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笔记)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方法:(1)选:选择合适的刻度尺,看:零刻度线、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2)放: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与所测长度平行;(3)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4)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时间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常用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时间测量工具:停表

5、换算关系:1min=60s 1h==3600s

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误差是小强!

7、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8、三种特殊的长度测量法:(1)测多算少法,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硬币厚度,金属丝的直径(2)化曲为直,如

测量地图上铁路的长度(3)辅助工具法(组合法),如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看所选择的参照物(被选定做标准的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结果就不同,所以说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

1、速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②相同时间比路程③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

2、速度公式与单位:

v = 3、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1km/h=1/3.6m/s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vt s =v s t =

5、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特点:速度方向都不变,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6、图像分析:

左图:A是变

速(加速)运动

B是匀速运

动(10m/s)

右图:A是匀

速运动(2m/s)

B是静止状态

7、计算题格式:已知、求、解、答;

注意:计算时一定要先统一单位;计算过程中要带单位进行计算;

火车过桥过山洞的总路程=路长+车长

计算回声时间或路程要除于2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

生的物体都在振动。(但不是所有的声音人类都听得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3.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温度、介质种类。空气中15℃时的声速是340 m/s。

4、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5、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固体能传声。

6、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回声定位。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超声波是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高于20000Hz 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海豚、猫、狗能听到超声波,狗还能听到次声波。

●演示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现象】在使用同种材料的情况下,伸出桌边越短,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结论】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乐器调弦,改变的是音调。分辨碗的好坏时(敲击),主要分辨音调,

其次分辨音色。

●课本37页的水瓶琴,

对瓶口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长(水越少),音调越低。

敲击瓶体时,声音是由瓶体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水越多),音调越低。

3.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振幅大小、距离发声体远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探究实验: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设计实验】如书上图1.3-4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现象】用不同的力敲击,兵乓球被弹起的高度不同。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

【结论】发声体的振幅决定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注意】乒乓球的作用: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4.音色:反应声音的特性。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