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浅谈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3 殷金梅 , 李康 来, 吕凛生 , 陈念嫦 .临床 护理路径在血液
透析患者健康教 育 中的应用效果[ ] J.中华现代护理 杂
志 ,0 0 1 ( 2 :8 9— 8 1 2 1 ,6 3 )3 6 3 7 .
极大的心理负 担 。同时 , 长期 的透 析操作 , 发生 意外 的情
况大大增加 , 引起各 种并 发症 的发 生 , 。 患者 的身体 而 肾衰
浅 谈 糖 尿 病 胰 岛素 治 疗 的护 理
孟 雅 贤
( 内蒙古海拉尔农 垦总医院,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 10 ) 20 0
关键词
糖尿病 ; 岛素 ; 胰 护理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 9 05—13 . 02 0 .7 4 42 1.9 0 1
4 车 小波 , 海英 , 钟 陈爱清 , 张木春 . 高血液透析 病人 治 提 疗质量的 临床 护 理路 径 研 究 [ ] J .国 际护理 学杂 志 ,
2 0 ,7 7 :8 6 2 08 2 ( )6 0— 8.
员和患者都清楚 , 在某个 时 间段该 进行 何 种操 作 , 于 患 便
第2卷 第9 3 期
13 效果判定标准 .
航 空 航 天 医 学 杂 志
我们通过 比较 两组患 者透析期 间情
21年9 02 月
12 19
又 不 能 承 受 这 些 意 外 的 发 生 。 因此 操 作 中需 谨 慎 小 心 ,
绪稳定情况 , 管道 通 畅 情 况 、 发 症 发 生 情 况 , 并 以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者 对
浅谈糖尿病患者使用诺和笔注射胰岛素的护理体会

的剂量 , 岛素剂 型不 一 , 特别 注意每支 的含量 , 胰 应 以免发生剂
32 正确使用 诺和笔 的好处 : 和笔针头细 , . 诺 加上正确熟 练的注射方法可将患者 因注射带来 的痛苦 降到最低 , 减轻患 者
对长期应用胰岛素的负面心理影响。
量不准 ; 如不慎 多调应 将笔芯架拉开 , 保持这种拉开 的状态 , 将 注射 推键 下 压使 刻 度 回零 , 后松 手 就 可 以重 新 调节 正 确 随
21 注射时 间 一般 于餐前 1 i~ 0mi .. 4 5r n 3 n皮下 注射 , a 注意一定要在 准备好食 物之后再进行注射 , 避免因进食不及时
而 出现低血糖反应 。
2I 注射部位 .. 5
注射 部位选择与消毒 同常规皮下注射 ,
常用 的部位有 : 臂前外侧 部 、 上 大腿前外 侧部 、 部和腹 部( 臀 离 脐 2 m外 的区域 ) c 。胰岛素注入 的部位不 同, 吸收 的速度也 不 同, 由快至慢依次为腹 部 、 上臂 、 大腿 、 臀部。 局部运动可加快吸 收。 如果要参加锻炼 , 应避免上臂和大腿注射 , 以免因活动肢体 加速对胰 岛素 的吸 收 , 导致运动后低血糖 。洗热水 澡或按摩 也 会使胰 岛素起效加快 。如果 吃饭 时间提前 , 则选腹 部注射胰 岛 素; 如果 推迟 , 可选臀部注射 。不要在 痣 、 瘢痕组织 和皮肤 隆起 处注射 , 以免胰 岛素不 易通过变厚 的组织而影响疗效。 21 排 气 .. 6 诺和笔 芯可能含 有气泡或 使用期 间也可 能 有少量 空气存在 , 拨剂量选 择环在 2u位 置 , 手指轻 弹笔 调 用 芯架数次 , 推下注射推键 , 当有一滴 药液出现在针头时 , 即表示 排 气成 功 。如针 头无 药 液 出现 , 重复 上 述步 骤 , 至排 气 则 直
浅谈糖尿病病人的家庭护理

且 目前无有效地 根除的治愈方法,但也并非不治之症 。 5 皮肤黏膜的护理
因此 ,让病 人及家属掌握 糖尿病 的防治基本知 识,开展
病人经常会 出现皮肤及会 阴瘙痒症状 ,一旦抓伤,易
必 要 的家 庭 护 理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出现感染,要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选择宽松、舒适、
于减少并发症 的产生,减缓疾病 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染 , 可反 复发生 。有 时可 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所 以,
2 运动疗法的护理
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平时要注 意保 暖,预防感 冒;注意
2.1 合理安排运动对糖尿病有 良好的治疗作用 。既 能改 饮食卫生 ,防 治消化道感染 ;注意 口腔卫 生,常刷牙;
1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透气性 良好 的棉质内衣 。内衣和毛 巾要经常消毒 。皮肤瘙
糖尿病不 易根 治,并发症多 ,饮食受 限易使患者产 痒难忍时,也尽量不可用手抓挠,此时可涂一些止痒药物 ,
生悲观失望 ,忧愁恐惧的心理 。长期的不 良精神刺激 能 如炉甘石等,会阴部可用 1:100的妇炎洁冲洗 。
使胰 岛素拮抗 ,激素分泌增加 ,加重病情 。因此 ,必须 6 防 治 并 发 症
加强心理护理 ,帮助病人及家属掌握糖尿病基本防治知 6.1 糖尿病 酮症酸 中毒和 高 渗性 非酮症糖尿 病酸 昏迷
识及措施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及时 是糖尿 病的急性并发症 需要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治疗
心脏 、血管等组织 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 4.2 胰岛素治疗 的护理 注射胰 岛素 的病人应熟练掌握
衰竭 。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 。如酮症 用药的方法,必须做到种类正确 ,部位准确 ,计量准确。
浅谈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症进行说明 ,使 患者对 治疗期 间可能 发生 的情况 有所 了解
和准备 。组织患者观 看有 积极 意义 的喜剧影 片 ,从侧 面培 养患者积极 向上 的心态 。护理 人员要 有 高度 的责任心 和 同
焦虑等情 感障 碍 ,这 些情 感 障碍 容易 导致 丧失 抗 病能 力 ,
严重影响治疗 效果 L 3 J 。通过 心理 咨询 ,可使 病人 消 除情感 障碍 。
浅 谈 糖 尿 病 患 者 心 理 护 理体 会
周 明荣 谭朝会 庄 莉
米易 6 1 7 2 0 0 四川省米易县中医医院 ,四川
【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护理糖尿病患者 时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 7 8 例处 于药物 治疗 阶段的糖尿病患 者进行心
理护理 、健康教育。结果:7 8 例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后对疾病有了正确认识 , 树立 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 患者的治疗 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对糖尿病 患者 的康复和健,即喜 、怒 、忧 、思 、悲 、恐 、
惊 ,其太过则 可致 病 。不 正 常 的心理 状态 在 某些 患 者 中 ,
形成病理心理和病 理生理 之间 的恶性循 环 ,从 而加大 了情 志为病的因素 ,因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减少 “ 情志为病 ” 的因素 ,则成为治疗糖尿病 的关键之一。
时反 映并 给予 调节 。其 次建立 良好 的患者 与患者之 间 的关
响 了病人 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由于糖尿病 是一种慢性病 ,
费巨大 ,生活需人照顾 , 自己又无力 承担巨大 的医疗 费用 ,
将给家人带 来沉 重 的经 济与 生 活负 担 ,从 而 悲观 、焦虑 。
目前 尚无特效方法来 彻底 治愈 ,长 期的治 疗加上 病情 的不
浅谈老年人糖尿病的护理

而 容 易 产 生 并 发 症 。 慢 性 合 并 症 主 要 为 大 管疾 病 , 脂 血 症 等 , 此 在 饮 食 治 疗 方 面 高 因
血 管 和 微 血 管 病 变 , 括 心 、 、 、 网 膜 除考 虑 总 热 量 , 、 白质 、 肪 的 比 例 外 , 包 脑 肾 视 糖 蛋 脂
须 多 次 进 行 空 腹 血 糖 及 餐 后 2小 时 血 糖 测
所有 糖 尿 病 患 者 均 需 进 行 饮 食 调 节 。 这 是 粮 尿病 治 疗 的基 本 措 施 , 多 数 非 胰 岛 大 素 依 赖 型 糖 尿 病 通 过 饮 食 调 节 加 上 一 些 体
定 。 要 时 进行 糖 耐 量 试 验 才 能 确 定 。 必
而 致 残 或 致 死 , 重 影 响 病 人 的 健 康 。 例 严
老 年 人 可 因 机 体 自身 调 节 的功 能 减退 ,
如 : 尿 病 是 双 目失 明 的 主 要 原 因 之 一 , 内环 境 平 衡 能 力 减 弱 , 疫 系 统 有 一 定 的 缺 糖 糖 免
尿 病 肾 病 综 合 症 也 并 不 少 见 , 疗 上 也 十分 陷 , 治 白细 胞 吞 噬 能 力 与 杀 菌 能 力 有 所 下 降 ,
顿副餐 , 以减 少 血 糖 的 高 峰 。
( ) 个 注 射 过 程 要 注 意 无 菌 操 作 规 d整
饮食 , 建议 必须简单 , 清楚 、 用并反复 程 , 防感 染 的 发 生 。 实 预 交待 , 为改 变 已习惯 的饮 食 形 式 是 困难 因
() 意 低 血 糖 反 应 , 别 容 易 发 生 在 e注 特
一
旦 发 生 , 病 理 改 变 如 不 及 早 治 疗 , 往 其 往
浅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手术后的护理

【 ;产科护理学第1 郑修霞 人民卫生出 日 】 版 版社.
J 科学 孵 暴 德 是 汉 人民 生出 外 笋七 在 辟’ 卫 版社.
况( 包括出血 的量、 颜色、 性状等)尿量及输液情况等。 、 常规按压患者的子 宫, 然后观察其子宫收缩、 阴道流血的情况。 开始时每小时按压1 连续按 次, 压4 次后 , 改为每2 小时按压一次。 在按压子宫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应 及时 向医生 汇报 。
2 进 行 血糖 监测
康复 知识宣 传 , 使患 者能够 正 确掌 握训 练 的技巧 和方 法 , 防止患 者在 关节 活动锻 炼过 程 中出现 异常 , 正提 高 患 者的 生活 质量 。 真 】
参 考文 献
采用 膝关节 镜治疗半 月板修整或 次全切除 术83例患者 , 术后随访 90 在 中发现 对治疗 的 效果基 本滴 意 , 膝关节 的功 能恢复 良好 , 活动情 况 较手 术 前 有明 显的好 转 , 关节弹 响 、 膝 肿胀 、 征 等症状 均 消失 , 卡压 没有 出现关节 血 肿 、 染 、 脉血栓 等 并发症 , 感 静 经过半 年多 的锻炼 , 者 的关节 活动 恢复 患 正 常 , 各项 活动 , 无异 常。 橱 f场统 计数据 制表 如 下 参加 均 根 缶 表 1 关节 镜治疗 半 月板统 计结 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胎儿在出生后 , 易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 因此无论 其体重大小 , 均应按护理早产儿的方法进行护理 。 应立即对此类新生儿进 行末梢 血糖测定 , 给其喂 糖水 , 提早 勤给 其喂奶 , 同时动态 监测其 血糖和Q 4 的变 化情况 , 最好每4 个小时就测量 1 新生儿的血糖水平应控制在2 次。 . O mmo/ 1L-7打l1LI 间, . 。 Io/ l 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此外, 护理人员 要密切注意新生儿是否出现了呼吸窘迫综合征, 同时还要注意预防新生儿
浅谈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护理方法

科学护理浅谈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护理方法徐丽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伤口愈合是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保障,也是外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然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受损,加上血糖升高给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其伤口难愈合甚至不愈合,容易引发感染及并发症,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的因素,并结合湿润伤口理论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以期为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术后感染;湿润伤口;伤口愈合;护理方法;满意度创伤护理是外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避免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障。
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高度调节的过程,是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的关键[1~2]。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的相关因素,并结合湿性敷料技术的应用,为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道如下:1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1.1 感染 由于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导致创面皮肤失去了其屏障作用,细菌和炎症细胞增加了创口周围组织内氧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成纤维细胞代谢受阻,且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后释放的蛋白酶和氧自由基可破坏组织,促使胶原溶解超过沉积,导致伤口愈合延迟或者不愈合;同时感染部位肿胀,失活组织增多,不利于组织修复,此外,渗液增多,导致伤口周围皮肤张力增大,易使伤口裂开[3]。
1.2 局部制动不够 术后创口制动不够或者过早活动都会加重炎症及渗出物,影响血液循环及坏死组织的吸收,还会影响肉芽生长及损伤新生肉芽,导致伤口愈合延迟。
1.3 敷药材质及应用时机 不同患者的皮肤耐受性以及机体免疫力差异较大,在伤口愈合的不同时期没有根据伤口独特性选择合适的敷料也会影响伤口愈合。
1.4 糖尿病特性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受损,加上血糖升高给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其伤口难愈合甚至不愈合,容易引发感染及并发症。
浅谈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

2.5 口 腔护理 由于肿 胀, 口唇 外翻, 口腔 黏膜暴 露, 应 外涂湿润烧伤膏, 保持湿润, 防止细菌生长繁殖。每天用生理盐 水棉球 清洁口腔及周围, 如不能 正常进食, 用吸 管辅助进 食或 把食物粉碎进食, 进食时保护口周皮肤, 进食后清洁口腔, 口唇 涂药膏, 使痂皮软化, 防止感染。
注意患者清洁卫生, 应剃除毛发, 用肥皂水洗头, 给予高热 量、高蛋白的饮食和营 养, 保 证烧伤患者 处于正氮 平衡的代谢 状态。
由于头面部 烧伤后水肿 和渗出液 较其他部位 严重, 所以 要彻 底处置 好创 面, 水疱 破溃 处应 先剪去 腐皮 , 伤后 1 d~4 d 每 4 h 换药 1 次, 并涂抹药 膏, 每次 涂药前先清除创面 液化物, 手法要轻, 开始 1 个月内应每天清创, 定期清除坏死组织、液化 物及异物 , 以 后每 2 d 清 创 1 次, 清创 以不损伤 正常组 织为原 则。及时应用消炎止痛药, 防止细菌侵入, 必要时做分泌物培养 + 药敏 , 后 期可进行功 能康复护 理和面部皮 肤护理 , 进 一步促 进创面的愈合, 减少色素沉着和瘢痕的形成。
经验 交流
多 采 用 暴 露疗 法 。 2.2 病 房的 要求 及 患者 的一 般 护理 保持 病 房空 气新
鲜, 经常换气, 减少 人员流动 , 室 温 25~30 ℃, 湿度 50%~60%, 室内地面每天用来苏水擦地 2~3 次, 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 2~3 次 , 每日更 换一 次性 床单, 保 持床 单位整 洁, 减 少感 染机 会。
浅谈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
平 亚俊
( 山西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 山西 太原 0 300 5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而又严重 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由 于长期高血糖毒性作用造成的血管和神 经病变, 导致末梢循环 障碍, 尤其是肢端病变时 , 组织修 复困难, 往往造 成局部坏 死、 截肢等严重的后果[1], 严重影响患者的 生活质量, 带来巨大痛苦 和 经 济负 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常见疾病,临床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多饮,多食,消瘦,多尿症,等。糖尿病会对身体多系统造成危害,使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的目标组织和细胞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笔者身为护士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写了些护理心得与体会,对糖尿病的预防以及护理做出总结,得出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的重要性并且遵循医嘱进行对调整患者的饮食,心情,运动等结论。
标签:2型糖尿病;预防;护理;饮食;运动;胰岛素 如今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糖尿病患者集聚增加,已然成为我国主要的慢性病之一,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2型糖尿病现在已经发现许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受体基因、胰岛素基因、线粒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等。饮食太多,体力活动减少引起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1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症状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三多一少”,在2型糖尿病中,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外表现特点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1多尿 引起的原因是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 mmol/L),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渗透性利尿。
1.2多饮 是因为高血糖致使血浆渗透压显著增高,加之多尿,水分流失过多,使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致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喝更多的水。
1.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一般正常人在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食物中枢,引起饥饿;饮食后血糖上升,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0.829 mmoL/L),饮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饮食消失。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是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特别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形成饥饿、多食;此外,机体不能很好的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1.4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虽然食欲和饭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原 因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身体内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以至于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1.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致使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1.6视力下降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医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种症状的原因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引起的。前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很快恢复正常。
2预防 2.1指导患者控制日常饮食,适量的饮食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护士指导患者控制尿糖,血糖,体重的自我监测方法控制飲食,让患者认知的食物,学会饮食搭配,坚持少吃多餐,有意识地控制饮食。注意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保持生活规律,多吃蔬菜,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蔗糖量、葡萄糖大的食品,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总的原则是低盐、低糖、低脂、粗细粮搭配和高纤维素饮食。必须制定饮食计划,以蔬菜为主。患者不但要控制主食,还要控制油、鱼、蛋、肉等副食的摄入如果患者饿时,可以吃少量的南瓜种子、蔬菜摄入量增加,低盐饮食。
2.2要指导患者适当的运动,运动的强度以中、轻度有氧运动为宜。不要过量活动,不宜时间过长,活动时间定为40~60 min/d为宜,每天都需要坚持,以促进外周组织葡萄糖的利用。一定要在活动时注意安全,还要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在活动前1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2.3对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必须让患者按时按剂量服药,自己不能增大或减少药量。观察患者吃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对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都是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胰岛素过敏主要表现在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了防止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必须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2.4注意防止感染 增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尿路感染。皮下注射,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是防止皮肤损伤和感染,预防糖尿病足。
2.5向患者介绍口服血糖药及注射胰岛素的有关注意事项,并讲解如何预防识别低血糖反映,高渗性昏迷和酮症酸中毒的常识,嘱其定期门诊随访有异常立即就诊。 3护理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胰岛素治疗时应放在冰箱中冷藏温度控制在(2℃~6℃),禁止冷冻,为了不让注射部位脂肪萎缩,在使用前1 h从冰箱取出恢复至室温。如全日胰岛素总量分2次注射,则总剂量的2/3应在早餐前皮下注射;如分3次注射,早餐前剂量应最大40%,午、晚餐前各30%,注射胰岛素要在餐前30 min皮下注射,注射后30 min之内进餐,预防低血糖发生。注射部位可选择大腿、腹部及手臂三角肌等,每次都需要有计划、按次序的更换注射部位。避免2 w内在同一部位注射2次可预防注射部位萎缩或增生。让患者在注射前用指尖触摸每一个注射部位,如触摸到肿块、硬结或表皮凹陷、感到痛楚及颜色改变时,症状还没有消除前暂时避免在该部位注射胰岛素。磺脲类药物,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30 min服药效果最佳。格列苯脲药物该药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有效剂量降低。1次/d给药,早餐前服用,可以平稳控制全天血糖,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低,在肥胖患者中不会引起体重增加,伴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安全使用。服药患者可监测2~4次/w空腹或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的7 d内连续监测3 d,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4饮食
4.1”三分治,七分养。”关键在于您怎么养,就是您能吃什么,要怎么吃才安全 糖尿病患者多以清淡食品为主,菜肴烹调多用凉拌、蒸、涮、煮、卤、炖等方式。炒菜用植物油比较好,尽可能的不去赴宴。特殊赴宴时需按照平时在家饮食的量和食物间的搭配来选择饭菜。
4.2”多吃肉、少吃饭” 不科学人们都认为肉是蛋白质,饭才是糖,很多人认为多吃肉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实际上,肉到体内也能转变成糖。糖尿病患者摄入胆固醇的量不能>200 mg/d,要限制动物性脂肪及含饱和脂肪酸高的脂肪摄入,不吃动物内脏类食物,少吃油炸类食物,油煎类食物尽量不吃。
4.3进餐定时定量 注意饮食规律,至少吃3餐/d,定时、定量,两餐之间4~5 h。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或易出现低血糖患者还应该在3个在两餐之间吃零食2~3次,3餐的食物点心,这是有效的措施,防止低血糖。
4.4无糖蛋糕还想控制 虽然无糖饼干不含糖、糕点是淀粉做的,也可以产生热量,所以不能随便多吃,糖尿病患者应避免糖、白糖、红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糖果、巧克力、蜂蜜、糖制品(蜜饯,罐头水果,各种含糖饮料,含糖糕点、果酱、果脯)。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糖水平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直接干扰治疗糖尿病。
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边走路边吃饭,边说话边吃饭,这都是不对的,吃完饭后立即离开桌子,是自己更好地消化。有利于糖尿病的康复。 5运动 适当的运动具有减肥、降糖、降压、减轻高胰岛素血症、降低甘油三脂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等作用,降低降糖药物的用量,还可以避免肥胖和过度紧张。安排运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适量,避免过度劳累的原则,了解运动的禁忌!根据患者的爱好来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散步、练习、太极、游泳、旧迪斯科,气功和做家务,等。运动是最适合在晚饭后约1 h,2~3次/d,30~60 min/次。运动完全,要持之以恒。
为了避免低血糖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在活动时应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6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和频繁的疾病目前在中国,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治疗。患者、疾病预防和控制知识的掌握、饮食控制、运动习惯,每日剂量的关键是控制血糖。所以要特别注意糖尿病保健和耐心。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交流,注意调整患者的饮食。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只有这样,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不同类型的患者。
参考文献: [1]黄秋红,戴霞,范海萍,等.临床路径在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6,(10).
[2]吴文栩,潘景業,周雷,等.运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影响[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6,(28).
[3]范丽凤,朱筠茵,张小群,等.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