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摘要】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课堂;新课程;学生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探讨。
1 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
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
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接受理解知识
以课本为起点,引入各方面知识,又以课本为终点,万变不离其宗。一堂课一般是以导入开始,那么导入也是可以变换方式的,作为老师,也要学会创新导入方法。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教学来说,亦是如此。一个好的开场白,不但能引人入胜,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能力。“导”的方式有开门见山式、复习巩固式、漫画式、歌曲式、问题式等。到底采用何种形式,需根据容而定。在正式开始上课后,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如在讲到“是逐步发展的”时,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①这个乡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如何?②这个乡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怎样?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③该村
村民的意识高不高?从何看出?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讨论后,用书上的事例加以解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深入
讨论:“为什么该村村民的意识不高?要改善这种状况能否一蹴而就?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如指导学生思考“村民私下嘀咕选代表还不是上面说了算”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由于封建专制的思想影响在中国农民头脑中的反映,说明肃清这种思想影响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然后,教师加以归纳,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是逐步发展的”道理,克服了死记硬背,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过程中青年学生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目前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兴趣不大、课堂效果差,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堂教学未能满足中学生“求真”、“求新”、“”的心理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分析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时,要多方面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料,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论据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资料的收集应遵循适用性、时效性的原则。所选的教学材料要既能突出基础性,又能培养学生能力,更能抓住热点,突出实战性。其中《中学生时政报》、《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都是很好的资源。也可以穿插史料和时政讲解,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我在讲解“霸权主义不得人心”一节时,就引用了“美国对中国南斯拉夫大使馆轰炸”、“王伟事件”、“美伊战争”以及一些恐怖事件等,来调动学生兴趣,讲解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图表法讲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图表法具有直观、简明、清晰之特点,用它可以将复杂、抽
象的教学理论加以形象化、条理化。例如,在教授资本主义三次科技革命时,利用图表将资本主义三次革命分别表示出来,结果显而易见,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很容易就掌握了本节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师生互学、角色互换活动,多给孩子们展现自我的机会。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初中生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围的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甚至教师不经意的一言一行都能引起他们情绪的较大波动。只有老师的方法变活,整个教学过程才会变活,书本知识才会变活,由此,学生的思维才会变活。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