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拔罐配合灸法治疗膝关节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改良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河 北 医 学
H EB E I ME DI C I N E
Vo L 2 0, No . 3
M . 。 2 0 1 4
到清热利湿, 祛瘀 生新的作用。本病虽因湿热而致 , 并 非灸之禁忌, 《 备急千金要方》 中进一步指 出灸法只有 宣泄脏腑实热的作用。《 医学入 门》 指出: “ 热者灸之, 引郁热之气外发, 火就燥之义也” 。中药熏洗疗法传 统名方法 , 中药熏洗的药物是根据 中药补 肾壮 阳燥湿、 清利湿热解毒、 祛风 活血化瘀 、 软坚散结 药理而组方, 蛇床子、 野菊花、 紫花地丁、 青薇花、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 炎; 防风、 细辛祛风止痒 ; 鹿含 草、 淫羊藿补 肾阳燥 湿, 三棱、 莪术软坚散结。诸药合用病灶局部熏洗 , 在发挥 药效治疗同时借助 药液热力 的作用 , 改善病灶部位的 血循环 , 软化瘢痕疙瘩 , 促进 了局部症状的改善。方 内 精选 多味名贵 中药材相 配伍 , 使用 时主要 以清 热燥 湿 、 调理气血失调为主, 并兼杀虫止痒、 通经活络养血滋阴 以扶正归本, 促进患处肌体表皮代谢、 平衡 阴阳、 增强
1 I 1 临床 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 自我科 门诊的 1 3 2例带 状疱疹患者 , 均符合 国家 中医药管理 局颁布 的《 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中带状疱疹 的诊 断标准 , 根据 患者就诊顺序 , 随机分为 改 良火针 组 6 8例和 对照组 6 4例。改良火针 组男性 3 8例、 女性 3 O例, 年 龄最小 的2 8岁、 最大的 7 6岁, 病程最短的为 1 d , 最长 的2 1 d ; 对照组男性 3 3 例、 女性 3 1 例, 年龄最小2 7岁、 最大 7 9 岁, 病程最短的为 1 . 5 d , 最长 的 2 4 d 。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 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 无显著性差异( P > O . O 5 ) , 具 有 可 比性。 1 . 2 诊 断标准: 参考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颁布 的《 中医 病证诊 断疗 效标准》 I ¨ 诊 断: ① 皮损多为绿豆大小 的
针刺、灸法、拔罐、刮痧、推拿操作规范-实用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一、针刺疗法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
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针灸刺血施治

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针灸刺⾎施治在膝关节疾病中,膝关节滑膜炎是最常见病症之⼀,中⽼年⼈发病率较⾼,⼥性多于男性,此病属中医风湿性关节炎和痹症范畴。
滑膜炎危害健康正常的膝关节,在外伤、劳损、风湿寒的作⽤下,使膝关节的周围组织及滑膜受到严重损伤,使之充⾎,渗出并产⽣⼤量积液,聚集后使膝关节出现肿胀、疼痛的炎症,导致膝关节运动能⼒减弱、膝关节僵硬。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膝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肿⼤、冷痛发亮等,膝关节强直,不能伸屈,致使跛⾏或不能⾏⾛,严重影响正常⽣活和⾝体健康。
中医施治有疗效1、针灸治疗:取⽳肾俞双侧、合⾕双侧、内膝眼患侧、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公孙、内庭、梁丘、⾎海、⾜三⾥、太缓、三阴交。
操作⽅法:患者坐位,常规消毒后,按⽳位先后施针,补肾经,泻脾经,每⽇轮换取⽳,留针20~40分钟。
⼀周后,肿痛开始减退,两周后肿痛消失,三周后⾏⾛⾃如。
2、刺⾎治疗: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每周加上两次刺⾎治疗,效果会更加明显。
取⽳内膝眼、外膝眼、委中、膝关节肿痛部位。
操作⽅法:患者坐位,在膝关节肿痛部位⼤⾯积消毒后,在每个⽳位⼤约硬币⼤⼩的⾯积上刺7针,留针20~40分钟,起针时迅即拔上⽕罐。
待⽕罐内⽪肤上出现绿⾖⼤的⾎珠时有显效。
3、艾灸治疗:艾灸是中医传统的疗法,取⽳⾜三⾥、阳陵泉患侧、三阴交患侧、关元。
操作⽅法:患者坐位,将艾条点燃后,⽤艾头和⽪肤上的⽳位保持⼀定距离,对准⽳位点⼀下(不能接触),此时⽳位如同被针扎,再迅速抬起。
以这样的雀啄法,每⽳反复灸5~8分钟,即有显效。
4、跪膝与⾃我按摩:A,跪膝:针灸治疗1周后,加⼊体能锻炼,即患者跪在床上,两膝与两脚距离为两拳,脚背与床⾯平⾏,慢慢向下坐,使⼤腿与⼩腿的⾓度逐渐缩⼩。
以此适量反复,且逐渐增加运动量。
B,⾃我按摩膝关节:患者坐姿,⽤掌根部按揉⾎海⽳和梁丘⽳3~5分钟,⽤拇指和⾷指推揉内膝眼⽳和外膝眼⽳3~5分钟,在膝关节髌⾻周围寻找触痛点,轻轻按揉3~5分钟,然后均匀拍打膝关节,直到发热。
温针灸对侧曲池穴治疗膝骨关节炎20例临床观察

温针灸对侧曲池穴治疗膝骨关节炎20例临床观察
介思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7(012)012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对侧曲池穴治疗膝骨关节炎(KOA)20例的临床观察.方法 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对侧曲池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过程中,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温针灸对侧曲池穴的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同时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3页(P126-128)
【作者】介思
【作者单位】621000 绵阳市骨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温针灸肩Yu透曲池穴治疗肩周炎30例临床观察 [J], 李希元;戴铁城
2.温针灸联合薏苡仁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J], 王健;袁海洲
3.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J], 朱新梅;金东梅
4.温针灸联合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J], 邬付骏;倪春燕;邬美花
5.温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J], 龚国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针刀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内蒙古 中医药
拔火罐加神灯照射 配合西药 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李 中辉
关键 词 : 灯 ; 火罐 ; 神 拔 药物 ; 疱疹 带状
中图分 类 号 :721 R 5.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6 07 (00 0— 08 0 10— 9 92 1 )2 02— 1
1 资料 与方法
1 一 般资料 : 为本 科 门诊 患者 。人 选 标 准 : . 1 均 明确诊 断 患带 状疱 疹 , 人 同意参 加临 床观察 研 究患 者 。8 例 中男 5 例 , 3 例 ; 本 3 O 女 3 年 龄 l— 3 , 均 4 48 岁 平 7岁 ; 程 为 2 2 天 , 1 2 居多 。其 中 病  ̄5 以 - 周 躯干部带状疹疱疹 4 例 , 1 四肢带状疱疹 3 3例, 头颈部带状疱疹 9 例 。 用随机 分组 方法 , 年龄 及病 情 相似 , 组 4 , 照 采 两组 治疗 6例 对 组 3 例。 7 1 治 疗方 法 : 照 组 :t 阿 昔 洛 韦 片 0 gqh 共 l . 2 对 I服 Z . ,4 , 0天 . 2 夕 用 炉甘石 洗剂 。 疗组 : 照组 治疗 方法 的基础 上 , 加用 神灯 和 治 在对 再 拔火罐。 具体方法为在皮损处先用碘伏 、 酒精棉球依次消毒后 , 用 次性注射器针头把含有疱液的水疱挑破 , 然后在水疱密集处拔 上 面积 相 当的火罐 , 留置 1~ 5 钟 ; 后 , 球 试去 渗 出组 O1 分 起罐 用棉 织液 , 用神 灯垂 直 创 面 3 e 照射 , 再 0m 温度 适 当 , 以患者 可耐 受 为 度 , 射 3 分 钟 即可 ; 要 时 2 后重 复一 次治 疗残 存皮 损 。 照 O 必 天 1 疗 效判 定标 准 : 愈 : 痛完 全 消 失 , 疹 消退 结 痂 ; 效 : . 3 治 疼 皮 显 偶 有 痛感 , 较治疗 前 明显减 轻 , 疹 干涸 结痂 ; 步 : 减轻 , 但 皮 进 疼痛 皮 疹 消退不 明显 ; 效 : 无 3天后 疼 痛 无 明显 减 轻( 1 】 效率 以痊愈 加 。有 显 效计 。 1 . 4统计 学方法 : 究结 果 应 用 ss 软件 , 用 x检 验 ,< . 为 研 ps 采 2 P05 0 差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

二、灸用的材料
(Materials for moxibustion ) 艾叶的性能
《本草纲目》 艾叶 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 艾叶 苦辛,生温熟热,纯阳 之情,能回垂绝之阳, 通十二经,走三阴,理 气血,逐寒湿----以之 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 病。
艾叶的采集与加工
3--5月采集新鲜肥厚的艾叶 暴晒— 捣碎--筛去梗砂— 反复----淡黄色艾绒(粗细)
1 闪火法
2 投火法
3 贴棉法
4 架火法
(二)水罐法 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 1 水煮法 2 蒸汽法 (三)其他拔罐法
三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一)单罐法 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 的病证。
(二)多罐法 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穴 较多的病症。
(三)留罐法
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臵5-15分钟。多 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 临床各科多种疾病。
温盒灸法
第二节 艾灸法的临床运用
一 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一)艾灸法作用特点 1 艾灸法的作用,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 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 2 艾灸法的应用,以经脉陷下、阴阳皆虚,络脉 坚紧为宜。 3 艾灸法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著者。 4 艾灸法主要用于寒证。 (二)适应范围 1 温经通络 2 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三 灸法补泻 (一)补法 艾炷点燃臵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 徐燃尽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 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 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真气聚而 不散。
(二)泻法 艾炷臵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 其快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 者觉局部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 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 不按其穴,即开其穴,以起祛散邪气 的作用。
针刺手三里、承山穴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观察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Electronic Version)20 1 8 Vo 1.1 8 No,06
· 论著 ·
针刺手三里 、承 山穴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临床 观 察
徐鹦 , 辅讫 , 泽湃 ,嫩培
t氐沙照i 院i剃镰 医 墩 j临 床资料 本 组 病 例 50例 ,均为 我 院 2016年 6月 至 2017年 6月
在 康复 医学科 门诊 就诊病 例 ,随 机数 表法分 为治疗 组和 对照 组 ,治疗组 25例 ,其 中男 15,女 10例 ,年龄 19—53岁 ,平 均年 龄 36岁 。病程 2h一5d,平均 1.5d。对 照组 25例 ,其 中男 19例 , 女 6例 ,年龄 18-64岁 ,平 均年龄 41岁 ,病程 3h一6d,平均 1.6d。 2组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 ,具有可 比性 。 1.2 临床 表现与诊 断 1.2.1 临床表现
(} 引言 急性 腰扭 伤 是 指腰 部 肌 肉 、筋 膜 、韧 带 、椎 间关 节 囊 、腰
骶 关 节等急 性损 伤 川,多 为用 力不 当 、不慎跌 仆 、过 度扭 转致 软组织 受到 外力 突然牵 拉 而引起 。患者 受伤 出现腰 部疼 痛 , 活动 受限 ,次 日可 因局部 出血 、肿 胀 、腰痛 更为 严重 。急性期 若不 及时 治疗 ,容 易转变 成慢 性腰痛 ,严重影 响生 活质量 ,是 康 复 医学 科 常 见 疾病 。 笔者 于 2016年 6月 至 2017年 6月 采用 针刺手 三里 、承 山穴 配合 刺络拔 罐法 治疗 急性腰扭 伤 取 得 良好 效果 ,现总结 如下 。
摘 ,201 8,1 8(06):6—7.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针刺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疗效观察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针刺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疗效观察【关键词】玻璃酸钠;穴位注射;针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为创伤性滑膜炎的好发部位,常见临床表现为患膝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
目前,临床上以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比较常用,但其注射初期有不适感及止痛效果差的缺点。
据此,笔者于2003年8月-2007年2月,在应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膝关节有典型的外伤史或过度劳损史;关节疼痛,局部或全关节肿胀;膝关节屈曲受限,关节部乏力,下蹲困难;浮髌试验阳性;关节穿刺检查,急性期可见有血性液体,慢性期多为淡黄色透明液体;经X线和其他检查,排除局部骨质、关节韧带及半月板等损伤。
共观察77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均来源于本院门诊。
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47例,男15例,女32例;年龄19~56岁;病程最短9 h,最长15 d;单膝37例,双膝8例。
对照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18~61岁;病程最短8 h,最长19 d;单膝24例,双膝6例。
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玻璃酸钠注射液[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膝关节腔内注射,2 mL/次,1次/周,3次为1个疗程。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中立屈曲位,常规应用2%碘酊和75%酒精消毒,铺巾。
穿刺针在膝左下或膝右下进入后针尖朝向左前上或右前上,抽取到关节液或积血后,确定穿刺针在关节腔内,抽净腔内积液,注射玻璃酸钠。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
取膝眼、鹤顶、血海、犊鼻、足三里、阿是穴,常规消毒皮肤,用0.35 mm×50 mm毫针,进针30~45 mm,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
每次注射玻璃酸钠后开始针刺,每日1次,连续3 d后停止,下次注射后再开始针刺,连续3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拔罐配合灸法治疗膝关节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分析探讨针刺、拔罐配合灸法治疗膝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膝关节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拔罐配合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疼痛积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治疗后膝关节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8.18%,对照组总有效率87.27%,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拔罐配合灸法治疗膝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温通气血,疏通经络痹阻,有效改善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疼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标签:针刺疗法;拔罐;灸法;膝关节疼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指以软骨退行性病变和激发骨质增生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其临床表现常见有慢性膝关节疼痛、肿大、僵硬伴有膝关节功能障碍等。
随着我国近几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人数的逐渐增加,其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与重视。
基于此,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针刺、拔罐配合灸法治疗膝关节疼痛,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膝关节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1]。
排除关节间隙显著狭窄,并发银屑病、代谢性骨病、急性创伤,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7例,平均年龄(62.3±3.2)岁,平均病程(60.5±4.3)个月,其中行痹(风痹)22例,痛痹(寒痹)10例,着痹(湿痹)23例;对照组男28例,女27例,平均年龄(62.3±3.2)岁,平均病程(60.5±4.3)个月,其中行痹(风痹)24例,痛痹(寒痹)9例,着痹(湿痹)22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拔罐配合治疗。
常规针刺治疗:取患肢犊鼻、阴陵泉、阳陵泉、内膝眼、委中、足三里等穴位,患者仰卧位,患膝屈曲70°~80°,常规消毒后,采用规格为0.30 mm×40 mm的华佗牌针灸针向膝关节方向斜刺15~25 mm,余穴直刺25~35 mm,温通气血后,留针30 min,1次/d,10次为一疗程。
针刺、拔罐配合灸法:(1)火针刺骨法,取穴膝眼、阿是穴、足三里,以阿是穴为主,患者仰卧位,患膝屈曲70°~80°,常规消毒后,采用规格为0.50 mm×50 mm的中号贺氏火针进行点刺,针刺之前必须将火针针尖部加热至通红发白,针刺深度约为0.7~1.0 cm,快速出针后,必须马上用消毒干棉按压针孔,每隔一天治疗一次。
(2)拔罐治疗,患膝伸直,首先用闪火法对膝关节上下周围进行拔罐,然后在血海、委中、风市、梁丘、阿是穴等处留罐12 min,1次/d。
(3)悬灸法,对准膝关节疼痛处,距离以患者膝关节能承受的温度为宜,25 min/次,
1次/d,10 d为一疗程,1~2个月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2]。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Legnesne等推荐的关节疼痛量表和膝骨关节病情严重指数作为关节疼痛和功能状态的评定指标[3],判定患者的疼痛积分;采用尼莫地平法对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
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本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疼痛积分分别为(12.56±2.34)分、(5.12±1.54)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疼痛积分分别为(12.37±2.45)分、(6.78±2.62)分,两组治疗后膝关节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8.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27%,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膝关节疼痛是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痹指闭阻不通的一种病理现象,风寒湿邪侵袭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引起肢体关节和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及屈伸不利等症状[4]。
其发病原因主要有劳累过度引起汗出当风,坐卧湿地及卫气不固,筋骨失养,腠理空虚等导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膝关节,发为风寒湿痹,其临床症状主要有疼痛、膝关节功能、肿胀等。
因此,根据该病的风寒湿特性及膝关节疼痛部位,并结合中医“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基本理论[5]。
针刺加拔罐灸法治疗,采用两种方法叠加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针刺法治疗,主要因为针刺可疏通经络,达到祛寒除湿、通经止痛的功效;拔罐治疗具有活血行气、疏通经络、温经散寒、通利关节、消肿止痛等多种疗效,使失调的关节得以恢复平衡;而灸法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血供,通过按压摩擦膝关节,使肌肉松弛,消除病理性刺激,通过膝关节屈伸,以达到滑利关节、舒筋正骨、恢复膝关节正常活动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恢复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6]。
通过本组对针刺、拔罐配合灸法治疗膝关节疼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拔罐配合灸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针刺、拔罐配合灸法治疗可温通气血,疏通经络痹阻,通过综合运用针刺、拔罐等疗法,充分发挥针刺、穴位调节、局部热疗等多重效应,改善膝关节的疼痛程度,从而提高治疗作用。
而常规针刺治疗相对较弱,难取速效。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采用针刺、拔罐配合灸法治疗膝关节疼痛,具有止痛效果好、疗程短、祛邪迅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仰来,姚军汉,郭军雄,等.火针刺骨法配合拔罐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3,33(8):697-699.
[2]刘立.针刺与拔罐配神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寒湿痹)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3]汪芝芳,丁晓琴,陈华,等.四联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症130例[J].西部中医药,2014,27(6):97-98.
[4]朱华东,陈静红.针刺面瘫奇穴及配合拔罐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7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7):88-89.
[5]郑智,魏文著,文胜,等.刺血疗法配合拔罐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6):24-25.
[6]王品华,赵明先.刺络拔罐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6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