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阅读题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1. 阅读文字,根据提示完成各题。
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点点星光组成星河,一颗颗炽热的爱国之心,跳动在雄鸡的胸膛上。
闻一多为了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kǎi)淋漓。
红军战士们为了北上抗日,夜里在寒气遇人的山腰宿营,听着不可捉摸的声响,极洪大又极细切,像山泉呜咽又像波涛澎湃,他们(hān)然入梦。
邓稼先为了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深入罗布泊,隐姓埋名28年,“”(指全心全意地贡献出全部力量,到死为止)。
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这涓涓细流一般的家国情怀,我们的中华民族不断奔腾向前!(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拼音或汉字。
慷(kǎi) ________ 咽_________ (hān)_______然入梦(2)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成语。
指全心全意地贡献出全部力量,到死为止。
2. 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3)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4)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5)一城春风吹不走李白的满腹乡愁,客居异乡的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抒写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B.《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巨大贡献。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月测(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月测试题(现代文阅读)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
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
《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
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
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
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
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
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
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哈尔滨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
相传王昌龄作的《诗格》中,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
但他当时的意思,只是诗境三境中的一境: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共情。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段话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意境创造的三个层次。
认为要写好“物境”,必须心身入境,对泉石云峰那种“极丽绝秀”的神韵有了透彻了解之后,才能逼真地表现出来;描写“情境”需要作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生的娱乐愁怒,有了这种情怀,才能驰骋想象,把握情感,深刻地把它表现出来;对于“意境”,作家必须发自肺腑,得自心源,这样的意境才能真切感人。
他还探讨了意与景的关系,提出“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深刻见解。
王昌龄之后,诗僧皎然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全面发展了意境论。
中唐以后,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晚唐司空图对此加以生发,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
至此,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确立。
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
这就是所谓“境”。
此后,意境论逐渐成了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历代都有学者文人对它作补充、发挥,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齐市第八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1年是苏州昆剧传习所成立100周年,也是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周年。
2021年9月29日,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在苏州闭幕。
本届昆剧艺术节为期7天,26台参演剧目接连亮相,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
如何在戏曲的"老规矩"与"新创造"间寻找融通途径,本届昆剧艺术节,呈现了近年来昆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的优秀成果,可提供些许启示。
折子戏集中体现了昆曲的古典之美。
我们继承的昆曲文化遗产基本以清代乾隆、嘉庆时期以来创作的折子戏为基本规范,其中包含昆曲所有的身段表演、曲牌唱腔、行当家门,甚至上下场规制的精髓。
因其结构紧凑、行当丰富、雅俗共赏等特点,赢得观众的喜爱。
江苏省昆剧院表演的《索衣》,与传统折子戏取自明清传奇不同,此折子戏所涉之人之事皆可上溯至魏晋。
昆申精深的表演风范,拉近了古今距离。
这出原创折子戏既有古典性,又契合今人审美。
剧中主角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编剧以王戎去女儿家“索衣”的细腻心理走向,再通过副净、旦以及丑和贴旦行当的立体呈现,使全剧风趣诙谐,尽显喜剧性,充分发挥了昆曲生旦之外的行当表演艺术魅力,展现了昆曲之“趣”。
戏曲理论家龚和德认为,现代戏曲不是一个题材概念,应当逐渐成为戏曲现代发展主流,以其原创性强、活跃多样,逐渐积累起一批现代经典。
将原创性渗入折子戏创作的思维,从小处深研戏曲结构、行当表演、昆曲趣味,让原创的折子戏与典范性的昆曲审美重叠,持续探索、不断创造,打造原创折子戏经典,未来可期。
同时,一批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在遵循昆曲艺术规律基础上努力创新,用心唱响红色故事,用情传承红色基因,用功赓续红色血脉,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理念。
【高三试卷】浙江省浙里卷天下百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浙里卷天下百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
而为要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为要在党政机关,在农村,在工厂,在八路军新四军里面,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熟悉各种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于这些,以前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我说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
什么是不熟?人不熟。
文艺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简直生疏得很。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
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
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
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
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
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
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
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
(摘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相较于日本电影《入殓师》的静美和克制,《人生大事》洋溢着市井烟火气息。
浓郁且干脆的武汉方言,展现了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和角色个性。
特别明显的是,主人公莫三妹(“三哥”)喜欢用“老子”代替“我”,符合武汉人的表达习惯,也契合其暴躁、粗鲁的人物定位。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微山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2023.3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
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
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
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
《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
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
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
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
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
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
《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行“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
《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
浙江省宁波市曙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英语10月月考试题 (含答案)

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英语月考试题(10月)卷二笔试部分(共六部分,满分100分)一、完形填空(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大意,然后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One more person watches this movie, one less will get fooled." With this slogan (标语),the film No More Bets(《孤注一掷》) has quickly become __1__ this summer.The movie is about overseas fraud (诈骗). Liang Anna and Pan Sheng are tricked to go __2__ for better jobs. __3__, they are forced to join a fraudulent company in northern Myanmar (缅北). After a long fight __4__ the company, they finally escape (逃离) and return home.Overseas fraud has widely harmed (伤害) society over the years and __5__ a heated topic (热门话题) online. As the movie shows at its end, China had ended around 1.16 million fraud cases __6__ 2022.The most attractive part of No More Bets is __7__ it takes a realistic (现实的,真实) look at the dark world of overseas fraud. According to the __8__ Shen Ao, their team surveyed thousands of real events __9__ creating the story.Watching the movie, audiences (观众) can get a real feeling of how a team of fraudsters is __10__ and works together to trick people. Boss Lu and his helper, A Cai, keep watch on other workers who have been forced to __11__ the team. Beautiful dealers (荷官) like Liang attract people to the team's games, while programmers (程序员) like Pan design (设计) online programs to get their __12__. If the workers __13__, however, the boss will hit them hard.As the movie describes, people may come across different __14__ of overseas fraud including gambling (赌博), lotteries (彩票) and online relationships.Although the movie shows the sad reality of overseas fraud, there is __15__ hope in the movie. But some people think fraudulent companies in real life might be more cruel.1.A. common B.popular C.interesting D. surprising2.A.abroad B. outside C.around D.away3.A.Luckily B. Recently C.However D. Mainly4.A. with B.for C.over D.against5.A. has become B. became C. is becoming D.will become6.A.by B.over C.in D.after7.A.how B.whether C.that D.what8.A.player B.writer C.actor D. director9.A.while B.when C.after D. before10.A. make up B.set up C. put up D. take up11.A.make B.leave C.join D.enter12.A. phones B. addresses C.purses D.money13.A. sleep late B. drink coffee C. make a mistake D. smoke14.A.kinds B.places C.skills D.ways15.A.always B.still C.seldom D. hardly二、阅读理解(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阅读下面材料,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中,有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议题频现。
无论是人大代表建议设立“汉服日”,还是政协委员建议建立“成人节”“拱手礼取代握手礼”,以及“两会”的议案提案都折射出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十足关切。
“传统文化”到底是指什么,在如今是否还有生命力?现代化与西方文明是否在扰乱它的根基?面对如今的社会问题,我们是否能在传统中找到解答?南风窗**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的许纪霖,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南风窗:西方文化的核心**神与人,中国文化的核心**天与人。
从文化的角度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们似乎都首先关心自己与“神秘力量”的关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类似的文化心理?许纪霖: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是不一样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呢?我们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叫“祛魅”,除去魅力。
魅力是什么?来自哪里?来自另外一个世界,这叫超越世界。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人很难想象,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以外,还有一个世界。
但是古代人一定有。
在西方,是“上帝的世界”;在中国,是“天道、天理”。
越是往远古,人的理性能力就越弱,越容易产生无法把控自己命运的恐惧:飓风来了,把部落所有的帐篷都吹走;庄稼种得好好的,冰雹、洪涝来了一下子毁掉。
越恐惧越崇拜,比如蒙古人的狼图腾,也是一个证明。
从这种共同的“恐惧”“崇拜”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平常一讲到中西文化,更多的是讲区别,好像这两种文明只剩下差别。
但事实上,中西文明之间的差距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
南风窗:“孟母三迁”“孤儿寡母出人才”这样的传统文化故事,总会让人想到近来对于学区房、“鸡娃”的探讨和焦虑。
对于后代成才的企盼与不计代价的付出,是一种文化传统吗?为什么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生活在比较与压力之下?许纪霖: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儒家文化的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月阅读题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5年第11期
王芳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
父瑀,仕汉符离令。
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
尝谓其母曰:“大吾门者,此儿也。
”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任右赞善大夫,后命为枢密直学士。
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
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
太宗欲大任敏中,当途者忌之。
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
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
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
驰驿掘得,封题如故。
太宗大惊异。
时西北用兵枢机之任专主谋议敏中明辨有才略,遇事敏速。
真宗即位命敏中为鄜延路缘边安抚使俄还京兆。
是冬,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
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
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
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
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
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张乐宴饮,坐客皆股栗,边藩遂安。
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
”又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
”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
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今日闻降麻,士大夫莫不欢慰相庆。
”敏中但唯唯。
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
”敏中复唯唯。
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
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
明日,具以所见对。
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
(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分)
A.不假颜色颜色:脸色.
B.或至漏失或:有时
C.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
被:通“披”,穿着
D.未尝除仆射尝:尝试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真宗即位/命敏中为鄜延路缘边安抚使/俄还京兆。
B.真宗即位/命敏中为鄜延路缘边/安抚使俄还京兆。
C.真宗即位/命敏中/为鄜延路缘边/安抚使俄还京兆。
D.真宗即位/命敏中/为鄜延路缘边安抚使/俄还京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向敏中从小被父亲向瑀严格教诲,成年后,胸有大志,甘于清贫,刻苦学习,后应试中举。
B.宋真宗即位那年冬天,宋真宗亲临澶渊,赐给向敏中秘密的诏书,把西方边境的事情都交给他,允许他相机处理。
C.向敏中遭人嫉妒,别人污蔑他与贪官皇甫侃有牵连。
太宗派人查实,敏中虽然看到皇甫侃私僮送来的书信,但不曾启封便退了回去。
太宗后来召见敏中,予以嘉奖表扬。
.
D.向敏中被任命为仆射兼门下侍郎,接待翰林学士李宗谔时,心知他是皇帝派来特意道贺的,连声诺诺,更显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
(2)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
古诗词阅读
好事近·梦中作
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舞龙蛇,夭矫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此词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
1.“行到小溪深处”与上阕哪一句相照应?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5分)
2.这首词“词眼”是什么?这首词主要用哪种手法表现出词人何种情绪?(6分)
现代文阅读
你看过来,我看过去
袁若霞
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小乞丐把球踢到了公园,他那双裂开碗口般大的鞋子连脚板都露出来,再也跑不了,沮丧地坐到长椅上。
长椅另一头坐着一个年龄相仿的可爱男孩,红扑扑的脸蛋,
穿戴整洁,他向小乞丐看过来,目光落到他的鞋子上,若有所思。
小乞丐低头轻轻叹息,向男
孩看过去,紧紧盯住他那双崭新的球鞋,心想:我要是也有一双,和小伙伴驰骋在绿茵场上该
多好……正想着,来了一位保姆模样的妇女,吃力地把他抱坐到推来的轮椅上,哦,原来他是
个残疾人。
小乞丐望着他的背影,像明白了什么。
他忽然把球使劲一踢,球一下飞得老远。
你看过来,我看过去。
没鞋的羡慕别人有鞋,有鞋的羡慕别人有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你看我好,我看你好。
人们都会有这种心理,看别人表面很幸福,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著
名画家黄永玉的《芥末居杂记》中:家猪遇野猪于山林,颇羡其隐逸境界,诉与人相处苦况,
且云不日将重返林莽,觅回自由。
野猪笑曰:人若不将尔喂饱,绝无气力说此清高话也!家猪
羡慕野猪的自由,野猪却羡慕家猪的安逸。
这使我想到,人们往往这山望着那山高。
住在大城
市的人们,羡慕乡村人能呼吸新鲜空气,神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生活。
可真到村里过上一夜,光是蚊虫准把你击退。
住在乡村中的人们,羡慕城里人能住高楼大厦,
能逛琳琅满目的超市,能游灯火璀璨的不夜城。
可真让你到那里工作,光是挤车准让你却步。
你看过来,我看过去。
人们都希望无所不有,无所不能。
而实际上,世界本身就不可能完美。
不是羡慕别人住别墅吗?可一对住别墅的新婚夫妇说,由于住处比较偏僻,进出麻烦;屋
子太大,空荡荡的,老公不在时,新娘一个人很害怕;房间在二楼,吃饭在一楼,很多日用品
要备双份,不然要跑上跑下拿,老人家来小住,上下楼更不方便;室外植物多,蚊子也多,蚊
香赶不走;游泳池实际很少用,形同装饰;新娘还要搞上下两层以及地下室的卫生。
她说,这
完全是自虐啊……唉!还不如一层房子大家聚一起热闹。
你看过来,我看过去。
其实,这和自卑感分不开。
一些人总是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
实际上,谁都有自己的长处,善于发现和挖掘,才能找回自信。
就拿住房来说,房子不论
大小,安排得好一样舒适。
我认识一对下岗的夫妇,房子不大,可他们仿照宾馆或古玩店的设计,自己动手装修制作:白色鹅卵石小道蜿蜒穿堂至房,厅堂与小饭厅之间用博古架分隔,金
鱼缸里各种热带鱼追逐悠游……钱花得少,同样品位十足、胜似豪宅。
其实,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小房间也别有洞天。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清代乾隆皇帝就喜
欢小房间,他在故宫的书房“三希堂”(“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更小,仅八平
方米,用楠木雕花隔扇分成南北两间小室,窗台下是可坐可卧的高低炕,乾隆御书“三希堂”
匾名和“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的对联分贴上方和两旁。
别看它小,却摆满字画工艺品收
藏品和文房器具,幽雅古朴,韵致无穷。
全面辩证地看待和评价自己和他人,无论“看过来”还是“看过去”,就都能保持知足常
乐的好心态。
(选自2015年8月5日《广州日报》)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最后一句“小乞丐忽然把球使劲一踢,球一下飞得老远”,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他没有好鞋子,但是他有一双健康的能运动的脚。
B.第二段“你看过来,我看过去”点题。
没鞋的羡慕别人有鞋,有鞋的羡慕别人有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你看我好,我看你好。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
C.作者分析了产生“你看过来,我看过去”的原因,也在批评时下所有人总是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
D.在生活中,只要做到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才能把一切事情做到极致。
E.最后一段归纳总结了观点,“全面辩证地看待和评价自己和他人,无论“看过来”还是“看过去”,就都能保持知足常乐的好心态。
”点明主题,引发人们的深思。
2.第2段“这使我想到,人们往往这山望着那山高”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6分)
3.“你看过来,我看过去”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你分析它的作用。
(6分)
4.找出文章的主旨句,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对“知足常乐”的看法。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