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中国近代史四次运动思想主张

中国近代史的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或自强、求富);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兴民权发展资本义);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主与科学。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领导阶级:地主阶级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海军;创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
性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二、戊戌变法早期的维新活动: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基本形成。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时间:1898年6月—9月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三.辛亥革命革命党的创建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1905年成立地点:日本东京创建者:孙中山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地位: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背景: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时间:1911年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高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结果: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教训: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不通。
四.新文化运动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辛亥革命

第八课 辛亥革命
张峻芳
学习目标
1.了解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两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 立情况;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的情况 2.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 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 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 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兴中会、同盟会。 (2)民族主义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但 缺少明确的反帝内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任务, 这个任务必须在无产阶级的 领导下才能完成。 领导下才能完成。
课外思考
搜集有关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故事, 搜集有关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故事, 在班上交流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 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 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 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 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 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 样的国家?为建立这样的国家,孙中山在1894年和1905年成立 的革命组织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和部分重要会议简介1(截止至1988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_wqp#vy
中国同盟会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陆续建立的基础上产生的。1905年夏, 孙中山从欧洲到达日本,立即着手筹组政党工作。7月30日,孙中山、 黄兴、 宋教仁等70余人,代表各革命团体开会讨论建立统一组织问题。会上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并通过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纲领。会议还推举黄兴、陈天华、宋教仁、马君武、汪兆铭等起草章程。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赤坂区灵南日本友人阪本金弥寓所举行成立大会,到会70余人。大会通过中国同盟会总章,宣告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总章规定“设本部于东京,设支部于各地。” “凡国人所立各会党,其宗旨与本会相同,愿联为一体者,概认为同盟会员”。并规定其领导机构按“三权分立”的原则,设执行、评议、司法3部。大会一致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首任庶务长。庶务长是执行部实际负责人,相当于协理,可代行总理职权。总章还规定同盟会在国内外分设9个支部。国内设东西南北中5个支部,下按省设分会。国外设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下按国别设立分会。大会决定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改名为《民报》于11月出版。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涎生。Ch
15[,L+Nc!
一届三中全会1zVIJ3^
1925年5月18日至25日先在北京后移往广州召开。孙中山逝世后,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国民党召开三中全会。会议决定接受孙中山遗嘱,在每次开会前由大会主席诵读。同时,建立总理纪念周制度(每逢周一举行)。会议通过对党、军队、军校的训令;重申二中全会关于容纳共产分子之训令,再次肯定接受共产党的政策。会议还通过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封建军阀的时局宣言。
国民党为什么失败

国民党失败缘由中国国民党是由孙中山在于1919年10月10日,将“中国革命党”改组而成“中国国民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其前身是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
中国国民党之所以最终以失败告终,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惨败,这都不是偶然的,换而言之,国民党的失败是必然的,是历史上不可逆转的趋势。
国民党是由孙中山一手建立起来的,耗费了他一生的精力,历经了数不尽的曲折,我想对于它的失败,这一定会让孙中山先生痛心的。
谈及国民党的历史沿革,这还得从它的前身开始讲起。
19世纪后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代表孙中山于1891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从而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序幕。
万事来头难,这是孙文走出的第一步。
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政党,同年11月,同盟会创办《民报》,孙中山在发刊词中第一次公开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主张。
1911年10月10日同盟会领导了武昌起义,历史上被称为“辛亥革命”,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
1919年10月,国民党正式成立。
到后面的国民党改组、两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发动内战,历经三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蒋介石、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前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
为避免内战再起,国共双方代表曾先后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
然而,国民政府已经暗中策划,准备武装斗争。
最后,国共两党的关系最终破裂。
1946年6月,政府军以突然袭击手段,进攻中共在中原地区的一个集结区,全面内战遂告爆发,中国国民党方面则认为该次事件为共军主动调动挑起,双方各执一词,但借此机会开战的意图却是两造皆然,美国遂中止对中华民国的军事援助,装备美式武器的中华民国国军因此开始走向下坡。
历史年代尺

历史年代尺
1840——1842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南京条约》中英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北京条约》中英法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1895《马关条约》中日
1898年6月戊戌变法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辛丑条约》1898——1901美、德、意、俄、英、法、日、奥。
义和团运动地点:山东口号:扶清灭洋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1894年兴中会成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5年新文化运动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
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8月1日南昌起义
1928年井冈山会师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义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称“双十二事变”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日本南京大屠杀开始
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战开始
1940年8月百团大战开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0月“双十协订”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
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国民政府覆灭。
中国同盟会简介

中国同盟会简介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1905年8月2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东京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20世纪初年,随着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的涌现,爱国运动的广泛开展,革命派的队伍也日益扩大,中国已处于革命高潮的前夕。
此时,中国革命面临着一个紧迫的课题,即亟需将分散的革命力量聚合为一个统一的全国性政党,以促进革命的发展。
亚洲方兴未艾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独立意识的形成,为此提供了客观条件。
随着革命风潮的勃兴,国内1904年前后成立了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干部上为建立全国性政党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1905年7月19日,孙中山从欧洲抵达日本,同在日本的革命团体领导人商组统一的革命政党问题。
他指出:“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元末朱、陈、张、明之乱。
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
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义。
”孙的主张,得到了黄兴等多数人的支持。
7月30日,原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军国民教育会等团体的成员及全国十多个省的留日志士70多人,在东京赤坂区三番黑龙会内召开建立统一组织的筹备会议。
会上,孙中山首先发表演说,阐明革命的理由、形势、进行方法及联合组织统一团体的必要性,与会者一致赞成。
在讨论团体的名称时,孙提议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有人主张叫“对满同盟会”。
孙指出革命宗旨不专在对满,其最终的目的尤在废除专制,创造共和。
还有人提出此会为秘密组织,不宜明用“革命”二字。
经反复讨论,遂定名为“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
在讨论政治纲领时,孙提议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为宗旨。
有些人不同意把“平均地权”列为政纲,经过孙中山的耐心解释,最后政纲获得多数通过。
兴中会创立

兴中会创立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失败,发现通过封建权臣走改良救国之路不通,遂转而致力于武装反清的革命活动。
这一年10月,孙中山由上海赴檀香山,在当地华侨中宣传反清主张,酝酿成立革命团体,以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
1894年11月24日,兴中会在檀香山火奴鲁鲁埠成立。
孙中山约集资助反清革命的侨胞在火奴鲁鲁埠银行经理何宽的寓所,召开了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大会,到会者有何宽、李昌、李禄、宋居仁、邓荫南、刘祥等二十余人,孙中山担任会议主席,与会者推举刘祥、何宽为檀香山兴中会正、副主席,程艹尉南、许直臣为正副文案,黄华恢为管带,邓荫南、李昌、郑金等八人为值理。
孙中山提议将团体定名为兴中会,孙中山让会员们填写盟书,由李昌宣读,各以左手置在圣经上,高举右手,向天次第读之,颇为肃穆。
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章程共九条,它揭示了民族危机的严重性,严厉谴责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指出:“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
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
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衣物冠裳,被轻于异族。
”并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章程》中提出建立兴中会的宗旨:“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贬损而不知,子氏受制而无告。
苦厄日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檀香山兴中会的创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开始。
兴中会成立后,迅速向檀香山各部发展,建立了茄荷蕾兴中会分会,百衣兴中会分会,由孙眉、邓荫南分任主席,在檀香山的会员总数数月之内即达一百三十多人,以小商人和小农牧场主为主的华侨资产阶级占大多数,还有工人、职员、教师、记者参加。
檀香山兴中会广泛地争取华侨商人的同情,为募集起义经费而开展活动。
1894年底,孙中山募得一笔款项之后,归国进行活动,计议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为了团结、壮大革命力量,1895年2月21日,孙中山与杨衢云、谢缵泰等人商定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辅仁文社并入,并订立香港《兴中会章程》,香港《兴中会章程》一改不明确提出武装反清主旨的做法,较檀香山《兴中会章程》更为明确地把矛头直指朝廷和官府,公开揭示了兴中会反抗清王朝的宗旨。
国民党组织架构说明

国民党组织架构说明国民党组织架构说明中国国民党系由中国近代⾰命先⾏者孙中⼭先⽣创⽴。
其前⾝是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中华⾰命党、国民党。
19世纪后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代表孙中⼭于1891年11⽉24⽇在美国檀⾹⼭成⽴兴中会,1905年8⽉20⽇,在孙中⼭的倡议下,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在⽇本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同年11⽉,同盟会创办了《民报》,并发表孙中⼭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主义)主张。
于1911年孙中⼭将中华⾰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该党于1927年完成形式上的全国政权统⼀,直⾄1949年,国民党⼤陆政权失败,是年12⽉11⽇,国民党中央党部由⼤陆迁往台北。
蒋介⽯连任“总裁”⾄1975年4⽉5⽇去世。
蒋介⽯去世后,废除“总裁”制,党的⾸脑改称中央委员会主席,由蒋经国连任⾄1988年1⽉13⽇(蒋经国去世)。
2009年2⽉,马英九曾对这块标语打趣地说,某次⾦门县政府官员接到对岸领导电话,抱怨“三民主义统⼀中国”的字掉了也不维修,官员反问“⼲你们什么事?”对岸领导说:“观光客来我们这边,看到你们那边字不齐全,会跟我们抱怨啊!”国民党政治定位国民党明确声明是“中华民国的中国国民党,不是外省党,也不是台湾党,更不是台独党”,“本⼟化”绝不是族群化、省籍化、更不是“去中国化”。
强调国民党对于“⼀个中国”的⽴场始终如⼀,依循“国统纲领”,在“⼀个中国、各⾃表述”的“九⼆共识”的基础上,追求两岸和平稳定关系,建⽴军事互信机制,建构台海和平区,在台湾优先的前提上,逐步迈向民主、⾃由、均富的统⼀。
国民党组织架构国民党的党务组织架构主要分中央、县市(包括直辖市)、区级党部三级:1.全国代表⼤会为最⾼权⼒机构2.中央委员会全国代表⼤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使职权(设置委员210⼈,候补委员105⼈,由“全国代表⼤会”选举产⽣,任期4年)3.中常委(中央常务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常务委员会执⾏职权(⽬前共39席,其中32席选任中常委是票选、5席指定中常委都保留给“政院”,包括内政、财经等“部会⾸长”,最后2席保留给青年团总团长、青⼯会总会长)4.主席为全国代表⼤会、中央委员会及中央常务委员会的主席,在主要决策上拥有最后的决定权5.中央评议委员会为国民党的咨询机构,其成员由党主席聘任,提请“全国代表⼤会”通过或追认6.地⽅党部县市(包括直辖市)、区级党部国民党组织架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老师编辑整理
5
林老师编辑整理
3
革命旗帜: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 族压迫。
三 民 主 义
民权主义 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 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 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
民生主义 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 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林老师编辑整理
4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影响: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林老师编辑整理
2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时间
1905年
地点 日本东京
组成团体
华兴会、光复会、兴中会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刊物
《民报》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
意义
核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时间
主要事迹
1894年
创立兴中会
1895年 1900年
发动广州起义 发动惠州起义
1905年 1906年
创立同盟会 发表三民主义
1906- 革命党人在其影响下发 1911年 动了多次起义
林老师编辑整理
1
创办兴中会
时间:1894年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