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观念,注重科学素养(科学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教学观念,注重科学素养

谈科学新课程要做到的四个转变

安徽省青阳县乔木乡中心小学张四胜

中国的科学教育终于从自然走向了科学,改变的不应仅仅是名称,身

在教育一线的我们广大小学科学教师要认真领会科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主要内涵有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人的一生中科学素养都在不断发展和深化,呈不同的程度和形式。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而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将会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下面谈谈小学科学新课程应该完成的四个方面的转变:

、转变教材观

《自然》、《科学》都是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但存在本质区别。常识教材的编写注重的是知识,整册书本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讲究的是知识的严密性、正确性,而要求学生掌握的也是书本的知识,掌握了书本的知识也就算学好了《自然》,但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知识传授这一层面。学生的信息来源仅仅局限于课堂。而《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不仅包括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包含了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思维方法,与自然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一条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的教学是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不应局限于教教材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堂是动态的、发展的,教学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同时,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的特点,科学教育不可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只能根据小学生的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练习方法,为后继的科学学习

打好基础。

二、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自然课注重知识的传授,这就注定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因此没有教师的传授,何来学生的知识。虽然我们口头上一直在喊“以学生为主体”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得到体现。我们既发挥着自身的主导作用,又占据着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一切的主宰。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转变。1、教师应由“施教者”转向“引导者” 、“促进者”

科学课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角色,要求教师担任引导、促进学生发展的角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个体成长的辅导者,探究能力的促进者、科学精神的培养者,学生探究道路上的伙伴与朋友。

2、教师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在科学课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在平等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上。教学应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素养。

科学课程对教师的科学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把科学课驾驭得游刃有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有足够的科学知识,这是教好科学的先决因素;第二,要有创新的精神,唯有成为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才有可能出色地完成科学课的教学任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不

断学习,善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 科学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三、转变学生角色

过去的教学过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年纪虽然还小, 个性的个体。在教学中,不能把他们看作是简单的

知识的接收者,教师要 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能动的发 展。

1、理解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先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要了解学 生,教师必须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小学生在不同 年龄阶段的知识发展特点,了解学生的一般认知水平,从而针对不同发展 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要了解学生,必须摸清小学生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特点,从而灵活地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要 了解学生,必须知道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根据学生人格的差异去组织教 学。

2、尊重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学校里,情感上往往依赖于老师。因此老师 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情感,感受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善于心理换位, 将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能将心比心,以“假如我 是学生”去思考和行动。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才能 连结起来,作为教师才会细心倾听学生所思所想,与他们一起快乐、一起 痛苦、一起思考,在教育情境中形成统一体,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只 有这样,教师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着想,面对学生的错误,才会细心倾听学 生的解释,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获得较高的成就;只有这样,教 师才会想同学所想,供同学所需,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会想到学生已经掌 握了多少,学生迫切想知道什么,采用何种方式才能让学生愿意学到这些。

四、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自然教学总是抱着以“教材为本”的教育思想,信守分数至上 原则,

并积极地进行研究,才使在 但都是有独立思想、有独特 忽略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死记硬背得到的知识结论,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意识,新的科学课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活动”为载体的基本理念。以“活动”为载体是指课堂教学要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亲身体会为主线,通过活动组织课堂教学。

1、开放课堂,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现代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最佳的途径都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实践,在探究中探求知识。

2、放手研究,使学生敢于探究、善于探究、乐于探究。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传统的教与学往往是一个灌输知识与吸收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发号施令,学生则俯首帖耳。课堂成为强迫训练学生的阵地,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也就成为“拷贝” 、“复制”的过程。在科学课堂上,始终要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提出探究问题——形成假设预测——设计研究方案——实验探究——整理分析——得出探究结论——后续延伸活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敢于探究、善于探究、乐于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认真钻研新理念,做到教材观,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模式的及时转变,以崭新的姿态走进新科学,并在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地总结摸索,就一定能够把科学教育推向一个个新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