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最新高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为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
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蔚,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幕,亦复不过三千人。
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
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
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
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
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夫能以大事小也。
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高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50

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50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
父谞,吴黄门郎。
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勤劳备至。
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
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
谭至洛阳,武帝亲策之。
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
谭素以才学为东土所推。
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
以母忧去职。
服阙,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
而延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
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
及谭为庐江内史,延已为淮陵太宁。
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
永宁初,出为郏令。
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甚有政绩。
迁绥远将军。
时石冰之党陆珪等屯据诸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
又遣别军击冰都督盂徐,荻其骁率。
以功封都亭候,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遇。
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
谭不悟荣旨,露檄运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
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
扬州刺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
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
建武初,授秘书监,固让不拜。
自负宿名,但怏怏不得志。
时晋陵朱凤、吴郡吴震并学行清修,老而未调,谭皆荐为著作佐郎。
或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
卒于家。
赠光禄大夫,谥曰胡。
(节选自《晋书·华谭传》(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B.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C.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D.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秀孝:秀才与孝廉的并称。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1顾炎武《日知录》之《贵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北京市高考题)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贵廉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
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无赎罪之法。
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
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欲。
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
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
郡国恐其诛,则择便巧史书①、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究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
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
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
’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
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
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②崇财利而诛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
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
”呜呼,今日之变,有甚于此!自神宗③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
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
《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
”④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
贡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
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
”此议今亦可行。
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取材于顾炎武⑤《日知录》)【注】①便巧史书: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
②相守:诸侯国相、郡守。
③神宗:明朝皇帝,年号万历。
④“不肩好货”句:大意是不任用贪财的人,而举用懂得养民、能改善百姓生活的人。
2023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一)古文阅读

2023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一)古文阅读一、全国甲卷(适用地区:广西、贵州、四川、西藏)(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尧卿,字子余。
其先汝阴人。
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
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
卒,年五十三。
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
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
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
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
其于昆弟,尤笃有爱。
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
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
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
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
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
所至称治,民有去思。
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纭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纭就询其故。
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
尧卿之学,不惑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
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
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
《笺》欲详,或远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
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曰:“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
”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邪?”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哀,而以礼者也。
君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
”(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1 《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北京卷高考题)(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2 题。
(共 6 分)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 分)(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4 分)答案:12.参考答案:(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略2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北京卷高考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1 题。
(共 18 分)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
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
四卿恐,遂反攻出公。
出公奔齐,道死。
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
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
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
请地赵,赵不与。
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
赵襄子【1】惧,乃奔保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
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
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
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
”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
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
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附答案)解析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丁瑄,不知何许人。
正统间为御史。
初,福建多矿盗,命御史柳华捕之。
华令村聚皆置望楼,编民为甲,择其豪为长,得自置兵仗,督民巡徼。
沙县佃人邓茂七为甲长。
其俗佃人输租外,例馈田主。
茂七倡其党令毋馈,而田主自往受粟。
田主诉于县,县逮茂七,不赴。
下巡检追摄,茂七杀弓兵数人。
上官闻,遣军三百捕之。
被杀伤几尽,巡检及知县并遇害。
茂七遂大剽略,伪称“铲平王”,设官属。
党数万人,陷二十余县。
都指挥范真、指挥彭玺等先后被杀。
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十三年四月,茂七围延平。
刷卷御史张海登城抚谕。
贼诉乞贳死,免三年徭役,即解散为良民。
海以闻。
命瑄往招讨,以都督刘聚、佥都御史张楷大军继其后。
瑄既至,先令人赍敕往抚。
茂七不肯降,瑄驰赴沙县图之。
贼首林宗政等万余人攻后坪,欲立寨。
瑄令通判倪冕等率众先据要害,而身与都指挥雍埜等邀其归路,斩贼二百余级,获其渠陈阿岩。
明年二月,瑄诱贼复攻延平,督众军分道冲击。
贼大败,遁走,指挥刘福追之,遂斩茂七,招胁从复业。
未几,复擒其党林子得等。
尤溪贼首郑永祖率四千人攻延平。
瑄偕埜等邀击,擒之,斩首五百有奇,余党溃散。
楷之监大军讨贼也,至建宁顿不进,日置酒赋诗为乐。
闻瑄破贼,则驰至延平攘其功。
瑄被胁依违具奏。
福不能平,诉之。
诏责瑄具状。
楷等皆获罪。
瑄有功不问,功亦竟不录。
茂七虽死,其从子伯孙等复炽。
朝廷更遣陈懋等以大军讨,瑄乃还朝。
景泰初,出为广东副使,卒。
(1)下列对文言文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B.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C.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2024年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九省专用)专题03文言文阅读2

专题3 文言文阅读一、(2024届安徽合肥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题材:明代人物传记】材料一: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A.目,指条目、纲目,在文中的意思与成语“巧立名目”中的“目”意思相同。
B.拔,指攻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意思不同。
C.外,指向外,“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表示向西,两者用法相同。
D.遮道,指阻挡道路,文中是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题型:内容理解】A.太公建议武王在选任将帅前,要从“五材十过”等方面对这些人进行综合考察,这对战争胜负和国家存亡都至关重要。
B.王铭追随元帅俞通海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时,从作战开始就率领士兵冲锋陷阵,之后被选拔充当奇兵,多次立有战功。
C.王铭曾独自突入敌阵,即使被敌兵操槊刺伤脸部,仍能三进三出敌营,杀敌颇多,因此获得赏赐且被选为皇帝的警卫。
D.王铭随从作战,攻取了江州,在康郎山和泾江口一带作战时,又攻克了英山的各个营寨,凭借功劳被擢升为管军百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题型:句子翻译】(1)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
(2)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14.从王铭移守温州的经历来看,他符合太公“五材”的哪些标准?(3分)【题型:内容理解与梳理】二、(2024届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题材:先秦子书+儒家】〔注〕①曾西,曾参的孙子。
②镃基:耕田农具。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题型:断句】地未有过A千里者也B而齐C有其地矣D鸡鸣狗吠相闻E而达乎F四境G而齐有H其民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题型:词语解释】A.诏,文中指告诫,与《陈情表》中“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诏”意思不同。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11 文言文阅读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一、(2013·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解析】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年全国卷Ⅰ)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
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
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答案:B解析:宠:以……为宠,把……作为宠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答案:B解析:②是一个比喻;④是编修《元史》,文采好;⑤劝说梁王归顺的话。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0、【答案】D【解析】他先是晓谕梁王,迅速归顺,不然朝廷的征讨很快到来,又对梁王说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1、【答案】(1)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故意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想要杀死王祎。
(2)上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
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解析】(1)注意“会”“遗”“必”“胁王以危言(状语后置)”的翻译。
(2)注意“既”“讫”“实”“馀烬”“敢与日月争明”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10年全国卷Ⅱ)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
祖志忠,讨王都战没。
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
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
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
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
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
”遂决战。
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
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
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
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再遇阵没及:趁着。
B.寻.知代州。
移深州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遂:于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①保裔选精锐赴之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④⑥ D.③④⑤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
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
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
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
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
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11.把(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译文:答案:8、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故选A。
9、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
①说康保裔筛选精兵出征,②说身边人劝康保裔逃跑,⑥是说张凝、李重贵作战的情形。
故选D。
10、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在康保裔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
故选D。
11、(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几个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
故译为: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几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
故译为: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10年北京卷)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
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
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世之言,徒曰“市道交”。
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价值,价钱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善药居:聚积,搜集B.积券.如山券:借据,欠条C.未尝诣.取直诣:前往D.终不复.言复:回答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清优主之不害清之富也B.⎧⎪⎨⎪⎩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清不以怠遇其人C. ⎧⎪⎨⎪⎩清其有道者欤执其道不废D.⎧⎪⎨⎪⎩求者益广益厚报清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躲起来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