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教案设计

扶余县肖家二中马耀武

一、教学内容

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字词句的解决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二、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课外预习、收集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有关资料,找到“狼三则”中的另两则。

2.老师搜集有关狼的文章: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教学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因而不能简单地给学生灌输文言文中常见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只能在学生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加以生动形象化的解说。就七年级文言文课文的选材来讲,本册所选的都是一些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较易理解并掌握的故事性文章。适合七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

(2)体会文笔简练、情节曲折的特点,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了解讽刺意义。

(3)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词句过程中,掌握文言词语积累的方法,学会自学文言文;

(2)在分析内容过程中,学会从具体语句入手分析形象,从外在形象入手挖掘深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课文的讽刺意义,懂得要用智慧同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进行斗争。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1.把握古文朗读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2.通过对狼的神态、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狼的狡猾、贪婪本质。

教学难点:挖掘狼的故事背后的意味,了解讽刺意义。逐步培养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真正的狼?狼在动物世界里到底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师生共同交流有关狼的知识:如狼外婆、狼和小羊、以及有关狼字的成语等。(可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得出结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作品《狼》。(学生回顾有关蒲松龄的知识。)【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整体感知,把握结构】

1、指导朗读课文。

2、复述故事,要求能抓住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设计意图】可通过复述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概述情节,把握结构。

【疏通文意,把握重点】

1、师生合作,解决词句疑难。

2、词句检测,突出重点,加深理解。

【分析形象,探究内涵】

1.让学生自己选择并扮演其中的一个形象,以该形象的语气来说说当时的想法。这样可以深入的了解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读完全篇,你能否从文中找一个字,能准确概括出狼的特点?

学生思考。明确:“黠”,指名学生说“黠”字的意思(解释为“狡猾”)。

3.狼之“黠”,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要求紧扣具体语句分析。

要点:

(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两狼之并驱如故”“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等语句,写狼配合巧妙,一明一暗,计划精密;

(2)一狼“假寐”“诱敌”,既让屠户失去警惕,又为后狼争取时间;一狼“隧入以攻其后”,出其不意攻击,有心计,善于蒙骗。狼的心计与人无异,狡猾到了极点。

4.狼如此“黠”,是因为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贪婪。如,狼的外在动作,流露出内心的贪婪欲望:“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狼的目光,表现出贪婪、凶狠的本性:“眈眈相向”。

5.狼如此之“黠”,结果如何?死亡原因?

明确:狼很狡猾,但最终难逃死亡厄运——“两毙”。

接着讨论死亡原因,明确:直接原因——屠户所杀,这是高潮部分。

根本原因——自杀,表面看,屠户杀死了狼;从本质看,是狼自己杀死了自己,狼不满足于几根骨头,欲壑难填,贪婪使狼走向死亡。

4.如此狡猾的狼却“顷刻两毙”,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结尾提到“止增笑耳”的仅仅是狼吗?作者仅仅嘲讽的是恶狼吗?(可以多角度理解。)

启发: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没有好下场;像狼一样贪婪的人,欲壑难填,最终都以悲剧收场。或者认为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5小结:前四节叙述故事情节,最后一节议论。作者嘲讽道:“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利用反问句增强了嘲讽语气,表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看似狡诈,实则愚蠢可笑。作者写狼的故事,是嘲讽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是讽刺社会现实的。

【设计意图】探究内涵,既能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屠夫这一人物形象,又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拓展延伸】

1、学了本文,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你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

狼过着群居生活,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

狼的耐心,它们可以为一个目标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而丝毫不觉厌烦。

狼群团队精神成为决定它们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

……

2、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你认为狼该不该杀?

明确:人与动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培养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关注,对社会的关注,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阅读《狼三则》中的另外两则,写出故事梗概及寓意。

2.收集资料,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短文。

附:板书设计

狼蒲松龄

表现:配合巧妙工于心计

本性:狡猾贪婪

结果:两毙-----屠杀-----自取灭亡

启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