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办法
安徽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问题研究——以“郎溪现象”为例

郎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 部 , 基 础设施 完善 , 交通 便捷 。 长三角多座大城市环绕周围 , 西有合肥 、 芜湖 , 北有南京 、 常 州, 东有上海 、 无锡 、 苏州, 南有 杭州 。2 0 1 3年 郎 溪 县 经 济 发展稳中求进 , 预计 实现地 区生产 总值 8 4 亿元, 同 比增 长 1 6 ; 财政一般预算 收入 1 5 . 5亿 元 , 同 比增 长 2 0 . 6 。转 型升级步伐加 快 , 预计 实现 战略 性新 兴产 业产 值 1 6 . 4亿 元, 增长 7 8 。新增 省 名 牌 产 品 3个 , “ 古 南 丰” 商 标 被 认 定 为 中 国驰 名 商 标 。郎 溪 县 被 命 名 为 全 省 首 批 “ 省 级 生 态 县” 。创 造 了 广 为 各 界 赞 誉 的 郎溪 现 象 。在 2 0 1 1年 度 “ 三 大考核” 中, 郎溪 县 位 列 全 省 县 域 分 类 考 核 二 类 县 第 一 名 ; 位 列 皖江 示 范 区考 核 一 类 县 第 八 名 。 总 体 而 言 , 郎 溪 县 以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级 和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为 主 线 , 以 开 发 带 动 和创 新 发展 为 动力 ,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 , 建 立 工业 化 的 可
持 续 发展 。
( 二) 农 村 土 地 使 用 制度 综 合 改 革 的深 化 落 实 三农问题一直是 中国政府关 注的焦 点, 解 决 好 三 农 问 题 是 实 现 经 济 进 一 步 发 展 的重 要 保 证 。在 农 民 、 农业 、 农 村 问 题 上 郎 溪 县 大 力 发 展 农村 经 济 。涉 及 到 农 村 千 家 万 户 的 切身利益 , 土地综合整治 。 特 别 是 村 庄 整 治 需 要 政 府 加 大 力 度 进 行 改 革 。一 方 面 政 府 加 大 土 地, 的练 合治 理 , 通 过 管 理 户 籍 制 度 和土 地 转 让 制 度 来 加 大 土 地 使 用 制 度 的 改 革 , 真 正 做 到把 土地 和农 民 的 年 l } 益联 系到一起 , 保 障 农 民 的 基 础 利 益 。另 一 方 面 ,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的 完 善 需 要 政 府 的 宏 观调 控 , 只 有 政 府 才 能 真 正 保 证 农 民 的 利 益 。农 村 土 地 使 用制度综 合改革的深化落实是实现县城经济发展的重要举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订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晋政发〔2015〕28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订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订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晋政发〔2015〕2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组部《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中组发〔2013〕22号)、中组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14〕43号)精神,以及我省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进一步做好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工作,结合开展考核评价以来的工作实践,经省人民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审定,并报经省委同意,对《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晋政发〔2014〕19号)进行了修订。
一、修订的原则(一)稳定性原则。
充分考虑考核评价工作的连续性与考评结果的衔接性,保持考核评价体系的总体稳定性。
(二)导向性原则。
进一步突出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考核评价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
(三)统一性原则。
坚持总体考核与部门专项工作相衔接,体现整个考核评价工作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四)科学性原则。
进一步增强考核评价指标的代表性和针对性,更加科学、客观地反映各县(市、区)工作实际。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一)A、B类县(市)和市辖区指标体系修订内容。
1.规范指标名称。
根据国家统计局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方法制度,将“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规范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强市若干政策的通知-滁政〔2017〕64号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强市若干政策的通知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强市若干政策的通知滁政〔2017〕6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滁州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强市若干政策》已经市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9月30日滁州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强市若干政策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3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政策。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设立市本级工业强市专项资金,资金规模1亿元,并视情况逐年增加,专项用于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平台建设和表彰奖励。
各县市区、市经开区、苏滁产业园要同步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
(二)全市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重大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建设。
其中各县市区设立基金规模不低于5亿元,苏滁产业园不低于20亿元,市经开区不低于40亿元。
二、推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三)支持高端制造。
对列入市工业投资项目库,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且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由受益财政按照项目设备购置额的8%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200万元。
对列入“3个100”工程,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分整个工厂、整个车间、整条生产线三种类型,从项目完工投产下一年度起,由受益财政将财政贡献增量(增值税和所得税)中地方留成部分,按50%、40%、25%奖励企业,年度单个企业奖补金额最高10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奖补期限为3年。
2021年政府绩效考核评分细则

When the heart is tired, silence replaces everything.勤学乐观天天向上(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政府绩效考核评分细则为持续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全面完成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特制定20__年度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十届十一次全会和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任务,按照、省政府关于推进“五大系统”建设的重大部署,根据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加强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坚持科学引导、客观公正、统观全局、注重实效的管理方针,坚持以过程管理抓落实,以公众满意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全面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为全省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二、考评内容20__年度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指标考评内容分为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工程、环保生态、软环境建设6个类别。
(一)发展战略。
1.区域发展战略2.县域经济发展战略3.产业发展战略4.服务业发展战略(二)经济发展。
5.地区生产总值6.地方财政收入7.城乡居民收入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开发开放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非公有经济发展(三)社会事业发展。
12.基础设施13.教育科技14.文化体育15.医药卫生16.人口计生(四)重点民生工程。
17.就业创业18.社会保障19.住房惠民20.农村就学21.农村扶贫22.农村环境(五)环保生态。
23.节能效果24.环境质量25.土地资源集约利用26.生态绿化(六)软环境建设。
27.平安环境28.政务环境29.信用环境三、考评方式今年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的绩效考评工作,要着重加强过程管理与察访核验环节,实现政府绩效的'全过程管理模式,确保考评结果的真实性与严肃性。
关于绩效考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探讨

热点透视删麒藏璐譬茹■:=:_鏊氍磁涎赡翕黔关于绩效考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探讨绩效考核是干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政府一直进行着积极的探索。
现以通辽市对旗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实行绩效考核工作为例,阐述其导向作用及其深远影响。
一、主要经济指标实绩考核的指导思想和意义始于2004年的通辽市对旗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绩考核工作,在2007年为便于组织领导和考核后的结果运用,由统计局改变为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设定各项绩效考核指标的内容、验收标准和验收时间,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半年工作督察和追溯考核。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地繁荣发展,实现“率先崛起、争做自治区东部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奋斗目标,绩效考核工作贯彻和深化了“招商决定项目、项目决定工业、工业决定财政”的理念,突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根据通辽市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立足通辽市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坚持“全党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突出抓大项目”的方针,推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能源电力、煤化工及氯碱化工、玉米化工、食品加工、建材、医药及非资源等六大优势产业;构建“大项目一大集团—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特色工业模式;在继续做大工业总量的同时,注重项目质量和效益,杨国庆赵辉陈亮大力开展节能降耗。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贯彻投资与效益并举的指导思想。
=、绩效考核对诸方面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影响绩效考核工作激发了各旗县市区对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推动了通辽市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
通辽市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招商引资,这也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法宝”。
经统计,全市70%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来自招商引资,七大产业集群的形成也得益于招商引资,招商引资使通辽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量跃升至东部盟市首位。
城市综合实力在东北36个地级以上城市中跃居第9位,不但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产业向工业化引领的转化转型,也实现了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率先崛起。
【免费下载】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报告

2011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报告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统计局根据《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办法》(鄂办发[2009]45号)的要求和分工,省经信委会同省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对全省80个县(市、区)2011年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考核评价。
具体报告如下: 一、考核评价范围与指标体系 (一)考核范围。
2011年纳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范围的县(市、区)80个。
其中,县级市24个,县40个,县改区和比照县(市)管理的区16个。
(二)考核指标权重。
本次考核指标体系权重分值为100分。
其中,总量指标4项占21%,人均指标3项占14%,结构指标5项占21%,速度指标7项占21%,后劲指标3项占10%,社会与环境指标6项占13%,上述权重与2010年相同。
(三)数据来源。
考核评价中有关统计数据由省统计局提供,其它有关数据分别由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环保厅、省安监局、省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分别审定提供。
省县域经济联席会议办公室按照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要求组织考核。
二、2011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2011年,全省80个县(市、区)完成生产总值11125.7亿元,占全省的56.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4.25亿元,占全省的35.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99.1亿元,占全省的5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819.3亿元,占全省的60.5%。
县(市、区)平均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2011年,被考核的80个县(市、区)平均生产总值139.1亿元,增长15.2%;平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6.55亿元,增长39.1%;人均生产总值25330元,增长15.8%;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52.1元,增长39.7%;农民人均纯收入6717.6元,增长17.9%。
生产总值过100亿元的县(市、区)50个,比上年增加10个;过200亿元的19个,比上年增加9个;过300亿元的由零增加到9个。
云南出台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办法

美 国 前 总 统 克 林 顿 抵 达 平 壤 访 问
泰 航 客 机 滑 出 跑 道 多 人 受 伤
云 南 出 台 新 一 轮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综 合 评 价 考 核 办 法
记 者 从 云 南 省 统 计 局 了 解 到 了 , 为 全 面 确 掌 握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真 实 情 、 准 况 南 省 政 府 日 前 出 台 新 一 轮 县 域 经 , 云 济 发 展 综 合 评 价 考 核 办 法 。 ,新 据 了 解 的 考 核 办 法 坚 持 四 个 原 ,即 , 则 坚 持 经 济 与 社 会 事 业 统 筹 发 展 突 出 经 济 考 核 持 全 面 和 重 点 相 结 ; 坚 合 现 综 合 考 评 出 重 要 工 作 考 , 体 , 突 核 持 近 期 和 长 远 相 兼 顾 出 各 地 ;坚 ,突 ; 加 快 县 域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工 作 实 绩 坚 持 科 学 真 实 正 可 比 的 原 则 动 、公 ,推 和 引 导 县 域 经 济 提 高 质 量 化 结 构 ,优 , 加 快 发 展 。 、 社 考 核 指 标 选 取 经 济 发 展 指 标 会 民 生 发 展 指 标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指 标 三 大 ,共 25 个 ,采 类 计 统 计 指 标 取 分 类 指 数 和 综 合 指 数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全 省 , 对 129 (市 、区 )进 。 据 新 华 社 个 县 行 考 核
当 全 国 不 少 知 名 景 点 景 区 遭 受 金 融 寒 流 袭 击 时 , 阿 诗 玛 的 故 乡 南 石 林 却 逆 流 而 上 上 半 — —— 云 , 2009 年 元 去 年 相 比 有 较 大 的 增 长 年 门 票 收 入 1.66 亿 ,与 。 记 者 从 石 林 风 景 区 管 委 会 获 悉 至 , 截 6月 20 日 , 大 小 石 林 景 区 接 待 游 客 超 过 人 次 去 年 增 长 了 115 万 ,比 票 收 入 达 到 元 去 年 增 长 29% ; 门 1.66 亿 ,比 26.43% , 完 3.6 亿 46.1%。 元 年 度 目 标 任 务 的 据 新 华 社 成 了
湖南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

湖南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
佚名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
【年(卷),期】2022()10
【摘要】一、考评范围全省86个县(含县级市,以下均简称县)被列人考核评价范围,实行分类考核评价,分类名单如下。
1.一类县(33个)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醴
陵市、邵东市、湘乡市、汨罗市、湘潭县、桂阳县、资兴市、湘阴县、岳阳县、永兴县、攸县、澧县、平江县、华容县、汉寿县、祁阳市、沅江市、桃源县、涟源市、桃江县、临湘市、常宁市、耒阳市、隆回县、衡阳县、冷水江市、石门县、衡南县、宁远县、韶山市。
【总页数】1页(P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县域考核不唯GDP 解读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新体系
2.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县域经济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
3.关于对经济强县及县域经济考核的实施办法
4.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招收实施办法(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5.《湖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出台五年内完成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皖发[2002]11号),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工作,引导各县(市)(以下简称县)增强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意识,既注重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又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更快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04]18号),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
对县域经济的考核评价工作由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省统计局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参加,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共同组织实施。
每年年初,由省统计局负责对各县上年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省直有关部门提供相关数据,经分析评估确认后,于2月中旬之前将考核评价的初步结果提交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考核评价主要指标:1、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值;2、二三产业比重;3、财政总收入及人均值;
4、工商税收占GDP的比重;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人均投资额;
6、实际利用外资和省外资金;
7、职工平均工资;
8、农民人均纯收入。
三、考核评价方法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即先运用功效系数法,将所有考核评价指标的实际值转化成无量纲差别的评分值,然后对每项考核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分别计算总量水平的静态指数和当年增长的动态指数。
静态指数反映经过多年发展所达到的总量水平;动态指数反映当年与上年相比的增长情况。
在此基础上,按照静态指数占40%、动态指数占60%的权数分布计算综合指数,以此反映各县经济总体发展及进步情况。
按照计算出来的综合指数和动态指数,从高到低分别排出各县经济考核评价的位次。
四、考核评价资料来源
考核评价指标中,各县生产总值及人均值、二三产业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人均投资额、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数据,由各县经市审核后上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统计局;各县财政总收入及人均值、工商税收、实际利用外资和省外资金等数据,分别由省财政厅、商务厅及发改委负责提供给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统计局。
涉及一票否决的各县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分别由省计生委、政法委、安全生产监督局等部门负责提供给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数据质量保证
考核评价指标数据质量监控实行领导责任制,分级负责,分级管理。
根据职能分工,提供考核评价指标数据的部门即为相应的数据质量监控部门,其部门负责人为相应指标数据质量监控直接责任人。
各县有关部门,依据《统计法》和统计制度规定的范围、口径、时间据实提供考核评价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统计局对考核评价的指标进行调查时,有关部门需如实提供资料,对查询、审核建议要按时处理,并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书面答复,拒绝答复的,按拒报论处。
各地、各部门领导人要严格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提供的考核评价资料,不得自行修改;不得强令或者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否则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统计局依据已有的统计指标数据质量监控办法,对各地上报数据进行审核、评估、查询和确认,或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抽样调查等方法,核实数据的真实性,对指标数据异常又无正当理由的,有权予以否定。
六、考核评价时间安排
各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于元月底前将上一年的考核评价指标数据及有关资料报送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统计局。
各县报市有关数据及资料的时间由各市自行确定。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统计局于2月中旬前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审核考核评价资料,提出考核评价初步结果。
对被一票否决的县,取消其进入综合指数和动态指数前10位的资格,缺额依次递补。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月下旬向各市征求意见,并在有关媒体对综合指数和动态指数位居前10位的县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
对征求意见和公示中反映的问题,由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统计局进行核实,并根据核实意见对考核评价结果进行调整。
3月上旬将考核评价结果报省领导小组审定。
为加强对县域经济运行的监测,各县分别按季度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统计局报送经济形势分析材料及统计资料。
七、公布结果及奖惩
考核评价结果经省领导小组审定后,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最后考核评价结果。
省委、省政府对考核评价综合指数和动态指数位居前10位的县,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各地要坚持实事求是,坚决杜绝弄虚作假。
凡在统计数字上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的,一经查实,不仅取消其获取的荣誉和奖励,将其考核评价名次列入后5位,而且依法严肃查处,追究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在全省通报批评。
八、本办法由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九、本办法自2004年起施行,原《安徽省市地县经济运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和《安徽省市地县经济运行综合评价考核实施细则》(于1999年制定)中涉及县域经济考核评价的相关规定,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