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宋明理学 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宋明理学

课前预习案

【课标要求】

1.列举宋明理学的源流、发展、内容以及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知识梳理】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1. 时期,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

2. 时期,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儒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一)含义:理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理学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它是以“”或“”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因而被称为理学。

(二)派别(理学的两大流派是和)

1.程朱理学(兴起)————客观唯心主义

(1)代表人物:、和。“二程”开创了一个重新解释儒学的思想系统,而是新儒学的集大成者,人们把他们的新儒学称为“程朱理学”。

(2)主要思想

①世界观:“理”

A.在宇宙:“理”是世界的,是万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B.在社会:“理”是道德伦理;

C.在个人:“理”就是。

②方法论:“”(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③“存天理,灭人欲”:个人修养要以敬畏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3)地位及影响:

①元朝将朱熹编著的《 ________》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②___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产生很大影响。

2.陆王心学(发展)————主观唯心主义

(1)陆九渊(南宋):

①世界观:是天地万物渊源,即“心即理也”

②求“理”方法:“”,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2)王守仁(明朝)

①背景:明中期,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

②主张:

A.认为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从而引起社会动荡,主张以来更新理学。这种思潮的结晶便是“阳明心学”。

B.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就是。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③作用: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三、理学的影响

1.总:理学是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文化教育和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

2.消极:宋明理学强调 ___ ,用以____________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3.积极:理学重视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

的和,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预习自测】

1.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2.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3.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课内探究案

【重难探究】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干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2.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孔子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古今适用的道理)。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万物皆是一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有是理。——《二程遗书》卷十五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朱熹

材料四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胡适《吴虞文录序》(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孔子有哪些主张(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有关世界的本原和贯通明理途径的观点是什么?

(4)材料二和材料四存在怎样的矛盾?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矛盾?

【巩固练习】

1.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日:“地势觅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

A.南辕北辙B.大同小异 C .水火不容D.大异小同

2.理学最为推崇的《大学》出自《礼记》,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反映出来宋明理学( )

A.以修身为本B.以格物为本C.以平天下为本D.以礼记为本3.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4.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5.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