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包豪斯基础课与中国三大构成教学
构成基础课程的起源—包豪斯_平面构成_[共5页]
![构成基础课程的起源—包豪斯_平面构成_[共5页]](https://img.taocdn.com/s3/m/585f5bc9c5da50e2524d7fe5.png)
第1章 平面构成概论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二维空间中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培养二维空间设计过程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构成是一种设计思维的模式,在该思维模式中,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为单纯的造型元素,例如色彩构成将复杂的色彩分解还原为色相、纯度、明度三个属性,平面构成研究的则是二维空间中的点、线、面、肌理等造型元素。
构成又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目的的形态。
1.1..构成基础课程的起源......—包豪斯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人类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同时又是一场剧烈的社会关系变革。
从这一时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初叶,为了能够重新定义在工业文明条件下新的视觉表象,西方经历了一系列的设计改革与艺术运动。
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在英国进行的设计改革运动,英国议会特别指定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并强调对工业人口进行艺术教育。
在皇家学院的倡议下,由政府资助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后来改称皇家艺术学院。
虽然投身其中的许多艺术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这场艺术教育实验却以失败告终。
究其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设计学院中任教的大多是美术家,很少有现实商业需要的概念,也不了解工业文明条件下设计的本质,仍然沿用模仿因袭、墨守成规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
索斯马兹曾经说过:“传统学院式教学的贬值在于它不注重领会和体验,而过于注重仅仅是验证那些理性的即成‘事实’……致使技巧方法变得比创造能力更为重要;问题解决得有教养变得比个人灵感体验和自由研究的能力更为重要。
”1919年到1933年在德国成立的包豪斯(Bauhaus)学校,对现代艺术与设计理论、现代主义设计、现代设计第1章 平面构成概论001。
包豪斯

“Bauhaus”是格罗皮乌斯专门生造 的一个新字。”bau”在德语中是“建造” 的意思,”haus”在德语中是“房子”的 意思。因此“Bauhaus”就是“造房子”。 从这个新造字的字面就能看出,格罗皮乌 斯是试图将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这个已被 长期分隔的领域重新结合起来。更广泛地 说,艺术与工艺应该合而为一。唯有如此, 才是真正的现代设计 。
Gropius也为很多老师在Bauhaus建造房子, Wassily Kandinsky 和 Paul Klee这两位大师一度成为了邻居。
上图的这个建筑就是1930年梅耶执掌Bauhaus时期在 Bernau建造的,是Bauhaus晚期的典型建筑。
Bauhaus极简主义风潮也对世界各地的建筑产生了影 响,这座位于以色列的 Tel Aviv建筑便是其中之一。
包豪斯 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目 录
一、包豪斯学院的简介;
二、包豪斯对中计作品欣赏;
四、总结。
包豪斯
1919年4月,第一 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 魏玛出现了一座在原 撒克逊大公艺术学校 和撒克逊大公工艺美 术学校的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以建筑设计 为主的艺术设计学 校——包豪斯。
密斯· 德洛德国建 凡· 筑师,是最著名的现 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与赖特,勒· 柯布西耶, 格罗皮乌斯齐名 。密 斯最著名的现代建筑 宣言莫过于“少就是 多”(Less is more)。
包豪斯新校舍
这座被誉为建筑里程碑的建筑完全按照包豪斯 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不同的使用功能如教室、 实习车间、学生宿舍等被自由地组合在一起,形 成一个类似风车形的平面。各个不同的部分在外 型上也各自不同,高低错落。整个形体简洁明快, 没有任何装饰。面对主要街道的实习车间为大面 积装有机械开窗装置的玻璃幕墙,深灰色山墙, 上书”Bauhaus”七个竖排字母。其余部分则全 部为白色粉墙加黑色钢框窗。
三大构成课件

2.3 面在设计中的应用
1
面的定义
2
面的性格和 种类
3
正负形(图与底)
2021/8/23
1、面的定义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面是构成各 种可视形态的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构 成中,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 实体。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集 和闭合都会形成面。
2021/8/23
2、面的种类及其性格
➢ 单点:当画面中只存在一个点时,单一的点所产生的集中力能 使视线聚集于该点,从而形成很强的视觉吸引力。
2021/8/23
点的作用
从点的作用来看,点是力的中心。当画面中只有一个点的 时候,人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在这个点上,它具有紧张性。因此 ,点在画面的空间中,具有张力作用。它在人们的心理上,有 一种向外扩张的感觉。
2 统一与变化 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统一性,但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就会造成单调
呆板的效果,变化是指事物的多样性,变化太多则会显得杂乱。换句 话说就是统一那些过分变化的混乱;变化那些过分统一的呆板。
2021/8/23
3 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指形象对某个点,直线或者平面而言,在 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均衡与对 称不同,它是指在心理上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对称 更为呆板严肃静态。均衡更富变化,体现了一种动感 生命力。
规律性骨骼指的是利用垂直线或水平线将画面进行规则的划 分,使画面产生具有规律性的画面节奏和效果;画面元素的编排 显得更加具有形式美感;元素与元素之间互不干扰,但又互为整 体,画面显得干净整洁,具有规整感。
2021/8/23
非规律性骨骼
非规律性骨骼较之规律性骨骼更为随意、自由,它带给画面 的轻松感和随性感更为强烈。由于构成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因 而每一个运用非规律性骨骼构成的画面都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 带给观者的视觉感受也各不相同。
从康定斯基的“点线面”到今天的“三大构成”

从康定斯基的“点\线\面”到今天的“三大构成”作者:刘晓斌来源:《中国经贸》2010年第24期摘要:现代艺术改变了人们的对于绘画的观念,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现代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又产生了设计,我国现代设计起步较晚,发展较快从五六十年代的图案学到八十年代的工艺美术到九十年代的设计艺术学,设计、设计教育与经济、科技是互相促进与发展的。
本文通过“构成”这样一个点来探讨现代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康定斯基;构成;设计现代艺术缘起于法国印象派,经历了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意大利的未来主义、法国的新印象主义、野兽派。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艺术家们,倡导创造与开拓的精神,彻底扬弃从具象形态中提取造形主题,发现非再现自然形象的几何抽象造型的表现力;从造型的关系出发,探索纯粹几何形态的构成性;以感觉性、自由性、均衡性的方法创作作品,他们的成就直接影响了20世纪的建筑、家具、产品、平面设计等领域。
由于康定斯基在抽象艺术中的地位甚为特殊,被称为抽象艺术之父,所以本文就从康定斯基开始论述。
一、康定斯基的“点、线、面”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康定斯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对抽象绘画的创立和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他的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影响了整整一代的艺术家。
在这本书中,他采用二元论的态度,沿用通神学者的说法,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只是蒙在真实世界上的一层面纱,人们只有透过面纱才能看到闪光的精神。
在康定斯基勾画的精神三角形中,音乐在精神三角形上的位置,他认为:“音乐在数个世纪里,都是一门以音响的方式表现艺术家的心灵,而不是复制自然现象的艺术……一个画家如果不满意于再现,而渴望表达内心生活的话,也不会不羡慕在今天的艺术里最无物质性的音乐……他自然要将音乐的方法用于自己的艺术。
结果便产生了绘画的旋律、数学的抽象结构、色彩的复调……的现代愿望。
在这样一个精神领域中,康定斯基将抽象绘画中的色彩运用类比音乐中的音符,在他看来,色彩同样具有音响和旋律效果,甚至具有交响乐般的震撼力量。
包豪斯的教师制度

包豪斯的教师制度是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魏玛时期,包豪斯采用了“双轨教学制度”,每一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共同教授。
这种制度使学生既接受了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又学习了形式与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思维内容,而技术教师则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内容。
这种分工明确的教师制度,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艺术与技术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设计的需求。
在包豪斯的教学体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特殊。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他们与学生一起进行研究和探索,共同创造新的设计理念和艺术形式。
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也是包豪斯教师制度的一大特点。
综上所述,包豪斯的教师制度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这种制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教育,也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完整版)包豪斯与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这门课程起源于1919年,是德国包豪斯学院在创办后确立的艺术流派:包豪象斯构成理论:在现代设计史上,包豪斯构成理论及其教育体系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成立于1919年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不仅有在建筑史上被称为设计经典的校舍,更有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思想。
它奠定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成为现代设计师的摇篮.以至有人评价它是现代设计真正的开端。
包豪斯构成理论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欧洲的产业革命为它的产生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社会变革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催生婆,英国的产业革命在由手工转向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产品外观设计与产品的材料、工艺、结构、功能的矛盾急剧加深,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
包豪斯以它敏锐的视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三、设计要遵循自然和客观规律进行;这些无疑体现出现代设计的观念和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对当时设计思潮的批判和否定。
包豪斯构成理论是美学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包豪斯构成理论教育的成功在于它的教育思想、教育审美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吸引了许多在艺术上卓有建树的大师加盟,使包豪斯充满了活力和生气。
在校长格罗佩斯旗下,先后有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杜斯伯格.现代抽象派大师康定斯基、保罗·克利、霍利·纳克、阿尔巴斯任教.他们高举反传统的旗帜,与传统派代表人物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建立了崭新的教学体系、其思想内涵诠释出划时代的意义,折射出包豪斯构成理论教育的光彩,体现出教育思想的经典.包豪斯在教育的实践中强调教育的主体(即学生)要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实践能力强弱的问题,将动手和动脑的训练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在构成学框架内确定这些目的和任务,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
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它还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坚持不懈的努力确立了构成理论在包豪斯的主导地位,以建筑为主干,然后扩展到工业设计.真正体现包豪斯价值和成就感的是构成.这在那些充满强烈构成形式感的作品中得到了印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构成学莫定了包豪斯的历史地位,而立体构成更是在包豪斯的成就中锦上添花,体现得更为集中、典型.例如阿尔巴斯在“纸造型”、“纸切割造型",莫霍利·纳古在体积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取得了令人折服的成就。
包豪斯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包豪斯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包豪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学派之一,对当代设计和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的理念和思想贯穿于现代设计教育的各个方面,在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包豪斯的历史背景、理念和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包豪斯的历史背景包豪斯成立于1919年,是由德国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毛斯、基特勒等人创建的。
当时的欧洲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余波之中,社会变革和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包豪斯学派的成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试图用艺术来改变社会、改善人们的生活。
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开始,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成为了后来现代设计教育的典范。
二、包豪斯的理念包豪斯学派的理念主张“艺术即生活”,强调设计应该服务于人民,追求实用性和美感的统一。
包豪斯主张“艺术与工业的结合”,提倡工业化生产,推崇简约、实用、功能主义的设计风格。
他们反对过去复杂繁琐的装饰风格,主张“形式追随功能”,设计应该简洁明了,符合实际需求。
包豪斯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强调实践性,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他们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设计人才,推动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
1. 教育理念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很多设计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都受到了包豪斯的启发,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包豪斯主张的“生活即艺术”、“形式追随功能”等理念在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中得以体现,设计专业的学生们接受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实践性和专业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都是包豪斯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积极影响。
2. 设计风格包豪斯的设计风格对我国的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主张简约、实用、功能主义的设计风格,强调线条的简洁和空间的利用,这样的设计风格对我国现代设计师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浅谈包豪斯在中国民办高校设计教育中的运用

成绩优异者进入“ 研究 部” , 研究部毕业方可获得包豪斯文凭 。
产技术 , 为大众服务 。 目的就是不让学生变成纯艺术家 ,让学生在有一定绘 画和审 美 的基础上往设计的方向转型。
2 、 提倡新技术 、 新材料在设 计中的应 用。
3 、强调运用最简洁 的几何形 态为工业化大生产服务 , 强 调理性主义设计 原则 。
四、 总 结
包豪斯 的历史虽然短 暂 , 但 它在设计 思想 、 教学思想 、 艺
学校里不 以“ 老师 ” “ 学生 ” 互相称呼 , 而是 互称 “ 师傅 ” 、 “ 技工”
Hale Waihona Puke 习的练习。但我们尽老师的最大努力在为学生 弥补这些带来
的不足。
和“ 学徒” 。所做 的东西 既合乎 功能又能表现作者的思想—— 这是包豪斯对学生作 品的要求。 其教学强调直 接经验 。 包豪斯
部分优势课 程没有得 到很好 的传承和发扬 , 并提 出思考。本 文就是通过作者的教学经验来阐述设计教 育的现状并
引起 人 们 的 思 考 。
关键词: 包豪斯 ; 设计教 育; 设计思想
中 图分类 号 : G6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0 6 — 0 2 3 3 — 0 1
一
、
中国民办高校设计 专业现况
漂亮 的设计变为现实需要 哪些技术 。包豪斯 的理念在 我们 的 课程里都一步步融入 , 我们会根据 自身 的情况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课作为包豪斯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对我国的构成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大构成是设计的基础,也是开启设计之门的关键所在,在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室内装修设计等领域经常运用构成方式来表现其内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要求,三大构成已经成为我国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包豪斯基础课的创立包豪斯作为一种设计教育体系曾风靡世界,它倡导的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思想,确立了与工业化生产相适应的新美学观念,也是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的精神实质,对我国现代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改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其中包豪斯基础课的创立,把平面与立体结合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独立起来,并牢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技术与理论协调,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包豪斯成立之初的目的是要创造广泛的、新型的、审美的艺术作品。
它的教学基础结构是“工作室”,每间工作室由两位教员来分担教学任务:“工作室师傅”是典型的手工艺人,精通手工技艺、材料和制造工艺;形式导师通常是纯艺术家,其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基础课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约翰·伊顿提出的,他提议在学生提出入学申请时进行一个学期的基础课学习,以便教师更充分地了解申请人的天赋和特征。
在基础课上,努力尝试让学生接受新的观念并将自身的创造力发挥到极限。
同时伊顿将形式、材料、肌理、色彩、类型研究及经典作品分析等纳入基础课的研究范围。
通过师生间的共同探讨,学生以绘画练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伊顿认为艺术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开发创造的个性,提倡让学生凭着自己的兴趣在实践中学习。
莫霍里·纳吉是基础课的第二任负责人。
他将艺术的普遍原理、结构与空间的普遍原理视为其研究对象,探寻用基本要素来进行艺术表达的方式,将基础课的理念转向大众化和实用主义。
基础课的最后一任负责人是约瑟夫·阿尔伯斯,他重视色彩研究,强调客观实用地使用材料,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尝试来掌握材料的特性;主张有效的艺术前提是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因此其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不但涉及形式,还涉及文化价值。
通过让学生接触摄影、桥梁工程、广告印刷、抽象艺术等众多领域,开拓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力。
这种基础课教学被很多艺术院校广泛借鉴和学习。
二、包豪斯基础课的设置特点包豪斯最具有创造性的是对基础课程的设置。
基础课由几个教员分别担任,基本要求接近,必须教授有关立体、平面、色彩的构成规律,但是具体的课程由教员自己安排,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员。
如康定斯基的课程:自然的分析与研究、分析绘图。
保罗·克利的课程:自然现象的分析,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的研究。
约翰·伊顿的课程:自然物体练习、不同材料的质感练习、古代名画分析。
莫霍里·纳吉的课程:不同材料结合的平衡练习、悬体练习、体积空间练习、结构练习、质感练习,铁丝、木材结合的练习、构成及绘画。
阿尔伯斯的课程:结合练习、纸造型练习、纸切割造型练习、铁板造型练习、铁丝造型练习、错视(illusion)练习、玻璃造型练习等。
这些课程涵盖了现代设计教育所包含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 、色彩构成三方面知识,对设计教育有很大的贡献,达到了技术与理论的高度协调。
三、我国构成教学现状的探究目前在我国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基础课程开设的立体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简称为 “三大构成”。
三大构成是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平面构成是构成设计中最最基础的部分,主要探讨二维平面的构成规律,它通过理性和逻辑推理对视觉要素进行分析,注重培养学习者对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探讨色彩的组织结构,掌握色彩规律的运用。
立体构成是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新形态的过程,注重空间与造型的关系。
三大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对艺术专业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三大构成”自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中国,之后就在设计基础教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我国设计专业的院校中,几乎每一所院校设计专业都把它作为主要的设计基础课程来学习,全国范围内出版了很多的构成教材,但构成教学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例如当前的构成教学大多数理论和技术不统一,只注重制作,不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其他设计课程脱节,不能学以致用,违背了教学初衷。
四、包豪斯基础课的设置对我国构成教学的启示仔细研究包豪斯基础课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构成教学的发展有如下启示:1.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讲解与实际制作的结合从包豪斯的基础机构和课程设置可以了解包豪斯基础课注重理论和实践相协调的特点。
目前我国大多数艺术院校在三大构成的教学中忽略理论传授这个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只是概念性地陈述理论知识,而缺乏多方位的详细阐述;或者直接把构成的发展和设计原则省略,把主要精力和大量时间都放在学生实际制作上,这样就使学生缺乏对构成发展来龙去脉的认识,对课程设置的目的也不了解。
大部分作业也是一味地模仿和抄袭图例,无法在相关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注重教学中的竞争和互动性强调用实践课题以分组方式来进行构成学习。
构成课程的内容相对而言是比较抽象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和增强学包豪斯奠定了设计教育的基础,对现代设计教育影响深远。
设计基础课设置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成为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设计教学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对设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构成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文章指出中国现代构成的课堂教学应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
包豪斯 基础课 三大构成 教学内容摘要:关键词:■ 杨静 杨军林浅谈包豪斯基础课与中国“三大构成”教学ART EDUCATION 2010 · 1071(接第60页)主动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平等交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在这种融洽、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敞开,思维才能高度活跃,个性与情感才能得以充分张扬,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心灵才能得以陶冶净化。
因此,网络环境下的音乐课堂,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共同学习的过程。
四、联系学生生活世界金生竑老师认为:“教育只有扎根于现实的生活世界,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探询,对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才能对每个个体的人生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5]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曲家阿多诺(Theodor Wistuqrund)指出:“普通音乐教育原则上要面向所有的音乐,要把音乐固定在个体的、主体的生活世界中。
”怀特海认为,“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6]当代音乐教育应以人为本,回归音乐艺术的本质,打破技能至上、科学理性至上的思想观念,让音乐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7]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育以人类学的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要求学校音乐教育从过去的工业理性回归到人性上来。
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学模式的课程形态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生活为中心”,强调学校音乐教育要把家庭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视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将音乐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音乐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此模式下,学生学习音乐的内涵由培养音乐记忆的学习变革为音乐感受、音乐体验的学习;由学习音乐显性知识、技能变革为学习音乐隐性知识、培养掌握音乐和学习音乐的能力;由注重音乐活动结果变革为注重音乐活动及创意过程。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音乐的环境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随时随地都可开展音乐学习,从而将音乐教育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Plutarch)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智慧感悟,可以创设活动化、开放性、参与性强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实现学生思维的自主放飞。
参考文献:[1][4]胡玉辉.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式探讨[J].湘南学院学报,2008年8月.[2]管建华著.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66页.[3][6](英)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著.教育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5]金生竑著.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3月,第76页.[7]游驰飞.“生活世界”理论视野中的音乐教育[J].艺术百家,2009年第4期.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责任编辑:鞠向玲)习的积极性,在课堂练习过程中主张一个班级分成几个组进行实践课题的评比和竞争,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和交流。
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共同讨论和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实践课题的导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构成的艺术性和相关原理。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设计领域一直都把创造力放在重要位置,创新能力是设计师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是设计的灵魂。
所以,作为设计基础的三大构成的学习都应该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构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熟悉艺术设计的要素与技法,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创造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对构想、结构、材料、表现进行修正的能力。
在我国传统教条主义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人都善于模仿而拙于创造。
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因循守旧,没有创新,停留在对形式的表现上,导致与其他设计课程脱节,完全脱离了构成教学的本意。
因此,教师应突破传统思维,关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设计教育团队的力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很多公司都要求自己的员工要有团队精神,这样可以在发挥个人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加强公司的凝聚力,促进公司的发展。
在教育方面,我们更加需要加强团队合作的力量,更好地促进设计教育的发展。
结构合理的教育团队对设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艺术院校的教师基本是固定的,教育团队比较单一。
基本上是一门课程一位老师来担任,兼顾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
这样造成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无法抓住每一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特点及时进行引导,同时会引起理论和实际制作的不平衡。
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加强设计教育团队的实力是很有必要的。
从包豪斯教学师资的结构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可以考虑一门课程配备两位老师,即一位主讲教师和一位辅助教师;同时,也可以考虑聘用公司的一些优秀设计师与校内教师相结合的方式教学,促进交流和合作。
这样不但为国家培养了应用型人才,还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