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现代农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某县现代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某县现代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某县现代设施农业调研报告某县现代设施农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某县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踏勘:参观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大棚等农业生产场所,了解各种设施及其使用情况。

2. 采访访谈:与当地相关部门、企业代表及农民代表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现代设施农业的认识和体验。

三、调研结果1. 价值认同:调研显示,大多数农民对现代设施农业持支持态度,认为设施农业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并且减少对天气的依赖。

2. 基础设施:某县现代设施农业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有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系统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3. 技术支持:当地政府及相关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农民提供培训和指导,使他们更好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生产。

4. 产量增加:通过现代设施农业的应用,某县农作物产量明显增加,尤其是蔬菜类作物,产量提高了一倍以上。

5. 经济效益:现代设施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也带动了农民收入增加,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存在问题1. 技术习得过程较长:有部分农民对新技术的习得时间较长,需要更多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应用水平。

2. 投资成本较高:设施农业的初期投资较大,不少农民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导致在设施农业上的投入不足。

3. 产品市场化不佳:部分农民在农产品销售环节存在问题,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限制了发展空间。

五、发展建议1. 支持政策: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减轻农民经济负担,鼓励他们投入现代设施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2. 培训指导: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提高他们对现代设施农业的应用水平。

3. 市场合作:鼓励农民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稳定销售渠道。

4. 科研创新:加强农业科研力量,研发更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现代设施农业技术,提升产量和品质。

六、展望未来某县现代设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关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精)

关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精)

关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农资环保工委主任季珊(2011年10月27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十二五”时期我县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为加快推进这一目标的实施,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专题审议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根据工作安排,今年9月至10月,我们组织调查组,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听取了县农业局、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深入到横溪、白塔、朱溪、双庙等乡镇进行走访座谈;实地考察了部分农业重点基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特色名县、跨越兴县”四大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战略任务,在发展特色农业、搭建发展平台、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22元。

(一优化产业结构,特色农业发展富有亮点。

一是基地规模逐步扩大,特色明显。

近年来,县政府结合我县实际,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杨梅、仙居鸡等四大主导优势产业和绿色稻米、油茶等六大特色产业,目前已有农、林、牧、渔等各类基地68万亩,其中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万亩,涌现了一批富有亮点的特色基地。

如横溪八都洋和白塔岙里港绿色稻米基地、白塔千亩生态种养殖基地、官路大北地溪绿色蔬菜专供基地以及一批杨梅重点基地、重点村。

二是品牌建设不断推进。

组织开展各类农产品质量认证,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

目前已认定全国无公害农产品34个,认证绿色食品32个、有机食品21个;已注册农产品商标165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市级著名商标9件,省、市级名牌10件。

仙居杨梅、仙居鸡已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其中仙居杨梅通过了13个国家国际商标注册,并被列为全省农产品证明商标十大创牌先锋。

三是注重产业协调发展。

重视一产与二产互动,积极发展杨梅、竹木、仙居鸡等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杨梅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

县农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县农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县农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县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全面了解县农业的现状和问题,特进行本次调查,旨在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政策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随机抽取了10个农村地区进行调查,并向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相关对象发放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1. 农业产业结构调查结果显示,该县主要农业产业包括粮食作物、园艺作物和养殖业。

其中,粮食作物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园艺作物和养殖业的发展也颇具潜力。

2. 农业技术和设施调查表明,虽然农业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用,但仍存在着技术落后、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农民对新技术和设施的认识还不足,缺乏相关培训和支持。

3. 农产品销售和市场营销农产品销售渠道较为有限,大部分农产品主要通过传统的农贸市场进行销售。

农产品市场营销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限制了农业发展的潜力。

4. 农业生态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一定的保护压力。

农业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水资源问题仍然存在。

加强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

5. 农业政策和支持调查显示,农业政策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政策的执行和惠及范围有待进一步优化,以更好地支持和保护农民利益,推动农业发展。

四、问题与建议1. 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园艺作物和养殖业的发展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多元化程度。

2.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和意识。

3. 完善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

4. 支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提倡绿色农业发展。

5.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该县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战略目标,需要政府、农业部门和农民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支持和创新,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doc

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doc

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在“十一五”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

从XX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

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传输给了农民,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经验。

关于某县现代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某县现代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某县现代设施农业调研报告【某县现代设施农业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某县农业已经逐步向设施农业转型,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为了深入了解某县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特进行本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某县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进程和取得的成果;2. 分析某县农民对现代设施农业的认知和参与程度;3. 发现某县现代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4. 提出合理建议,为某县进一步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择某县的农户作为调查对象,并召开座谈会与相关部门及专家进行交流。

四、调研结果1. 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进程和成果调研结果显示,某县现代设施农业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

温室大棚、蔬菜移栽机、自动化灌溉系统等设施在某县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作物种植效率和产量明显提高。

同时,某县还鼓励农民积极发展农业科技,采用新技术改进农作物的品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 农民对现代设施农业的认知和参与程度尽管现代设施农业在某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农户对于现代设施农业的认知和参与程度还较低。

他们普遍存在对设施农业技术和设备的不了解,以及投资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等问题。

因此,在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农民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的认知和参与度。

3. 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调研还发现某县现代设施农业存在一些问题,如设施农业技术不够成熟、农产品市场需求不稳定等。

此外,某县的一部分农户由于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快速转型到现代设施农业,农业结构不够合理。

四、建议和对策鉴于以上问题和挑战,针对某县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建立健全农技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2. 加强政府引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主体;3. 提供农业科技和设施农业投资补贴政策,降低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成本;4. 增加农产品的市场渠道,提高市场需求稳定性。

关于长兴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长兴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长兴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农业升级换代的步伐逐渐加快,长兴县不例外,不断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将以调查研究的方式,探寻长兴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一、调查概况调查时间:2021年11月调查地点:长兴县调查对象:农业主管部门、农民合作组织、种植、养殖和加工企业代表调查目的:了解长兴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二、调查结果(一)现代种植业状况良好长兴县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有茶叶、水稻、油菜、果蔬等作物。

目前农业主管部门对种植业进行了大力扶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培育了一批现代化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

生产标准化、精细化和规模化成为了种植企业的发展方向。

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二)现代养殖业存在问题长兴县养殖业以生猪和家禽为主,养殖场规模较小,养殖水平和设施落后,环保设施建设滞后,存在排污问题。

产业链不够完善,养殖户和加工企业之间缺乏联系,加工企业缺乏品牌和销售渠道,导致产品价格低廉,经营利润不高,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现代农业加工存在机会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和蕴含巨大利润的发展方向。

目前长兴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产业链不够完备,加工企业数量较少,产品品质不高,消费者接受度也较低。

但是,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近年来政府和企业加强了对该行业的投资和扶持,带动了一批专业化加工企业的出现,并推出了多项就业创业政策,加速了涉农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存在的问题(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植和养殖业是长兴县农业主导产业,但其建设水平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农产品收运、冷藏、储存等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

缺乏食品安全保障设施,使得部分企业面临着产品质量差和产销不畅的问题。

(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需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关于某县现代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某县现代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某县现代设施农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了解县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团队前往该县进行实地考察,并撰写此报告。

该县位于我国农业发展较为困难的山区,为了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县开始尝试引进现代设施农业,通过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手段创造有利的生产环境,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调研内容1.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实地走访和访谈,我们了解到该县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较为缓慢。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例如补贴和优惠政策,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农民的投身度不高。

许多农民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或缺乏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知识,导致他们对现代设施农业缺乏信心。

2.技术和资金支持现代设施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然而,该县的农民普遍贫困,资金难以支持现代设施农业项目的实施。

另外,尽管政府提供了技术培训,但培训的内容和质量有待提高。

很多农民反映,培训的时间较短,内容较为简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3.市场需求与产品质量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该县设施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相对较低,农民生产的蔬菜和水果难以满足市场对于品质和安全的要求。

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农民无法提供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

另外,由于缺乏相关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手段,该县的现代设施农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这也导致农民缺乏动力投身现代设施农业。

三、建议与策略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环境和提升生产技术。

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现代农业基金,为农民提供贷款和补贴,以帮助他们购买设施和改善生产条件。

此外,政府还应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培训,帮助农民了解和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2.建立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组织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组织能够将农民联合起来,共同开展现代农业生产。

政府应该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组织,通过资源整合和市场推广,帮助农民提高销售能力。

关于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

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

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传输给了农民,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现代农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盛夏骄阳如火,xx县金秋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小阳春”却提早到来,几十名“专业农民”在地里翻地、整畦、下种、育苗,各司其职。

上盖棚,下围网,新出土的豇豆、辣椒、黄瓜苗在湿润的泥土里舒枝展叶,茁壮成长,碧绿的桑园生机盎然。

反弹琵琶:大宗蔬菜产业应大有可为
不种粮食种蔬菜,不种高山种平地,不种特色种常规,不种时令反季节。

本土农民段绪明反弹琵琶,奏出了现代农业的新意。

“300亩早春萝卜卖了100万元。

”这是大宗蔬菜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

农业产业也似金字塔。

段绪明从事过高山蔬菜购销,调查过特色农产品运营。

“大众三千,每天都得摆上餐桌的萝卜、白菜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他选择了对“塔基”的追求。

白菜、萝卜、豇豆、甘蓝,早春、盛夏、延秋、越冬,周而复始,他种的蔬菜总是能够瞄准高山蔬菜和低山平坝蔬菜的空当,抢得最好的商机。

“别小看这几天、十几天的时间,价格却是几倍、上十倍的悬殊。

”段绪明坦言,只要能够避开时令,错位竞争,提高复种指数,低山大宗蔬菜产业就大有可为。

多年来,各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一直重“特”轻“普”。

回眸市场,权衡“量”“效”,能否在抓特色产业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惠及百姓餐桌和广大农民的大宗农业产业呢?
困难重重:产业成型的道路还有多远
从2001年至今,金秋农业从基地只有几十亩、起步资金只有1万多元的种植大户,成长为资产达500万元、基地过千亩、带动农户近千户的重要龙头企业。

今年短短几个月时间,萝卜就种出了百万元。

段绪明并没有常人预料的那种欣喜,反显得忧心忡忡。

因为今春多雨,蔬菜普遍减产,每公斤萝卜卖出1.8元,相当于正常年份价格的4到5倍。

“只要通过简单地腌制加工,储藏两三个月,每公斤可以卖到1.2元。


“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段绪明告诉记者,建1个500吨的气调保鲜库需要200多万元,可以让时令蔬菜保鲜半年。

因为市场需求量大,经营大宗蔬菜时,资金周转率极快。

基地投入不少,自己又求贷无门,段绪明只能看着市场干着急。

资金瓶颈,一直是困扰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涉农企业中体现更甚。

用什么方法破解这个难题,理当成为各级政府和金融行业急需研究的课题。

举一反三:现代农业能否辟开新天地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单家独户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解决了农民的生计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又成了时代性的新难题。

“以前一亩地产400公斤粮食,全家老小就能图个‘肚儿圆’。

现在家家都有人在外打工,收入过万元。

死种田地只能永远受穷。

”大河镇杉木塘村留守农民张新明显地感受到了生产、生活的压力。

怎么才能解除这样的压力呢?农业企业无疑是生产与市场最为有效的“传动轴”。

xx县农民有30年种桑养蚕的历史。

由于缺乏“以短养长”的办法,在市场冲击波的影响下,绝大部分桑园被毁。

近几年,旧司乡以金秋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桑蚕产业。

通过订单生产的模式,在桑园种植越冬、早春蔬菜,与武汉市场对接,既实现“桑菜互补”、提高效益的目的,又能规避单一产业的自然与市场风险。

3季蚕收入2000元,两季蔬菜可收入3000元。

农民种桑养蚕的热情空前高涨,3年时间就发展到6000多亩,带动农民达3000多户。

“把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当商品经营,把山野、田园当车间管理,才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户农民,开辟出现代农业的一片新天地。

”该县有关领导如是说。

兴一业,要富一方。

走大宗产品的产销之路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