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作者:林媚珍汪碧玲吴卓陈小梅来源:《高教学刊》2021年第26期摘要:“课程思政”因贴合国家近年教育的政策指向,作为突破“思困”的重要教育举措,引导高校一线教师先于其他学段,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深度融合。
文章从高校“课程思政”视角,结合部分教材内容,构建“课堂+项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开拓环境学概论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其他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些新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高校;环境学概论;课程思政;模式构建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6-0181-04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is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in recent years. 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 measure to break through "thinking difficulties", it is to guide the frontline teacher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vance the depth off us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lassroom + project" problem-driven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some textbooks, and explores an effective path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hoping to providesome new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other universiti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Keywords: universities;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tud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model construction高校因其具備汇集各地优秀学生及优质资源并向社会输送人才及新理念的能力,而成为培养高精尖人才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基地。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3.29•【文号】教体艺〔2019〕2号•【施行日期】2019.03.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
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美育工作取得可喜的进展,美育的育人导向更加凸显,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课程建设稳步推进,美育活动丰富多彩,资源保障持续向好。
但是,高校美育工作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还不相适应,与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对优质丰富美育资源的期盼还不相适应。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校美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明德引领风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切实改变高校美育的薄弱现状,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
学校美育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高校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的新面貌。
坚持面向全体。
健全并不断完善面向人人的高校美育育人机制,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人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教师应结合当下的发展情况,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提升。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普遍存在诸多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必须要与现实中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相接轨,进行有效的教学和实践研究,帮助高校学前教育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的技能,以此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形式和需求。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策略分类号:G644 标识码:A 文章编号:42-12006(2021)01-0001-06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有极强的音乐综合技能,鉴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从更以专业的角度分析和探究,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
基于当下学生音乐综合教学现状而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衍生使学生无法快速胜任幼儿园的工作,也限制了学生的职业发展潜能。
为此,教师构建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程,从而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
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现状(2)课程目标制定缺乏明确性学前教育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的音乐功底与专业的音乐教学水平,同时还应当具备一定的音乐表演天赋,在此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对音乐教学的改革,提升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质效已经成为满足新形势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据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还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在现阶段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活动中,部分学校的音乐课程还停留在初始状态,其课程目标设定不够明确,缺乏对学生音乐素养的针对性培养,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发展导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亦是较为模糊,这样既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需求,同时制约学生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良性发展。
(3)学生学习兴趣低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科目过多难以抓住重点。
声乐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00个【毕业论文不同专业的选题参考2.0】

最新声乐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00个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
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现在中国又出现了原生态唱法。
随着各种音乐综艺节目的火热,声乐专业被更多的人追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声乐毕业论文题目。
供大家参考。
1、构建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2、浅谈声乐教学中作品情感的把握3、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4、浅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5、多声部声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探索6、关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几点体会7、高职学院声乐表演专业教学实践环节探索8、论高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声乐教学9、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10、论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性运用11、对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探究12、高校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的社会适应性研究13、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应用研究14、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心理的引导与培养15、谈高师作曲专业与声乐专业的教学互动16、浅析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策略17、影视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价值18、浅谈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19、论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20、浅论儿童声乐教学中嗓音的训练21、声乐教学中关于学生消极情绪的有效防治122、谈俄罗斯高校教育中声乐教学的特色23、试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乐谱资源建设24、谈声乐教学中伴奏教师的引导功能25、论中专声乐教学的短板及对策26、美声技巧教学中声乐演唱教学改革流程与模式27、微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多功能效应28、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探讨29、浅谈“三结合”声乐教学思想的创新特色30、声乐教学中练声问题分析31、声乐演唱中身心结合的重要性研究32、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33、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科学发声方法的一点体会34、侧谈声乐演唱的“失重”现象35、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把握36、浅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歌曲风格的关系37、浅谈声乐演唱中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38、跨界演唱与现代民族声乐教育的融合39、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契合的艺术效果分析40、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价值41、浅谈如何克服声乐演唱中的怯场心理现象42、浅谈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43、声乐演唱中内心视像的构建初探44、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多元化之我见45、刍议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46、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47、谈声乐演唱中如何进行二度创作248、声乐演唱多样化的形体表演艺术49、谈声乐演唱中的气息与情感50、浅谈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角色互换51、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52、浅析声乐演唱中紧张情绪的克服53、谈中师生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54、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55、浅谈如何处理声乐演唱和技巧的关系56、浅谈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57、论声乐演唱与教学训练中的声乐表演艺术58、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声乐技巧课系统设置研究59、谈声乐表演中歌者的心理调节技巧60、试论戏剧表演艺术及其对声乐舞台表演的影响61、声乐表演中应对意外因素的探究62、浅谈高校声乐表演教学63、高校声乐表演教学模式探究64、谈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功能65、浅析声乐表演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66、声乐表演与声乐表演中的情感控制研究67、分析少儿声乐表演中紧张心理的成因及克服68、声乐演员舞台表演实践69、电子管风琴伴奏在声乐表演过程中的价值认同70、浅析湖南花鼓戏曲表演对民族声乐舞台实践的提升作用71、声乐表演人才的技能及素质培养72、戏剧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之探究73、民族声乐教学和歌剧表演的自然衔接探究374、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声乐教学表演能力的培养75、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想象力运用及培养策略76、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启示77、影视表演教育中的声乐教学78、声乐专业表演教学探索研究79、论声乐表演人才的技能及素质培养80、关于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分析81、探索舞台表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82、声乐演唱教学中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83、声乐表演艺术的形体语言研究84、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85、声乐艺术教学原则初探86、声乐艺术中的情感处理探微87、从国外声乐教学艺术看我国声乐教学中的不足88、当下中国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89、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探究90、艺术院校声乐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91、浅析高校音乐专业中声乐钢琴艺术指导的价值体现92、探究欧洲古代声乐艺术的起源与发展音乐探索93、声乐语言特殊性及艺术化教学探究94、探析民族声乐艺术的线性歌唱特征及其美学价值95、探讨传统文化审美下的声乐艺术审美观96、基于美学角度的声乐艺术分析97、浅析美学视域中的声乐艺术98、谈声乐艺术的美学构建499、浅谈如何提高声乐语言艺术教学的实效100、探讨声乐艺术中技巧的重要性5。
普通高校音乐院校音乐教育发展——以宝鸡文理为例

普通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发展——以宝鸡文理为例普通高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的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音乐人才教育发展的状况,教育制度的发展也代表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因此普通高等音乐学院作为新世纪音乐人才培养的基地,其时代性和前卫性对音乐教育的发展都有引领作用。
但是随着音乐专业的人数增多,高等音乐学院扩大招生带来了放宽生源的问题以及盲目建系等音乐学院体系构建上的不合理之处影响了教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别是小城市和市级音乐学院院校生源受到省级城市和著名音乐专业院校招生的冲击,更加造成本地优秀音乐学生的流失。
因此普通高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急需找准自己专业定位,发展专业特色发展优秀课程体系之处,才能摆脱招生和就业的尴尬处境,如果不能对自己院校与专业院校的专业性差距不断拉近,也不能与重点大学中音乐专业教育体制完善性以及毕业人才聘用对口性相媲美,硬件也没有这两者配备齐全和先进的情况下,走出本院校音乐学院特色课程和人才培养的一条新路,抓住城市文化定位,结合传统音乐民族地域性优秀音乐传承发展的特色力量,培养具有竞争特点和竞争优势的教师梯队和学生后起之秀,是普通高等音乐院校教育发展的前进力量,也是不为音乐高校教育发展潮流所埋没的方式,成为克服自身局限,硬实力和软实力都与专业院校和重点综合院校不能匹敌的劣势地位,抓住引进人才本身的优势特征因材施教,引进具有新世纪发展竞争性力量教师梯队,改革音乐教育发展方式,着重教师课程改革研究和教师教研研究,实现实践与理论教育并存,全面性教育发展方式。
为培养全面性的毕业后在岗位竞争中占据优势的音乐人才为目标。
以宝鸡文理为例,讨论普通高等音乐学校音乐教育发展。
一、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概况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发源于西周“礼”“乐”教育制度,对商乐的继承实际上是政治制度的附庸。
其政治功能在于为统治者安抚人心、为政事服务,宫廷礼乐制度建立完善以“以乐教和”为目的。
春秋战国相应孔子礼乐的号召,私学以用音乐助教化成人伦的传统教育理念延续西周的思想。
钢琴实习自我总结(5篇)

钢琴实习自我总结(5篇)钢琴实习自我总结(5篇)钢琴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一、注意同学扎实的理论学问构建对于高师的钢琴教学,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同学只要弹就符合钢琴教学的标准了。
但事实上,重实践而轻理论的偏激教学方法根本培育不出全面的钢琴人才,也无法完成高师育人的目标。
所以对于钢琴老师来说,不能一入学就让同学直接去演奏钢琴,这样不仅会造成同学对专业学习的迷茫,而且还会渐渐抹杀他们对钢琴艺术的爱好,造成欲速则不达的结果。
尤其对于高师同学,在学习钢琴的初级阶段,同学刚刚入学,老师应当先对同学进行理论学问的讲解,通过向同学介绍钢琴的起源、历史和进展,以及一些闻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的生平和一些经典的钢琴作品等,逐步进行学问的渗透,激发同学的学习热忱,尽量让他们对钢琴艺术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同时,钢琴老师还要敏捷地运用教学方法,让同学自己在课下进行沟通和互动,进一步增加他们的理论学问,促进同学对钢琴艺术的学习。
高师钢琴教学的开展,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动力。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苍白的、空洞的,也是我们高师钢琴教学不提倡的。
因此,理论学习是钢琴教育过程中一个不行或缺的步骤,是同学进行钢琴艺术实践的基石,二者是互补互利的。
此外,识谱同样是进行钢琴演奏的基础。
在高师的钢琴教学实践中,我们并不鼓舞同学在识谱的过程中死记硬背,而要给他们讲解音符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符号所代表的含义,让同学通过自己的理解,形成一套敏捷的学习方法。
总的来说,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构建,理论基础是必不行少的一部分内容,对于同学的学问构建和艺术修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加强同学钢琴基础技能练习目前,在高师钢琴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同学特别注意弹了什么高难度的作品,学会了什么超群的演技巧,而对于钢琴基础训练都比较忽视。
然而同学的钢琴基础训练主要包括和弦、八度、断奏、琶音等,这些基础的演奏技巧都是同学必需把握的,而且是同学进行超群演奏的基础,假如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手指的敏捷度差,那么即使乐感再好,内心的情感再丰富,也无法体现超群的钢琴演奏水平。
艺术教育(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各高校应向学生推荐教材和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鼓励教师使用高水平教材。如无正式出版教材,应提供符 合教学大纲的课程讲义。各高校应积极建设课程网站,提供较为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各高校须有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条件。各高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建设能满足实践 教学要求的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等。各高校应与科研院所、中小学校、教育行政机构等加强合作,建设一定数 量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见习、实习基地,保障见习和实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好一批大 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累计不少于6个月。
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训练。
选题要求: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采取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教育、教学和管理案 例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结合教育实践,在教师指导下规范地开展毕业论文(设 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内容应符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专业知识。毕业论 文(设计)应遵守学术伦理,符合学术规范。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培养定位制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应根据教育事业的 发展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培养规格
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授予学位:艺术学或教育学学士。 参考总学分:总学分为140~160学分。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热爱教育事业,关 心爱护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1)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系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具 有创新创业意识。 (3)形成专业所需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多学科融合型人才。 (4)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较为熟练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 (5)熟悉中国各级各类教育政策和法规。
高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实施

二 、高校综合 实践活动课 程教学模 式的
结构
高校 综 合实践 活 动课程 教 学模式 .主要是 以学 生 的认 知特 点 与课程 性质 为依 据 . 坚持 以 “ 实践 与生 成” 为主 线 , 以学生 自主 思考 为 主 干 , 过基 础 理 论 通 习得 、 论 实践 结 合 、 践经 验 升华 这样 的 过程 。 理 实 触
的学 习 积极 性 与 主动性 . 建构 起 身 处 “ 牙 塔 ” 象 的大
学 生 走 向社 会 、 向生 活 的开 放 性 平 台 。 走 因此 , 究 研 综 合实 践活 动课 程 的操 作 模式 , 于培 养 品质过 硬 、 对 理 论扎 实 、 能力 突 出 。 符合 社会 需要 的 当代大 学生 具 有极 为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陈 宣
( 庆第二师范学院 通识教育部 , 庆 406 ) 重 重 00 7
摘要 : 学合理地 构建高校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教 学模 式 , 科 切实抓住 三个实施环 节 : 设定课 程专题 、 强学法点 加
拨 , 实 推 进 基 础 理 论 习得 ; 摩 现 实 情 境 、 化 个 体 感 悟 , 学 推 进 理 论 实践 结 合 ; 施课 题 研 究 、 升 整 体 能 力 , 扎 观 深 科 实合 实践 活 动 ; 学模 式 ; 程 建 设 ; 教 课 实施 环 节
中 图 分 类 号 :4 3 7 C 2. -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6 9 (0 2 0 — 19 0 10 — 3 0 2 1 )4 0 5 — 3
及 学 生 的最 近发 展 区 。促 进 学 生综 合 素 质 的 提 升 。 “ 合实 践 活动课 程 教学是 过程 的集 合 体 ”的特 性 . 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构建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在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不能是单一的欣赏教学。
应该拓宽思路,从理解音乐要素,丰富的情感体验,了解乐曲相关的文化知识等方面进行音乐欣赏。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让他们了解不同乐曲所反映的民族特色、时代风格,地域特色,爱国情怀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个性才能。
探索高校音乐实践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贯穿到音乐教育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构建相对完整的音乐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音乐实践教学模式的前提
1.强烈的意识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已不能仅仅发挥传播高深学问、从事纯学术研究的职能,还要发挥其面向社会开放,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职能。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换,高校的职能也从单一的教学向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综合职能转换。
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摇篮,也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更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力军。
而加强高校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更是高校发挥其社会经济职能,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2.相应的机制
任何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最重要,也最关键。
创新普通高
校音乐实践教学,机制创新是基础。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实践教学既是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教学针对性、时效性和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方面的专门人才,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促进其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创新音乐教育的实践。
一是坚持集体授课与个别授课相结合。
二是坚持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是坚持团队活动与自我提升相结合。
因此,必须坚持团队活动与自我提升相结合,突出提升自我。
当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好高校艺术团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3.实践教学基地的创建
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有利于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因此,要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开发工作,规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管理,加大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积极维护和发展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关系,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心是音乐专业门类繁多、学生的基础知识需要呈现多样化、广泛性的特征,我们必须根据实践教学的不同课题为他们选配合适的指导教师,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本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
二、构建音乐实践教学模式的原则
1.坚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是开放教育精神的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是指以学生的目的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拓展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心来开展实践教学。
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就是要以提高技能为目标设计教学进程,提供支持服务。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都应该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尽量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实际开展实践教学,把学生需要的、想学的技能传授给学生。
以学生的能力拓展为中心,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传授给学生新技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术拓展能力。
2.坚持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主要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实际、专业技术发展的实际、学校的实际。
从中小学的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密切关注学校或社会的需求,了解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持,存在什么样的技术难题,从而选出学校、社会急需学生能做的实践课题,既为学校、社会解决了技术难题,也为学生提供了实战机会;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是指在课程实践、社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安排充裕的实践教学时间。
实践教学只依靠学校是不行的,更需要社会和中小学的支持,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面向社会的,为了培养更多应用型的高级人才,需要学校主动与社会、中小学联系,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实践环境和机会,保持广泛的联系,组建实践基地等形式相对稳定的联系。
3.坚持理论和实践相并重
我国正处在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
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相应的音乐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使他们成为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去解决、提高、实现,所以,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观念,确立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从而建立起以实验教学为基础,课程设计为补充,集中实践(毕业设计)为重点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整体系。
三、积极创新音乐实践教学的形式
1.以“请进来”引导实践教学
“请进来”即通过请专家、教授有关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审定等专业建设工作,让专家从他们的角度对专业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学习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经验,为我所用;邀请名人、名家对本校的音乐教学和专业知识进行现场示范,让老师和学生在他人的示范中找到自身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2.以“走出去”提升实践教学
“走出去”就是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活动,对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专业水平,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如利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用音乐服务人民群众的精神,既可以锻炼提高,又可以促进社会特别是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当然,老师在课堂讲
授时也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可以改变过去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俯视学生的做法,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唱歌、跳舞,把音乐教育课上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此外,教师要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观摩和学习,感受和体会真实氛围,以及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以及其他院校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经验和
做法。
3.以“表演和竞赛”带动实践教学
积极创造条件,设置载体,让老师和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校内外、国内外的各种表演和竞赛活动,让老师和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
同时,利用各种资源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反之又带动促进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