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2024年中美选秀真人秀节目比较研究》范文

《中美选秀真人秀节目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娱乐产业的飞速发展,选秀真人秀节目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作为两个文化影响力巨大的国家,中国和美国的选秀真人秀节目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的选秀真人秀节目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从文化背景、节目形式、选手选拔、评委制度等方面展开分析。
二、文化背景比较1. 中国选秀真人秀节目:中国的选秀真人秀节目大多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了现代流行元素。
例如,音乐类选秀节目常以民族音乐、传统乐器等元素为选手加分项,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美国选秀真人秀节目:美国的选秀真人秀节目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新,追求多元化和包容性。
选手来自不同的种族、文化和背景,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三、节目形式比较1. 中国选秀真人秀节目:中国的选秀真人秀节目通常采用多轮淘汰制,注重选手的才艺展示和观众投票。
同时,节目还设有导师制度,通过导师的指导和点评,帮助选手提升才艺水平。
2. 美国选秀真人秀节目:美国的选秀真人秀节目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才艺展示外,还注重选手的个性塑造和故事线发展。
此外,节目制作方还会邀请知名艺人担任评委或导师,为选手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
四、选手选拔比较1. 中国选秀真人秀节目:中国的选手选拔通常以海选为主,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广泛招募选手。
选拔过程注重选手的才艺水平和个人魅力,同时也会考虑选手的背景和故事。
2. 美国选秀真人秀节目:美国的选手选拔同样以才艺为主,但更注重选手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此外,美国选秀节目还会关注选手的个人经历和故事线发展,为观众提供更多情感共鸣和看点。
五、评委制度比较1. 中国选秀真人秀节目:中国的评委制度通常以专业性和权威性为主,评委多为业界知名人士或专家。
他们对选手的才艺水平和表演风格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选手提升水平。
2. 美国选秀真人秀节目:美国的评委制度更加多元化和开放,除了专业评委外,还会邀请知名艺人或明星担任导师或评委。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趋势

40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7期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中国电视综艺从1983年的春晚开始,也正是受到春晚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综艺都是以晚会的形式呈现,到1990年的《综艺大观》播出推动了综艺市场的发展,也让更多的制作人看到了中国电视综艺发展的潜力随即到1991年的《曲苑杂坛》但由于时代的进步这种单纯以歌舞、小品、相声为主题的综艺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多的电视制作人对中国电视综艺市场提出了更多的设想。
到1997年7月《快乐大本营》、1998年11月《幸运52》这两档节目为地方卫视、省级卫视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两档节目的播出也成为一种风潮,让中国电视综艺市场逐渐红火。
现如今中国综艺市场历经了多年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外综艺渐渐进入中国电视制作人的视野,随即出现了大批从韩国引进版权在国内制作的综艺如《奔跑吧兄弟》、《两天一夜》等,这类综艺很快爆火占据中国市场的大部分,也正是这些综艺的爆火,让更多人提出了对综艺的质疑。
一、中国电视综艺现有市场中国综艺现有市场较为广阔,但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导致电视综艺市场受到冲击,网络成为主要播出平台,同时由于国家审核政策等影响,导致电视台或制作方更倾向于网络总有,因此,电视综艺市场在近几年有所缩水。
这种发展现状也推动了电视综艺制作方的方案优化和制作改革。
(一)市场背景在互联网时代,省级卫视开设视频App 如芒果TV 等,加之视频制作公司的发展使得电视综艺市场遭受重创。
同时网络发达,科技的不断进步多种移动设备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改变了人们的观看习惯,从定时定点通过电视观看到随时随地通过便携点子设备观看,这种观看方式的转变让人们不再依赖于数字电视的观看冲击了电视行业,在这种冲击下也不断向电视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包括体制改革、内容营销、节目翻新等。
在这种市场情况之下,电视综艺的内容也渐渐固化。
论音乐类选秀节目成功的因素

从 湖 南 卫视 的 《 我是 歌 手 》到 江苏 上的处理。 《 我是歌手 》 《 中国好声音 》
镜头 前讲 述 自己成名 前 的奋 斗经历 ,甚
卫视 的 《 全能星 战 》,从辽 宁卫视 的 《 激 情 唱响 》到浙江卫视 的 《 中国好声音 》,
《 中国梦想秀 》 《 中国 好 歌曲 》等优质 的 至坦 言 曾经 想放 弃这 条路 。这像 是告 诉 音 乐类 选秀节 目的热播 ,说 明现在 中国音 大家 ,明 星也 是普 通人 ,也 是需 要经 过
摘
要: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 电视 节 目正朝 着多元化 的方向快速发展 , 其 中真人 秀类的音 乐类选秀节 目受到 大众 的喜 爱和追捧 。
本 文对现 时火爆 的音乐类选秀节 目进行探讨 ,分析其取得成功 的因素。
关键词 :选秀节 目;创意 ;平 民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_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_ ● ● ● ● ● ● ● ● ● ● ●
个创新有趣 的选人方 式无 疑打破了以往 人 和 《 我是 歌 手 》这两 档热 播 的音乐 类 选 生 一定 的 距离 。然 而 《中 国好 声 音 》中 们脑海里那个评 委看 完选 手表演然后打出 秀 节 目无 疑是 节 目里 的法 拉利 ,精心 打 的 四位 明 星导 师却 一改 这种 形 象 ,在 遇 分数 的比赛模式 。 《 中国好声音 》的另外 磨 每一 个零 件 ,细节 决定 成败 这句 话 再 到 自己欣赏 的渴 望 的选手 时还 会放 下 身
从艺术学视角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泛

2022.11在艺术学的研究视域里,对于纯艺术的研究往往被看作是正统的选择,如对琴棋书画作品的分析等。
近年来随着视频艺术的兴起,对电视节目艺术学层面的研究逐渐由“俗”到“雅”,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这和当代涌现出的著名导演以及他们领衔拍摄的许多优秀剧目有关系,如在2011年出品的郑晓龙导演拍摄的《甄嬛传》、张开宙导演拍摄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及张永新导演拍摄的《觉醒年代》等,这些电视剧都在追求从画面到情节再到内涵的雅致或高尚。
此外,以《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为代表的真人秀综艺节目取得空前成功,其文化审美符号也值得研究。
本文通过研究艺术学在真人秀综艺节目中的作用,分析这些综艺节目受市场欢迎的原因。
一、艺术学视角下的“真人秀”1.“真人秀”节目的亮点电视文化是文化形态的一种。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文化的属性越来越多元化。
电视文化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
综艺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其中涌现出大量的真人秀节目。
相较于传统的电视节目,“真人秀”属于新生事物,它凭借着娱乐大众的优势,俘获了以年轻人为主的一大批观众的心,从而成为综艺节目的主要门类。
江苏卫视《奔跑吧兄弟》播放期间,其长期占据综艺节目收视率榜首位置,以至于在观众的呼声中后续推出《奔跑吧兄弟2》,一直延续到《奔跑吧兄弟10》。
从这个综艺节目的成功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经验:一是请适宜的嘉宾参加,不断为节目增加笑点;二是通过故事化演绎,不断强化人物特征,增加了综艺节目的故事性,使平平常常的游戏有了很强的故事性,有了亮点,从而实现了不错的收视率。
2.“真人秀”节目的槽点“真人秀”综艺节目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较为年长的人以及部分心理年龄较为成熟的人对此类节目抱怨不断,认为这种节目除了使人笑上一阵之外,难以获得有用的知识。
诚然,从某种层面上来说,综艺节目带给许多身心疲乏的观众以笑声,使得他们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沉浸在综艺节目精心营造的氛围中,短暂忘记现实中需要面对的许多难题。
博采众长,兼容并蓄

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作者:洪艺华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5期摘要:随着大型原创励志声乐综艺《声入人心》的开播,在社会上引起了民众的广泛讨论。
本文从曲目选择、演唱形式与唱法等方面,来探讨《声入人心》对声乐类综艺的创新与推广,并从中思考如何使高雅音乐更好的走进大众生活之中。
关键词:《声入人心》声乐《声入人心》是由湖南卫视制作的大型原创励志声乐综艺,邀请了廖昌永、尚雯婕、刘宪华三位著名的音乐人担任导师,在100天的时间内对36名演唱演员进行不断的选拔,选手通过各种形式演唱作品,并根据所获成绩在“首席”和“替补”两个角色间不断轮换,整体节目分为舞台公演和真人秀两部分。
这档节目自开播起,便引起了专业人士以及音乐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与评议,其中有几处更是值得借鉴。
一、曲目选择多元化《声入人心》这档节目是以古典音乐作为立足点,但不同于以往音乐类节目常以同一类型的声乐作品作为演唱曲目,《声入人心》中的曲目选择十分丰富。
(一)语言在《声入人心》第一季12期节目的演唱曲目中,中文与外文歌曲都被演唱过。
其中在中文演唱中,有的选手还运用了一些方言为歌曲增添色彩;外文歌曲也不仅仅局限于意大利语,还有德语、法语、英语等。
在一开始《声入人心》就定位明确,这并不是一档只为了让专业音乐人士学习欣赏的节目,更多的是为了打破大家对学院派的一种固有看法,将高雅艺术更好的大众化,所以选择的多语言作品虽然会带来一些障碍,但选手总体上选择的都是一些旋律优美、易于上口的曲目,巧妙的避免了这一尴尬,同时又将作品展现了出来。
(二)类型作品类型方面,有音乐剧《猫》中的选段《Memory》、《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选段《世界之王》,有歌剧《女人善变》《你不要再去做情郎》,有民歌《小河淌水》《手挽手》,有艺术歌曲《故乡的云》,同时还选择了一些流行作品,如《追寻》《慢慢喜欢你》等,这些作品除了类型多样,在作品时间的跨度上也是较长的,加深了大众对声乐作品的认识。
2016年音乐类综艺节目趋势盘点

1 1 . 2 5
本 中的 乐类综 艺 采用较 为狭 义的定 义,排除 了以偶 像养成
1 了 目。并 } 1 . ,本 6 』 f 究 的 频 道 限 定 在一 线 省 级 卫 视 。 昕 以 , 本 文 选 你唱 》 、 浙 江 的 《 中 国 新 歌 声 《 谁 是 大 歌 神 《 梦 想 的 声 音 ,
主题的 节 目 例如 《 燃烧 吧少 年 《 蜜蜂 少女队》《 星动亚 洲》等 有 6档 鼠 丁 音 乐 竞 技 模 式 , 取 的 音乐综 艺 竹目样 本包括湖 南卫视的 《 我 是歌手 第四季》《 我想和 宣 称 自己 并 没 有 任 何 淘 汰 机 制 或
东 方 卫 的 灭 籁 之 战 , 江苏 卫 视 的 《 看 见你 的 声音 》《 盖 世 英 雄 《 蒙l f j j 唱 将 箔 清情 》 ,以 及北 京 卫 视 的 《 跨 界 歌 士 。
2 0 1 6年 1 . 1 -1 2 . 2 0主要音乐类综艺 节目 ( c s m 5 2 )
中 《 新曩 击
浙江卫斑
竞技 P K
3 . 3 1 8
不 过 ,虽 然仍 占据 主 流 ,但
代芷。 冀 手 节四 夭箍之战
絮面 H 将 清『 1 l 『 蚺 诳 垃七 牲冲 修鬯昀占 代想 即 将l 界 王 卉 r ) 0 古哥
一
模式 : 竞技 P K
名为 《中国新歌 声 》 )已经战 勾旨乐亮技 模式 的旗帜 ( 虽然 《 中国好 模 式 仍 占主流 ,悬 疑 推 理 声音 》更 多地被认 为是 选 秀节 目,但竞技 的元素 无法与选 秀割 裂开 模式迅速崛起
来) .并 I l 1 . 艰难趟越的 现象绒 目。因此 ,对于 岳来者而言 ,如何 避 范拽的 同 顷化 ,运用 种微 刨新实现 差异 化竞争 ,是必 须面对 的现 。2 1 ] 1 6年以来 、针 对音 乐类综 艺的 种新玩法 湖南卫f 北京卫 江 卫
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简史

中国综艺节⽬发展简史1983年2⽉12⽇,中国第⼀届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这开创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的先河,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和表达⽅式的重⼤变⾰。
从创⽴之初,春晚便形成以⾳乐、曲艺、舞蹈、相声、⼩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体的综合⽂艺演出,它是匮乏年代⽼百姓⽂娱⽣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春晚,⽆论是⾳乐、舞蹈,还是相声、⼩品,都不仅仅是简单⽽纯粹的娱乐,⽽承载着歌唱祖国、赞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责任。
这种宏⼤叙事的“晚会⽂化”,在相当长⼀段时间内引领着中国电视传媒与意识形态互动的潮流。
但随着⾰命年代的远去,消费时代的步步临近,政治开始去魅,并逐渐放松对⼈们⽇常⽣活的控制,“个⼈”、“娱乐”开始代替“集体”、“理想”充斥在⼈们的私⼈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电视综艺节⽬的发展⼤致经过了以下四个阶段:晚会节⽬时期1990年3⽉14⽇,⼀档叫做《⽂艺天地》的栏⽬在中央电视台⼀套开播。
后来,它改名叫做《综艺⼤观》。
《综艺⼤观》是⼀个标本式的电视⽂艺晚会栏⽬,延续了春晚的主要风格,可以看作是⽇常版、微缩版的《春节联欢晚会》。
《综艺⼤观》同《春节联欢晚会》⼀样,开播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收视率在全国综艺节⽬中长期稳居第⼀,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数达2亿。
紧接着,《东西南北中》、《曲苑杂坛》等衍⽣栏⽬相继出现,并且均得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观》等晚会节⽬的成功,得益于寓教于乐,将宏⼤叙事的东西蕴藏于⼈们喜闻乐见的⽂艺节⽬⾥,这⽐⾰命年代空洞抽象的⼝号、⼤字报更具春风化⾬的功效。
纯娱乐节⽬时期随着市场经济对⼈们⽇常⽣活的进⼀步建构,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们对⾰命年代的记忆已愈来愈模糊,⽽消费、娱乐的时代主题愈来愈凸显。
正是在这个时期,《综艺⼤观》、春晚等⼀批承担着传统教化功能的⽼牌综艺节⽬,开始呈现疲态。
电视湘军的横空出世,令⼈们对电视综艺节⽬的期待更为多元。
《快乐⼤本营》开播于1997年7⽉11⽇。
金声玉振大音声稀——从浙江卫视音乐真人秀“中国好声音”谈起

金声玉振大音声稀——从浙江卫视音乐真人秀“中国好声音”
谈起
龙符
【期刊名称】《民族音乐》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当今中国,几乎所有的省级上星卫视电视台,都在比拼、寻找、发现、
搜索“中国好声音”。
因为,收视率、观众、娱乐界渴望一大批“中国最美的歌喉”。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龙符
【作者单位】云南文山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电视音乐节目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为例 [J], 闫冰
2.当代中国音乐类选秀栏目的新发现--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栏目为例 [J],
马爱红
3.艺术如何应世——从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谈起 [J], 李鹏
4.我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创新探索r——以浙江卫视《梦想的声音》为例[J], 杨晓
5.融媒体背景下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为例 [J], 韩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现今已经成为了综艺节目中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历了十几年的变化发
展,不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在很大程度上对观众的价值观和欣赏水平进行了引导,
所以这类节目现在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对此我国电视节目制作也应该加强对这类节目的重视,
尽可能做到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保证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长远发展。
一、我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其实,几乎所有的电视节目都是商业化的节目,其追求经济
利益,也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我国的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中,
依旧存在着过于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节目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的问题。例如,许多音乐类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比赛过程中,节目组会采取让观众以短信的形式支持自己喜欢的选手,这
种以增加短信业务,提高经济利益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再加上真人秀节目的过分夸张,
或不恰当引导,会造成观众对节目的错误认知,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众的价值观。所
以电视节目制作方在选取投票方式或者插入广告方面,一定要采取恰当的途径,不能为了获
取优厚的经济利益,而忽视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对观众和社会的消极影响。
(二)严重缺乏创新意识。目前,我国的很多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而且国内的相互借鉴现象也十分严重,很多节目可以说毫无创新理念。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
目如果一直持续这样的状态,不但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还会严重影响我国电视行业的发
展。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所以必须要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体验,满
足观众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这就要求电视节目制作人要勇于创新,不能一直照搬照抄,否则
电视节目的生命力也会逐渐衰弱。
(三)严重欠缺真实性。电视节目是商业化节目无可非议,但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视率
和经济利益,过度包装节目和参赛选手,使得选手的情感故事严重缺乏真实性,这样会直接
导致电视节目和选手失去观众的信任,进而影响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效果。其实包装可以说
是一种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艺术,但是过度包装就会让观众觉得没有真实感,甚至
会产生反感和排斥心理。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评委之间的绯闻炒作,很多评委在对选手进行评
价时,表现地十分激动愤慨,故意煽情,这其实只会让观众觉得节目是在炒作和包装,欠缺
真实性,长此以往,观众就会渐渐失去兴趣,从而严重影响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长久发
展。
二、我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我国的大多数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可以看出,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引进的国外的模式,虽然大部分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但是毕竟在未
来的发展道路上,还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模式,这就要求我国的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必须自
主创新,提高原创能力。具体来讲,实现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创新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其一是实现观念创新,这就需要电视节目制作人具备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深入观察了解观众
的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构思,制定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模
式。同时也可以与其他的节目制作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汲取他人的优势,加入到自己的想法
中去。其二是实现内容创新。其实对于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而言,选择一个新颖的题材才
是关键,因此,节目制作人必须实现内容上的创新,也就是创新音乐题材。虽然我国的音乐
人才不少,但是很多都倾向于追求流行音乐,却很少有人创作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为
此,音乐制作人还需加强对具备民族特色的原创音乐的重视。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具有丰
富的优秀艺术资源,而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更应该积极吸收民族元素,汲取民族艺术文化
的精髓,以此创新节目的内容,不仅能够使节目成为原创内容,还能够是节目具备独特风格。
(三)掌控节目参与人物的真实性。目前,电视叙事的手段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音乐
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节目的表现形式,加入了许多的情感色彩,
提高了收视率,但是其中不乏一些缺乏真实性的情感故事,这就使得节目的真实性有所下降。
例如很多节目在开始的时候,会播放选手的一段视频,其中有很多心酸又曲折的故事,让人
很是揪心,进而就会加强对选手的关注。但是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迫于现实压迫,为了生
活放弃梦想的人到处都有。其实塑造形象无可厚非,然而过度就会势得其反,引起观众的猜
忌。所以在进行选手的人物塑造时,节目组要注重把握叙事程度,掌控选手的情感故事真实
性。最近几年很火的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逐渐增多,在电视中,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一些为
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的音乐爱好者。但是实际生活中的却往往并非如此。既然是音乐类电视真
人秀节目,就应该注重音乐,可以尝试将选手的一些情感故事和生活素材融合到节目中,以
此增强节目效果,但是,不恰当地运用或是过分地渲染,只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失去观众
的信任,从而严重影响节目的长远发展。因此,节目组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当地掺杂
选手故事,掌控选手的故事素材的真实性,以此保障电视节目的优良发展。
我国的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在经历了多年的变化发展之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并正在逐渐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虽然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但是电视节
目制作的相关工作部门也在不断地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创新,长期下去,我国的音乐类电视
真人秀节目必然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