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本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
调研目的:了解当前农业发展状况、问题和需求,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研对象主要为农民、农业企业和农业相关部门。
二、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调研发现,目前农业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其他农产品生产不足,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和农产品供需矛盾。
2.农业技术水平较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缺乏科学技术指导,农民普遍存在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灾害应对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
3.农产品营销渠道不畅通:农产品销售主要依赖传统的销售渠道,中间环节多、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价格低廉,农民利润较低。
4.农业用地利用不充分: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撂荒、耕地干旱、土地流转困难等问题,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
三、农业发展需求和对策建议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对优势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力度,
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升农民科技
水平,加强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灾害应对的科学技术支持。
3.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建立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提高农产
品的品质和品牌,加强农产品的市场宣传和销售渠道的拓展。
4.合理利用农业用地:加大对土地的保护力度,完善农村土地
流转机制,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持续发展。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一、背景介绍:现代都市农业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形态,以城市为中心,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对城市居民的食品供应和生活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就近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
二、发展现状:1. 城市农场示范:很多城市建设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或农场,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些示范项目主要以蔬菜、水果和花卉种植为主,利用科技手段实现高产、节水、无公害农业生产。
同时,还结合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吸引城市居民参观和购买农产品。
2. 城市屋顶农场:一些城市利用高楼屋顶、停车场屋面等空闲地块开展屋顶农业。
这种种植方式善于利用城市空间,通过建设温室、种植箱等设施,实现蔬菜、草本植物等的种植。
屋顶农场在提供城市农产品的同时,还能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
3. 都市农业园区:一些城市建设了专门的农业园区,为农民提供土地和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在城市周边从事现代农业。
这些园区通过规划农业生产和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并且解决了一部分农产品的供应问题。
同时,还吸引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回流,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力。
4. 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创新模式的推广。
一些城市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培训,推广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
五、问题与挑战:1. 土地资源短缺: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建设现代都市农业面临土地不足的问题。
而且,城市土地价格高昂,农民难以负担。
解决土地问题需要政府出台合理土地政策,提供土地使用权和扶持政策。
2. 水资源和环境污染: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城市水资源有限。
同时,城市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鼓励发展节水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对水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近年来,我县立足自然环境优势,以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县情,确定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油茶等重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内容,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措施,农业产业化得到强力推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逐步成熟,农业质量、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提高。
(一)农业产业基地具有一定规模。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县已初步形成以山区为主的茶叶生产基地、以县城盆地为主的蚕桑基地、以洪星乡为主导的山区木竹基地、以碧阳宏村为基础的蔬菜基地以及柯村的皖南花猪养殖基地。
(二)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
已初步形成了以五溪山茶场、柯村茶叶市场为龙头的茶产业,以华盛、丝业公司、信达公司、蚕种场等为龙头的茧丝绸产业,以杉森木业、金九贸易、港殿竹业等为龙头的木竹加工业,以桃源罐头、惠达食品为龙头的罐头加工业等四大农业产业体系,为我县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
截至20xx年底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其中:茧丝绸系列有华盛集团、黄山丝业公司、黄山信达丝线公司三家,累计产值28295万元,利润达到726万元,税收达到484万元;食品系列有惠达食品有限公司和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年产值达到5143万元,利润64万元,税收达到167万元;木竹加工系列有杉森木业、金九工贸、港殿集团三家,年产值达到19579万元,利润达到689万元,税收达到665万元。
农业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

农业调研报告范文4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当前,×××县(区)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面对“xx”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县(区)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县(区)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县(区)现有涉农办事处×个,共×个村委×个村民小组,农户数×户,农业人口×人,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占土地总面积××%,活立木总蓄积××立方米。
辖区内有××座水库,蔬菜基地××个,超级稻高产示范基地××个,间套种示范基地××个,香蕉防风栽培技术示范基地××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
近年来,×××县(区)上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大武口区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武口区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目标中“产业兴旺”是关键,乡村要全面振兴,产业必须振兴。
通过实地察看、座谈交流、征求意见等方式,对星海镇和涉农街道乡村振兴情况,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进一步掌握了发展现状,明确了问题,并对今后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武口区农业农村基本情况大武口区辖星海镇、长胜街道办事处、长兴街道办事处3个涉农片区,含12个行政村、3个涉农社区、62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8404户61964人,其中农业户11352户38388人,非农业户7052户23576人。
现有耕地约5.3万亩(确权面积4.8万亩),其中星海镇3.06万亩、长胜街道办事处1.06万亩、长兴街道办事处1.18万亩。
1—9月份,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74元,增长8.7%;2019年上半年农业总产值7104.6万元,同比增长4%。
二、大武口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近几年来,全区农业增加值呈逐年增长趋势,2015年至2018年,农业增加值从9127万元上涨至1.03亿元,2019年上半年农业产值同样呈上升态势,这与区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科学布局、积极作为紧密相关。
近年来,大武口区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粮食作物、— 1 —水产养殖业、设施农业、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为主的发展格局,促进乡村产业走向振兴。
(一)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大武口区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2018年种植粮食作物3.81万亩(其中小麦1.63万亩、玉米1.98万亩,其他作物0.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970.8万公斤;2019年粮食种植面积3.52万亩(其中小麦1.59万亩、玉米1.88万亩、水稻0.0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6%,粮食总产量1814万公斤,总体保持稳定。
(二)养殖业总体向好。
大武口区养殖业主要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
畜禽养殖上,星海镇和各涉农街道办均有分布,养殖种类以肉牛、肉羊、生猪、肉鸡、蛋鸡为主,目前共有规模养殖场(户)6家、牛存栏2370头、羊存栏3.86万只、猪存栏1.44万头、家禽存栏33万只。
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计民生。
为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报告对我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1.调查对象:农户、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
2.调查方式:发放问卷、访谈、观察等。
3.调查时间:2021年某月。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农业生产规模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总体较小,以家庭经营为主。
农户平均经营面积有限,农业生产效率较低。
2.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以粮食作物为主。
经济作物、特色农业、养殖业等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调整有待加强。
3.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技术水平整体较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占较大比重。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不够普及,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4.农业产业链条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发展相对滞后。
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5.农业政策与环境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但农业发展环境仍需改善。
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
四、建议与措施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附加值。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4.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5.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业融资难题。
总之,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
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
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
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
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
乡镇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范围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乡镇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推动乡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范围主要包括农田耕作、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农村经济等方面。
二、调研方法
1. 实地走访:走访了多个乡镇,实地了解农民种植情况、用工情况和农产品销售状况。
2. 问卷调查:使用问卷对农民和乡镇干部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对乡镇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3. 专家访谈:与农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乡镇农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
1. 农业发展中存在着技术含量不高,产值和产量低等问题。
2. 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降价现象频发。
3. 农业劳动力短缺,农村人口外流情况严重。
4. 农田生态环境恶化,化肥农药使用不当等环境问题。
四、调研建议
1. 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增加农产品产值和产量。
2. 完善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农产品产地直供超市和农民合作社。
3. 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留住乡村人才。
4. 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五、调研总结
乡镇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提高产值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实现乡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相关政策的同时,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工作安排,******调研组于今年11月下旬、12月初对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分别听取市人民政府、农业局、水利局、农机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林业局、旅发委、环保局等相关单位的汇报,先后深入到****农业示范园、****农业示范园、****合作社、****示范基地、****茶场等示范区察看,重点了解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成绩和经验、做法,在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相关的应对解决措施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坚持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理念,农业发展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稻谷最低收购价等强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年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三项补贴” **万元。预计****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增长13%。 (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渔牧业产值稳定增长。我市已连续12年位居全区县域粮食总产第一,连续4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殊荣在全区也是“独一份”。 **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万吨,预计**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1.6%;粮食总产**万吨,增长1.53%。**年全市水产品产量**吨,同比增长7.83%;肉类总产**吨,同比增长3.68%;渔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6.85%;牧业总产值31.3亿元,同比增长5.31%;渔牧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5.92%。 (三)特色农产品生产快速增长。一是淮山、荔枝、百香果、铁皮石斛等特色农作物增速较快,**年淮山和荔枝种植总数相加达到了**万亩。**腐竹仅**就有腐竹加工户**万多户,全市产销腐竹2.5多万吨,年产值达3.5亿元。****年产量超过100多万公斤,产品供不应求,并远销广州、深圳等区内外以及港澳地区、东南亚一带。二是生猪、黄沙鳖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凸显,成为我市水产畜牧业生产的重点,并领先全区。 (四)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至目前,**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共28家,其中国家级 1 家,自治区级 3家,贵港市级 24家。按类型分:农副食品加工业 20家,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2家,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家,未列明行业分类 5 家(****药业有限公司)。按规模分:产值0.5亿元以下 18 家,产值0.5亿元以上 4 家,产值1亿元以上 5 家,产值10亿元以上 1 家。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研发机构2个,获得国家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带动基地农户5.6万户,带动农户增收13.7亿元。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到目前为止,全市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的基地41332公顷,覆盖水果、茶叶、稻谷、淮山、水产、蔬菜等大宗农产品;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20个,绿色食品4个;拥有**茶、**淮山、**荔枝、**铁皮石斛、**黄沙鳖等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拥有3个获得广西富硒农产品协会“富硒农产品”认定的农产品。 (六)农业科技推广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技术推广步伐不断加快。立体间作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清洁田园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产出效益明显增加。先后承担了国家农业部、广西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推进项目,农业部南方马铃薯栽培模式高产攻关项目。从****铁皮石斛选育的2个品种获得了自治品种命名认定,与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以及国家、广西荔枝龙眼产业体系专家岗位团队合作,开展了**荔枝高接换种嫁接亲活力试验,引进了30个荔枝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建立了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 (七)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今年,我市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的通知》和《**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2016-2017年)行动方案》创建要求,围绕粮食、中药材、水果、蔬菜、林产业、水产、畜牧、休闲农业等主导产业,分别创建自治区级、县级和乡镇级示范区各2个、3个和10个。其中**市现代粮食产业综合示范区已通过自治区考评验收,正在等待批复;**市**荔枝产业示范区,**市凤岭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已获得自治区评定为县级示范区;**市****龙盘茶业示范区、**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已获得自治区评定为乡级示范区。 (八)农业基础设施不段完善。今年以来,**市在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农村“饮水净化”项目及其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方面,累计争取投入资金2.7亿元,以大规模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直接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业产业化发展困难。一是农业投入产出收益低,特别是种粮的效益更低。在正常情况下,工业投入产出收益一般在12%左右,农业投入产出收益不足5%,近年来化肥、农膜、农药、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种粮的比较效益下降,影响农民积极性。二是开展产业化生产难度大。在家庭责任制的特定条件下,土地块较小,无法开展机械化等产业化作业,“以小并大”,农民怕并大后失去土地并不了,我市人口基数较大,使得耕地地块普遍较小,加之农户小农意识作祟,土地流转困难,造成粮食生产规模化水平较低。影响产业化生产的形成和农业效益的提高。 (二)全市性支柱产业还没形成,品牌带动效应不强。近几年,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但是支柱性产业还没有培育起步,缺乏品牌企业。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带动力不强。 (三)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实后,技术含量不高。加工档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延伸不够。如荔枝,目前加工主要为小作坊加工,产品也仅限于荔枝干,荔枝酒、果醋等深加工品还没有得到开发,产业链狭窄,形成荔枝鲜品销售压力大,价格长期低迷。 (四)农业融资渠道不畅,发展后劲不足。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大多数正处在发展扩张阶段,资金需求缺口大,但往往因不具备担保和抵押能力,导致融资较为困难,制约了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五)现代农业发展保障体系薄弱,机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农业科技人员偏少。目前,全市农业科技人员210人,承担320万亩的农作物的技术指导任务,平均每人承担1.5万多亩,很难顾及。又比如,乡镇水产畜牧站人员不足,加挂了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没有编办文件、没有人员编制、没有预算经费,难以开展工作,在推进产业发展方面没有人才优势。 (六)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现代农业示范区,资金来源狭窄,参与建设的企业规模不够大,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示范区建设进度滞后。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明确****的农业发展定位:规划定位决定着现代农业未来发展方向。应该因地制宜,立足区域优势和现有基础优化布局,加快抓好农业功能区和产业发展规划。要按照“生产基地重点化、重点基地区域化、区域发展优势化”的思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采取整合项目建基地、引进业主建基地、发展大户建基地等办法,创建广西现代农业产示范基地。对现代农业的规划不仅要开发满足人们“胃”需求的直接价值,还应开发满足人们“肺”、“眼”、“脑”等需求的隐性价值,要将特色产业、生物质产业、生态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农业文化产业等新的产业形态纳入农业产业的范畴,在发挥生产、经济功能的同时,充分挖掘生态、休闲、观光、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实现传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打造****农业优势产业的升级版。一是拉长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积极培育以农产品为基础原料的深度加工和食品制造龙头企业群体,延伸农产品增值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设功能完备的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和物流中心,发展农产品连锁配送和电子商务,组建专业化、现代化农产品经纪人和营销队伍,抻长农产品市场营销链条,加快农产品的组织流通和市场开拓。二是拉高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鼓励龙头企业强化自主和联合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拉紧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在金田、蒙圩等成功例子的基础上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四是拉宽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积极参与休闲观光农业和品牌基地等新兴业态,拓宽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五是完善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扶持机制。落实和完善农业产业化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引导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三)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围绕规模抓好现代农业发展。 建设好已确定的******淮山产业、粮食产业、荔枝产业以及正在谋划的生态休闲农业四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通过集中人、财、物,在示范区内针对制约各个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进行攻坚克难,推动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第一标志。目前,**市农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集中度不高。这种零散的、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容易造成农民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粗放经营,严重制约了农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