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母猪产仔数

如何提高母猪产仔数
如何提高母猪产仔数

如何提高母猪产仔数

一、养好种公猪。要加强营养,保证精液品质;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合理使用,严格控制种公猪的初配年龄、体重及配种次数,避免未老先衰。一般种公猪的初配年龄为8-9月龄,体重为100公斤左右。

二、养好母猪。要调整好母猪膘情,注意饲粮的全价性,特别注意在饲粮中搭配充足的优质青饲料,增加母猪排卵数,提高卵子质量,也要掌握好母猪初配适期,一般母猪初配年龄为8月龄,体重75-100公斤。

三、适时配种。一般在生产中多在发情后第二天开始配种,由母猪是分期排卵,所以就必须设法使精子多和一些卵子适时相遇,才能形成更多的受精卵,所以每一个情期内要配种2-3次,每次间隔11-12小时。实践当中要注意至母猪年龄不同,发情表现不同,应适时掌握配种“火候”。在生产实践,采用复配的办法可以提高母猪产仔数。

四、管好母猪,注意保胎。受胎是提高产仔数的基础,但忽视保胎,会因妊娠期流产、死胎等影响母猪产仔数。

怎样提高母猪产仔数

科学喂养为了使母猪正常发情,有利配种受胎,增加产仔数,为此,母猪在空怀期间应多喂些青绿多汁饲料,使母猪在配种前保持中等膘情。科学喂养原则是:太肥的母猪,少喂精料,多喂

青绿多汁饲料;太瘦的母猪,应加强饲养管理,多喂些精料和动物性饲料,促进母猪尽快康复。

掌握好初配年龄母猪配种过早,不仅产仔少,还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一般初配母猪的年龄为8-9个月,体重为60-70千克;杂种母猪为10-11个月,体重为80-90千克;引进的良种母猪为12个月左右,体重为90-100千克以上。

适时配种母猪一般18-22天发情一次,持续时间为3-5天,为此,必须注意观察母猪的发情,做到适时配种。但因品种、年龄、季节、气温等不同,在配种时间上也有所不同,较佳的配种时间为:土种猪在开始发情后的第二天;杂种母猪在发情后的第二天下午或第三天的上午;外来的良种母猪在发情开始后的第二天,待母猪的阴门红肿刚开始消退,并有丝状黏液流出(民间称吊线),按压母猪后躯呆立不动时为较佳配种状态。群众的经验是:“算不算,二天半”;“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季节配种母猪配种一般在11月份、5月份进行,3月、9月份产仔,此时可避开酷夏与寒冬。这样不仅提高母猪的受胎率,还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实行重复配种在母猪发情期间,第一次配种后间隔6-8个小时再配种一次,可增加母猪的受胎机会,提高产仔数。

养好种公猪配种前一两个月,在饲料中特别要注意钙、磷和胡萝卜素、蛋白质的补充,这样可使公猪有量多质优的精液,促使母猪多产小猪。

保胎母猪配种后9-13天和分娩前21天易流产,应注意保胎,尽量供给高蛋白质饲料和矿物质、维生素等丰富的精料和青饲料,忌喂冰冻、霉烂变质的饲料,忌舍内拥挤、咬架、滑倒、鞭打、惊吓等。

做好仔猪的接生产房要干燥、洁净、温度适宜、产前舍内用10% -20%的新鲜石灰水喷洒消毒。母猪最后一个乳头挤压排乳,母猪将在一个小时内产仔,此时应做好母猪腹部、乳房和外阴的消毒,准备接生,红外线灯取暖,适宜温度为28-32℃,温度可根据吊灯高度来调。

不良母猪应及时淘汰长期不发情、假发情或屡配不孕和产仔少的母猪应及时淘汰

如何提高母猪的窝产仔数

提高母猪窝产仔数的关键措施 (郭志明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威 733006) 当代畜牧 2009,10 目前在养猪生产中,困扰养猪者的难题为母猪窝产仔数少,造成猪场的繁殖力下降,猪群补充困难。如果加大母猪存栏,提高产仔窝数,势必增加母猪成本,而且还造成母猪舍的栏位紧张,不加大母猪存栏,育仔、育成、育肥栏位相应空置,造成浪费及增加成本。笔者就如何提高母猪窝产仔数,结合生产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经验,仅供养殖户参考。 1.母猪产仔数少的原因 1.1 品种原因有些品种、品系的繁殖能力本身就比较低。如:皮特兰、杜洛克等。主要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在选育过程中只注重猪种的瘦肉率,而没有注意其他指标。 1.2 年龄原因 1~2胎的母猪繁殖性能低、排卵数少、产仔数低。6胎以上的母猪,由于各组织器官衰退的影响,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下降。 1.3 饲养管理不当母猪的饲养管理是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很多产仔数少或产活仔数低都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如:营养的不全价性,饲料的品质,驱赶、鞭打、打架以及配种期的各种管理和饲养等,都会对产仔数有一定的影响。 2.提高母猪产仔数的措施 2.1公猪的使用 2.1.1使用频率及舍内温度公猪在使用时不可过度,用于人工授精的公猪:8~10月龄的每周采精1次,10~15月龄的4~5d采精1次,18月龄以上的每周采2次。公猪的采精应根据年龄按不同的频率采精,不能随意采精,并做好公猪使用记录。公猪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公猪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8~22℃,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公猪的性欲和精液品质。 2.1.2营养公猪应保证足够的营养,营养不足会降低公猪的性欲和精液品质,甚至诱发疾病。 2.1.3运动公猪应保持适当的运动,每次运动20~40min为宜,夏季在清晨天气凉爽时运动,冬季在中午温暖时运动。 2.1.4驱虫每年要驱虫3~4次,可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物,同时要定期修蹄、刷

最全的猪场常用数据参照表格

最全的猪场常用数据参照表格表1.生产技术指标 表2.猪舍参考温度 表3.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 表4.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 表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 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 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 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 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 表10. 优化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建议 表11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表12. 举例计算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表13. 优化母猪生产能力的饲养管理策略 表14不同阶段猪群投料规则 表15 猪只体温参数 表16 猪场免疫参考程序 表1.生产技术指标

表2.猪舍参考温度

表3.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 表4.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

表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

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 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 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

现代的肉猪品种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遗传潜力都高。在理想状况下生长育肥阶段的生长速度超过了1.2kg/天,蛋白质的沉积超过了200g/天。 虽然这些指标在实际中很少达到,但生长潜力高过目前许多猪场实际的水平,如果这些生长水平没有达到,那么就要多消耗饲料,而且达到屠宰重所需要的时间也要增加。 所造成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如表9所示。 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 * 按生长速度1000g/天、平均采食量23kg/天进行比较 * 饲料成本2000元/吨,每多一天消耗1元/天 1 不同国家费用可能会不同 表10. 优化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建议

提高母猪产仔数量和质量

提高母猪产仔数量和质量 在养猪生产中,只有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达到母猪多产仔以及仔猪多活、快长、体壮的目标,充分发挥母猪的生产潜力,才能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那么如何做才能提高母猪产仔数量和质量呢? 一、提高母猪产仔数量方法 1、选择优质母猪杂交繁育 仔猪的初生体重遗传力很强,如果仔猪初生体重轻、窝产仔猪不均匀,就会严重影响一窝仔猪断奶前的成活率和断奶体重,并直接影响育肥猪的出栏体重和经济效益。 引进优良品种和体型较大的种母猪进行繁殖,可提高仔猪初生体重。在选配过程中,要选择组建优质高效的杂交生产繁育猪群,并进行合理的异质交配,充分利用杂交优势,防止体型较小的公、母猪进行交配,保证猪群具备较高的生产潜力,并保证所产仔猪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死亡率。 要适当对母猪群进行更新。4胎以下母猪窝产仔数较少,仔猪的初生体重轻,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差,影响育成率与断奶体重。因此,要提高猪群的窝平均产仔数,就应控制母猪群内1胎~3胎的母猪数,应保持在50%以下,提高4胎以上繁殖母猪的数量,并在生产7~8个胎次后严格进行淘汰。 2、改善母猪的生活环境 环境因素中对窝产仔数影响最大的是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特别是湿热的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极大。 当母猪舍内温度在32℃以上时,大约20%的母猪不孕或重复发情,流产率提高;高温还使母猪配种后8天内的胚胎存活数显著减少;妊娠期母猪遭受湿热应激,夏季窝产仔数和活仔数可减少1头以上,母猪泌乳量降低,哺乳仔猪生长不良,断奶体重轻。 因此,猪舍要减少阳光照射,降低环境及猪舍内气温;加强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母猪妊娠28天前不要轻易转移,要保持母猪生活环境安静,不受外界干扰,避免生人靠近,禁止出现过强的噪声,更不能轰赶、抽打母猪。 3、加强配种管理 青年母猪初配时的体重明显影响第一窝的产仔数以及仔猪的初生体重、成活率和断奶体重,并影响以后的窝产仔数。成年母猪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的时机把握、操作技术等,都直接影响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要适时配种。 母猪妊娠早期限制饲喂量,保持母猪适当膘情。另外,还要注意防控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提高母猪配准率及产仔数的措施

7第8期羊一律肌注或皮下注射5mL ,肠毒血症的免疫期为 6个月,其他均为1年。 (2)每年春秋各驱一次虫。药品有阿维菌素制 剂、丙硫咪唑等,体外的驱虫药用伊维菌素注射(每千克体重0.2mg ,皮下注射)体内的用丙硫咪唑(口服每千克体重15~20mg )。 (3)常年保持羊舍内外环境清洁。重点是及时清理粪便及污物,降低污物发酵和腐败产生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等的含量。 (4)羊舍内外隔天清扫1次,场地用具等要坚持 每周消毒一次。交叉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药(2%~5%的氢氧化钠溶液,3%的福尔马林溶液,10%的百毒杀溶液等),尽量做到羊栏净、羊体净、用具净。病死羊的尸体要深埋或焚烧,严防传染病流行。 绵羊舍饲养殖已成为当前主要的养殖方式。因为舍饲有利于形成规模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可解决日益突出的农牧、林牧矛盾,从广义上讲对于改良草场、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封牧育草,防沙治沙,保护生态平衡有着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在现代养猪业中,母猪的高繁殖能力是生产者追求的主要经济指标之一。提高母猪繁殖率,提高产仔数是实现养猪业高产高效的最有效的途径。虽然当前养猪场都经过严格的选育和选种,种猪的生产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如何提高母猪的配准率及产仔数仍然是猪场面对的核心技术问题,要提高母猪的产仔数,不仅取决于母猪的优良品种和优质的生产性能,更取决于良好的饲养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母猪的正常发情、配种、胚胎着床、生长发育和顺利产仔,减少死胎和流产,增加产活仔数。提高母猪的配准率及产仔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培育优良的后备母猪 1.1 选育 选留优良的后备母猪使其后代获得优良的遗传 性能。首先符合品种或品系特征,后备母猪要体型良 好,身体结实、四肢健壮、肢体结构良好,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产仔率高,同窝同胞仔猪数多,有效乳头在7对以上且排列整齐,性格温顺,母性、抗逆性好和抗应激能力强等,在后备母猪的培育过程中仍然要坚持选优淘劣。 1.2饲养管理 提供良好的饲养生长环境,饲喂后备母猪专用 料,不准饲喂变质饲料及育肥猪饲料,后备母猪群定期进行药物预防保健,90~180日龄前可让其自由采食,180日龄后适当进行限食,日饲喂量2.2kg/头左右,并添加青绿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营养水平过高会导致母猪过肥影响正常母猪繁殖性能,营养水平过低则会使后备母猪生长缓慢,发情期推迟、繁殖力下降、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应达到15%~16%,钙、磷、维生素A 、维生素E 等物质能满足骨骼和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需要。 提高母猪配准率及产仔数的措施 张艳东 (河南省西华县黄泛区农场鑫欣牧业有限公司,河南西华 46632)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疫病流行一年比一年厉害,养猪的成本也在不断提升。规模化猪 场只有实行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掘母猪的繁殖性能,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母猪的配准率及窝产活仔数,是考核母猪是否具备高繁殖能力的重要指标。对提高母猪的配准率及产仔数的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母猪;配准率;产仔数;科学免疫;繁殖性能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 (2014)08-0075-02 第35卷第8期2014 年08月湖北畜牧兽医Hubei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Vol.35No .08 August 2014 收稿日期:2014-07-26 作者简介:张艳东(1985-),男,河南西华人,技术员,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管理工作。 !!!!!!!!!!!!!!!!!!!!!!!!!!!!!

如何提高母猪产仔数

如何提高母猪产仔数 一、养好种公猪。要加强营养,保证精液品质;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合理使用,严格控制种公猪的初配年龄、体重及配种次数,避免未老先衰。一般种公猪的初配年龄为8-9月龄,体重为100公斤左右。 二、养好母猪。要调整好母猪膘情,注意饲粮的全价性,特别注意在饲粮中搭配充足的优质青饲料,增加母猪排卵数,提高卵子质量,也要掌握好母猪初配适期,一般母猪初配年龄为8月龄,体重75-100公斤。 三、适时配种。一般在生产中多在发情后第二天开始配种,由母猪是分期排卵,所以就必须设法使精子多和一些卵子适时相遇,才能形成更多的受精卵,所以每一个情期内要配种2-3次,每次间隔11-12小时。实践当中要注意至母猪年龄不同,发情表现不同,应适时掌握配种“火候”。在生产实践,采用复配的办法可以提高母猪产仔数。 四、管好母猪,注意保胎。受胎是提高产仔数的基础,但忽视保胎,会因妊娠期流产、死胎等影响母猪产仔数。 怎样提高母猪产仔数 科学喂养为了使母猪正常发情,有利配种受胎,增加产仔数,为此,母猪在空怀期间应多喂些青绿多汁饲料,使母猪在配种前保持中等膘情。科学喂养原则是:太肥的母猪,少喂精料,多喂

青绿多汁饲料;太瘦的母猪,应加强饲养管理,多喂些精料和动物性饲料,促进母猪尽快康复。 掌握好初配年龄母猪配种过早,不仅产仔少,还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一般初配母猪的年龄为8-9个月,体重为60-70千克;杂种母猪为10-11个月,体重为80-90千克;引进的良种母猪为12个月左右,体重为90-100千克以上。 适时配种母猪一般18-22天发情一次,持续时间为3-5天,为此,必须注意观察母猪的发情,做到适时配种。但因品种、年龄、季节、气温等不同,在配种时间上也有所不同,较佳的配种时间为:土种猪在开始发情后的第二天;杂种母猪在发情后的第二天下午或第三天的上午;外来的良种母猪在发情开始后的第二天,待母猪的阴门红肿刚开始消退,并有丝状黏液流出(民间称吊线),按压母猪后躯呆立不动时为较佳配种状态。群众的经验是:“算不算,二天半”;“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季节配种母猪配种一般在11月份、5月份进行,3月、9月份产仔,此时可避开酷夏与寒冬。这样不仅提高母猪的受胎率,还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实行重复配种在母猪发情期间,第一次配种后间隔6-8个小时再配种一次,可增加母猪的受胎机会,提高产仔数。 养好种公猪配种前一两个月,在饲料中特别要注意钙、磷和胡萝卜素、蛋白质的补充,这样可使公猪有量多质优的精液,促使母猪多产小猪。

初产母猪产仔

本文探讨:初产母猪产仔少原因,什么样的母猪产仔多,如何提高母猪产仔率 摘要:在养猪生产中,提高母猪繁殖率是实现养猪业高产、高效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途径,而目前困扰养猪户的难题为产仔数少,造成猪场的繁殖水平下降,猪群补充困难。猪病防治网专家分析初产母猪产仔少产仔率低的有品种原因、年龄原因、饲养原因、管理原因和疾病等原因。 正文: 初产母猪产仔少原因,母猪产仔率低原因分析 一、母猪产仔数少的原因分析在养猪生产中,困扰养猪者的难题是产仔数少,造成猪场的繁殖水平下降,猪群补充困难。在生产实际中,造成产仔数少的原因分析如下。 1.品种原因导致母猪产仔少产仔率低 有些品种的繁殖能力低,故产仔数少,如:皮特兰、杜洛克等,由于品种的原因,产仔数提高是非常困难的,故在商品猪生产的母系中,应尽量避免有产仔数少的品种的血缘。 2.品系原因导致母猪产仔少产仔率低 有些品系如:英系大白、比利时长白,在培育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只注重猪种的体型和瘦肉率,而没有注意其他指标,造成产仔数指标下降。 3.个体原因导致母猪产仔少产仔率低 同一品种,由于个体的差异,也会造成产仔数多少的不同。 4.年龄原因导致母猪产仔少产仔率低 猪的年龄及胎次影响产仔数的多少,同时影响产活仔数的多少。 (1)胎次1~2胎的母猪繁殖性能低,排卵数少,产仔数少,3~5胎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好,产仔数及产活仔数最高,6胎以后的母猪繁殖性能有所下降,产仔数及产活仔数下降。 (2)年龄1~2胎、6胎以上的母猪,由于体力的影响,产仔过程易产生疲劳,时间过长,造成死胎比例过大,在生产中应加强低胎次和高胎次猪的助产,减少产仔的间隔时间。 5.饲料原因导致母猪产仔少产仔率低 母猪饲养中营养不全、发霉变质,营养不全,导致母猪产仔少或出生重小,成活率低,断奶体重轻。尤其要注意如果饲喂发霉的玉米,可产生一种类雌激素物质,玉米赤霉烯酮,导致母猪发情紊乱,屡配不孕,能使后备母猪假发情,哺乳母猪泌乳量下降或妊娠母猪早产、流产等后果。 6.后备母猪配种过早、公猪使用过频导致母猪产仔少产仔率低 为了增加效益,母猪接近性成熟就急于进行配种,此时母猪还未达到体成熟,生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配种月龄和体重多数达不到品种要求,不仅导致头胎母猪产仔数量少,还影响其终生的生产性能。 7.疾病原因导致母猪产仔少产仔率低 由病毒性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引起的如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蓝耳病、日本乙型脑炎等。由于养猪户在母猪配种前预防不到位,致使怀孕母猪中途流产、产下木乃伊胎儿及弱小仔猪,结果仔猪成活率低、死亡率高。 如何提高母猪产仔率?什么样的母猪产仔多? 1.如果您饲养的母猪产仔率少,那么您就要首先看下你的母猪的健康状况,营养结构,品种,然后检查公猪的精液质量和配种时间的把握,最主要要看你的怀孕母猪的饲养办法,这个往往决定

温氏猪场分娩舍饲养管理操作细则

其田猪场分娩舍饲养管理操作细则 一、目的: 规范统一员工的操作,进一步实行细化管理,提高产房的生产成绩 二、工作目标: 1、保证母猪有良好的泌乳性能; 2、仔猪断奶成活率达96%以上,仔猪断奶正品率达95%以上,母猪断奶10天复配率达90%以上; 3、3.5周龄断奶保证转保仔猪的平均体重达6.5KG以上,平均断奶天龄在23—25天。 三、空栏消毒: 仔猪转出后,先用清水将栏面上的猪粪打湿喷上2%烧碱冲干净,再用2%烧碱喷洒,冲干净空栏,待栏舍干后用消毒水(菌毒灭等)消毒及驱虫,然后进行熏蒸消毒,对皮肤病或仔猪腹泻比较严重的单元在进猪前要进行火焰消毒。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冲完栏,冲栏时间定为1.5天(冲栏时间包含转栏的当天)。 四、产前准备工作: 产房进猪前先装好保温木板、灯线,准备好麻包、药物等接产用的物品,产房进猪后当天要进行猪的带体消毒,在母猪没有分娩前可以进行带体驱虫消毒1—2次,产房进猪时将一、二产猪放在通风处,在夏天时把保温则板拿起,增加产房的通风。 五、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1、母猪的喂料:(于母猪料槽写上产期)母猪产前要适当进行限料,料量最高不能高于3.8KG/天/头;产后3—5天开始自由采食4—4.5KG;哺乳高峰期(产后14天)料量要达到5.5—6KG,哺乳高峰期的料量要维持在一周的时间,哺乳期全程的料量控制在4.5—4.8KG/头,对一些带仔数比较多的单元全程料量最高不能超过5KG/头;断奶前3天要适当控料。母猪每次提高料量时要有2—3天的过渡,不能一下子喂得太高,以免影响哺乳高峰期的采食量;母猪在哺乳期间要做到自由采食,但要避免剩料过多造成浪费(以每次喂完猪后料槽空槽达90%以上)每天喂料3—4次,清料槽1—2次; 2、母猪的保健:产前产后母猪可以在料中加鱼腥草粉(10—20克)、大黄苏打散(5—10克)或1.2%的小苏打(也可加泌乳进)提高采食量和预防便秘; 3、哺乳期间对过肥或偏瘦的母猪喂料要区别对待,对哺乳期间掉膘严重的母猪要适当提前断奶;对要赶母猪到其它单元带仔的尽量不要赶一、二产猪带。 4、产房断奶前要把高胎龄母猪与一产猪打标记区分开,以便配种舍赶断奶猪后可以分开饲养。 六、产前产后母猪的保健: 1、对一些流脓比较严重的生产线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利高1500PPM进行预防。 2、对一产猪及不吃料的母猪在分娩时要进行输液:第一瓶:5%葡萄糖水+林可30ML+青链霉素各2支,第二瓶:10%葡萄糖水+VB10ML(在吊剩最后100ML时加入缩宫素3ML)。第三瓶:甲硝唑100ML. 3、产后个体母猪的肌注:鱼腥草20ML+青霉素3支+链霉素2支,1次/天,连续2天(如果在分娩时已经输了液的母猪减小一针),另外对出现流脓的母猪肌注鱼腥草20ML+阿莫西林4支,1次/天,连续3天。 4、母猪产完后后躯及乳房要用0.1%高锰酸钾水进行消毒并在外阴部涂密斯陀粉,连续3天。对有乳房炎的母猪要用温水进行热敷及肌注鱼腥草20ML+青霉素3支+链霉素2支,特别严重的要用普鲁卡因10ML进行封闭治疗。 七、判断分娩:

230猪场记录图表的认识与使用

猪场记录图表的认识与使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猪场内各项记录是重要的技术档案。猪群档案是了解猪群基本情况,进行猪群选育,改善饲养管理,提高猪群质量的重要依据。通过学习要求学会对猪场的几种表格进行应用,并熟悉种猪场必备的记录表格和登记项目。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 实验材料:养猪场的各种记录表格,养猪场的部分种猪记录档案等。 三、实验方法和手段 实验采用演示、讲解等方法,了解种猪的档案记录方法和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对院畜牧场现有猪群的各项生产记录进行登记,使学生熟悉养猪场的各种记录图表的识别和填写内容。 四、实验内容 (一)认识猪场的记录表格(见附表) 猪场的记录表格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配种记录:主要记载进行交配的公母猪耳号、品种、交配日期。以便查找血统,考查选配效果,推算预产期。 2、母猪产仔哺乳记录:主要记载产仔母猪的耳号、品种、胎次、分娩日期、产仔数、仔猪初生重、20日龄重、断乳存活数及断乳重等。 3、猪实质发育记录:登记种猪体重、体长、胸围、体高等成绩。 4、饲料消耗记录:登记各猪舍养猪的类群、头数、饲料品种消耗量或领料量。 5、种猪系谱卡片:包括种公猪系谱卡片与种母猪系谱卡片,登记种猪的系谱及祖先的综合成绩,本身的生长发育成绩,以及种公猪的配种成绩与种母猪的产仔哺乳成绩等。 为了解猪群生死,转群、出售等变动情况,另有各种报表,根据猪场的具体要求,确定为日报表、周报表和月报表,主要记载各类猪群的头数,增减原因等。

(二)分析猪场已有的记录,学习和了解各种表格的填写方法。 (三)实际填写表格练习。 五、实验作业 下表是某猪场的母猪生产记录的数据统计表,请要你所学的养猪学知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够得出一些什么样的结论。 胎次品种产仔 数产活 仔数 出生 窝重 20日 龄头 数 20日 龄窝 重 60日龄 头数 60日 龄窝 重 育成率 3-6 长白 大约克 杜洛克10.59 11.77 10.49 9.88 11.03 10.01 14.30 14.80 14.37 9.71 10.27 9.05 48.64 49.43 41.86 9.07 9.50 8.51 164.94 166.40 115.20 91.80 86.13 85.01 1-6 长白 大约克10.19 10.79 9.60 10.28 13.72 13.44 9.48 9.68 48.58 44.90 9.02 9.12 155.02 148.12 93.96 88.72 1-6 杜长 杜大 长大11.17 11.88 10.92 10.67 10.25 10.54 16.10 14.00 14.33 9.71 9.89 9.72 48.72 51.31 49.73 9.22 9.67 9.37 190.79 203.80 187.56 86.41 89.95 88.90

母猪产房操作程序

产房操作程序 一、环境(布局、卫生、空气质量、温湿度) 空气质量: 猪舍有害气体通常包括NH3、H2S 、CO 、CH4、CO2、粪臭素等,主要是由猪呼吸以及粪尿、饲料、垫草等腐败分解而产生,在通风不良、潮湿、粪尿处理不合理的封闭猪舍含量较高,危害猪及工作人员的健康,降低猪的生产性能,严重时造成慢性中毒,甚至急性中毒。所以,生产上应合理设计猪舍,妥善处理粪尿,搞好猪舍环境卫生。 NH3 ≤20-30mg/L,人对于l0mg/L 的氨一般不易察觉,在20mg/L 时已有感觉,50mg/L 时可引起流泪和鼻塞,100mg/L 会使眼泪、鼻涕和口涎显著增多。 猪舍中硫化氢含量一般不超过l0mg/L. 猪长期处于低浓度硫化氢的空气环境中时,体质变弱,抗病力下降,肠胃病增多,生产性能降低;20mg/L 时变得畏光,丧失食欲,神经质;高于50mg/L 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失去知觉,呼吸中枢麻痹而窒息死亡。 猪舍中一氧化碳含量一般不超过5mg/L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般为0.03 %,猪舍中二氧化碳含量一般不超过0.15% 。 通风换气 空气流速:春秋冬0.2-0.4米/秒,夏季0.4-1.0米/秒。 环境卫生 1.有无粉尘、蜘蛛网? 2.产床上的粪便是否及时清理? 3.保温箱里面是否干净? 4.乳猪料槽内有无粪尿及变质教槽料? 5.产床床底是否积料、粪、水、尿? 6.排粪沟是否积粪尿? 温度 母猪:18-22℃ 仔猪: 湿度:65-75% 二、母猪饲喂 P2<20mm,正常饲喂(3-4kg) P2>20mm,按照母猪饲喂表进行

母猪饲喂表 妊娠期饲喂的几个关键点 配种后7天,大量采食会使血液中孕酮含量下降,胚胎死亡率升高,采食建议1.8kg/头.天,不可超过2.2 kg/头.天。 采食怀孕母猪料配种后头两天,每头每日采食量应限制在1.8kg以下(1.5kg为宜),第三胎后母猪影响较小,食量以1.8kg左右为宜,怀孕头3天,高采食量会降低血中之体内泌素(progesterone)浓度并因而导致胚胎死亡率之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以配种后48-72小时是关键期,食量一定要低,尤其在夏天及年轻母猪影响更大,因授精卵未着床前无保护膜,只要体温一升高,受精卵便无法着床。 建议瘦母猪(P2<14mm)推迟配种,P2>14mm的可以在7—37天调整体形。 妊娠7—37天为妊娠母猪营养调控的黄金期,这种观点是美国堪萨斯大学动物营养组提出的,他们认为在7—37天对偏瘦、P2背膘为16毫米以下的妊娠母猪可以增加喂料量,提高日进食代谢能总量,对胚胎没有不良影响。因为此时受精卵已经着床,变为稳定的胚胎。肥瘦适中者,只有在高食量下才增加胚胎死亡率,如果太瘦的母猪,增加食量反会降低胚胎死亡率 配种后喂六和556,100天换六和557并开始攻胎,112天开始适当减料。

种猪生产数据的记录分析与管理使用

浅谈母猪生产数据的记录分析与管理使用 摘自《中国猪业》摘要:母猪管理的好坏与养猪效益密切相关,母猪的生产能力直接反映生猪生产水平的高低。母猪管理要从母猪的生产数据抓起,真实全面的数据记录是猪场实现精细化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养猪者应重视母猪数据的记录、分析与管理使用。 母猪是生猪生产的基础,母猪管理的好坏与养猪效益密切相关,抓好了母猪管理,生产就成功了一大半。可见母猪的饲养管理在整个生猪生产中的地位何等重要。建立母猪数据信息系统的目的即是抓母猪生产效率的提升,而母猪生产效率的高低是通过数字来反映的。数据的记录看似简单,但需要技术人员和饲养员用“心”来做,母猪的年龄、胎次、情期受胎率、产仔数、初生重、断奶仔猪数等指标都需要翔实的数据记录才能得到。真实全面的数据记录是猪场实现精细化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应当得到养猪生产者的重视,并切实把它做好。 1、做好母猪的生产性能记录 记录母猪生产性能,必须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1.1给母猪编号 目前,国内外比较通用的编号方法就是打耳标,这是最基础的工作,是记录、管理母猪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克服一

切困难给每一头母猪打上耳标,当个别猪的耳标咬丢了后应及时补打。 1.2记录母猪的胎次 胎次能反映母猪生殖能力,不同胎次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一般第一胎母猪繁殖成绩较低,以后逐渐提高,第 五、六胎成绩最好,第八、九胎成绩又极显著地下降。 1.3记录母猪的每胎断奶时间 每胎的断奶时间承前启后,既是上一个生产周期的结束,又是下一个生产周期的开始,详细记录可据此分析母猪的生产规律。 1.4记录母猪的配种时间 断奶后第一次配种时间是母猪配种记录的关键指标,既可分析母猪断奶后几天发情、是否正常、属几个情期,又可预测后面生产的繁殖计划,应及时清理断奶后长时间未发情配种的母猪。在母猪管理中,配种时间是一项对日常管理、后续措施的制订与执行起关键作用的指标,母猪的空怀期太长,降低母猪的年产胎次,减少母猪的年产仔数,直接影响猪场经济效益。 1.5记录二次配种时间 返情后二配、三配及三配以上的母猪需同第一次配种一样填报本次配种情况,并填报上次的配种时间,且将其从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