽植前没有采取如浸水泡根24h以上的护苗措施,苗木水分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充。
二是栽植标准不高。
有的树苗较大,而挖坑小,栽植浅,根系没有完全疏展开:有的埋土后没有踩实,根系与土壤结合不紧密。
影响根系吸收水分。
三是浇水不达标。
有的栽后浇水不及时,有的由于坑浅树盘小,浇水量不足,有的浇水次数少,不能满足苗木成活对水分的需求。
2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措施2.1严把肥水关。
首先,育苗单位和个人要重视培养高标准良种壮苗,认真落实春保苗、夏促长、秋控旺的技术措施;转变化肥催、大水灌和求高度、求粗度而不注重苗木充实度的生产习惯。
二是增施粗肥和磷肥,8月份以后必须控制苗木旺长,促进木质化,提高苗木充实度。
3.2严把苗木栽前补水关。
冬季干旱季节苗木易失水,冬初普浇封冻水,出苗前普浇返青水。
规范起苗、运苗,要快起快运,避免风吹日晒,禁忌远距离调苗,严防起苗、运苗环节失水。
推行栽植前苗木浸水泡根制度,利用自然水坑、水池或蓄水坑,于栽植前将苗木根系在水中浸泡24-48h,补足苗木水分。
林业树木栽培技术要点

林业树木栽培技术要点林业树木栽培技术是指为了培育优质、高产、健壮的树木,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管理和培养的一系列技术方法。
下面是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的要点。
一、种苗选用1.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良种苗,并确保苗木的生长状况良好。
2.根据林木的需求和生态环境要求,选择相应的栽培材料,如适宜生长的土壤类型、日照条件等。
二、育苗技术1.选择适宜的播种材料和播种时间,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科学控制育苗温度、湿度和光照,促进苗木生长和发育。
3.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提高苗木的抗逆能力和生长速度。
4.定期剪除苗木的顶端和侧枝,精心培养苗木的根系。
三、田间管理1.根据树种和地理环境,科学确定栽植密度和行距,保证树木的生长空间。
2.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3.科学控制灌溉水量和频次,保持土壤湿润度适中。
4.及时清除杂草和杂木,减少对树木生长的竞争。
5.根据树木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四、疏伐和修剪1.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合理进行疏伐,保证树木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给。
2.注意疏伐的时机和强度,避免对树木的生长和植物群落的平衡造成不利影响。
3.定期修剪树木的侧枝和枝条,促进树冠的延展和生长。
五、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1.合理规划和布局林业种植区域,保证树木生长的通风、光照和采光条件。
2.合理利用山地和丘陵地形,保持水源和水土保持功能,减少泥石流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地区内的原生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
六、树木病虫害防治1.加强对树木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措施。
3.注意病虫害防治的时机和方法,防止对环境和树木自身产生不利影响。
七、经济效益分析1.合理安排栽植树种和密度,提高林木的生产效益。
2.合理评估成本投入和资源投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3.根据树木的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林木种类和砍伐时机,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苗木栽培成活率的技术保证措施 为提高本工程的苗木成活率,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表明了养、管的重要性。养护与管理是一项经济性的工作,即一年四季均要进行,又是一项无休的周期性工作,但施工后头几年养护管理尤为重要。 为了使栽植的园林植物不仅能成活、生长,而且以长得更好、更美,就必须根据这些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并结合当地的具体生态条件,制定一套符合实情的科学的养护措施,这样方可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相反,只栽不管,各种植物半死不活,处于病态,枯焉状态,不仅起不到应有的绿化功效,而且大煞风景,比不栽还难看。 Ⅰ、种植后树木的养护措施计划 工程完工并通过验收后,将进行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如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垃圾清运、杂草清除等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工程竣工后,成立专业养护士管理组; 2、对管理组配备剪草机、修枝剪、打药机、疏草机、打孔机等专业园林工具; 3、进入夏季以后对管理苗木每周浇水二次,确保管理地段内无杂草,保证园林的景观效果; 4、在管理期内,普追肥一次,并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苗木成活率达到98%以上,确保苗木生产旺盛,长势良好。 (1)乔木的养护管理 1).灌水与排水 水分是植物体基本组成,植物体重量的 40%-80%是水分,树叶的含水量高达80%,树木体内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水能维持细胞膨压,是枝条伸直,叶片展开,花朵丰满、挺立、鲜艳,园林植物充分发挥其观赏效果和绿化功能。 ①灌溉时期 用人工方法向土壤内补充水份为灌溉。保持地上、地下部分水分平衡,促发新根,保证成活,必须经常灌溉,使土壤处于湿 润状态,在5-6月气温升高、 天气干旱时,还需对树冠和枝干喷水保湿,此项工作与清晨或傍晚进行。 ②次数和灌水量 a、灌水次数:植株一年中需灌水的次数,因种类、地区和土质而异。 灌水量:耐干旱的种类灌水量少些,反之则多些,灌水时做到灌透,切忌仅灌湿表遇大风易刮倒。灌透的意思是浇灌到栽植层,但又不可过量。灌水以土壤中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80%最合适。 ③灌水方法 灌水前做到土壤疏松,灌水后用于土盖之后在进行中耕,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 ④排水 土壤出现积水时,如不及时排出,对植株生长会严重影响。这是因为土壤积水过多时,土壤中严惩缺氧,此时,根系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和积累酒精,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引起死亡。 ⑤排水方法: 利用自然坡度排水,即安排好0.1%-0.3%的坡度。 2),施肥 栽植的各种园林植物,尤其是木本植物,将长期从一个固定吸收养料,即使来源肥力很高的土壤,肥力也会逐年消耗而养活,因此应不断增加土壤肥力,确保所栽植旺盛生长。 3)、中耕除草 ①中耕是采用人工方法促使土壤表层松动,从而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促进肥料的分解,有利于根系生长。 ②中耕还可以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增强空隙度,经减少水分蒸发和增加透水性。 ③中耕深度依栽植物及数龄而定,浅根性的中耕深度易浅,深根性的则宜深,一般为5cm以上,结合施肥则可加深深度。 ④除草要本着“除草、除小、除了”的原则。初春杂草生长时就要除,但杂草种类繁多,不是一次可除尽的,春夏季要进行2-3次,防止骠草结籽。 4)、整形与修剪 整形与修剪是园林植物栽培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很情趣的养护管理措施,整形修剪的目的除了可以调节和控制园林植物生长与开花结果、生长、衰老更新之间的矛盾外,重要的在于满足观赏的要求,达到美的效果。 5)、防寒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木抗寒能力。在生长期适时施肥、灌水,促使树木健壮生长,使树体内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与糖份,可以增强树体的抵抗能力。但秋季必须尽早停止施肥,枝梢来不及木质化,反受冻害。 保护树干:包裹,入冻前期用稻草或草绳将不耐寒树木的主干包起来,包裹高度1.5m或包至分枝处;涂白,用石灰水加盐或石硫合剂对主干涂白,可反射阳光,减少树干太阳辐射热的吸收,降低树体昼夜温差,避免树干冻裂,还可以杀死在树皮内越冬的害虫。 提高苗木栽培成活率的技术保证措施 (1)修剪 新种植后的树木进行修剪,其主要目的一是减少蒸腾作用引起的水份消耗,二是修剪达到设计要求,三是减少因季风对树根部的摇动。修剪时应遵循以下规律: ①在不违背树木的生长特性和自然分枝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树木与生长环境的关系,并根据树龄及生长势强弱进行修剪。 ②在同一处的片植林中或同一路段的行道路,同一树种修剪时的分枝点高度应当一致,冠型基本一致,如果个体有差异,要考虑到后期长势进行修剪。确保半年后的树型完全一致。 ③树木品种的不同,修剪的方式也不一样,有些树木适合疏枝,有些树木适合断头,还有些树木只有疏叶。 ⑤行道树中乔木的修剪时还应考虑空中电线、路灯、信号灯等带电设施或建筑设施。并保留与其足够的安全距离。 ⑥灌木修剪时的造型修剪应使树型内高外低,形成自然丰满的圆头形或半圆形树型,内膛小枝应适量疏剪,强壮枝应进行适当短截,下垂细弱枝及地表萌生的地蘖应彻底疏除,造型的灌木修剪应保持外型轮廓清楚,外缘枝叶紧密。 ⑦花灌木修剪应特别注意:当年生枝条开花灌木,休眠期修剪时,为控制树木高度,对于生长健壮枝条应在保留3个— 5个芽处短截,促发新枝。一年可数次开花灌木,花落后应及时剪去残花,促使再次开花;隔年生枝条开花的灌木,休眠期适当整形修剪,生长季花落后10天—15天将已开花枝条进行中或重短截,疏剪过密枝,以利来年促生健壮的新枝;多年生枝条开花灌木,应注意培育和保护老枝,剪除干扰树型并影响通风透光的过密枝、弱枝、枯枝或病虫枝。
(2)提高树木栽培成活率的技术组织措施 新种植后的树木,必须在1-2年内加强管理,并采取一些保证成活的技术措施加以养护,才能保证成活。主要的养护管理措施如下: ①支撑树干:刚栽上的大树特别容易歪倒,要用结实的木杆搭在树干上构成三角架,把树木牢固地支撑起来,确保大树不会歪斜。 ②浇水:在养护期中,要注意平时的浇水,发现土壤水分水足,就要及时浇灌。在夏天,要多对地面和树冠喷洒清水,增加环境湿度,降低蒸腾作用。 ③生长素处理:为了促进新根生长,可在浇灌的水中加入0.02%的生长素,使根系提早生长健全。 ④施肥:移植后第一年秋天,就应当施一次追肥。第二年早春和秋季,也至少要施肥2-3次,肥料的成分以氮肥为主。 ⑤包裹树干:为了保持树干的湿度,减少从树木蒸腾的水分,要对树干进行包裹。裹干时,可用浸湿的草绳从树基往上密密地缠绕树干,一直缠裹到主干顶部。接着,再将调制的粘土泥浆厚厚地糊满草绳裹着的树干。以后,可经常用喷雾器为树干喷水保湿。 ⑥新植树木应在连续5年内充足灌溉,土质保水力差或根系生长缓慢树种,可适当延长灌水年限。 ⑦浇水树堰高度不低于10㎝,树堰直径,有铺装地块的以预留池为准,无铺装地块的,乔木应以树干胸径10倍左右、树冠垂直投影的1/2为准,并保证不跑水、不漏水。 (3)施肥及土壤改良 ①应根据园林树木生长需要和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肥,平衡土壤中各种矿质营养元素,保持土壤肥力和合理结构。 ②在树木休眠期以有机肥为主,在与土壤拌匀后,采用穴施、环施和放射状沟施等方法。施肥后踏实,并平整场地。 ③在树木生长季节可根据需要,进行土壤追肥或叶面喷肥。 ④园林树木施肥量应根据树木大小、肥料种类及土壤肥力状况而定。施用时要用量准确,并充分粉碎,与土壤混合后要撒施均匀,随即浇水,严禁肥料裸露。 (4)、提高花卉成活率的的技术组织措施 (1)应根据不同花卉植物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应用要求和周围环境 状况,进行养护管理,使其适时开花,花繁色艳。 (2)宿根花卉萌芽前应剪除上年残留枯枝、枯叶。 (3)模纹色带、栽植花卉应及时灌水,宿根花卉应特别注意返青水和冻水的浇灌时期和灌水量,花卉应注意排涝。 (4)及时中耕除草,作业时不能伤根及造成根系裸露,宿根花卉萌芽期应特别注意保护新生嫩芽,同时及时剪除多余萌蘖。 (5)结合浇灌和中耕适量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和合理结构。 (6)宿根花卉花谢后应及时去除残花、残枝和枯叶,并加强肥水管理;1年生草花花后失去观赏价值的应及时更换。 (7)及时清理死苗,并按原品种、原规格补齐。 (8)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清理株间的枯枝落叶,对病虫害早发现早治理。 (9)病虫害防治技术操作可按照《农药操作规程》并参照《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技术操作质量标准》进行作业。 (10)对不耐寒的宿根花卉应分别采取覆土等不同防寒措施,确保安全越冬。 (5)、提高草坪成活率的技术组织措施 草坪的养护管理,应在了解各草种生长习性的基础上,根据立地条件、草坪的功能进行。 (1)修剪 ①草坪的修剪应根据不同草种的习性和观赏效果,进行定期修剪,使草的高度一致,边缘整齐。 ②剪草的高度以草种、季节、环境等因素而定。一次修剪高度原则上不大于草高的1/3。 ③草坪植物的修剪次数依不同的草种、不同的管理水平和不同的环境条件来确定。 (2)浇水:除土壤封冻期外,人工草坪应适时进行浇灌,每次要浇足浇透, 浇水深度不低于20㎝。雨季应注意排水,干热天气尤其是冷季型草应适当喷水降温保护草地。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上冻前要浇足浇透冻水。 (3)施肥 ①草坪建植时应施基肥,之后每年应根据草坪草的生长状况进行适当追肥。 ②施肥时期和施肥量:冷季型草坪返青前,可施腐熟粉碎的有机肥,施肥量50 g/㎡~150g/㎡,或施10 g/㎡尿素或10 g/㎡磷酸二铵等;生长期应视草情,适当增施磷、钾肥;晚秋,可施氮、磷、钾复合肥或纯氮肥2次~3次,每次约10 g/㎡~15g/㎡。暖季型草可于5月和8月各施10 g/㎡尿素。 ③草坪施肥必须均匀,撒施后及时灌水。 (4)除杂草、补植 ①人工建植的草坪要及时清除杂草,保持草坪纯度。 ②使用除草剂必须慎重,应先试验,再应用。 ③对被破坏或其他原因引起死亡的草坪草应及时更换补植,使草坪保持完整,无裸露地面。 ④补植时应补种与原草坪相同的草种;适当密植,并加强管理养护,尽快与周围草坪一致。 (5)、提高地被植物成活率的技术组织措施 园林地被植物包括草本类和木本类。草本类地被植物养护管理技术措施参照草坪和花卉的养护管理技术措施。木本类地被植物养护管理技术措施参照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技术措施。 (1)应根据本市气候特点、土壤保水、植物需水、根系喜气等情况,适时适量进行浇水, 促其正常生长。浇水前应先检查土壤含水量。 (2)喷灌时应开关定时,专人看管,以地面达到径流为准。 (3)在雨季可采用开沟、埋管、打孔等排水措施及时对绿地和树池排涝,防止植物因涝至死。绿地和树池内积水不得超过24小时;宿根花卉种植地积水不得超过12小时。 (5)中耕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