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ppt课件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怎样对危重患者进行安全管理
Company Logo
怎样做到安全管理
要做到安全,必须杜绝不安全素,所以对于不安全的因素 造成的风险我们采用三点应对
识别
评估
处理
识别风险
评估风险
处理风险保证安全
Company Logo
预防是安全管理的起 点,安全最主要的目 的是避免风险,因此, “预防是解决不安全
Company Logo
护理安全管理
❖ 应对: ❖ 1、评估危重症患者情况和转运的风险性,采取安
全有效的转运方式和措施,使患者安全顺利转运 到目的地。 ❖ 2、转运前告知患者/家属转运的目的、方法、可 能出现的不适与并发症,取得理解与配合。 ❖ 3、确定转入科室是否做好迎接准备。 ❖ 4、运送人员是有经验并受过相关训练,能在转运 途中进行病情观察和及时救治。 ❖ 5、确定运送携带的仪器及药品,如呼吸机、监护 仪、呼吸囊、吸痰机、氧袋、急救药箱,确保其 功能完好,运作正常。
的最好方法。”
Company Logo
风险识别方法
潜在风险识别方法
▪ 护理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了治 疗护理效果
▪ 什么状况常使我们处于尴尬的 境地
▪ 什么常引起纠纷 ▪ 什么使护理丧失信任度 ▪ 曾经发生过什么危机 ▪ 其他医院或其它专业发生过的
潜在危机的现象 ▪ 分析可能那些行为可能引发危
机,等等
治疗的安全管理
❖案例:
❖一患者抢救时,心电 监护显示心率40次/分, 血压80/30mmhg,医 生立即处理,后发现 是心电监护故障。
Company Logo
治疗安全管理
❖应对:
❖ 对于仪器班班交班,定 期定专人检查其性能及 工作状态。
危重患者气道管理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气 04 道管理方案,确保患者气道安全
气道清理
气道清理的目的:保持气道通畅, 预防并发症
气道清理的方法:吸痰、吸氧、雾 化等
气道清理的注意事项:避免损伤气 道,注意操作规范
气道清理的效果评估:观察患者呼 吸情况,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气道保护
保持气道通畅: 及时清除气道 分泌物,防止 气道阻塞
4
气道管理并发症
01
气道梗阻:可能导致呼吸 困难、缺氧等
02
气道损伤:可能导致出血、 感染等
03
气道分泌物增多:可能导 致痰液堵塞、呼吸不畅等
04
气道痉挛:可能导致呼吸 困难、胸闷等
05
气道出血:可能导致失血 过多、休克等
06
气道感染:可能导致肺炎、 脓胸等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气道管理并发症的种类:如气道梗 阻、气道损伤、气道感染等
避免气道损伤: 正确使用呼吸 机,避免过度 通气
气道湿化:保 持气道湿润, 防止气道干燥
气道感染预防: 加强气道护理, 预防感染发生
气道管理的设备 与技术
3
气道管理设备
气管插管:用于建立人 工气道,保证患者呼吸
通畅
呼吸机:提供机械通气, 维持患者呼吸功能
吸痰器:用于清除气道 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气道管理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气道管理设备的 类型:包括呼吸 机、气管插管、
喉罩等
设备选择的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情、 年龄、体重等因 素选择合适的设
备
设备的使用方法: 正确安装、调试 设备,确保设备 安全、有效运行
设备的维护与保 养:定期检查、 清洁、消毒设备, 确保设备性能稳
定、安全可靠
气道管理的并发 症与处理
气道清理
气道清理的目的:保持气道通畅, 预防并发症
气道清理的方法:吸痰、吸氧、雾 化等
气道清理的注意事项:避免损伤气 道,注意操作规范
气道清理的效果评估:观察患者呼 吸情况,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气道保护
保持气道通畅: 及时清除气道 分泌物,防止 气道阻塞
4
气道管理并发症
01
气道梗阻:可能导致呼吸 困难、缺氧等
02
气道损伤:可能导致出血、 感染等
03
气道分泌物增多:可能导 致痰液堵塞、呼吸不畅等
04
气道痉挛:可能导致呼吸 困难、胸闷等
05
气道出血:可能导致失血 过多、休克等
06
气道感染:可能导致肺炎、 脓胸等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气道管理并发症的种类:如气道梗 阻、气道损伤、气道感染等
避免气道损伤: 正确使用呼吸 机,避免过度 通气
气道湿化:保 持气道湿润, 防止气道干燥
气道感染预防: 加强气道护理, 预防感染发生
气道管理的设备 与技术
3
气道管理设备
气管插管:用于建立人 工气道,保证患者呼吸
通畅
呼吸机:提供机械通气, 维持患者呼吸功能
吸痰器:用于清除气道 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气道管理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气道管理设备的 类型:包括呼吸 机、气管插管、
喉罩等
设备选择的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情、 年龄、体重等因 素选择合适的设
备
设备的使用方法: 正确安装、调试 设备,确保设备 安全、有效运行
设备的维护与保 养:定期检查、 清洁、消毒设备, 确保设备性能稳
定、安全可靠
气道管理的并发 症与处理
新冠危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要点ppt课件-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课件

俯卧位通气适应症
适用于需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和(或)体外膜氧合器( ECMO ,又称体外膜肺) 治疗的重症或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该治疗应在 ICU 内实施。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绝对禁忌
绝对不允许使用,一旦使用,其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非常大,包括:
①存在气道梗阻甚至窒息的风险; ②心源性肺水肿导致的呼吸衰竭; ③身体腹侧体表存在损伤或伤口而影响俯卧位实施; ④有颈椎、脊柱不稳定性骨折,需要固定; ⑤有青光眼或其他眼压急剧升高的情况; ⑥存在颅脑损伤等导致的颅内高压; ⑦存在明显的肺栓塞高危风; ⑧急性出血性疾病
操作前准备
物品准备: 翻身单(可承担患者重量且大小合适的床单)、方形与椭 圆形泡沫辅料数张、头枕(软枕或马蹄形枕头)、2~3个 圆柱形枕头、硅胶软枕数个。 患者准备:
①确定翻转方向,根据仪器设备连接及患者体位翻转的方 便性,决定患者是由左向右还是由右向左进行翻转。
②将电极片移至肩臂部,整理监护仪各连接导线,并留足 够长度便于翻转。
2.第二、第三人分别位于患者左右两侧。
3.根据重要管路翻转的方便性,确定翻转方 向。
操作流程
第三步:平移
1.患者平移至重要管路的同侧。
2.重要管路对侧的翻身单卷至患者身后,手 臂置于臀下,手掌朝上。
3.铺清洁翻身单,翻身单的边缘超出床缘1520cm。
操作流程
第四步:侧卧 1.由第一人发出指令。 2.将患者翻转为90º侧卧位。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 清醒俯卧位至少每日检测1次动脉血气分析,必要时增加频次;以防低氧未改善 、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
俯卧位通气监测﹣气道管理
①俯卧位前需进行彻底的口腔护理,并鼓励患者主动 咳痰,对不能主动咳痰者,操作前吸净口鼻腔和气道 内分泌物。
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

给氧技术
氧疗目的:改善低氧血症,改善组织缺氧。
氧疗指征:一般患者 PaO2 <60mmHg 慢性患者 PaO2 <50mmHg 氧疗方法:鼻导管给氧 面罩给氧 简易呼吸器 呼吸机给氧
给氧技术
氧浓度计算公式:
Fio2(%)=21+4×吸氧流量(L/min)
低浓度给氧:<35% 中浓度给氧:<35-60% 高浓度给氧:>60%
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医源性:导管大小不合适、固定不当、镇静剂 剂量、护理操作、 翻身移动患者、 约束带未使用。 患者原因:烦躁、躁动
气囊的问题:气囊发生破裂或气囊松弛。
非计划性拔管的危害: 轻者:气道痉挛、气管损伤 重者:呼吸、心跳骤停
气管导管脱出的急救流程
插管明显脱出
判断是否脱管
SaO2持续下降 呼吸机持续低压报警
气道吸引技术—并发症
低氧血症 肺不张 气道粘膜损伤 感染
心律失常 颅内压增高 支气管痉挛 人工气道堵塞
气道湿化技术
目的: 在一定温度控制下,应用湿化器(或特 殊装置)将水分散成极细的微粒吸入 增加吸入呼吸道的气体中的湿度 达到湿润气道粘膜、稀释痰液 保持呼吸道粘膜纤毛系统的正常运动
6.重新置管
气管切开导管脱出紧急处理
▲完全拔出导管:切忌将导管重新推回
气管导管安全管理—固定
妥善固定
• 保持气管内导管的合适位置 • 过紧:鼻粘膜、鼻翼、口唇、颈部、耳后出 现红肿、压迫性溃疡 • 过松:脱管
常用的固定方法
• 胶布固定法、绳带固定法 • 弹力固定带固定
气管导管安全管理—操作
人工气道并发症—急性并发症
气管插管及困难气道处理 ppt课件

气管导管的深度
• 导管尖端在气管 的中段,距离隆 突4cm。
• 男性:门齿不超 过22cm;
• 女性:21cm。 • 儿童:双唇12cm
+ (年龄/2)。
建立气道的方法:
• 稳定性气道:
1、清醒自主呼吸(自然气道);2、气管内插管; 3、气管切开。
• 过度性气道:
托下颌、口咽通气道、喉罩、食道-气管联合导管、 环甲膜穿刺等。
• 2)急性呼吸道感染者。
• 3)颈椎骨折脱位。
• 4)咽喉部烧灼伤.肿瘤或异物存留。
• 5)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 且难以清除的患者。
复习:
识别喉部开口的后壁-即由杓状软骨和小角 状软骨所形成的隆起,是最重要的解剖标记。
正确的插管体位
• 在颈部屈曲和寰椎关节伸展的体位下 最易实施喉镜检查。
2、从相对的优点和可行性选择基本处理方法:
A. 首先采用非手术技术插管 或 首先采用手术技术插管
B. 清醒插管
或 全麻诱导后试插管
C. 保护自主呼吸
或 取消自主呼吸
3、 制 定 出 首 选 的 和 替 代 的 策 略 :
A.
清醒插管
B.
全麻诱导后试插管
非手术方法插管
手术介入确保气道 首次试插成功
成功 *
小结
5、麻醉医师的三项主要职责:
(1)认识可能发生的气道问题; (2)计划预防措施; (3)气管插管失败后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法。
• 监测通气和氧合的方法和设备
• 气管插管的方法和设备
监测
• 呼吸:频率、幅度、方式 • 口唇、甲床、皮肤粘膜的色泽 • 血压、脉搏 • 氧饱和度:SaPO2 • 呼末二氧化碳:ETCO2
重症患者气道管理

气管切开
短期内不能撤出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尽早选择或更换为气管切开!!!
环甲膜穿刺
*
主要内容
*
人工气管的管理
管理目的: 是使病人气道通畅、进行有效引流和/或机械通气治疗,保证肺的氧合,防止肺部感染
*
人工气管的管理
01
02
03
04
05
吸痰
06
07
08
*
气道管理—气囊压力
气囊压力:25-30mmHg 推荐使用压力表测量气囊压力
使用持管钳将导管气管夹至破裂而需更换导管
易于固定且相对安全
不会发生病人咬住气管插管的危险
01
02
03
04
05
06
*
易于固定且安全 多能耐受,适于长期需要人工气道的病人 易于口腔护理 病人可进食 导管较短,管腔较大,易于吸痰 解剖死腔相对减少,气道阻力小 易于鼻咽部分泌物的引流
气管切开
操作复杂,创伤较大 局部伤口需特殊护理 痊愈后颈部留有瘢痕 并发症多 出血 皮下气肿 纵膈气肿 气胸 切口感染
概述
*
什么是人工气道?
*
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
预防和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01
为机械通气提供一封闭的通道。
04
对于意识不清、尤其昏迷的病人可预防呕吐物和口鼻腔分泌物的误吸入肺。
02
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引清除。
03
*
人工气道建立的适应症
手术麻醉
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障碍
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着
吸痰管不能顺利进入人工气道: 导管打折:调整人工气道位置; 痰液或血痂堵塞:湿化痰液,若不能解除,更 换气管导管。
短期内不能撤出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尽早选择或更换为气管切开!!!
环甲膜穿刺
*
主要内容
*
人工气管的管理
管理目的: 是使病人气道通畅、进行有效引流和/或机械通气治疗,保证肺的氧合,防止肺部感染
*
人工气管的管理
01
02
03
04
05
吸痰
06
07
08
*
气道管理—气囊压力
气囊压力:25-30mmHg 推荐使用压力表测量气囊压力
使用持管钳将导管气管夹至破裂而需更换导管
易于固定且相对安全
不会发生病人咬住气管插管的危险
01
02
03
04
05
06
*
易于固定且安全 多能耐受,适于长期需要人工气道的病人 易于口腔护理 病人可进食 导管较短,管腔较大,易于吸痰 解剖死腔相对减少,气道阻力小 易于鼻咽部分泌物的引流
气管切开
操作复杂,创伤较大 局部伤口需特殊护理 痊愈后颈部留有瘢痕 并发症多 出血 皮下气肿 纵膈气肿 气胸 切口感染
概述
*
什么是人工气道?
*
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
预防和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01
为机械通气提供一封闭的通道。
04
对于意识不清、尤其昏迷的病人可预防呕吐物和口鼻腔分泌物的误吸入肺。
02
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引清除。
03
*
人工气道建立的适应症
手术麻醉
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障碍
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着
吸痰管不能顺利进入人工气道: 导管打折:调整人工气道位置; 痰液或血痂堵塞:湿化痰液,若不能解除,更 换气管导管。
成人呼吸危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管理及相关问题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安静。
调整治疗方案时机判断
镇痛镇静效果不佳
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若患者疼痛或躁动等症状未得到有效缓解 ,应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剂量或给药方式 等治疗方案。
若患者出现严重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 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
患者病情变化
治疗方案不适应
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如手术后恢复期转 为急性期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评估并 制定新的镇痛镇静治疗方案。
期康复。
03 镇痛镇静药物选择与应用策略
常用镇痛药物介绍及作用机制
阿片类药物
主要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 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常用药物包 括吗啡、芬太尼等。
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环氧化酶活性, 减少炎症介质产生,从而发挥镇痛作 用。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 基酚等。
若患者对当前治疗方案不适应或存在禁忌症 时,应及时调整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05 相关问题专家共识解读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策略
01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隔离制度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
毒剂。同时,要加强呼吸机及相关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
染。
02
加强呼吸道管理
右美托咪定
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 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且对呼吸影响较小。
药物联合应用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01
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药效增强或减弱、不良反
应增加等。在联合用药时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剂量调整
02
联合用药时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以达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调整治疗方案时机判断
镇痛镇静效果不佳
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若患者疼痛或躁动等症状未得到有效缓解 ,应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剂量或给药方式 等治疗方案。
若患者出现严重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 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
患者病情变化
治疗方案不适应
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如手术后恢复期转 为急性期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评估并 制定新的镇痛镇静治疗方案。
期康复。
03 镇痛镇静药物选择与应用策略
常用镇痛药物介绍及作用机制
阿片类药物
主要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 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常用药物包 括吗啡、芬太尼等。
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环氧化酶活性, 减少炎症介质产生,从而发挥镇痛作 用。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 基酚等。
若患者对当前治疗方案不适应或存在禁忌症 时,应及时调整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05 相关问题专家共识解读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策略
01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隔离制度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
毒剂。同时,要加强呼吸机及相关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
染。
02
加强呼吸道管理
右美托咪定
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 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且对呼吸影响较小。
药物联合应用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01
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药效增强或减弱、不良反
应增加等。在联合用药时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剂量调整
02
联合用药时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以达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危重患者的管理 ppt课件

疾病不同,观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ppt课件
13
一般情况
生命八征
中心静脉压
病情观察 的内容
心理状态
治疗后反应
外伤失血量
ppt课件
14
14
一般情况
姿势与体位 1
2
饮食与营养
面容与表情 3
4
呕吐物与排泄物
ppt课件
15
常见的典型面容
急性 面容
慢性 面容
二尖瓣 面容
病危 面容
贫血 面容
表现为面色潮 红、兴奋不安 、鼻翼扇动、 呼吸急促、口 唇疮疹、表情 痛苦等,见于 急性热病,如 大叶性肺炎、 疟疾等病人。
气 普通呕吐物—酸味 味 胃内出血者—碱味
含有大量胆汁—苦味 幽门梗阻—腐臭味
肠梗阻—粪臭味 有机磷农药中毒—大
蒜味
ppt课件
17
生命“八征”
“稳”“准”“快”
体温 T
温度高低 、热型及 其伴随症
状。
脉搏 P
观察脉 搏频率 、节律 和强弱
。
呼吸 R
血压 BP
呼吸的频率、 节律、深浅度 、呼吸的声音 以及有无呼吸 困难、呼吸道
评分 运动反应 5 遵嘱活动 4 刺痛定位 3 躲避刺痛 2 刺痛肢屈 1 刺痛肢伸 不能活动
评分 6 5 4 3 2 1
ppt课件
20
正常 异常
ppt课件
21
大于2500ml
1000-2000ml
<400mL <100mL
多尿
正常尿量
少尿 无尿
ppt课件
22
皮肤粘膜
温度
皮肤苍白、 四肢湿冷 提示休克
表现为面色苍 白或灰暗、面 容憔悴、目光 暗淡,见于慢 性消耗性疾病 如恶性肿瘤晚 期、慢性肝病 、结核病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