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易经

合集下载

学习易经必须要懂天文、历史、历法的一些基本常识

学习易经必须要懂天文、历史、历法的一些基本常识

学习易经必须要懂天文、历史、历法的一些基本常识前面的文章,讲了我国古老的易经和天文历法的联系。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都要经历物候授时的过程。

所谓的物候授时,就是根据自然气候变化、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的变化。

这是早期农牧、渔猎社会生产所必备的知识。

当然这个测定时间是不准的,差个十天半个月是正常现象。

我国古代物候观象知识非常丰富,远古燧人氏、伏羲氏、共工氏、神农氏的神话传说,一直到商代的甲骨卜辞,都有丰富的物候和气候知识。

《尚书.尧典》、《夏小正》、《山海经》的记录中,慢慢有了物候与天象的联系,相传颛顼帝曾命火正观测大火星(即心宿二),黄昏时见其在东方地平线作为一年的开始。

《尧典》中记载,尧帝命羲和观测四仲中星来定一年的四个季节。

以日出正东,以及初昏时鸟星(即星宿一)在南方子午线时标志仲春。

以太阳最高,以及初昏时大火星在南方子午线时标志仲夏。

以日落正西,以及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

以太阳最低,以及初昏时昴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冬。

这算是远古时的观象授时了,从这段描述可知,以太阳在正东和正西、最高和最低即太阳的位置,结合黄昏时四仲中星在南天的位置来判断四季。

当然,后来春秋战国期大多观察北斗七星的指向来定四季。

“仲”就是每季中间这个月的意思,所以那时观象授时的精度也就是到月份。

但是四仲中星慢慢就成了二十八宿的框架和雏形。

物候授时和观象授时都算是被动授时,就是说还没有历法来事先定时。

后来有了土圭测日影的方法,周公有了第一座测影台,这时对冬至的测定慢慢就准确。

其实在之前的商朝,就有了对夏至的认识,但没有精确测量。

随着二分二至测量越来越准确,太阳回归年的长度就达到了四分历的精度,就是知道冬至间是365天又四分之一天。

这样年的长度有了。

掌握了太阳规律,慢慢历法就出现了,同时朔望月的周期观测数据也是越来越准确,有了月亮规律,这样月的时间长度29.5天也有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

易经专业学习计划

易经专业学习计划

易经专业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易经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蕴含了中国古代哲学、宇宙观、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丰富思想,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作为一名学习易经的学生,我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深入了解易经的起源、历史演变和基本理论。

2. 掌握易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八卦、64卦、卦象、卦辞、爻辞等。

3. 理解易经哲学思想,包括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易经的卦变等。

4. 能够灵活运用易经解读人生、社会、自然等现象,并从中体会中国传统智慧。

5. 通过学习易经,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智慧,成为一个更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人。

二、学习内容为了达到上述学习目标,我将系统地学习易经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易经的起源和历史演变2. 八卦和64卦的结构和含义3. 卦象、卦辞、爻辞的解读方法4. 阴阳学说和易经哲学思想5. 易经的应用和实践6. 易经与人生、社会、自然的关系7.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8. 易经对个人修养的影响三、学习方法为了高效地学习易经,我将采取以下学习方法:1. 通过阅读大量的易经相关书籍和文献,包括传统经典、学术著作、解读评论等,提升自己的理论基础和认知水平。

2. 参加易经专业讲座、学术研讨会和讲习班,倾听专家学者的讲解和分享,加深对易经的理解和领悟。

3. 主动参与易经实践活动,如摆卦、卜卦、解卦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论验证和实践检验。

4.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使用易经App、网站、网络课程等进行学习和交流,拓展学习渠道和途径。

5. 建立易经学习小组,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6. 利用自习室、图书馆等场所,静心阅读、思考和总结,保持学习的专注和深度。

四、学习计划为了逐步实现学习目标,我拟制定以下学习计划:1. 第一阶段(1-3个月):对易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深入了解,学习易经的起源、历史演变和基本理论,掌握八卦、64卦的基本结构和含义。

学易经要背会的内容

学易经要背会的内容

学易经要背会的内容
以下是 6 条关于“学易经要背会的内容”:
1. 八卦呀,那可得背得滚瓜烂熟!你想想看,八卦就像是人生的密码箱,打开它你才能了解各种奥秘。

比如乾为天代表刚健,就像一个勇往直前的战士!难道你不想知道其他卦象又代表着什么神奇的寓意吗?
2. 阴阳五行要牢记呀!这就好比是我们做菜的调料,不同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味道。

水主智、火主礼,这不正像是人的不同性格特点嘛!哎呀,不记住怎么行呢?
3. 六十四卦的卦序,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啊!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串独特的项链,每一颗珠子都有着特别的位置和意义。

像屯卦代表着起始和艰难,在遇到事情开始阶段不就可以联想到它嘛!还不赶紧背下来?
4. 爻位的含义也很重要哇!它就像是一场游戏里的不同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着特定的规则和作用。

初爻代表开始和基础,难道不是很关键吗?
5. 易经的口诀呀,那可是精华所在!就像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能帮你快速记住重要的点。

“乾坤屯蒙需讼师”,多好记呀!你还不抓紧背起来?
6. 易经中的象辞也千万不能忘呢!这就好比是故事中的情节,让你对卦象有更生动的理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多有力量呀!不记下来可就太可惜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内容都是学易经必须要背会的,只有背熟了,才能真正走进易经的神奇世界,领略它的无穷魅力呀!。

如何学习周易

如何学习周易

如何学习周易古易的内容可分为《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也可以看作易学形成的三个发展阶段。

传说《连山易》为夏朝炎帝所作。

伏羲画八卦为易经之始。

《归藏易》为黄帝所作。

《周易》是周文王囚于羑里,在伏羲八卦基础上,将伏羲八卦演释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并作卦爻辞而成。

本文出自大成国学研究院张成。

转载请说明出处。

关于易经的形成和发展,《汉书艺文志》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讲的是周易学产生的历史过程。

“三圣”一般指伏羲、周文王和孔子。

“三古”是指上古、中古和近古。

伏羲为上古,周文王为中古,孔子为近古。

也有人认为,“三古”是指我国历史上神话传说时代、夏商周时代和春秋战国时代。

周易是历史的创造,并非出于一人之手,伏羲、周文王、孔子只是那个时代的代表。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人占筮的典籍,在卦序的排列法上,《连山易》是艮卦为首;《归藏易》以坤卦为首,乾卦次之;《周易》则以乾卦为首,坤卦次之。

《连山易》和《归藏易》早佚,唯《周易》独以传世。

我们说的《易经》即指《周易》,所说的易学,即是汉代以后的《周易》研究的学问。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易经学习研究,夏商周三代已经有较详细的记载。

易经学习概论殷商时期盛行用龟甲占卜,以烧裂的纹络,占断吉凶,称作“卜”,“兆”字就是裂纹的象形。

甲骨文记载了大量的占卜内容。

周代卜筮之风更为盛行。

不仅有龟甲卜,而且也用蓍草占卜,因此称作“筮”。

易经学习概论北方卜筮多用蓍草,南方多用竹枝、竹棍。

殷代和周代还出现了数字卦,在殷墟发掘中,不仅发现了大量的刻有卜辞的卜骨卜甲,而且还出现数字卦。

1950年在四盘磨村发掘一卜骨上有三组由数字组成的数字卦。

分别为“十十十十十”,读为“七八七六七六,八六六五八六,七五七六六六。

”1967年-1977年在小屯发现一块龟腹甲甲上有三处数字卦,即“+九十一十九十十十”读为“六七八九六八,六七一六七九,七七六七六六”。

从周代开始设有称作“太卜”的官,掌管占卜。

周易入门100个基础知识点,非常简单,建议收藏起来多看多学

周易入门100个基础知识点,非常简单,建议收藏起来多看多学

周易入门100个基础知识点,非常简单,建议收藏起来多看多学1、易经:易经共有三种: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

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只有《周易》传世。

故今天所说《易经》即指《周易》。

《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2、易:本义为日月为易,阴阳交替。

易在易经中有三种含义:一变易,变化;二简易,简单;三不易,不变。

但核心含义是变易。

(1)变易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

第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

易经的三大理论精华:易经的三大理论精华即阴阳对立统一规律、五行生克制化、天人合一。

3、经:经典,不变,常则。

4、卦:悬挂之义,把自然现象悬挂起来便于观察,也就是说易经将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用符号来表示。

5、爻:交错之义。

易经借助阴阳交错构成不同的卦象。

6、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7、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8、阴爻:断开的横线,用六表示。

9、阳爻:连续的横线,用九表示。

10、九: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最大阳数,所以用九表示阳爻。

11、六: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为成数。

成数六与八属阴,阴爻性质收缩,六比八小,八为少阴,六为老阴,所以以老阴六表示阴爻。

12、刚爻:指阳爻。

13、柔爻:指阴爻。

14、彖辞:彖是断,彖辞就是断语,用以判断或概括一卦的含义。

15、爻辞:解释一爻的含义。

16、象:表示像的意思,用来模拟形态与事理。

卦象为大象,爻象为小象。

轻松学《易经》:系辞下传第一、三、四章

轻松学《易经》:系辞下传第一、三、四章

轻松学《易经》:系辞下传第一、三、四章【系辞原文】第一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刚柔者,立本者也。

变通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

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第三章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第四章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解读诠释】第一章【1.1】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刚柔者,立本者也。

变通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

夫坤,隤[tuí]然示人简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白话】八卦创成而分列其位,万物的象征就都在其中了;根据八卦重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就都在其中了;刚爻柔爻相互推移,变化的道理就都在其中了;在卦爻下撰系文辞而告明吉凶,适时变动的规律就都在其中了。

“吉”、“凶”、“悔”、“吝”,产生于变动;阳刚阴柔,是确立一卦的根本;变化会通,是趋向合宜的时机。

吉凶的规律,说明守正就能获胜;天地的道理,说明守正就被人瞻仰:日月的道理,说明守正就焕发光明;天下的变示万物都应当专一守正。

乾的特征,坚确刚健而以平易显示于人;坤的特征,隤弱柔顺而以简约显示于人。

爻,就是仿效此物的变动;象,就是模拟此物的情态。

轻松学《易经》:节卦第六十

轻松学《易经》:节卦第六十

轻松学《易经》:节卦第六十轻松学《易经》《周易诠释》:节卦第六十【周易经文】节:亨;苦节不可贞。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

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

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九二:不出门庭,凶。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六四: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解读诠释】【60.1】节:亨;苦节不可贞。

【白话】节卦:通达;痛苦的节制,不能固守。

【解读】○节卦,下兑上坎,水泽节卦。

《序卦传》说:“涣者,离也。

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

”物既离散,必须节止,节卦所以排在涣卦之后。

节卦泽上有水,泽之容量有限,泽上置水,满则不容,为有节之象,故为节。

湖泊水库皆为泽,其水容量今谓之库容,超过库容,就有溃坝的危险,所以泽上有水谓之节卦。

○节卦象征节制之意,说明凡事能适当节制,节以制度,则可致亨通。

然过分节制而至于痛苦,为人所不堪,则有伤事理,故不能固守。

○节字繁体節,原义为竹节,引申为节律。

中国古代科学有两大公理体系:一是八卦、六十四卦,阐述万物之情伪;一是五行、干支、六十甲子,阐述万物之节律。

《周易》将节卦安排在第60位,正是基于六十甲子这一万物运行与会合的普遍周期的考虑,故《彖传》言“天地节而四时成”。

据《吕氏春秋》《史记》《汉书》等古籍记载,昔黄帝令伶伦以竹管作十二律,又以律管十二支“吹灰候气”。

《淮南子》云:“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

因而六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

故律历之数,天地之道。

”沈括《梦溪笔谈》说:“六十甲子有纳音,鲜原其意。

盖六十律旋相为宫法也。

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

《易经》学习必备基础知识

《易经》学习必备基础知识

作者:宜宾横江——飞刀小李《易经》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神秘的,想学习的时候又对各种图形、卦象望而生畏。

本文不对《易经》进行深究,只对《易经》学习相关基础知识进行阐释,便于读者更好进一步阅读《易经》。

一、《易经》来源?《易经》分为《易经》和《易传》。

易经包括三部分,传说由远古伏羲氏、周文王和周公(文王之子)及儒家孔子不断完善而成。

易传则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易经的注释,有传是孔子主导而成。

该书主要是古人占卜所用,每个卦象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神学和哲学思想。

二、八卦是什么?八卦的图像如何背诵呢?“—”代表的是阳爻(yáo),“- -”代表阴爻。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写了《八卦取象歌》帮人记卦形: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的类型:分为先天八卦、中天八卦、后天八卦。

八卦图解析三、八八六十四卦是什么?八卦互相搭配就变成六十四卦,八卦就是单卦,将两个单卦上下组合,即为六十四卦中的一卦,称重卦。

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也用于中医筋脉等解释。

有点类似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比如:《易经》“卦一”,即乾为天。

就是由八卦之一的“乾”卦上下组合而成,其图形为“䷀”,就是“乾”(图像为“☰”)上下组合而成,故第一卦又叫乾下乾上。

再比如:《易经》“卦三”,水雷屯。

是有“震”和“坎”组合而成,即震下坎上,因“震”图像为“☳”,坎图像为“☵”,震下坎上,就是“䷂”,也就是易经第三卦。

四、八卦与五行学说有何关系呢?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认为宇宙万物本质都由金、木、水、火、土组成,这主要是当时人民受限于科学技术,对物质基本结构认识不足造成的,但同时也是从远古神学、传说进步为朴素唯物主义的关键之一。

《易经》将八卦和五行相对应,即:乾、兑为金,坤、艮为土,震、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

五、《易经》与太极、月相、时辰等的对应关系?《易经》与太极的关系: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学易经
2015-12-21知易行易知易行易
《易》是世界公认的神秘殿堂,它研究宇宙运动基本规律,揭示人类发展基本趋势,诠释万
物变化辨证哲学,义理象数,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万事之则,百科之母,大道之源,群
经之首,学问之宗,智慧之泉。让我们携手走进它,学习探索它那无尽智慧和永恒启迪。
《易经》是一部从古以来不容易学的经典,所以很多人说“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所以
言其不易,是因为《易经》一向被视为可以以“天书”名之的最难领会、最难解读的著作。
同时,《易经》是世界上唯一的符号经,而符号与文字交织在一起,有人称诡异之书,西方
人认为是东方之谜,就是因此而产生的。人们常说:“读《易》见天心。”“天心”怎易见?
由此,旨在“彰天心”的《易经》一书,其难以领会和解读,也就可想而知了。

孔子整理《易经》时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洁静”包括了宗教的、哲学的含义,
“精微”指精深微妙,指学习《易经》要非常虔诚,并保持非常冷静的头脑,慎密的思想。
宋代大儒朱熹,则对《易经》其书及神妙的《易经》大智慧的难以领会、不易解读的学术品
格深有所悟。作为一代儒学大师和教育家,朱熹在授徒讲学的过程中,也曾常常给前来问学、
求道的弟子们讲解《易经》中的大智慧。一次,他的弟子问:“读《易》未能达到融会贯通
的境地,这是为什么?”朱熹回答说:《易》不比《诗》、《书》,它是说尽天下后世无穷
无尽的事理,只一两字便是一个道理。人须是经历天下许多事变,读《易》方知各有一理精
审端正。今既未尽经历,非是此心大段虚明宁静,如何见得?此不可不自勉也”。本世纪
20年代,一代文学、史学、思想大师郭沫若先生说:“《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因为
它自己是一些神秘的砖块“八卦”所砌成,同时又加以后人的三圣四圣的几尊偶像的塑造,
于是这座殿堂直到20世纪的现代都还发着神秘的幽光”。

在这里对如何学《易经》,略述浅见,仅供有兴趣学习者参考。首先应当坚持如下四条原则:
第一、讲易理,不要牵附;第二、讲象数,不要神秘;第三,讲应用,不要迷信;第四、讲
弘扬,不要禁锢。其次是读法,先通读《易经》的“经”和“传”,然后重点反复多读《易
传》,即采取古人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理,再回过来读《易经》之上、下经,如此
打好基础,然后选择与个人性趣所近的易学论文或专著来开拓视野,这样可以算是进入了易
学之门,入门之后,登堂入室那就看个人修行如何了。

至于学习《易经》,还要从另一方面下功夫,其中有的部分符号需要下功夫背诵,才能熟练
的记住。卦由阴爻“—”和阳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象征自然界的八种最大最基
本的现象。《系辞传》很明确地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
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种由两仪来生成八卦的思路是很符合逻辑的。欲读《易经》,
必须先了解它组成结构的特点,首先要记住八个卦象的名称,仅看、读是不行的,必须要记
住。八卦的卦名分别为乾、坤、震、巽(xun)、坎(kan)、离、艮(gen)、兑(dui),分别代表天、
地、雷、风、水、火、山、泽。朱熹《周易本义》载的《八卦取象歌》,时至今日仍对学易
入门有帮助:“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复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这首歌诀,形象地把卦名和卦象的名称连成一体了,是学易入门的帮助。

卦名是六十四卦的名称,是对卦爻辞的高度概括,体现特定的义理和思维方式。分别为乾、
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
噬(shi)熆(he)、贲(bi)、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
明夷、家人、睽、蹇(jian)、解、损、益、夬(guai)、姤(gou)、萃、升、困、井、革、鼎、震、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熟记六十四卦的
卦名和卦序,是个必经的过程,也是应用周易的基本功。卦序除两个一组的“非
覆即变”,再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这个困难可靠朱熹《周易本义》所载的卦序
歌,较容易记诵六十四卦卦名和排列的先后顺序。卦序歌如下 :乾坤屯蒙需讼
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
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
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卦序歌将六十四个卦名中加上几个虚字如兮、与、兼、及三十备;另加上最后一
句,编成一歌是学易入门的又一帮助。

卦画也称卦象,很多人把学易看作畏途,主要的阻力就在于不知卦画,实际上只要掌握规律,
就能解决这项入门的阻力,这需要先熟练记住八卦的三个爻及每卦所代表的物质,如乾为天、
兑为泽、离为火等,再背诵分八宫的卦象次序,乾 坎 艮 震 为阳四宫,巽 离 坤 兑 为阴
四宫,每宫八卦的变化规律:一、本体卦,二、初爻变,三、第二爻变,四、第三爻变,五、
第四爻变,六、第五爻变,七、第四爻变回原爻,八、内卦变回本体卦,上下卦的物质连在
一起就是卦名的主要部分。在推演记忆的过程中稍作留意,你就发现:每宫的前四卦上卦都
是宫主卦,如乾宫的天天乾、天风诟、天山遁、天地否;而每宫的第四卦到第七卦的四卦中,
下卦都是宫主卦的对卦(指乾对坤、兑对艮、离对坎、雷对巽),如乾宫的天地否、风地观、
山地剥、火地晋。用些时间背诵熟习,则卦画难知即可解决了。

熟悉计算机二进制的朋友,这里就有一个更简便记住卦画和卦序的方法。如果把1看成阳爻,
把0看成阴爻,那么用二进制写出十进制的0到63,坤就是000000,剥就是000001,比就
是000010,...,乾就是111111,这就是伏羲六十四卦顺序和相应的卦画,也正是古代的历
法天体运行的规律的六十四卦方圆图,精确地说明了年、月、日和四季的运行规律。先说方
图,先天卦的数字,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龚五、坎六、艮七、坤八,右下角为乾卦,
我们由下向上看右边第一行,卦名都是以天开头的,全部八个卦,每卦的上卦,亦即是外卦,
都是天亦即乾卦,而每卦的下卦,亦即是内卦,都是依照先天卦的次序乾、兑、离、震、巽、
坎、民、坤配合的,所以成了乾、履、同人、无妄、姤、讼、遁、否等八个重卦。再从右向
左看横列的卦,重卦的次序是乾、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等八个卦,再仔细
分析这八个重卦的内外卦,又可以发现,内卦都是乾卦,而外卦从右到左,则是乾、兑、离、
震、巽、坎、艮、坤,又是先天卦的次序。左上角为坤卦,八卦排成一条斜线,其他类似。
再说圆图,等于我们的罗盘,首先用方图最上面的第一横列的坤开始,按数字排列顺序到姤,
从下到上逆时针排列成了右边的半个圆圈。然后用方图第五横列的复开始,按数字排列顺序
到乾,从下到上顺时针排列成了左边的半个圆圈。先天八卦循环过程是“先逆后顺”,为“S”
线, S线也是阴阳鱼的旋转方向。懂了这个法则,就一目了然。
学习熟了卦画以后,六十四卦都有卦辞,是说明每卦文字,内容包括自然现象变化、历史人
物事件、人事行为得失和吉凶断语等,或分为象占之辞、叙事之辞、占兆之辞三类。其通例
为先举出暗示意义的形象,或举出用于比喻的事例,然后写出吉凶的断语。具体可分为:先
叙事而后断吉凶;单断吉凶而不叙事;或叙事、断吉凶,再叙事,再断吉凶等不同体例。涉
及到狩猎、旅行、经商、婚姻、争讼、战争、饮食、享祀、孕育、疾病、农牧等内容。还记
载西周初期以前的历史事件,如“高宗伐鬼方”,“帝乙归妹”等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