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1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P8

(一)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脂肪酸类、酚类、蒽醌类等

(二)甲戊二羟酸途径(MV A途径):萜类、甾体化合物

(三)桂皮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C6-C3骨架的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以及具有C6-C3-C6骨架的黄酮类化合物

(四)氨基酸途径:生物碱类

(五)复合途径:复杂的天然产物

①醋酸-丙二酸-莽草酸途径;②醋酸-丙二酸-甲戊二羟酸途径:③氨基酸-甲戊二羟酸

途径;④氨基酸-醋酸-丙二酸途径;⑤氨基酸-醋酸-莽草酸途径。

2二次代谢(名词解释):以一次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其他化合物的过程。(其他化合物:生物碱、萜类等)P6

3天然产物提取常用的溶剂极性大小的比较:常见溶剂极性强弱如下:P18(比较)

乙酸>吡啶>水>乙腈>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苯>三氯乙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低沸点→高沸点)

4天然药物提取方法,P18渗漉法:是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浸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

煎煮法:是在中药材中加入水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5正相色谱: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固定相多采用强极性溶剂,流动相则用氯仿、乙酸乙酯、丁醇等弱极性有机溶剂。

反相色谱: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固定相可用液体石蜡,流动相则用水或甲醇等强极性溶剂。第二章糖和苷

1糖的绝对构型,在哈沃斯(Haworth)式中,只要看六碳吡喃糖的C5(五碳呋喃糖的C4)上取代基的取向,向上的为( D )型,向下的为( L )型。

2 苷类的溶解性与苷元和糖的结构均有关系。一般而言,苷元是(亲脂性)物质而糖是(亲水性)物质,所以,苷类分子的极性、亲水性随糖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3 苷类是(糖类)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由三部分组成:糖、非糖部分、苷键原子。

4 苷中的苷元与糖之间的化学键称为(糖苷键),苷元上形成苷键以连接糖的原子,称为(苷键原子)。根据苷键原子又可将苷分为氧苷、氮苷、硫苷、碳苷等。

硫苷:通过苷元上的巯基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氮苷:通过苷元上的胺基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5原生苷:是指天然药物中原始存在状态的苷。也称第一苷。

次生苷:是指原始苷被部分切去糖后生成的苷,也叫第二苷。彻底切去糖的非糖部分称为苷。

6 P81简答:酸催化水解的反应原理:苷键原子先被质子化,然后苷键断裂形成糖基正离子或半椅式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再与水结合形成糖,并释放催化剂质子。

水解难易程度的影响因素:①苷键原子的电子密度:N>O>S>C;②苷键原子的空间环境:位阻大,水解难;③糖上取代基:取代基越多,水解越难;④苷分子的稳定性及其水解产物的稳定性:苷分子内张力大,利水解,苷元分子大的易于小的,苷键为竖键的易于横键,产物苷元和糖稳定利水解。

氮原子虽然碱性较强,易于质子化,但当氮原子在酰胺或嘧啶环上时,由于受到强烈的p-

π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的影响,此时的氮几乎没有碱性,甚至在酰亚胺中还有一定的酸性,所以这类苷很难水解。 7差向异构体(名解):P62单糖成环后形成一个新的手性碳原子(不对称碳原子,即端基碳原子),形成的一对异构体称为端基差向异构体,有α、β两种构型。 8糖醛形成反应(Molish 反应)(名解):P78单糖在浓酸(4-10mol/L )加热作用下,脱去三分子水,生成具有呋喃环结构的糠醛衍生物。(脱水缩合)

是糖和苷类的检识反应。特征:糖或苷类遇浓硫酸/α-萘酚试剂将呈紫色环于界面上。

第三章 苯丙素类

1香豆素类:是顺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

基本骨架为苯骈α-吡喃酮,7-位常有羟基或醚基。 其基本结构形式:P116

2香豆素类化合物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 碱溶酸沉法等。

3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抗病毒、抗肿瘤、抗骨质疏松 和抗凝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光敏作用。 4中药化学]Emerson 反应的试剂是 B

A.盐酸羟胺、三氯化铁

B.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

C.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

D.变色酸、浓硫酸

E.三氯化铁、铁氰化钾

Emerson 反应是酚羟基对位活泼氢与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反应生成红色缩合物。 5木脂素可分为二类: 1.木脂素2.新木脂素

由于新型结构的木脂素相继被发现,因而又将木脂素分为木脂素类(lignans )和新木脂素(neolignans )。按照传统的分类定义,凡是 (1) 相互连接生成的木脂素称为木脂素类,而由 (2) 连接生成的木脂素称为新木脂素类。近年的分类定义是将由 (3) 生成的木脂素称为木脂素类(由桂皮酸或桂皮醛、桂皮醇二种单体组成);而由 (4) 生成的木脂素称为新木脂素类(由丙烯苯、烯丙苯二种单体组成)。

H COOH O O

顺邻羟基桂皮酸香 豆 素

123456

78

极性大小:3>2>1

Rf值大小:3<2<1 极性越大,在同一展开剂中,Rf值越小。

简答题

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生理活性:补骨内酯、水飞蓟素、厚朴酚、鬼臼毒素

补骨内酯:呋喃香豆素,具有抗菌作用。

水飞蓟素:黄酮类木脂素(杂木脂素)具有保肝作用

厚朴酚:新木脂素,有镇静和肌肉松弛作用。

鬼臼毒素:四氢内酯木脂素,对麻疹和I型单疱疹有对抗作用

2、简述木脂素、新木脂素的概念及基本类别。

木脂素:一类有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少数为三聚物或四聚物。

基本类别:二苄基丁烷类、二苄基丁内酯类、芳基萘类、四氢呋喃类、双四氢呋喃类、

联苯环辛烯类

新木脂素:一个苯丙素的脂肪烃基碳与另一个苯环相连接,或苯丙素的苯基相互连接构成各种木脂素归类为新木脂素。

基本类别:苯骈呋喃类、双环辛烷类、苯骈二氧六环类、联苯类、倍半木脂素、二木脂素、螺二烯酮类

填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