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模板10篇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模板10篇你也许需要"《要下雨了》教学反思模板"这样的内容。
和蔼可亲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主角,编写教案已经成为教师工作任务的一部分。
书写教案的过程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思路清晰,效果肯定会提升。
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要下雨了》教学反思模板(篇1)《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说明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这篇文章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
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感想一、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刚上课我就放下雨前课件,吸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情境激趣,为学生兴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础。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结合本课教材所描述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我采用课件出示图片的形式使可爱的动物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整体入手,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及条理。
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
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
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创设教学情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在情境中诵读、理解、体验、感悟,营造了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加强朗读感悟,培养说话能力。
朗读时,我把小白兔和小鱼说的话作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因果联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
我在教学中通过“角色体验,同桌合作,男女生对说”这三个层次的读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同伴的帮助下,自主地读和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从而较有实效地挖掘了这个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通用5篇)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要下雨了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要下雨了教学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要下雨了教学反思1本课教学通过抓住文中人物对话里的“语气词”来指导朗读。
体会语气的训练效果较好。
课文中的感叹句的朗读指导,除了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语气之外,还运用了加标点、用“语气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说写感叹句,训练学生学会运用。
这一系列学习活动都在同桌或前后四人讨论交流汇报中完成,可以说,小组合作中完成了此项学习任务,效果较好。
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处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但是不太成功。
在学习1-3小节之后,引导学生表演,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去演时,学生由于课文读得不够,故表演不出来,动作不到位。
可见,只有在读的充分的.前提下,才能有合作讨论表演的可行性,今天的课堂就只顾想着课堂模式的改变,尝试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有些操之过急,以后的课堂要吸取教训。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2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因为燕子说的一段话中有好几层因果关系。
我也看了一些案例,有的案例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体验,程式化地说一说“因为……所以……”或把这段话分成几个因果关系填填表,但我觉得,虽然学生会跟着说、跟着填,却不一定真正理解。
本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出发点。
我在教学中通过“朗读、体验、教师的.补充说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读和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从而较有实效地挖掘了这个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3《要下雨了》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老课文,文章向孩子们介绍了生活中的气象常识。
《要下雨了》课后教学反思(精选10篇)

God will not treat hardworking people badly, nor will he sympathize with fake hardworking people. It knows howhard you work.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要下雨了》课后教学反思(精选10篇)《要下雨了》课后教学反思1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因为燕子说的一段话中有好几层因果关系。
我也看了一些案例,有的案例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体验,程式化地说一说“因为……所以……”或把这段话分成几个因果关系填填表,但我觉得,虽然学生会跟着说、跟着填,却不一定真正理解。
本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出发点。
我在教学中通过“朗读、体验、教师的补充说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读和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从而较有实效地挖掘了这个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
《要下雨了》课后教学反思2《要下雨了》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
通过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告诉学生这是要下雨的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件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让学生读、说、看、做,从而明白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同时学习体会作者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富有逻辑性的语言阐述观点的方法。
我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进行了一场“看拼音,写词语”接力赛。
轻松、紧张、活泼、有趣的接力赛一下子使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2、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篇课文共有九个段落,分四部分讲解。
《要下雨了》优秀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优秀教学反思〔精选7篇〕《要下雨了》优秀教学反思1《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描写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
在让学生理解“小鱼游到水面上来,因为水里闷得很〞一句中的“闷得很〞时,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根底展开教学。
“你有过‘闷’的感觉吗?〞,学生在生活情境的回忆中,体会到被子捂住透不过气,感冒鼻塞喘不过气的闷与小鱼的“闷〞意思相同。
然后让学生进行一次情境体验:假设自己是一条小鱼,潜在水下,有什么感觉?游到水面上,又有什么感觉?学生纷纷说先是闷、难受,后来舒服多了。
有趣的体验使学生轻松愉悦地与小鱼感同身受。
随即请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学生对重点词句的领悟可谓水到渠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在充分尊重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根底上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
《要下雨了》优秀教学反思2一、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识字教学按初读课文,读准了字音;讲读课文,理解字义;总结课文,认清字形三个步骤进行。
尤其是注意在讲读课文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例如:在理解“搬〞时,首先我让一名学生上台表演搬的动作,其次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粉笔能不能用搬,为什么,该用哪个词。
进而让学生明白“搬〞是在拿很重的东西时才会用到这个词三、及时渗透品德教育。
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小动物们互相关心的好品德,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如小鱼对小白兔说:“小白兔,你快回家吧。
小心淋着雨。
〞要指导学生很好地体会感情。
再如通过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积极去问别人,教育学生要多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四、加强朗读训练,注意形式多样。
对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体会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
教学时,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要在朗读的根底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根底上指导朗读。
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5篇)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要下雨了》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1《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描写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
在让学生理解“小鱼游到水面上来,因为水里闷得很”一句中的“闷得很”时,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
“你有过‘闷’的感觉吗?”,学生在生活情境的回忆中,体会到被子捂住透不过气,感冒鼻塞喘不过气的闷与小鱼的“闷”意思相同。
然后让学生进行一次情境体验:假如自己是一条小鱼,潜在水下,有什么感觉?游到水面上,又有什么感觉?学生纷纷说先是闷、难受,后来舒服多了。
有趣的体验使学生轻松愉悦地与小鱼感同身受。
随即请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学生对重点词句的领悟可谓水到渠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在充分尊重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2《要下雨了》与前面学过的课文相比,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
而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白兔是怎么知道下雨了。
为了完成这一重点教学任务,我没采取以往的讲解分析的教学方法,而是用读一读的方式去试着解决重点问题,效果较好。
在课前预习时,我提出预习要求凭借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
课堂上,要求学生读课文找出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时感受难受的句子,并找出小白兔都看见了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说了些什么话?因为学生有课前预习的基础,很快就完成了老师提出的问题。
这时候老师就设置悬念: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耳听听,亲眼看看,感受一下小白兔看到的这些情境呀?学生情绪高涨。
于是,我说:请同学认真读一读,小燕子、小白兔、小鱼、蚂蚁说的话,待会儿让同学扮演这些小动物读一读它们的对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9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要下雨了教学反思9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1《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说明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根据教材知识螺旋上升的这一特性,结合新课程提出的低年级学习要求,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这篇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身便的自然科学知识。
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好奇心强,喜欢追根问底,他们已经初步有了“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体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超越,辅以“思、议、评、演”等手段,注重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真切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奥妙、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基础教育发展纲要》指出:“素质教育基本点之一便是面向全体,从‘无人教育’转为‘为人教育’,将学生看成人,具有很大潜能、具有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所以,我把学生自主质疑或交流讨论后的处的难点、疑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努力引导学生体悟、欣赏小鱼的内心世界,抓住文章中的对话,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确定了课文的教学目标后,紧紧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自身特点,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们在张扬个性中边学、边悟、边积累、边创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一、运用经验,导入课文出示图,配以电闪雷鸣的音像效果。
师: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雷声。
师:能模仿一下吗?生:轰隆隆,轰隆隆师:真不错!还有呢?生:我看见了闪电师:能说具体些吗?生:我看见了天空中出现了一道闪电,像一把到把天空劈开了。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要下雨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1《要下雨了》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老课文,文章向孩子们介绍了生活中的气象常识。
除了《古诗两首》外,本单元学习的都是童话故事,这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
本文有点长,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除了布置了预习之外,还利用了早读课带他们读了两遍。
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段下雨前的视频,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紧接着出示一首相关的儿歌,进一步引出课题,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在理解“天气很闷”的时候,我请孩子们用手捏着自己的鼻子,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在抓住小白兔对要下雨了充满疑问到半信半疑,到完全相信这条主线的同时,我重点进行了朗读指导,尤其是问句和感叹句的指导,这一课出现了很多语气助词,指导他们读出语气,孩子们都读得有模有样。
其间穿插了句子训练,如“________正______”,还进行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谁来扮演兔子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蚂蚁呢?”正好把前面小鱼对小白兔关心的句子学以致用。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播放了课文的动画,学生很感兴趣。
最后,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在下雨前会有反常的举动?有的说:“蜻蜓低飞。
”有的说:“青蛙鸣叫。
”当我告诉孩子们还有乌龟背上出汗,小猫洗脸,知了停止鸣叫,蚯蚓出洞,蝴蝶躲到树叶底下??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一副吃惊的表情。
不知不觉中,铃声响了,有个孩子说了句:“就下课了呀!”是呀,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如果每节课孩子们都能如此感兴趣,如此投入,那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不过,在做语文练习册时,发现要写关于天气的谚语,后悔课前没看,否则可以在课堂上拓展一下,只好之后补充。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要下雨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篇1《要下雨了》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老课文,文章向孩子们介绍了生活中的气象常识。
除了《古诗两首》外,本单元学习的都是童话故事,这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
本文有点长,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除了布置了预习之外,还利用了早读课带他们读了两遍。
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段下雨前的视频,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紧接着出示一首相关的儿歌,进一步引出课题,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在理解“天气很闷”的时候,我请孩子们用手捏着自己的鼻子,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在抓住小白兔对要下雨了充满疑问到半信半疑,到完全相信这条主线的同时,我重点进行了朗读指导,尤其是问句和感叹句的指导,这一课出现了很多语气助词,指导他们读出语气,孩子们都读得有模有样。
其间穿插了句子训练,如“________正______”,还进行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谁来扮演兔子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蚂蚁呢?”正好把前面小鱼对小白兔关心的句子学以致用。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播放了课文的动画,学生很感兴趣。
最后,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在下雨前会有反常的举动?有的说:“蜻蜓低飞。
”有的说:“青蛙鸣叫。
”当我告诉孩子们还有乌龟背上出汗,小猫洗脸,知了停止鸣叫,蚯蚓出洞,蝴蝶躲到树叶底下??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一副吃惊的表情。
不知不觉中,铃声响了,有个孩子说了句:“就下课了呀!”是呀,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如果每节课孩子们都能如此感兴趣,如此投入,那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不过,在做语文练习册时,发现要写关于天气的谚语,后悔课前没看,否则可以在课堂上拓展一下,只好之后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要下雨了》这篇课文,上课之前刚好要下雨了,天一下子
暗了下来,冷风透过树梢,越过窗缝,直钻到教室里来。
如何抓住这良好的教学时机呢?我让学生往教室外望去,有的学
生说,好像下雨了。有的说,还没有下呢。“今天学习的课文《要下
雨了》跟现在的情况差不多”,我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上“下雨了”,
再用红笔加上一个“要”字,学生很聪明,马上明白了:下雨了,就
是已经下了,而要下雨了,就是还没有下,马上要下了。经过这么一
比较,课题《要下雨了》用词的准确性就体现出来了。
“要下雨之前,大自然会给我们哪些提示呢?”学生们从书里的
知识“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说到了书外,像“乌龟背上
会有小水珠,蜻蜓也会低飞捉虫子吃,蜘蛛收网”等等,我追问:“那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有的说:“是幼儿园的老师讲过了。”有的
说:“我去看过。”看来不能小看了这些孩子,他们的经验还是蛮丰
富的。
学生懂得了这些知识,并不代表他们完全读懂了课文。我还是一
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朗读。不过,在读之前,为再次激起
学生兴趣,我又巧妙地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都知道了这么多
关于下雨之前的预兆知识,可是,书上的主人公――小白兔可不像你们
这么聪明。它是怎么知道的呢?”生:“它问了“燕子”,才知道
的。”
这节课,我始终围绕着“亲身体验”――让小朋友把自己当成小白
兔,像它一样思考,像它一样感受,像它一样说,一样做。当学生真
正进入角色,和小白兔一样从疑惑到半信半疑直至确信“要下雨了”
的时候,他们也就感受到了文字中传达的信息。
以往我们总认为小白兔遇到燕子、小鱼和蚂蚁是一样的环节,一
样的情景,实际上,不是的!我们从“是要下雨了吗?”,还有“小
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前者是半信半疑,
后者是确信无疑了,所以才会“连忙”往家里跑。当它看到蚂蚁时,
它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这里我安排了一个口语训练,也不
知合适不合适?原作的意思大概是简单地写。我却让学生用对话的形
式说一说。要求与课文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
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我发现课文最后出现“轰隆隆、哗,哗,哗”
这样的象声词。我想,虽然对一年级学生不作要求,但是让他们口头
说说也未尝不可。试试,效果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