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在IGRT放疗中摆位误差的分析

合集下载

宫颈癌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减少摆位误差的分析

宫颈癌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减少摆位误差的分析

宫颈癌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减少摆位误差的分析刘冉生;江波;石祥礼;王巍;袁智勇【摘要】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扫描在宫颈癌病人调强放疗摆位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病人20例,利用俯卧体架和热塑体膜进行体位固定,初次治疗前对病人行锥形束CT扫描,治疗过程当中每周行1次CBCT扫描,获取病人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上的误差数值,对这些数值进行分析并在线校正.结果20例病人总共进行了120次CBCT扫描验证,校正前病人在左右X方向,头脚Y方向,腹背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95±0.074)、(0.373±0.090)、(0.302±0.078) cm;校正后三个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014±0.012)、(0.034±0.022)、(0.020±0.017) cm;每例病人治疗过程中摆位的误差逐渐降低,体位重复率高,20例病人的放疗按计划顺利完成,肿瘤1年局部控制率100%,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CBCT扫描有利于对摆位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误差,以保证实施准确的处方剂量,减少辐射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为临床放射治疗提供质量保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ortance of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scan in setup of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for cervical cancer.Methods 2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were enrolled into the study and were immbolized with abdomen board and thermoplastic.All the patients were scanned by kilo voltage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before radiotherapy every week.The setup errors isocenter positions on the axes of X,Y and Z were record and the data and correct placement error were analyzed online.Results 20 patients (120 cases) were verified about the position by CBCT.Before correction,the setup error of 3 directions (X,Y,Z axis) is (0.295±0.074),(0.373±0.090) and(0.302±0.078),resp ectively;After the correction,the setup error is(0.014±0.012),(0.034±0.022),(0.020±0.017) cm,respectively.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and the setup error decreased gradually.One year local tumor control rate was 100%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 CBCT scan is useful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errors,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setup errors can make the does distribution of target and normal tissues around the organs more accurate,which provide quality assurance for clinical radiotherapy.【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7(021)002【总页数】4页(P303-306)【关键词】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锥形束CT;摆位误差【作者】刘冉生;江波;石祥礼;王巍;袁智勇【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防治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防治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防治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防治研究中心,天津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防治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正文语种】中文每年全世界因患宫颈癌死亡人数约20万,且我国每年新增病例13.15万,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宫颈癌一直困扰女性健康。

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摆位误差的分析

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摆位误差的分析

17 ・ 6
J ur a fQiia ie st fM e iie, 0 2, 1 3 , o n lo qh rUnv riyO dcn 2 1 Vo . 3 No. 2
头 颈部 肿 瘤 精 确放 疗 摆 位 误 差 的分 析
董 清 陈 勇 刘 伟 辛 勇
放 射 治 疗 的 目的 是 最 大 程 度 的 杀 灭 临 床 靶 区 内 的 肿 瘤 细 胞 , 时尽 量 减 少 周 围关 键 器 官受 量 在 精 确 放 疗 时 代 以前 , 同 由于 定 位 是 在 模 拟 机 下 , 受分 辨率 等影 响 , 可 能 精 确 确 定 肿 不
瘤 的边 界 , 了 不 遗 漏 肿 瘤 , 区 相 对 比较 大 , 治 疗 摆 位 过 为 靶 在 程 中 , 位 引 起 的 误 差 对 肿 瘤 靶 区 来 说 相 对 影 响 不 大 。但 现 摆 在 精 确 放 疗 时代 , 瘤 靶 区 已 非 常 精 确 , 微 偏 差 几 毫 米 可 能 肿 稍 就 漏 掉 了一 部 分 肿 瘤 或 者 把 临 近 重 要 器 官 照 射 在 内 , 此 在 因 肿 瘤 患 者 放 疗 过 程 中 , 位 精 度 就 要 求 非 常 高 , 疗 技 师 在 模 摆 放
2 结 果
3 5例 头 颈 部 患 者 采 用 U 型 塑 料 面 网 固 定 , 射 治 疗 摆 位 放
时 , 野 前 后 在 x、 Z方 向上 , 射 野 中 心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 缩 Y、 照 移位( 见表 1 , 中 1 在 X 方 向 是 6 )其 例 , 例 在 Y方 向 上 mm 1
等 位 置 , 纵 轴 激 光 线 通 过 人 体 纵 轴 。 在 透 视 下 机 架 转 使
到 9 。 2 0 , 节 头 部 , 两 侧 外 耳 孔 完 全 重 合 。 在 7 0或 7 。调 使 5

浅析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

浅析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月第1期Medical Diet And Health 2019 Jan. No. 1 221·综述·浅析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施逸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 201901)摘要:21世纪,放射治疗正在朝着高精度的方向发展,而摆位误差则直接和放射治疗的精准度相关。

笔者综述了摆位误差的几种测量方法,希望能为临床的放射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依据。

关键词: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综述中图分类号:R73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1-221-001放射治疗的作用是在消灭靶区内肿瘤细胞的同时,又能减少对周围重要器官的损伤和影响。

所以,制订放射治疗方案,除了要考虑靶区的剂量之外,还要充分考虑靶区周围的健康组织、器官的受量,以此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

ICRU50号报告对光子线照射的靶体积进行了定义[1],包括计划靶区(PTV)、大体积瘤区(GTV)以及临床靶区(CTV)。

在ICRU62号的报告中,进一步补充了这一概念,提出计划靶区PTV属于集合概念,指的是任何可能的几何变化确定的、让所设定野大小与分布可以让CTV获得常规剂量的容积[2],除了CTV自身、照射过程中患者的器官移动(ITV)之外,还包括日常摆位不确定导致的靶体积、靶位置发生改变(SM)等因素造成的扩大照射组织范围。

适当的放疗可以避免周围器官组织过多的受量,但患者的体位、射野在照射、摆位中出现偏移,仍然会让靶区边缘的剂量难以确定。

一旦CTV-PIV的边界太小,那么肿瘤的局控率便会降低,正因如此,才更应该采用有效措施,减少测量的摆位误差。

1 摆位误差的概念实际的治疗位置与治疗的参考位置之间的差异即为摆位误差[3]。

射野图像与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模拟定位片分别提供了实际治疗位置和治疗参考位置,不透光标记物、解剖结构和射野的外轮廓都能显示在参考图像、射野图像上,从而为比较射野图像、参考图像的骨性标志、标记物提供参考。

影响宫颈癌治疗摆位精度的因素分析

影响宫颈癌治疗摆位精度的因素分析

影响宫颈癌治疗摆位精度的因素分析
叶素贞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2(10)34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癌治疗摆位精度的各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5例,使用图像引导技术进行放射野的确定,观察该技术在提高宫颈癌治疗摆位精度方面的优势.结果使用图像引导技术进行放射野的确定,使摆位误差在 x、y、z 轴上分别为
(2.32±0.02)mm、(1.23±0.01)mm 和(-1.46±0.04)mm,旋转轴误差分别为(0.12±1.21)°、(-0.07±1.50)°和(0.43±1.07)°,平均误差均比较小,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图像引导技术在宫颈癌定位时可以达到比较高的精度,降低实际放疗时出现的摆位误差值,提高放疗效果,有较好的实际运用价值.
【总页数】2页(P257-257,258)
【作者】叶素贞
【作者单位】厦门市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福建厦门 36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3
【相关文献】
1.宫颈癌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李芳;张伟华;王媛;梁秀文
2.呼吸运动对宫颈癌调强放疗摆位精度的影响 [J], 游雁;李赓
3.影响体部肿瘤放疗摆位精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J], 王宇;汪延明;武霞;赵惠
4.影响体部肿瘤放疗摆位精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J], 王宇;汪延明;武霞;赵惠
5.肥胖体型对宫颈癌调强放疗摆位精度的影响 [J], 钟良良;吴秀芳;王肇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摆位参考点在宫颈癌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摆位参考点在宫颈癌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
选取 2 1 0 0年 1 1 在笔 者所在 医院行适 形放疗 的 3 ~ 0月 0例
病理确诊为宫颈鳞癌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
1 5例患者 , 年龄( 67 31 岁 。 4 .5 .3) - 4
1 . 机器设备 2
片 。每 例患者首次 治疗前和治疗 1周后都拍摄 验证片 。
摆位 误差 的产 生 和来 源进 行 分析 。放 射治疗 是 宫颈 癌的 主要
疗 体位 重新 固定 , 在真 空袋 和皮 肤 的 3个 “ ”字贴 上 3 并 十 个
小 铅点 , 为定 位参 考点 。按 照 医嘱单 上 的扫描 范 围 以 5mm 作 层 距 、 5mm层厚进 行扫描 。确保扫 描时参考 点在扫 描范 围内 。
移, 对其摆位误差 进行分析 对 比。结果 3 0例患者共拍摄 1 0 2 张射野 验证片 。 纯 的真空垫 固定组 ( 单 对照组 ) 摆位误差 x、
Y、 z轴 分别为 ( . 22 m ( .2411 mm和( . 1 8) 33 4 .2) m、 21 . 6- - 0) 31 4 . mm。固定体 架加真 空垫加摆位 参考点 固定 ( 0- 9 实验 组 ) 的摆位误差 x、 z轴分别 为 ( . 1 2) Y、 18 4 . mm、 1 641 2) m 和( .64 . m 8- 3 (. . m 6 -2 1 08 7 - 2) m。实 验组和对 照组在 X、 Z方 向的 摆 位误差有 统计 学意义 ( P< O0 , . 5) Y方 向摆位误差 的差异 无统计学 意义( P> 00 ) 结论 通过体位 固定的质量 控制 .5 。
15 摆 位 误 差 测 量 .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对宫颈癌调强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分析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对宫颈癌调强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分析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对宫颈癌调强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分析宋伟;徐文涛;周菊英;秦颂兵【期刊名称】《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年(卷),期】2014(0)2【摘要】目的: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CBCT)分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

方法随机选取18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行CBCT扫描,每周1次。

获得在左右(X)、头脚(Y)、腹背(Z)方向上的误差值。

结果在X、Y、Z方向上总体误差分别为(1.64±2.16)mm、(2.92±3.60)mm、(1.57±1.85)mm;摆位误差的绝对值在X方向上94.3%≤5 mm、Y方向上89.8%≤5 mm、Z方向上93.2%≤5 mm。

结论采用CBCT技术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地对摆位误差进行实时验证,并为靶区的外放范围提供参考,从而为临床提供质量保证。

【总页数】3页(P342-343,346)【作者】宋伟;徐文涛;周菊英;秦颂兵【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江苏苏州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5;R737.33【相关文献】1.千伏级射野验证片和千伏级锥形束CT对鼻咽癌摆位误差监测的对比研究 [J], 迟锋;王宇留;何振宇;林承光;王岩2.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的变化趋势:基于千伏级锥形束CT的前瞻性研究 [J], 李庆;尹龙斌;谢慧轻;张莉;严芳3.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中不同配准区域的摆位误差 [J], 傅万凯;邹钦凤;刘利彬;黄家文;柏朋刚;陈新4.千伏锥形束CT(kV-CBCT)图像引导宫颈癌放射治疗的三维摆位误差分析 [J], 朱清红;陈小君;甘庆权5.应用锥形束CT校正宫颈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研究 [J], 高琨;许君艳;邓烨;李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误差分析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误差分析

每例患者进行 盆腔 C T扫 描 前 均 要 求 充 盈 膀 胱 ,层 厚 均 为 5 c 并 传 到 Pn al 疗 系 统 。 医生 在 C m inc e治 T图 像 上 勾 画 临床 靶 区 (l ia t gt ou ,T , 括 术 后 瘤 床 、 c ncla e vlmeC V)包 i r 阴道 残 端 及 盆 腔 淋 巴引 流 区和 需 要 保 护 与 限 量 的 正 常 组 织 ( 胱 、 肠 、】 膀 直 , 、
系统 摆 位 误 差 , 数 的标 准 差 代 表 随 机摆 位 误 差 。 均
3 结 果

医疗 卫 生装 备 ・0 2年 1月 第 3 21 3卷 第 1 期
C ieeMeiaE up et ora・ o. ・ o1Jnay2 1 hns dcl q im n un l 1 3N .・aur・0 2 J V 3

6・ 6
Cl i l dc l q ime t 医 械 临 床 ic n a Me i up n aE I
表 1 各 患 者 摆 位在 各坐 标 轴 移 动 均 数 (- ) x s +
仍 然 可 以提 供 绝 大 多 数 软 组 织 轮 廓 信 息 ,其 图像 不 但 可 在
w r (.+ .1 m (.3 1 1 m a d (.1 1 6m rset e . oc s n D i ni r -ra e tIR ee 1 1 ) , 57 + . ) n 06 + . ) m, ep c vl C nl i ay ol e pe t t n G T 9 6r a 3m 0 i y uo l n em
向 ) , 轴 ( 疗 床 前 后 方 向 ) Z轴 ( 疗 床 上 下 方 向 ) 3个 、, 治 、 治 等

CBCT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人工摆位误差中的应用价值

CBCT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人工摆位误差中的应用价值

CBCT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人工摆位误差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人工摆位误差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1月我院拟行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的患者36例,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I组(BMI<24kg/m2)15例、II组(24kg/m2≤BMI<30kg/m2)13例和III组(BMI≥30kg/m2)8例。

三组患者放疗前均采用CBCT扫描,获取前后方向(X)、头脚方向(Y)、左右方向(Z)三个方向上的线性误差以及旋转误差。

比较三组患者首次摆位及摆位误差纠正后2~6次摆位的X轴、Y轴、Z轴的线性误差及θX、θY、θZ的旋转误差。

结果三组患者2~6次摆位X轴、Y轴、Z轴的线性误差低于首次摆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摆位及摆位误差纠正后2~6次摆位Z轴的线性误差III组高于I、II组,II组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患者2~6次摆位θX、θY、θZ的旋转误差低于首次摆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摆位及摆位误差纠正后2~6次θY、θZ的旋转误差III组高于I、II组,II组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BCT应用于宫颈癌调强放疗中能明显减少人工摆位误差, 确保实现精确放疗;而BMI可影响摆位误差的发生,超重、肥胖者应尽可能采用图像引导放疗。

关键词:CBCT;宫颈癌;调强放疗;人工摆位;误差中图分类号:R737.33;R814.42 文献标识码:B目前放射治疗是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癌症各期均可使用,疗效均较好[1]。

调强放射治疗(IMRT)是一种高精度放疗,广泛应用于盆腔肿瘤患者的治疗中[2]。

其中患者的摆位变化、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位移等因素极易导致摆位误差,女性肥胖患者尤为明显,阻碍了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精度的提高[3-4]。

因此,如何解决这些不确定因素,保证摆位的准确性对宫颈癌调强放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癌在
IGRT放疗中摆位误差的分析
发表时间:
2018-12-17T11:15:05.627Z 来源:《大众医学》2018年9月 作者: 安志玲
[导读] 目的 分析宫颈癌在IGRT放疗中的摆位误差。

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癌在IGRT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8年6月33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活检
确诊,未进行过放化疗。对
33例宫颈癌患者行IGRT治疗,观察首次摆位后X轴(左右)、Y轴(腹背)、Z轴(头脚)方向偏移误差,计算
出摆位误差值下靶区和危及器官股骨头、膀胱、直肠的剂量分布范围。结果
33例宫颈癌患者共行165次首次摆位后CBCT扫描,在X、Y、Z
轴向上的误差值分别为
0.639±3.06 、0.785±2.59、0.712±2.25;靶区及危及股骨头、膀胱、直肠的剂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01~8.62、-12.6~
43.80
、-10.34~11.97。结论 宫颈癌在IGRT放疗中存在摆位误差,且宫颈癌的摆位误差可引起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明显变化,因此,分析摆
位误差产生原因及误差范围,才能有效提高放疗的准确性。

关键词:宫颈癌;IGRT放射治疗;摆位误差

宫颈癌(uterine cervix cancer,UCC)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每年约有20 多万女性死于宫颈癌。随着放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宫颈癌
的治疗除了手术外,
IGRT(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放疗已成为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方式,IGRT放疗能使放疗高剂量分布在三维立体
方向,与肿瘤的形状完全一致,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照射范围,提高了放疗强度和减少了并发症。
IGRT放射治疗利用影
像系统(
CBCT、CT等)实时修正因误差(如计划、摆位和器官运动等)所致靶区移位,充分考虑了器官和靶区放疗分次内和放疗分次间
运动,利用先进的影像设备对肿瘤和关键器官进行监控,并能根据器官和靶区位置和形状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
“追随”靶区,实
现肿瘤真正意义上的
“适形”放疗。IGRT放疗能真正做到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低损伤,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对宫颈癌患者
实施
IGRT放疗时,因腹部软组织丰富,体内的治疗靶区周围空腔脏器及肠管的蠕动、膀胱、直肠的充盈程度不同等增加了治疗中摆位误
差。本文旨在分析宫颈癌在
IGRT致癌中的摆位误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33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活检确诊,未进行过放化疗。年龄最小41岁,最大72岁,平均

42.6±3.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平均(6.5±1.1)年。病理诊断:鳞癌25例,腺癌6例,腺鳞癌2例。肿瘤分期根据2009年FIGO
分期标准:
Ⅱ期9例,Ⅲ期19例,Ⅳ期5例。排除不能耐受治疗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接触性或者是性交后出血、绝经后
阴道出血。卡氏评分
>70分,无心、肝、肾功能异常。
1.3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3
例宫颈癌患者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分析
33
例宫颈癌患者共行165次首次摆位后CBCT扫描,在X、Y、Z轴向上的误差值、95%可信区间、极小值、极大值见表1。

表1 33例宫颈癌患者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分析(x ̅±s)
误差值95%可信区间极小值极大值
上限下限
X轴
0.639±3.061.6740.526-5.009.00
Y轴
0.785±2.591.2370.314-4.007.00
Z轴
0.712±2.251.2580.273-7.0011.00
2.2
靶区及危及股骨头、膀胱、直肠的剂量变化范围

靶区及危及股骨头、膀胱、直肠的剂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01~8.62、-12.6~43.80、-10.34~11.97。见表2。

表2 靶区及OAR剂量变化范围
靶区及OAR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
股骨头-7.01~8.62-10.33~3.45-2.83~4.12
膀胱-12.6~43.80-2.36~12.25-1.28~3.45
直肠-10.34~11.97-1.46~3.62-4.68~9.34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常用治疗手段,各期宫颈癌均可放射治疗,但肿瘤分期Ⅱb期及以上则以放疗为主。现代放射肿瘤学已逐步从常规外
照射向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发展过渡,
IGRT放疗为目前治疗宫颈癌放疗的主流技术之一,通过调整剂量强度分布使三维方向上靶区剂量分布
均匀,增加靶区内受照射剂量,但每次摆位时位置会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就有可能使放疗靶区漏照或少照,使高剂
量区域移到危险器官上。因此,降低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是精确放疗成败的关键。放疗摆位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导致误差的
产生,这些因素主要归纳为照射野位置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具有规律性和重复性,主要与机器设备的精度和不同技术员的摆
位标准不同所致。随机误差具有随机性,主要与机器设备的不稳定、患者器官移动、体形改变、摆位标记不清以及技术员的操作误差有
关。

本文测量结果显示在X、Y、Z轴三个方向上,发现X轴摆位误差最小,可能是由于X轴选取的匹配结构为闭孔,移动度小;X轴的体表
定位线画在体中线,不易发生挤压、牵拉;
Y轴方向的误差大于X、Z轴方向,可能是由于沿身体长轴方向上的可塑性较大或因腹部限制呼
吸导致误差在
X、Z方向上动度较小,而Y方向通过膈肌运动调节呼吸的缘故,即其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临床意义不大。另一个原因为
患者的自身情感,因害羞未充分暴露定位皮肤的标志点,导致摆位过程中被挤压和牵拉;还有就是标志线模糊未及时补线,医师补线视觉
误差引起的。建议体表线不清楚时,最好在模拟定位机下补线,以减小人为失误,不可凭经验办事。通过
CBCT对放疗摆位中出现的线性误
差和旋转误差进行校正,可以大大缩小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提高放疗的精确性。宫颈癌摆位的误差主要表现在
Y、Z方向,主要是受到皮
下脂肪、呼吸、膀胱充盈、双腿分开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宫颈癌的计划靶区除考虑摆位误差外,还应考虑受膀胱和直肠充盈程
度影响而导致的子宫移动。股骨头、膀胱和直肠是危及器官,应尽可能减少对股骨头、直肠和膀胱的照射体积剂量。本研究表
2结果显示,
33
例宫颈癌患者共行165次首次摆位后CBCT扫描,靶区危及股骨头、膀胱、直肠的剂量变化范围分别

-7.01~8.62、-12.6~43.80、-10.34~11.97。


综上,宫颈癌在IGRT放疗中存在摆位误差,且宫颈癌的摆位误差可引起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明显变化,因此,分析摆位误差产生原因
及误差范围,才能有效提高放疗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刘凯,秦永辉,王多明.胸段食管癌图像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和近期疗效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21-22.
[2] Shin JS
,Shin E,Han Y,et a1. Analysis of changes in dose distribution due to respiration during IMRT[J].Radiat Oneol J,2011,29

3):206-213.

[3]
秦永辉,赵春樱,王若峥.图像引导调强放疗在食管癌治疗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3):282-287.
[4]
李列,缪炜烈,刘兴文,等.80例盆腔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3,36(2):158-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