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银行金融业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当代银行金融业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当代银行金融业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当代银行金融业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内银行金融业也在蓬勃发展。银行金融行业业务发展水平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银行业务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本文就当代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且指出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银行金融业务;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06-0132-01

近几年个人理财类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完善及规

模的扩大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仅仅几年的时间银行业务迅速完善,外资银行也将眼光锁定在国内金融市场。外资金融企业的提升了国内主流银行的商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本国金融业的发展。国内银行积极学习国外银行的管理和经营手段,使得整体素质和整个行业的水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国内银行应该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在市场经济商业竞争中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保持持续长久发展。

一、当代银行金融业务现状

(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大,国内金融行业业务由单一逐渐发展成为多元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使我国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内银行业在稳步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连续数年表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动态。主

银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银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广东银行招聘网致力于为广大报考银行的同学们提供丰富的银行招聘信息、笔、面试资料。广东中公金融人官网考试信息应有尽有,笔、面试资料琳琅满目,供各位考生选择,帮助莘莘学子积极备考银行招聘考试,还有更多的备考指导、考试题库在等着你! 在可预见的未来,银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不容乐观的,但是挑战和机遇共存,银行业如果能乘风破浪逆风飞翔,其自身固有潜在优势也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从坏的方面来看: 从中短期来看,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挑战和不确定性空前加大,百年未有。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全球财富和经济权将在全球进行重新分配,从而导致国际资本资源流向格局将发生大调整,银行业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增大。另一方面,银行业自身的盈利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伴随着风险传染链条拉长、资产质量压力加大、利率走低导致息差收窄、贷款需求下降、收入来源压缩、资本充足率标准提升、大型科技公司加速渗透传统银行市场、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减少等等,都预示着中国银行业即将进入一个艰难的“跋涉期”。 从长期来看,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全社会的整体储蓄意愿只会越来越强,可贷资金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不断过剩,我们步入“流动性偏好陷阱”也只是时间问题。在这一方面,美日欧银行业已经开始出现挣扎的迹象,近期欧美的大银行整体市值下滑、股价萎缩,以及近来的大规模裁员就是其中一个缩影。所以,银行业未来整体的发展趋势是不容乐观的。 从好的方面来说: 一是经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释放新商机。 按照2020年5月1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深入推进经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进入腾飞大发展,有效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各类传统产业和新兴长夜的跨行业、跨国界、跨市场的整合重组。 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将促使企业不断增加对债券承销、综合财务顾问业务需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中间业务、产投融结合的信贷与股权融资、财务咨询、资产管理、供应链融资、交易银行等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从而为公司金融业务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二是各类创新业务的兴起推动商业银行深化改革。

未来银行的四大发展趋势

未来银行的四大发展趋势 在信息经济和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在金融媒介多元化竞争中,商业银行如果不改变将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因此,有人预言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而我认为,行将灭绝的可能只是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市场和客户在进化,商业银行在进化,未来商业银行的形式和承载内容将迥异于当今。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定未来银行到底是什么样,但一些方向性的趋势值得我们重视。 方向之一:未来银行可能是数据驱动的银行 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大数据用来描述规模巨大、类型复杂的数据集合,被誉为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技术变革,引起各方高度关注。2011年,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宣布“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近年来,IBM、甲骨文、SAP等业界巨头纷纷收购与大数据有关公司,加速布局大数据领域;2012年,达沃斯论坛报告《大数据,大影响》称大数据像货币和黄金一样,成为新的经济资产;2012年,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旨在增强对海量数据的搜集和分析萃取能力。 随着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发展完善以及数据来源迅速扩展,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银行业将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获得并使用涉及客户方方面面,更加全面、完整、系统的数据,并通过挖掘分析得到过去不可能获得的信息和无法企及的商机。由此可见,金融数据密集但目前尚未充分开发的

商业银行大有文章可做,数据和数据应用能力将逐渐成为其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客户营销、产品创新、绩效考核和风险管理等必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经营方式也将从以产品、客户为中心过渡到以数据为中心,数据驱动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拥有的海量数据资产已经对商业银行形成挑战,未来比金融脱媒更令人担心的可能是客户数据脱媒和信息脱媒,最终导致客户流失、服务能力降低。 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数据挖掘分析,商业银行将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提供全新沟通渠道和营销手段,提升客户体验;丰富客户全景视图,挖掘既有客户需求,创造新的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价值创造能力;优化运营流程,提升管理精确度,研究预测市场营销效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体体现为:一是大幅提升客户体验。大数据对银行意味着巨大商机,运用大数据可以强化客户体验,提高客户忠诚度,那些善于利用数据分析引导决策的银行将获得更多竞争优势。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银行将由“被动”提供产品向“主动”设计产品转变,由“广泛撒网”营销向“精准制导”营销转变,由“经验依赖”决策向“数据依据”决策转变;银行对客户行为习惯和偏好进行分类汇总,提炼出客户需求信息,将即时或潜在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有针对性地推送给客户;优化各类营销资源配置,以合适的营销渠道和促销策略对客户实施精准营销;为客户量身打造金融解决方案,推行客户自主定制服务,极大改善客户体验。 二是引导客户及员工行为。大数据时代,对知识的占有意

银行卡未来发展趋势

银行卡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个人收入水平提高、个人金融需求增加以及支付结算观念转变等,我国银行卡业务将被推到高速增长阶段,在个相关领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一)进一步提高银行卡人均持有率,推动经济增长 银行卡支付方式逐渐取代现金支付,在现金替代效应的作用下可以大大激起人民的消费欲望,特别是贷记卡在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信用提前消费将未来需求转为现实需求。因此,进一步提高银行卡人均持有率,从而提高银行卡消费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推动经济增长。 (二)磁条卡向芯片卡或指纹识别虚拟账户过度,提高安全性 芯片卡具有体积小、存储量大、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等特点,不容易被克隆复制,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账户安全性,保护客户资金安全。在技术允许下,各银行可采集客户独有的指纹数据,产生专有的虚拟储蓄账户或虚拟信用账户,只要客户在商户的指纹支付终端扫描指纹信息便能轻松支付。由于指纹具有唯一性特点,因此可以杜绝身份盗用风险,提高安全性。 (三)新型支付方式推陈出新,推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银行卡产业作为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可以直接促进与银行卡相关联的硬件和软件的开发、生产以及销售,促进通信、系统集成、电子技术等相关系的信息产业革新,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新型的支付方式(如指纹支付、瞳孔支付)必定会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与此同时,银行卡的发展也会带动商贸、旅游、酒店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改造。 (四)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银行卡融入世界 在中国银联和众多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下,开通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跨行、跨地区以及跨境的服务,并延伸至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境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品牌银行卡将会与更多的国际银行卡组织合作,提高我国银行卡在国外的可支付性,更好地融入世界。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发展演变及未来趋势研究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发展演变及未来发展建议 一、我国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历史沿革 我国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根据分类方法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照实现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手工操作、单机操作和联机操作三个阶段,下面根据每种支付结算体系的特点做具体的介绍。 (一)手工操作阶段。从1984 年到1993 年这段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是手工操作体系,实施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建国初期,我国的支付结算体系是借鉴前苏联的模式而建立的,形成了四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行使工业领域的银行职能,农业银行行使农业领域的银行职能,中国银行行使国际业务领域的银行职能,建设银行行使建设领域的银行职能,进而形成了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二元银行体制,中国银行是国际结算的政策性银行,四大银行之间的业务几乎没有交集,不存在业务竞争。手工操作阶段的银行支付结算包括同城、异地和国际结算,分别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同城的结算需要结算人将保存好的纸质票据提交至票据交换所,交换所的工作人员在认真审核票据后,进行手工结算;异地结算需要结算人通过邮政部门将纸质票据寄到目的地,通过运输传输支付凭证;国际结算由中国银行独家办理。这个时期的网络完全不发达,因此,其结算方式只能依靠手工方式,银行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支付结算系统,只能通过纸质票据进行支付结算,由于大多数银行网点只办理居民储蓄业务,而办理结算的网点很少,结算方式单一、十分不便捷。 (二)单机操作阶段。从1994 年起,互联网开始兴起,在银行业也得到了初步而普遍的运用,相比手工操作阶段,支付结算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除了互联网的兴起,这个阶段我国的银行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94 年以前,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商业化,使得很多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涌现;我国正式在1994年设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这个阶段的支付结算方式在同城、异地和国际三个方面的操作也有所改变。在同城结算方面,省级以上的城市能够实现跨省的票据交换,在很多发达地区都得到了普及,手工操作由自动清分机代替,并打破了行政区划,大大简便了票据支付结算的手续,加快了票据支付结算速度。在异地结算方面,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各地方的银行之间逐渐实现了联网操作,央行和各国有商业银行建立了统一的支付系统,支付结算方式不再是邮路传输,而是以电子传送的方式进行支付操作,通讯线路的设立使异地间的联行结算得以实行,个人账户的通兑和对公账户的通存也得以实现。单机操作阶段一直持续到了1999 年,之后又迈向了一个新阶段。 (三)联机联网操作阶段。21 世纪以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进步,各

未来银行的四大发展趋势概述

以后银行的四大进展趋势 在信息经济和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在金融媒介多元化竞争中,商业银行假如不改变将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因此,有人预言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而我认为,行将灭绝的可能只是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市场和客户在进化,商业银行在进化,以后商业银行的形式和承载内容将迥异于当今。尽管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定以后银行到底是什么样,但一些方向性的趋势值得我们重视。 方向之一:以后银行可能是数据驱动的银行 大数据时代差不多悄然来临。大数据用来描述规模巨大、类型复杂的数据集合,被誉为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技术变革,引起各方高度关注。2011年,闻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宣布“大数据”时代差不多到来;近年来,IBM、甲骨文、SAP等业界巨头纷纷收购与大数据有关公司,加速布局大数据领域;2012年,达沃斯论坛报告《大数据,大阻碍》称大数

据像货币和黄金一样,成为新的经济资产;2012年,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进展打算”,旨在增强对海量数据的搜集和分析萃取能力。 随着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进展完善以及数据来源迅速扩展,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银行业将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获得并使用涉及客户方方面面,更加全面、完整、系统的数据,并通过挖掘分析得到过去不可能获得的信息和无法企及的商机。由此可见,金融数据密集但目前尚未充分开发的商业银行大有文章可做,数据和数据应用能力将逐渐成为其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客户营销、产品创新、绩效考核和风险治理等必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经营方式也将从以产品、客户为中心过渡到以数据为中心,数据驱动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进展趋势。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拥有的海量数据资产差不多对商业银行形成挑战,以后比金融脱媒更令人担心的可能是客户数据脱媒和信息脱媒,最终导致客户流失、服务能力降低。

金融-论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前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金融学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论文题目论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前景 学校名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苏敏智 学生姓名:师鹏宇 学号:1215001203563 专业:金融学 入学时间:2012年秋季

论文提纲 一.银行卡的概念 二.银行卡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银行卡产业规模继续快速增长 (二)是银行卡普及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银行卡自主品牌在国际品牌竞争中迅速成长(四)是银行卡作为个人金融业务主要载体的地位日益巩固 四.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银行卡的发展前景

论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快速发展,发卡量大幅上升,受理环境明显改善,银行卡联网通用的目标已基本实现,由多元化市场主体构成的银行卡产业链初步形成。,但是,我国银行卡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用卡频率、持卡消费比例、商户普及率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国银行卡出现只不过20年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提高银行卡产业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银行卡;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前景 我国的银行卡业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银行卡业务增长最快和最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银行卡是银行签发给那些资金状况良好的人士在指定的商家购物和消费,或在指定银行机构存取现金的特制卡片,具有消费信用、转账清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凭证。银行卡作为现代金融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作为一种记名无面值支付工具,因其具有功能齐全、轻盈易带、方便安全、低成本运行等优点,使其在商业银行业务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它的推广和使用,对于减少现金的使用、改善流通环境、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银行卡的概念 银行卡(Bank Card)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银行卡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自动出纳机卡、记账卡和灵光卡等。因为各种银行卡都是塑料制成的,又用于存取款和转帐支付,所以又称之为“塑料货币”。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使银行卡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而且使银行业务

18家银行各自特点及未来发展潜力

18家银行各自特点及未来发展潜力

零售银行的另一大优势是,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利润增长稳定。经过多年对零售业务的开拓,招行在这一领域已取得可观的回报,零售业务利润快速增长。 2.兴业银行:同业业务异军突起 “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具备极强的创新能力和先发优势,能够有效应对信贷需求不足局面,并且市场定价的同业资产负债占比较高,受利率市场化冲击相对较小。”一位银河证券分析师如此评价。 凭借在资金业务方面的创新和先发优势,兴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辟蹊径,成为国内首家同业资产规模超过贷款的银行,同业资产占比达到39.62%。 在上半年央行两次非对称降息、利率市场化明显提升的情况下,兴业银行布局多年的差异化战略开始显现出优势,表现在对传统存贷款业务的依赖逐步降低,非信贷类资产规模收益稳步增长。 前景: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兴业银行未来受息差缩窄的影响将远小于其他银行。差异化的战略布局使兴业银行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竞争。 3.民生银行:做民企和小微企业的银行 民生银行作为国内首家实施事业部改革的商业银行,明确提出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高端客户的银行”的战略定位,主动应对经营环境和政策变化,以打造特色银行与效益银行为目标,目前已经形成清晰的业务格局。 截至报告期末,民生银行小微客户总数已达到64.13万户,位居各家商业银行之首。 民生银行净息差与存贷利差在业内表现较为突出,上半年净息差进一步提升。不断优化的收入结构和差异化的客户结构,加上事业部制改革所带来的制度优势,使得民生银行具有较强的自主定价能力和富有竞争力的经营模式,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已初步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论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论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产权性质趋同,国有化程度高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来说,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市场份额稳定,占据市场竞争垄断地位,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比较单一,国有化程度较高。而一个成熟的市场竞争必然是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展开,只有打破垄断格局,才能籍以提高银行业的效率效能。 (二)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以层级授权的方式作为经营管理和信息传递的纽带,以分支行作为资源配置中心来开展各项业务。由于层级设置复杂,使得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总行对可使用资源的掌握和调配能力严重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决策滞后、反应迟钝。即使总行能够及时下达决策指令,往往也缺失权威性,有令不行或者执行而不到位比比皆是。 (三)核心业务单一,经营范围较窄 与外国金融机构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业务品种单一、业务范围较窄,无法满足高端客户快捷、多样、高效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着重于大力拓展业务规模、扩充目标客户,应该说在业务数量上有了呈几何倍数的规模。近些年,虽然不少商业银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进行业务创新,例如挖潜私人银行业务市场、理财产品开发、建立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等,但是在深层次的衍生金融产品发掘方面受到人才和技术资源匮乏的限制,短期之内也很难获取显著成效。 (四)混业经营受限,市场资源割裂

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规定使商业银行面临风险集中的境况,这与全球商业银行混业和全能化发展的潮流是相悖的。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分业经营使其业务被限制在很窄的范围内,服务对象就难以跳出固定的框架范畴,而且分业经营直接导致金融市场资源的割裂,市场效率大大降低。 (五)不良资产巨大,金融安全堪忧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因历史原因产生的不良资产包袱是沉重的。尽管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扶持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对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剥离,平时商业银行也通过自身提取拨备准备对诸多不良资产进行了核销处置等,但是旧的不良资产尚未完全剥离,新的不良资产已开始不断生成。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虽然外部的一些体制性的因素,例如国有企业破产等,正在逐步减少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但是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却在加剧,并且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善,包括经济案件,也直接影响到不良资产的生成。正是出于银行内部监督控制不力以及外部信用制度缺失、经济体制转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既要承担违规经营的成本,又要承担经济大幅度波动的成本,而且还要间接承担宏观调控的成本。 (六)管理控制失效,风险防范不足 我国的商业银行因为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及时对利率、汇率或其他宏观政策变化引起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进行主动预警、精确定价和内在自我调节的机制,所以防范风险的能力有限,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也无法达到与外部经济环境有机融合的状态。伴随外部经济周期的变化,商业银行会因此积聚各种潜在的风险,甚而爆发不可逆转的危机。从内部体制分析,不论是体制建设还是技术能力都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对管理控制的不力,一方面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定价管理体系的缺失,使得银行管理控制能力以及定价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使用的管理会计系统与业务统计管理模块数据是割裂运行的,无法与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很难对客户、产品、部门、区域做到精准核算。事实上,我国对风险防范的金融

一卡通现状及未来

摘要:通过对城市一卡通建设及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城市一卡通的本质内涵。通过研究城市一卡通的行业标准、建设模式以及国内典型城市的跨行业应用案例,阐明了城市一卡通的未来发展趋势,论述了城市一卡通的真正价值及应用前景,为已经或即将参与城市一卡通建设、运营的各类组织机构拓展了思路,同时也为城市一卡通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贡献了新的理论及技术成果。 城市一卡通的发展现状 随着IC卡产品及应用的不断升级,城市一卡通已经是众人耳熟能详的事物了,各类行业组织、运营机构、技术服务提供商等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般的民众也都能简单地列举出一两个城市一卡通行业应用的实例,各类统计数字、行业分析等材料也都越来越精准地刻划了城市一卡通的方方面面。 城市一卡通本质上代表了包含各类相关组织及这些组织之间的协作、受益等各类关系的集合体,它不仅仅是一类项目的统称,更多的代表了基于电子货币、电子身份认证标识等要素的区域性应用定义。随着时间的迁移,这一定义也会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新内涵。当前城市一卡通发展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行业标准、建设模式、行业应用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研究。 行业标准现状 虽然存在国家主管部门、部委、各省级单位各自为战的局面,但总体来看,基于电子货币及电子身份识别技术的标准主要以中国人民银行PBOC(People’s Bank Of China)发布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卡规范为核心,根据各自的行业特点、地域特点等进行了适当外延及补充,电子货币部分主要是以PBOC2.0的电子钱包和电子存折规范(也简称为PBOC2.0 ED EP)为主。中国人民银行的qPBOC/MSD标准,在国内仅以试点形式开展了部分工作,大批量应用尚未形成。由于城市一卡通应用侧重于快速小额支付应用,因此期待qPBOC借记/贷记支付应用在交易速度、稳定性、行业支持方面有更加显著的进展。 建设模式现状 城市一卡通的建设模式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产生了多种适应不同地域特点、政府管理模式、行业参与模式、技术服务提供方式等的具体解决方案。 比较传统的方式是政府主导、政府投资建设。这种方式是以政府主管部门为核心,组建运营公司,并由政府注资。其中扩展出来的形式是不同的行业部门参股,共同运营。 民间资本介入城市一卡通领域是近些年城市一卡通投资运营的一个显著特点,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政府监管,政府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民间资本负责城市一卡通的整体建设投资,并且存在参与或不参与直接运营的两种方式,资本回收可以通过直接的运营收入方式,也可通过出让当地土地有限使用权、提供其它优惠政策等形式,但涉及到金融风险及金融监管等问题,今后会逐渐演变为,持有行业准入证明的专业机构从事运营管理服务输出等方式。 银行贷款建设也是近年来涌现的另一投资建设模式,银行通过贷款、设备布设、发行联名卡等方式与当地的城市一卡通运营主体合作,共同建设城市一卡通项目。 行业应用现状 当前,城市一卡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行业应用的丰富性,并且这一丰富性具备了很强的地域可复制能力。 比如沈阳,这个全国首例全部使用非接触式CPU卡作为电子货币、电子身份认证标识载体的城市,目前近五百万张CPU卡已经良好应用了八个年头,相继开发了出租车、地铁、加油站、煤、水、电、停车场、餐饮、娱乐、移动通讯等小额消费项目,实现沈城人“城市通卡在手、出行消费无忧”是城市通人的奋斗目标。 在淄博,城市一卡通的建设发挥了同方非金融支付系统的多个优势,有效整和原有公交系统,重新架构了城市一卡通新平台,随后的小额支付、行业缴费、银行联名卡、驾驶员联名卡、出租车等多行业拓展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同时,系统的统一标准策略还解决了接入不同设备供应商设备的问题,其中不乏之前从未接触过CPU卡应用的设备厂商,同方锐安的对接方案大大简化了这些厂商的对接难度,有效实现了淄博城市一卡通运营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在枣庄,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类行业应用以外,同方锐安还与各大运营商一起,共同实现了城市一卡通的手机支付业务,也标志着同方锐安在手机支付技术领域,已经具备了从手机卡到系统平台的较全面的技术能力。 在国内其它地区甚至海外,都能够看到同方锐安在行业应用方面的不菲业绩。

【关注】农商银行未来发展9大趋势!

农商银行未来发展9大趋势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产物,其前身是立足于广大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在1979年国家恢复农业银行,拉开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序幕,在此阶段农村信用社归属农业银行管理,是农业银行的下属单位,与农业银行有行政隶属关系。在199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农村信用社独立经营。在2001年11月全国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成立,拉开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制的序幕,随后有多家农村商业银行相继改制建立;2004年下半年,随着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农商行改革试点的全面铺开,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加速。 自改制以来,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突飞猛进,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资产规模、税后利润都得到迅速攀升,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有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得益于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后,它们将面临的风险管理仍不容忽视。加上实际存在的“影子银行”、“民营银行”、与及快速发展的农村市场,都使得农商行所面对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农村商业银行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点。 目前,农商行已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多重挑战。一方面,规模增速正呈现逐年放缓趋势,本地市场增长受限,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侵蚀。另一方面,农商行的盈利能力仍落后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其收入结构、资产结构和经营效率仍待改善。同时,还应加强内部管理,注重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管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保障战略规划和业务转型的有效实施。 农商行主要发展趋势 趋势一:跨区域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不仅是其银行规模增长与业务扩张的必然结果,而且通过跨区域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降低区域性风险和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之初,主要是为当地区域经济服务,因此其地域集中度、行业集中度较高。在经济形式发生变化,地区经济及行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时

商业银行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目录 为银行降成本是让利于实体的前提 (4) 现状分析:大行有存款优势,中小行更灵活 (5) 向央行借款:央行直接调控,占比整体不高 (5) 存款:银行负债端基石,大行基础更扎实 (7) 同业负债:短期限市场化负债,中小行是吸收主力 (9) 应付债券:长期稳定资金,含部分资本工具 (11) 美国启示:息差水平较高,负债端是核心 (13) 特征一:有不计息存款,对高息差形成贡献 (16) 特征二:存款种类较多,市场化低息产品为主 (17) 特征三:相比同业负债,更青睐长期的应付债券 (17) 总结:促存款结构改变是降成本政策的可行路径 (18) 政策展望:发力角度较多,银行可主动作为 (19) 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缓释负债吸纳压力 (19) 存款政策:降低基准利率,高息产品严监管 (19) 基准利率:利率体系压舱石,有望结构性调整 (19) 监管高息产品:规范无序竞争,优化存款结构 (21) 政策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加大投放力度 (21) 市场利率:近期下行明显,把握配置窗口期 (22) 同业负债:定价下行较明显,部分银行可增配 (22) 应付债券:特色债有望放量,锁定中长期成本 (22) 测算:中小行更受益,城商行最为突出 (23) 投资建议:降成本导向明确,建议关注股份行 (24) 图表目录 图表1:2019 年6 月末上市银行负债主要以存款为主 (5) 图表2:2019 年1-6 月上市银行负债端各项成本率 (5) 图表3:央行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6) 图表4:2020 年3 月末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主要由MLF 构成 (6) 图表5:2020 年3 月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余额创历史新高 (6) 图表6:2019 年6 月末上市股份行和城商行向央行借款占比较高 (7) 图表7:2019 年6 月末上市银行向央行借款占总负债比例及其成本率 (7) 图表8:上市银行存款挂牌价(2020 年4 月26 日) (7) 图表9:2017 年以来中小型银行存款占比提升,大行则较为稳定 (8) 图表10:2017-2018 年结构性存款同比增速快速提升 (8) 图表11:2017 年末以来商业银行存款占比及存款成本率均明显提升 (8) 图表12:2016 年以来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占总存款比例走势 (8)

浅谈城市一卡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字:城市一卡通一卡通 摘要:通过对城市一卡通建设及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城市一卡通的本质内涵。通过研究城市一卡通的行业标准、建设模式以及国内典型城市的跨行业应用案例,阐明了城市一卡通的未来发展趋势,论述了城市一卡通的真正价值及应用前景,为已经或即将参与城市一卡通建设、运营的各类组织机构拓展了思路,同时也为城市一卡通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贡献了新的理论及技术成果。 摘要:通过对城市一卡通建设及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城市一卡通的本质内涵。通过研究城市一卡通的行业标准、建设模式以及国内典型城市的跨行业应用案例,阐明了城市一卡通的未来发展趋势,论述了城市一卡通的真正价值及应用前景,为已经或即将参与城市一卡通建设、运营的各类组织机构拓展了思路,同时也为城市一卡通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贡献了新的理论及技术成果。 城市一卡通的发展现状 随着IC卡产品及应用的不断升级,城市一卡通已经是众人耳熟能详的事物了,各类行业组织、运营机构、技术服务提供商等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般的民众也都能简单地列举出一两个城市一卡通行业应用的实例,各类统计数字、行业分析等材料也都越来越精准地刻划了城市一卡通的方方面面。 城市一卡通本质上代表了包含各类相关组织及这些组织之间的协作、受益等各类关系的集合体,它不仅仅是一类项目的统称,更多的代表了基于电子货币、电子身份认证标识等要素的区域性应用定义。随着时间的迁移,这一定义也会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新内涵。当前城市一卡通发展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行业标准、建设模式、行业应用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研究。 行业标准现状 虽然存在国家主管部门、部委、各省级单位各自为战的局面,但总体来看,基于电子货币及电子身份识别技术的标准主要以中国人民银行PBOC(People’s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班级: xxx 学号: xxx 姓名: xxx 专业: xxx 论文标题: 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

目录 中文摘要 (3) 第一章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商业银行 (5) 第一阶段: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 (5) 第二阶段:货币兑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 (5) 第三阶段:银行业与银行的产生。 (5)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现况 (5) 第一,注重顶层设计,再造业务流程。 (6) 第二,整合相应资源,打造平台经济。 (6) 第三,构建多方合作渠道,借力发力。 (6) 第四,探索体制创新,实现专业化运作。 (6) 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6) 一商业银行国有化程度高,内部机制不健全 (6) 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迎来新挑战 (7) 三按揭贷款和信用卡等粗放竞争带来的整体性风险不断积累 (7) 第四章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7) 一大幅提升客户体验。 (7) 二是引导客户及员工行为。 (8) 三是指导银行打破固有经营模式。 (8) 参考文献 (8)

商业银行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快速的增长以及宽松的经济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印象整个经济的稳定,本文对中国的商业银行的现状做了一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几年发展轨迹做几点推断和建议。 商业银行,英文缩写为CB,其网络通俗谐音是“存吧”,意为存储银行。商业银行的概念是区分于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放款)业务,即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较高的利率放出贷款,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就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企业及机构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及中间业务等。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

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的十大发展趋势

利率市场化、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民营银行准入放松、人民币 国际化等一系列重要变革,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启示,未来银行业将进入发展新常态,进入挑战与机遇并存,优胜劣汰的关键转型时期。展望未来,商业银行需要顺应未 来十大发展趋势,抓紧时间窗口,尽快建设自身专业化能力。 1 银行业的获利水平将进入新常态预计银行业的资本回报率(ROE)将下降到GDP 增速的2.0~2.5倍左右。基于未来五年平均GDP增速6.5%的预估,银行业的资本回报率平均约在13%~16%之间。同时,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的差距在充分竞争的市场化环境下被放大,银行的业绩显著分化,梯队优秀银行的资本回报率能够达到GDP增速的近3倍,而末端梯队银行的资本回报率仅能达到GDP平均增速,即6%~7%之间,甚至低于其资本成本。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与竞争加剧,预计未来十年将陆续出现由存款保险机构接管、重组问题银行的案例,以及二三线城市农商行、城商行被兼并收购的案例。2 金融业混业经营成为趋势在国际上,混业经营的大型金融集团、以及聚焦单一行业的专业金融机构并存。通常专注单一行业的金融机构更容易建立专业化优势,在竞争中胜出;在估值上,专业金融机构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在新兴的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日益重要。为了支持国家产业整合、重构、提升的经济改革大战略,涵盖保险、证劵、银行、资产管理的金融混业经营将成为趋势。一些大型混业金融集团已经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呈现出领先的态势。而为了有效整合金融监管,监管治理制度也可能改革为准单一的监管体系;金融控股公司将是金融行业有可能的公司治理架构。3 银行业被迫走向精细化经营与管理 在净息差收窄,人力成本、合规成本高涨的压力下,银行业将被迫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经营与管理。银行必须向管理要效益,应重点专注四大领域:,经营模式的设计、细化与执行落地,主要涉及营销组合与风险管理;第二,大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决策利用;第三,跨国、跨领域专业人才的网罗、培养与使用;第四,掌握沿着价值链创造增加值的过程与定价能力。4 轻资本成为高盈利银行普遍采取的经营模式随着资本市场、大资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现代化,盈利能力在梯队的金融机构几乎都采取轻资产、高资本周转的财务运作模式。善用资本市场间接融资机会成为银行的财务部门、投资银行等业务部门的重要技能,未来很有可能由投资银行或资产管理领域的专家出任几大银行的行长。5 产投融结合的业务加速发展在资本市场复苏,全国产业整合、升级与重构的大浪潮下,产投融结合的信贷与股权融资、财务咨询、资产管理将成为商业银行在公司金融领域成长快、获利的业务。随着资本市场的全面回暖,企业对于债券承销,中小板、新三板上市财务顾问等业务需求显著增加,推动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加速增长。 资本市场、产投融类业务的兴起对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组织治理、人力资源能力,以及金融监管提出了重大挑战,初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重大的寻租与损失事件。 对结算与交易业务要求大幅提高卓越的交易银行产品与服务能力,成为商业银行绑定、维护企业客户关系的关键。直通式事务处理(STP),跨机构、跨企业、跨

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有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浅谈 现在,随着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互联网井喷式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业界的诸多关注,各种观点意见层出不穷。即使意见不一致,引发讨论的原因还是比较统一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出路在哪里?这需要大量的研究,需要对市场变化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深入剖析,了解过去发展历史,了解现在发展现状,规划未来发展路径,这不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利差收入,尤其是国有四大行表现特别明显。目前,考虑到利率市场化的影响,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强烈冲击,这些银行意识到利差收入在未来银行收入的占比会越来越少,利差空间压缩已成定局。在利差收入受到限制时,要维持银行利润的增长,只有靠非利息性收入的增长,通过非利息性收入的增长来弥补并推动整体利润的增长,非利息性收入在银行发展的地位显得格外突出,重要性不言而喻。 非利息性收入如何而来?这是银行管理层需要面对的问题,随着国家对银行服务性收费的严厉监管,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竞争,非利息收入的途径受到限制。银行千方百计通过各种产品研发设计,通过大规模发行信用卡、借记卡,推出各种服务收费项目,大力推广电子银行发展,增加客户体验,建立大规模自助银行体系,目的就只有一个,拓宽非利息收入的来源,抢占新兴市场份额。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造成颠覆性冲击。暂时来说,

银行的主要收入还是利差收入,互联网金融出现,以高于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的利息在基本不设门栏的情况下,对银行低成本资产造成冲击,在短短几个月内,流失的低成本存款数以亿计。尤其是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赖以生存的庞大的客户规模的优势瞬间化为乌有,所谓的“暴利”也就无从谈起。 现阶段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的发展进入恶性循环模式。只要在基层网点工作过的人,只要你稍微留心,对各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的发展模式就是一目了然。“理财+存、取、汇+附加产品的销售”这是基层网点的服务职能,“开门红冲击存款+年中冲存款+年末甩存款”这是银行存款增长模式。从基层网点服务的职能,我们能看出什么?除了装修好点外,和九十年代的银行有什么区别?没什么区别,现在已经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21世纪;看看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说句心里话,这完全是在自欺欺人,什么存款增长多少,完全是花钱买数据,买报表,骗奖励,自掘发展基石,路只会越走越窄。 贷款等业务下沉网点。业务下沉网点,目的性很强,主要就是为了增加营业网点的服务职能,使网点的辐射能力更强,增强客户的体验。问题来了,业务下沉网点,网点的人员配置或者人员素质跟得上业务下沉吗?业务下沉,内部控制谁来监管?即使人员素质通过培训学习,或者时间的积累能得到解决,那营销人员的职业操守,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滥用到手的权力呢?这些问题都是事实印证,明显存在的。如果解决不好,银行就只能“背黑锅”,声誉风险的出现也是家常便饭。

银行卡发展前景展望

银行卡及支付产业未来发展展望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银行卡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而且使银行业务由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85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张银行卡,我国迈出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2002年由国内80多家金融机构的出资折合16亿元,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国银行卡及支付结算系统进入一个较完善体系。截至2004年底,中国国内各金融机构累计发行银行卡7.6亿张,其中贷记卡1000多万张,准贷记卡约2500万张,其余7亿多张均为借记卡。 面对日趋快节奏、高科技的现代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养成了出门只随身携带银行卡和手机的习惯,小额支付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宝、微信等客户端完成支付,大额付款则可以通过银行完成。另一方面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出门甚至只携带手机,这类群体以在校大学生及刚踏入社会工作的年轻群体为主。这部分人群接受新兴科技支付方式能力较强,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限额也基本能满足其支付需求。由目前的银行卡及支付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其发展趋势有如下几点: 第一,银行卡介质更加多样化,虚拟卡等账户运用将更加广泛化。目前广泛运用的芯片卡已基本取代之前的磁条卡,主要原因为芯片卡存储空间更大,被复制难度更大,交易更加安全,可以更加有效保障客户的账户安全。随着科技的发展不难推断更加安全的银行卡介质会被推出。而各家银行为方便客户的理财消费行为,纷纷推出网络注册虚拟卡卡号服务,这给接受并且习惯网上交易的繁忙上班一族提供了极大便利,这项业务也是各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营销客户的一大手段。 第二,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更加紧密,银行卡支付与平台支付相捆绑,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据半壁江山。纵观目前的支付市场,银行卡绑定第三方支付平台已成为日常,小到街边小店,大到高端商场,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已基本覆盖;而各种手机端“pay”支付也更加运用广泛化。与此同时,各支付平台立足自身大数据分析的额度支付也在推广扩大化阶段。

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银行业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银行作为一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银行的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的创造、全面的金融服务等功能,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体现了银行不可磨灭的作用,尽而使银行的经济职能等到了完美的发挥。 今天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给银行带来了压力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在经营中不断的面对新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二是银行在经营中面对日趋复杂的客户要求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三是银行在经营中面对监管制度的要求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四是银行在经营中面对兼并与收购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五是银行在经营中面对转型方式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六是银行在经营中不断的面对竞争者的威胁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七是银行在经营中面对董事会与股东的要求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面对多变的的经营环境,银行需要有更加敏捷的反应速度来迎接新的挑战。银行必须要进行战略上进行转型,寻求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快速响应监管政策的变化,为新型的业务机会做好基础和准备。此外,银行还应该要进行组织上进行转型,提高业务的指导与监督能力,优化薪酬考核体系,提升员工技能,垂直管理,事业部制。进行管理上的转型,完善治理机构,正确界定各股东、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经营管理层、管理操作层与员工的权责利关系,保证利率水平持续稳定的增长,在市场上处于领先的水平。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银行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银行未来发展向---“流程银行”。 面对多变的经营环境,银行必须有新的管理模式的创新。未来银行新的管理模式创新使银行正式走上”流程银行”的管理模式。 流程银行是指通过重新构造银行的业务流程、组织流程、管理流程以及文化理念,颠覆性地改造部门银行模式并使其彻底的脱胎换骨,由此形成的以流程为

中国商业银行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商业银行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经济增速放缓和金融改革提速的大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转型升级也在艰难前行,把握住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五大趋势,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主要从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三大部分进行展开,然后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发展状况金融改革发展趋势 银行是目前所有金融中介机构中最大(就资产而言)和最古老的。银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支柱,它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积少成多、以短贷长的方式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可贷资金,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能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 一、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一)西方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银行业的原始状态,可溯及公元前的古巴比伦以及文明古国时期。人们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现代商业银行始于1694 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早期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政府等一批特权阶层而非工商业,新兴的资产阶级工商业无法得到足够的信用支持,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大量的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货币资本。因此,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银行。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与西方的银行相比,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则产生较晚。据史料记载,我国远在周朝时期就出现了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唐朝时期金融业逐渐发展起来,“飞钱”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使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十分缓慢,金融机构长期处于分散、落后的状态。直到1897 年,我国才出现了中国人自己设立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 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1911 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基础相当薄弱,在1994 年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资产增长速度较快 截至2012 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33.6 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0.3 万亿元,增长17.9%。从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44.9%、17.6% 和15.6%。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商业银行2012 年实现账面利润(税前)1850 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1.1 万亿元,增长24.5%,所有者权益 增长首次超过贷款、资产、存款的增长。 (二)国际化步伐加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