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微课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微课教学设计
学校:福州市潘墩中心小学姓名:郑倩澜学科:语文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本单元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宋词,对词这一种体裁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读通读懂这首词应该不是太难,主要是要领悟词的意境和词人情感比较有难度,需要好好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醉媪锄剥”四个生字,正确读写“鸡笼、莲蓬”等词语。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联想诗中情景的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词句的
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作者向往恬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4、感情朗读诗词,并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和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受到美的熏陶。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万能模板建议5篇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万能模板优秀5篇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篇一一、教学背景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
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四、教学重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五、教学时间8分钟微课堂六、教学适用对象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八、教学设计与过程开场白: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一)问题与疑惑1、重要性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
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1)使用错误: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2)纠正错误: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img alt=关于语文微课教案设计src=(二)区别与联系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2)怎样样地干什么(3)干得怎么样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三)巩固操练1、练习巩固(1)形近区分静静的()河面静静地()写字欢乐的()山谷欢乐地()歌唱满意地()点头满意的()作品(2)类别区分1)跑得飞快飞快地跑2)愉快的旅行旅行得愉快3)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3)综合杂糅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2、特殊情况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
小学语文—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教学设计【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46)

《日月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潭、湖”等15个生字,会写“名、胜”等9个字,会写“群山、树木”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描写日月潭美景的词句;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1、假期,同学们到祖国的各地去游玩,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这节课我要带同学们去日月潭看一看。
2、谁知道日月潭在哪里。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学们看这个岛字,鸟与山联合起来。
它表示鸟群覆盖的山。
鸟群迁徙时做中途停留休息的水中山头。
四面环水的小块陆地称为岛屿,其中面积较大的称为岛,较小的成为屿。
聚焦在一起的岛屿,我们称他为群岛。
3、文章第一段这样介绍日月潭,谁来读。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她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大家看,从这段当中你能感受到日月潭什么多?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日月潭的山多、树多、名胜多(群山环绕、树木茂盛)4、读这样的词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碧波荡漾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绿树成荫鲜果飘香隆冬来临雪花飞舞鲜花盛开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狂风大作日月潭湖泊环绕茂盛中央游客吸引光华岛小岛轻纱童话仙境周围展现点点灯光蒙蒙细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风光秀丽隐隐约约太阳高照湖水碧绿披上轻纱名胜古迹佳丽中华央求披发胜利名称展览出现痕迹5、认识1.名字;名称:人~。
书~。
命~。
报~。
给他起个~儿。
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胡兰。
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到处游山玩水。
4.名声;名誉:出~。
有~。
世界闻~。
5.出名的;有名声的:~医。
~著。
~画。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三下语文《夜书所见》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

《夜书所见》教材分析:《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会认、会写“寒、送、挑”三个生字。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出示词语:瑟瑟秋风秋雨绵绵群雁南飞寒蝉凄切秋月寒江秋菊摇曳梧桐落叶秋风红叶秋风萧瑟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描写秋天景物的词语)这些词语读好了,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幅秋天的画面,相信吗?先自己试一试。
谁来读。
一、教学引入师:神奇的汉字声韵美,形象美,她还有灵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由28个汉字组成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七言绝句。
拿出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1.读题解题。
理解“书”、“所见”。
看着这个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读准字音(5分钟)1.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出示自读提示: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每个字音读准。
(板书:读准)2.请一生读。
教师教师重点指导“挑”读音。
3.全班一起读,力争读准每个生字。
三、读通课文(5分钟)1.读准了字音,我们还要读通句子,现在请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词、句的意思,并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3人物描写一组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公开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和理解“挺脱、硬棒、杀进他的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找出文中描写祥子的词句,理清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迁移运用方法描写人物外貌。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进行读写训练。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和大家共同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
这一课选取了三个描写人物的片段。
上节课,在《摔跤》中认识了机灵敏捷的小嘎子和摔跤惯手小胖墩。
这节课继续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二、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等。
三、新授(1)知识讲解一①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
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②句子分析:句中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身量"写了祥子身材,"筋肉”就是写人物肌肉,“很大很高”也是写人物的体格。
所以这段话从祥子的体格这外貌特征突出了他身体强壮的特点。
(2)知识讲解二①出示语句: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
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②段析:这段话从容貌描写人物。
从“腰,胸,背,肩"刻画了祥子身体强壮,充满朝气的形象。
(3)知识讲解三①出示语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下语文《7 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设计单位:长葛市新区实验学校姓名:***时间:二〇一九年三月7*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唤醒体验1.师:孩子们,我们生活的北方四季分明。
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繁茂,冬天白雪皑皑,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自己眼中的秋天)2.师:孩子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大自然,去听听秋的声音。
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3.师: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老师指导朗读课题。
二、热身环节——预习检测1. 师:大家看课文序号后面的这个“* ”,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大家运用自己的智慧掌和小组团结协作来完成。
2. 师:先来考考大家的预习情况!请每小组的4号起立,每人读一个词语。
3.师:去掉拼音你们还认得吗?请每小组的2号起立,每人读一个词语。
4.全班齐读词语。
三、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师: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感受到同学们预习的很棒!我们一起来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吧!(出示)①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②我会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③我要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2.师:孩子们,你们有信心完成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吗?让我们一起加油吧!四、设置关卡——品味诗歌寻秋声——赞秋声——写秋声【第一关】——寻秋声(具体要求)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诗歌一共几个小节?请在每小节前标上序号。
③作者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请用长方形的框把关键词画出来。
(小提示:诗中一共写了八种声音,有的用耳朵就能听到,有需要用心才能感受到,你可要仔细寻找哦!)板书:刷刷口瞿口瞿叮咛歌吟1.师:刚才××同学汇报的都是我们用耳朵能听到的声音,在奇妙的大自然中,还有一些声音需要我们用心聆听,这些声音藏在哪儿呢?(引导学生从第5小节找答案)板书:叶子里、小花上、汗水里、谷粒里……2.师:表扬表现突出的个人,旗开得胜的小组,激励其他学生或小组奋起直追,为优秀小组加分。
《“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语文微课教案

《“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语文微课教案临海市沿江镇实验小学周玲飞一、教学背景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
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3、运用小儿歌“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四、教学重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9分钟微课堂六、教学适用对象义务教育九年制内二年级的学生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八、教学设计与过程开场白:大家好!我是来自临海市沿江镇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周玲飞,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一)问题与疑惑1、重要性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1)使用错误:我地好朋友手把手的教我做纸工,我做的可漂亮了!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2)纠正错误:我的好朋友手把手地教我做纸工,我做得可漂亮了!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二)区别与联系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2)怎么样地干什么(3)干得怎么样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的、地、得”口诀儿歌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范例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范例那我们就可以在语音上做文章了:1.通过微课课件工具实现波浪、孩子的笑声等,增加趣味性。
2、象声词。
拟声词出现在这篇文章中。
比如:woo woo woo,那我们可以把它延伸出来,风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下雨是什么声音?让他们先发挥想象力,然后通过课件工具将这些声音展示给孩子们。
3、海洋动物。
海浪给我带来了虾和贝壳,那么海里还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呢?也可以通过微课工具进行扩展,通过动画展示给孩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如何写微课表1.初步了解矛和盾是我国古代战争中使用的武器。
2、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在玩矛和盾的时候,学会用一只手攻击对方,用另一只手拿着盾保护自己。
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3、让孩子知道如何玩安全的游戏,进一步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1.一对自制玩具长矛和盾牌。
2、音乐磁带《中国功夫》;《雪花雨滴》,录音机。
小学中文小班示范稿?小学语文微课示范稿如下:《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验本文的写法,把握场景特点,多角度描述。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骄傲,努力成为时代的引领者。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景描写和精美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把握场景特点,多角度描述场景。
[课表]一课时[教学过程]I.热情介绍同学们看到涨潮的壮观景象了吗?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天下奇观”的“钱江潮”(课件展示了“钱江潮”和观潮的盛况)。
同学们,从海宁看,黔江潮是最壮观的。
每年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水立于墙顶,波涛汹涌,气势如万马奔腾;双龙相扑“遇潮”、白莲横江“一线潮”、蛟龙解锁“归潮”、月影银桃“午夜潮”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
让我们感受一下黔江的潮水吧!2、介绍作者及背景1.请学生介绍作者和教师进行补充。
周密(-约)南宋作家。
贾公晋、曹闯号、泗水潜水府等,原籍济南,后自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宋末任义乌令等职务,但未在宋代任职,以歌赋自娱自乐。
他的话强调节奏,与吴文英(梦之窗)合称“第二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