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变色高分子材料

合集下载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
从光化学定律可知,光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
吸收光能后的活化。当分子吸收光能后,只要有足
够的能量,分子就能被活化。
分子的活化有两种途径,一是分子中的电子受
光照后能级发生变化而活化,二是分子被另一光活
化的分子传递来的能量而活化,即分子间的能量传
递。下面我们讨论这两种光活化过程。
5 分子的电子结构 按量子化学理论解释,分子轨道是由构成分子
电荷转移跃迁示意图
在分子间的能量传递过程中,受激分子通过 碰撞或较远距离的传递,将能量转移给另一个分 子,本身回到基态。而接受能量的分子上升为激 发态。因此,分子间能量传递的条件是: (1) 一个分子是电子给予体,另一个分子是电 子接受体; (2) 能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
分子间的电子跃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某一激发态分子 D* 把激发态能量转 移给另一基态分子A,形成激发态 A*,而 D*本身 则回到基态,变回 D。A* 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新 的化合物。
300 200 100
X射线 γ射线
10-1 10-3
化学键键能
化学 键能 /(kJ/mol) 键 O- O N- N C- S C- N 138.9 160.7 259.4 291.6 化学 键 C-Cl C- C C- O N- H 键能 /(kJ/mol) 328.4 347.7 351.5 390.8 键能 /(kJ/mol) 413.4 436.0 462.8 607
化学键
C- H H- H O- H C=C
2 光的吸收 发生光化学反应必然涉及到光的吸收。光的吸
收一般用透光率来表示,记作T,定义为入射到体
系的光强I0与透射出体系的光强I之比:
T I Io
如果吸收光的体系厚度为l,浓度为c,则有:

第5章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共120张PPT)

第5章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共120张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h hc
第五章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_概述
• 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即透光率T可以用Beer-Lambert公 式表示:

lgT lg I lc
I0
• ε:摩尔消光系数,表示该种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仅与
化合物的性质和光的波长有关。I为透射光强度,I0为入 射光强度,c为分子摩尔浓度,l为称程长度。上述公式仅
• 光引发阳离子开环聚合:适用于多种具有环张力的单体,如 缩醛、环醚、环氧化物和β-内酯、硫化物、硅酮等。
• 2〕光刻胶或光致抗〔诱〕蚀剂:在光的作用下可以发生 光光交联或者光降解,反响后其溶解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的 聚合材料,具有光加工性能。
第五章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_概述
• 3〕高分子光稳定剂:能够大量吸收光能,并且以无害方式 将其转化成热能,以阻止聚合材料发生光降解和光氧化反 响,这种参加高分子材料中具有抗老化作用的材料被称为 光稳定剂
• 荧光量子效率:荧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
第五章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_概述
• 光量子效率与结构有关
第五章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_概述
• 四.激发态的淬灭
• 激发态的淬灭:能加速激发态分子以非光形式衰减到基 态或者低能态的过程。
• 激发态的淬灭可通过参加淬灭剂实现
• 由淬灭的机理可分为动态淬灭和静态淬灭
• 光敏剂〔增感剂〕:吸收光能后跃迁到激发态,然后发生 分子内或分子间能量转移,将能量传递给另一个分子,光 敏剂回到基态。增感剂引起的化学反响通常在三线态进行。
第五章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_概述
• 5.1.3 光化学反响 • 光聚合 • 光交联反响 • 光降解反响 • 光异构化
• 一.光聚合与光交联 • 光聚合:化合物由于吸收了光能而发生化学反响,引起产物

光致变色与电致变色材料

光致变色与电致变色材料
姚建年等
谢谢各位的关注与支持
有机光致变变色色学学与与信光息子存型信储息存储
1, 可擦重写数字光存储 2, 彩色多层与高密度数字光存储 3,光致变色反应的非线性效应
与超分辨读出 4,双光子光致变色与体相三维光存储 5,平行图象存储与全息存储 6, 非破坏性读出
光盘信息存储技术发展状况和前景
• 一. 光致变色学的定义、 内涵、与前景
• 二. 主要光致变色体系 • 三. 激光光谱与瞬态
过程研究 • 四. 有机光致变色学
与光子型信息存储 • 五. 主要相关专著
光致变色体系分类
• 有机光致变色体系 • 生物光致变色体系 • 高分子光致变色体系 • 无机光致变色体系 • 有机-无机复合体系 • 多功能集成体系
532 nm
Laser pulse duration:
T=10.00 ns
Laser pulse focus area:
S=1.964-03 cm2
The concentration of sample: M=1.00e-02mol/l
有机光致变色学重要专著
1,Brown编著的《Photochromism》, 1971
Two-Photon induced Time-resolved spectra
2000年10月 结构
中科院感光所与中山大学 值(10-50cm4 s Photon-1)
S
S
OS
S
S
264,100 282,700
S
S
245,500
S
这是一类A-π-D-π-A或D-π-A-π-D型分子。
Laser wavelength:
光致变色学的定义、 内涵、与前景
➢ 光致变色涵义

功能高分子光敏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光敏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光敏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光敏材料是一类具有独特光学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它们能够根据光的激发而表现出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应用于激光技术、光电子器件、光学存储器、光纤通信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功能高分子光敏材料及其应用。

第一种是光聚合型高分子光敏材料。

这类材料能够通过紫外线或可见光的照射而发生链式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它们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塑性和光学性能,能够在光敏体中形成图案,并通过光聚合反应实现微纳米结构的制备。

这种材料常被应用于微电子器件、微透镜、微流控芯片等领域。

第二种是内照射型高分子光敏材料。

这类材料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够产生具有活性的能量器件,从而引发光致反应。

它们通常用于光纤通信、光学存储器、激光印刷等领域。

内照射型高分子材料具有响应速度快、能耗低、可重复使用等优点,使得其在信息存储与处理、光学传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三种是光捕捉型高分子光敏材料。

这类材料可以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或电能。

例如,光电池材料能够通过吸收可见光或太阳光的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

这种材料在可再生能源和光化学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四种是光控制型高分子光敏材料。

这类材料能够在光的刺激下发生可逆光学响应,实现形状、光学性能以及自组装行为的可逆调控。

它们常被应用于光学器件、光学存储器以及可编程光子学等领域。

这种材料的可调控性和可重复性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功能高分子光敏材料外,还存在许多其他类型的高分子光敏材料,如光致变色型、光敏粒子型、光敏纳米材料等。

每种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但它们共同具有光敏性,能够在光的刺激下发生特定的物理或化学变化。

综上所述,功能高分子光敏材料是一类具有光敏性能,能够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特定物理或化学变化的高分子材料。

它们在激光技术、光电子器件、光学存储器、光纤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功能高分子光敏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2光致变色材料的应用前景

2光致变色材料的应用前景

2光致变色材料的应用前景(1)信息存储元件(2)装饰和防护包装材料(3)自显影全息记录照相(4)国防上的用途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功能材料, 虽然从光致变色现象的发现到今天已经有100 多年的历史, 而对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

目前, 各种光致变色产品已经面世, 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广泛应用已指日可待。

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各种性质还不能完全满足应用的需要, 综合分析当前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其应用研究走在前列, 多注重对化合物光致变色性能的表征, 而对物理、化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则较少。

因此,进一步的发展有赖于一系列基本物理和化学问题的解决, 有赖于理论的建立、技术的突破。

需解决的问题概括如下:首先, 性能优良的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应具有以下基本要素:(1)好的热力学稳定性;(2)好的抗疲劳性;(3)快速的反应性;(4)高灵敏度。

仔细分析近些年国内外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研究成果, 满足以上要素的化合物体系为数不多, 如何开发出优良的有机光致变色染料是目前研究人员的共识。

然后, 进一步深层研究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变色机理。

人们对其变色过程并不十分了解, 为了更好地了解其变色过程, 需要利用越来越先进的各种分析手段进行大量实验研究, 更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创造, 提出新概念、新模型、新理论和新方法, 科学地阐明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变色过程、激发过程和激发状态。

最后,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 降低生产成本使之尽快进入应用领域。

总之, 可以预计在未来数年中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信息领域将引起一场革命光致变色材料应用的五大方向是:民生应用领域主要有光致变色涂料、光致变色高分子材料。

光致变色服装、纺织品、服饰品、儿童服装、T恤等已进入成熟应用。

光致变色油漆、油墨、涂料、装饰材料等已开发成功多个品种。

光致变色材料的原理和应用

光致变色材料的原理和应用

光致变色材料的原理和应用光致变色材料是指在外界光照或激发源作用下,其颜色表现出可逆可见的变化的材料。

光致变色材料的原理可以分为两类:分子极化和电子跃迁。

第一类原理是分子极化。

光致变色材料中的分子可以通过光照或激发源的作用,发生分子级的极化效应,从而改变其分子的几何结构和分子内电子的分布情况。

分子级的极化效应可以引起材料的各向异性变化,从而改变了材料对入射光的吸收和散射。

这种极化效应可以通过外加电场来调控,从而实现光致变色材料的可逆变色。

例如,液晶材料就是一种典型的通过分子极化实现光致变色的材料。

液晶分子可以在电场调控下发生极化排列,从而改变其吸收和散射特性,实现了液晶显示技术。

第二类原理是电子跃迁。

光致变色材料中的分子可以通过吸光过程,将光子能量转化为电子激发能量。

这些激发态的电子可以跃迁到不同的能级,从而改变分子的电子结构和键的状态,导致材料的颜色发生变化。

光致变色材料中,这种电子跃迁常常发生在有机分子、稀土离子和过渡金属离子等层状结构上。

例如,一些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Ms)在吸收紫外光后,会引起金属离子周围电子能级的变化,从而发生可逆的电子跃迁和颜色变化。

光致变色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光致变色材料可以用于光学器件领域。

将光致变色材料制成光电开关、调制器等器件,可以实现对光的调节和控制,具有潜在的应用于光通信、光存储等领域。

其次,光致变色材料可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纺织品领域。

通过将光致变色材料内置于材料中,使其能够对外界的光照作出响应,可以实现智能控制,例如调节材料的透明度、颜色等,满足不同环境需求。

此外,光致变色材料还可以应用于智能建筑和自适应眼镜等领域,实现对能量的调控和管理。

光致变色材料还有其他一些潜在的应用。

例如,光致变色材料可以用于温度传感器。

由于光致变色材料对光照响应灵敏,其颜色的变化可以用来测量温度的变化。

另外,光致变色材料还可以用于光学存储领域。

通过利用光致变色材料的光致变色性质,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写入和读取,从而应用于高密度存储。

光致变色材料PPT课件

光致变色材料PPT课件

光致变色的原理
• 光致变色现象是指一个化合物(A)在受到一定波长的光 照射时,可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获得产物(B),在另 一波长的光照射或热的作用下,又恢复到原来的形式,具 有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光致变色材料。
光致变色示意图
.
3
光致变色材料分类
有机光致变色 化合物
无机光致变色 化合物
(1)螺毗喃类 (2)俘精酸醉类 (3)二芳基乙烯类 (4)偶氮苯类
2)变化前后的物理状态有足够的稳定性; 3)两种状态之间的变化要有较高的抗疲劳性,即
有足够长的循环寿命; 4)两种状态之间的变换其响应速度要足够快,灵敏
度要足够高; 5)制造成本要足够低。
应用领域
• (l)信息存储元件 • (2)装饰和防护包装材料 • (3)自显影全息记录照相 • (4)国防上的用途
.
14
自显影全息记录照相
这是利用光致变色材料的光敏性制作的一种新型自显影法 照相技术。在透明胶片等支持体上涂一层很薄的光致变色 物质(如螺毗喃、俘精酸酐等),其对可见光不感光,只对 紫外光感光,从而形成有色影像。这种成像方法分辨率高,
不会发生操作误差,而且影像可以反正录制和消除。
.
15
国防上的用途
光致变色物质的事例
光致变色物质可以用来制得光致变色油墨;将光致变色 物质加入透明树脂中,制成光变色材料,可以用于太阳眼镜 片、服装、玩具等等。
变 色 手 机 链
.
18
光致变色飞盘
.
19
时尚变色镜片
室内效果
室外效果
.
20
光致变色衣服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2
须明确在经历闭环和开环反应历程中其分子各种相关物理化学参数偶极矩极化率超级化率导电性能和磁性和光学性质荧光和磷光性质的变化规律以探索其用作为光分子开关等功能材料的特殊性质与机制从而指导设计合成和研制新型有机光致变色材料

光致聚合物

光致聚合物

光致聚合物一、简介光致聚合物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它们可以通过光照射而形成聚合物结构。

这种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高分子链的长度和形态可以通过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来调节,从而实现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精确控制。

此外,光致聚合物还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可逆性和可编程性等优点,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原理光致聚合物是由单体分子组成的高分子材料。

当这些单体分子受到紫外线或可见光照射时,它们就会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链。

这种反应通常是自由基或离子引发的。

在自由基引发的反应中,单体分子中的双键会被紫外线或可见光激活并产生自由基,然后这些自由基会与其他单体分子中的双键结合形成新的高分子链。

在离子引发的反应中,则是通过紫外线或可见光激活引发剂产生离子,并与单体分子结合形成新的高分子链。

三、应用1. 光刻技术光刻技术是一种将图案转移到硅片上的制造工艺。

在这个过程中,光致聚合物被用作感光剂,通过紫外线或可见光照射来形成图案。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器件的制造中。

2. 光学器件光致聚合物还可以用于制造各种光学器件,如波导、耦合器、滤波器等。

通过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可以精确地调节高分子链的长度和形态,从而实现对其光学性质的精确控制。

3. 生物医学领域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光致聚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药物递送系统等。

通过控制高分子链的长度和形态,可以实现对其生物相容性和药效的调节。

4. 3D打印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光致聚合物也开始被应用于3D打印领域。

利用紫外线或可见光照射来形成高分子链,并通过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来实现对打印对象的精确控制。

四、优势和挑战1. 优势光致聚合物具有许多优点,如可重复性、可逆性、可编程性等。

此外,通过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可以实现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精确控制。

2. 挑战光致聚合物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材料的稳定性、成本等问题。

此外,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高温或高湿度环境下,光致聚合物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的光致变色高分子
1 甲亚胺类光致变色高分子 甲亚胺类体系光致变色的原理如下,



甲亚胺基邻位羟基氢( I) 的分子内迁移形成反式酮 (Ⅲ) , 反式酮(Ⅲ) 热异构化为顺式酮(Ⅱ ) , 顺式酮 (Ⅱ) 通过氢的热迁移又能返回顺式醇(I )。 小分子量的聚甲亚胺光致色变不明显, 这是由于反 式酮与顺式烯醇的共轭体系均不大,两者的吸收光 谱之间差别不大。而当分散在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 烯酸甲酯和聚碳酸酯介质中时, 其热褪色速率比相 应溶液中大为降低, 这是由于聚合物介质限制了褪 色反应, 有不同自由体积的结果。通过合成叉替苯 胺的不饱和衍生物再与苯乙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等单体共聚就可制得光致变色共聚物, 从 而使主链含有(Ⅳ) 或(Ⅴ) 结构。这类光致变色高 分子的基态最大吸收波长在480nm 左右, 激发态 波长(最大吸收波长, 以下同) 在580nm 左右, 50% 褪色时间为几十至几千秒。
3 硫堇、噻嗪类光致变色高分子 噻嗪类体系光致变色的原理是噻嗪分 子的氧化还原反应所致


亚甲基蓝等硫堇染料(MB+ ) 在二价铁离子 等还原剂的作用下, 光致变色为无色或白色 的白硫堇染料MBH。消色反应过程实际上 先变为半醌式的中间体MB· ; 而MB· 快速歧 化为无色的MBH 和有色的硫堇染料MB+ 。 发色反应则是MBH 在Fe3+的氧化下变为半 醌式中间体MB· , 最后被氧化为深色的硫堇 染料MB+
7 二芳杂环基乙烯类光致变色高分子 芳杂环基取代的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 色化合物普遍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 疲劳性,芳杂环基取代的二芳基乙烯具有一 个共轭的六电子的己三烯母体结构, 和俘精 酸酐类似, 它的光致变色也是由于基于分子 内的环化反应

即在紫外光激发下, 化合物1 旋转闭环生成 呈色的闭环体2。而2 在可见光照射下又能 发生相反的变化。利用共轭效应, 通过引入 不同的取代基, 亦可调节分子闭环体的最大 吸收波长。 二芳杂环基乙烯类化合物的开环反应和闭 环反应的量子产率一般在0. 1~ 0.4, 而且响 应迅速, 在100p s 左右。此类化合物具有良 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疲劳性, 在80℃下, 12h 某些闭环体的吸收可不发生变化, 最高也可 达循环104次以上。
主要的光致变色高分子
1 甲亚胺类光致变色高分子 甲亚胺类体系光致变色的原理如下,



甲亚胺基邻位羟基氢( I) 的分子内迁移形成反式酮 (Ⅲ) , 反式酮(Ⅲ) 热异构化为顺式酮(Ⅱ ) , 顺式酮 (Ⅱ) 通过氢的热迁移又能返回顺式醇(I )。 小分子量的聚甲亚胺光致色变不明显, 这是由于反 式酮与顺式烯醇的共轭体系均不大,两者的吸收光 谱之间差别不大。而当分散在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 烯酸甲酯和聚碳酸酯介质中时, 其热褪色速率比相 应溶液中大为降低, 这是由于聚合物介质限制了褪 色反应, 有不同自由体积的结果。通过合成叉替苯 胺的不饱和衍生物再与苯乙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等单体共聚就可制得光致变色共聚物, 从 而使主链含有(Ⅳ) 或(Ⅴ) 结构。这类光致变色高 分子的基态最大吸收波长在480nm 左右, 激发态 波长(最大吸收波长, 以下同) 在580nm 左右, 50% 褪色时间为几十至几千秒。

俘精酸酐类基态和激发态随代表式中A、B、 C、D 基团的不同, 吸收波长会发生显著变 化, 激发态吸收波长可依取代基在400~ 650nm 变化。这样, 就可以通过调节A、B、 C、D的结构合成出所需要的在某特定波长 有最大吸收的光致变色体系。

制备俘精酸酐类光致变色高分子体系常常 把光致变色化合物和适当的高分子如 PMMA等溶于适当的有机溶剂中, 用甩涂的 方法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掺杂光致变色分子的高分子共混 体系

其光致变色机理是

整个分子是由不共平面的酸酐部分和芳杂环 部分构成, 杂环上富含电子, 可以作为电子给 体, 而对应的酸酐部分则成为电子受体, 因此 大分子内部形成了电子给体和受体的6π体系。 当俘精酸酐受到一定的波长的紫外光照射后, 发生光环化反应; 6π→2σ+ 4π, 成为共轭的 有色体。有色体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又发生逆 反应而顺式旋转开环, 重新生成无色体, 变色 机理满Woodward-Hoffman 规则, 量子产率 在0.101~ 0.14 之间。
合成含螺吡喃类光致变色高分子有下述几种 方法: (1) 合成含螺吡喃的甲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 酰胺类单体, 然后与普通的烯烃类单体共聚, 可制得光致变色高分子; (2) 通过大分子的化学反应, 即含羟基或胺基 的聚合物与卤代烷基或带酰氯基团的螺吡喃 化合物反应制得光致变色高分子; (3) 通过带两个羟甲基的螺吡喃衍生物和过 量的苯二甲酰氯反应, 然后再与双酚A 反应, 最终可制得主链中含螺吡喃的缩聚高分子。

5 螺 嗪类光致变色高分子 螺 嗪是一类重要的光致变色化合物, 与螺吡喃化合物相比, 其主要优点是热稳定 性高, 抗疲劳性强。其结构与螺吡喃相似, 光致变色机理是


即反应物(SP) 到光产物(PMC) , 假定存在 一个中间体(X )。PMC 是SP 光解, C—O 键断裂后经过键的旋转由螺 嗪变为整个 分子骨架为共平面的大P键共轭结构的分子, 其吸收光谱由紫外区变到可见区, 即发生了 光致变色。激发态的螺 嗪分子的吸收波 长在600nm 左右。这类分子的缺点是热消 色速率太快, 只有几秒至几分钟就会变为无 色。
光致变色高分子材料
1.光致变色高分子材料的定义
在光的作用下能可逆地发生颜色变化的 高分子材料称为光致变色高分子材 料。这类 材料在光照射下,化学结构会发生某种可逆 性变化,因而对光的吸收光谱也会发生某种 改变,从外观上看是 相应地产生颜色变化。
光致变色的基本原理
理想的光色过程有如下两步组成 1.激活反应。即显色反应。系指化合物经一定波 长的光照射后显色和变色的过程。 2.消色反应。它有两种途径; 热消色反应;系指化合物通过加热恢复到原来的 颜色。 光消色反应:系指化合物通过另一波长的光照 射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在紫外光作用下, (Ⅵ) 分子中吡喃环的C— O键断裂, 接着分子中一部分发生旋转, 变成 (Ⅶ) 的结构, 使整个分子接近共平面的状态, 吸收光谱也因而发生红移。开环体(Ⅶ ) 吸 收可见光又能回复到闭环化合物(Ⅵ)。溶剂 对(Ⅶ) 的最大吸收波长及退色回复速率有显 著影响, 激发态吸收波长一般在550nm 左右。

大分子的构象对偶氮共聚物的光致变色性 能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在侧链上含 有偶氮基团的高聚物特别明显。如果共聚 物在高pH值时, 它卷曲成一团, 使分子的顺 反异构减慢,光致色变的速度比小分子的偶 氮模型化合物慢。在低pH 值时, 大分子伸 直, 顺反异构的转变就容易了, 发色和消色 反应速度均比小分子模型化合物快。如果 将偶氮苯引入聚合物主链通常造成顺反异 构的空间阻碍, 其光致变色速率要比小分子 模型化合物低些。

合成含螺 嗪类光致变色高分子的方法与 螺吡喃类相似,
6 俘精酸酐类光致变色高分子 俘精酸酐由于优良的光致变色性能, 如无 热褪色, 良好的抗疲劳能力等。俘精酸酐是 芳取代的二亚甲基丁二酸酐类化合物的统 称。其分子通式是


式中A、B、C、D 4 个取代基中至少有一个 是芳香环,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芳杂环。
3 硫堇、噻嗪类光致变色高分子 噻嗪类体系光致变色的原理是噻嗪分 子的氧化还原反应所致

光致变色功能高分子的合成

光致变色功能高分子体系的制备的途径有3 种, 一种是把光致变色体混在高分子内, 使共 混物具有光致变色功能; 第二种是通过侧基或 主链连接光致变色体的单体的均聚或共聚制 得光致变色高分子; 第三种方法是先制备某种 高分子, 然后通过大分子反应, 即与光致变色 体反应, 使其接在侧链上, 从而得到侧基含有 光致变色体的高分子。

这类光致变色高分子 有
2 偶氮苯类光致变色高分子 偶氮苯类体系光致变色原理如下,


偶氮苯体系的光致色变特性是由于含有— N =N —, 形成顺反异构化引起的。

制备含偶氮苯结构的高分子有3 种方法: 一种是合成含有偶氮基团—N =N —的乙烯 衍生物, 均聚或与不饱和单体进行自由基共 聚制得侧链含有偶氮基团聚合物; 另一种是 高分子同偶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第三种方 法是通过共缩聚方法把偶氮苯结构引入到 聚酰胺、尼龙66 等的主链中。

这类光致变色高分子 有
2 偶氮苯类光致变色高分子 偶氮苯类体系光致变色原理如下,


偶氮苯体系的光致色变特性是由于含有— N =N —, 形成顺反异构化引起的。

制备含偶氮苯结构的高分子有3 种方法: 一种是合成含有偶氮基团—N =N —的乙烯 衍生物, 均聚或与不饱和单体进行自由基共 聚制得侧链含有偶氮基团聚合物; 另一种是 高分子同偶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第三种方 法是通过共缩聚方法把偶氮苯结构引入到 聚酰胺、尼龙66 等的主链中。


二芳杂环基乙烯类光致变色分子的合成是 将它直接键合到高分子载体上, 但目前较常 用的方法是将二芳基乙烯化合物掺杂在高 分子基质中, 如掺杂在PS 中,利用化合物光 致变色效应受PS 介电常数和流动性影响的 特性, 从而得到一个温控阀值超过60℃的光 致变色体系。
6 俘精酸酐类光致变色高分子 俘精酸酐由于优良的光致变色性能, 如无 热褪色, 良好的抗疲劳能力等。俘精酸酐是 芳取代的二亚甲基丁二酸酐类化合物的统 称。其分子通式是
光致变色功能高分子的合成

光致变色功能高分子体系的制备的途径有3 种, 一种是把光致变色体混在高分子内, 使共 混物具有光致变色功能; 第二种是通过侧基或 主链连接光致变色体的单体的均聚或共聚制 得光致变色高分子; 第三种方法是先制备某种 高分子, 然后通过大分子反应, 即与光致变色 体反应, 使其接在侧链上, 从而得到侧基含有 光致变色体的高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