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章节题库 第20章 环境经济学概论)【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章环境经济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又称经济成本,是指使用某项资源时放弃了在其他项目中使用这一资源所带来的最大收益。从生产的角度可以定义为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或服务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机会成本中易于计量的部分;隐性成本是不易计量的部分。

2.沉没成本

答: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已经沉没,是不可控成本,不能被改变,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3.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通常有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如何产生与消除?

答:(1)市场失灵是指现实的市场机制中,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情况。

(2)市场失灵的产生

①市场失灵是当市场价格不能真正反映商品的社会边际估价和社会边际成本时,市场机制转移资源的能力不足,从而出现市场失灵。造成市场失灵的因素有:

a.不完全竞争市场。

b.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产生“免费乘车者问题”。

c.外部经济影响或外在性。外在性是指未经交易由一方对他人强加的经济影响。后果是使得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或者说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二者出现差异。

除了上述三个制约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外,市场结构不合理、信息不完全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市场失灵。

(3)消除市场失灵的措施

①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

②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关键。做到这一点,可以依靠市场和非市场的集体决策两种方式。利用市场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的过程是通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对公共物品偏好的条件下的个体需求曲线,在既定的供给量下加总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从而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然后,根据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得出的供给曲线与该需求曲线的均衡,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

③外部经济效果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补贴、政府直接调节以及明确产权和谈判三种手段。

2.环境影响的费用和效益评价技术分为哪几类?各类方法有哪几种常用方法?

答:环境影响的费用和效益评价技术分类及各方法的常用方法如下:

(1)直接市场法。常用方法有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影子工程法、人力资本法。

(2)替代市场法。常用方法有后果阻止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

(3)意愿调查评估法。常用方法有投标博弈法、比较博弈法、德尔菲法。

3.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没有考虑生产的外部影响,污染的外部不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因为在经济外部性理论的影响下,会产生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资源使用效率低下,无法使社会各方面生产效率提高,最终使生产资源浪费,环境遭到破坏。

(2)环境资源是典型的公共物品,无论是作为生产性的环境资源(如牧场)还是作为服务性容量资源的大气环境(如良好的生态系统)都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使环境资源产权较其他资产产权更难明晰,从而导致环境问题的市场失灵。

(3)环境问题中存在外部性,使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存在差异,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

4.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方法。

答:(1)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①以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为分析基础;

②以模型为主要分析手段;

③强调学科交叉特性。

(2)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①结合模型的规范分析法

随着数学工具的不断发展,规范分析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不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或调查,只需要在一定的假设约束下进行严密的推理就可以得出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②实证分析法

实证分析法利用数理统计、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的一些原理,将现有的数据进行整理,说明所研究事项的现行状况。

③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宏观上又称投入产出分析法,是指通过比较一项经济方案或项目的成本和效益的大小以进行决策的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的是一个项目的相关成本和相关收益,又称项目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收益。增量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但不包括沉没成本,一般说来,当增量成本不大于增量收益时,方案可行,反之则不可行。

5.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答:(1)环境经济学的定义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主体决策和其所处环境的环境质量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环境经济学就是研究这种相互影响作用的学科。即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产生、发展、调节和控制、改造、利用的综合学科。

(2)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①环境质量在多大程度上,以什么方式影响主体决策。

②主体决策在什么情况下,以什么形式对环境质量产生何种影响。

③如何协调两者间的关系,怎样决策。

三、论述题

什么是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考虑存在哪些缺陷?

答:(1)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是指以整个国民经济为总体的全面核算,它以一定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从实物资产、金融资产、物质产品和劳务等各个角度,以各种流量和存量的形式,对能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各种重要指标及其组成部分作系统的测定,并把各种指标组成一个系统来综合描述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的联系和结构的全貌。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3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3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①生产法是指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②收入法又称分配法,是指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核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③支出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的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国内生产总值。

(2)现行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考虑存在如下缺陷:

①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没有考虑生产的外部影响,污染的外部性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