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年谱

合集下载

苏轼补充讲义

苏轼补充讲义

王弗苏东坡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是他生活中很出色的助手。

1054年,就在晋京赶考之前,十八岁的青年才子苏东坡娶了十五岁的王弗。

这是一桩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王弗是个很贤淑的女人,她平实精明,一直关爱着自己的丈夫。

她内向,与苏东坡的坦直豪放的性格恰好互补共助。

她知道苏东坡勤读苦学,总是伴他终日,东坡偶有遗忘,她都能从旁提醒,东坡问她其他书籍,她也知其所放之处.当东坡在与来访的客人谈话之时,王弗总是躲在屏风的后面屏息静听。

有一天,一位客人走后她说,你呀费那么多工夫跟他说话干什么?他只是留心听你要说什么,好说话迎合你的意思。

多聪明的女人!1065年5月8日,二十六岁的王弗不幸病逝,遗有一子,年方六岁,那就是东坡的长子苏迈。

公公苏洵对这个儿媳妇也非常满意,苏东坡与王弗共同生活了十一年。

王弗去世后,东坡一直不能忘怀。

就在王弗死后的第十个周年,正当苏东坡调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的孤寂失意的日子里,在梦中又依稀见到了久别的妻子,于是写下了让后人读了只想落泪的两阕小词,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王闰之丧期结束后,苏轼接进来他的第二位妻子,也是他生命中最风光的女人。

新娘王闰之是前妻的二堂妹,是一位庄重能干的大家闺秀。

十年前苏东坡奔母丧回家时,两人已经见过面。

当时的王润之对堂姐夫苏东坡满心敬佩,婚后的她则把这种敬佩转化为默默地顺从与支持。

有人猜测,王闰之是进士之女,能以11岁的年龄差距,给姐夫做填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小暗恋姐夫。

这有些八卦,但王闰之肯定是被苏轼对堂姐的一片深情所感动,还有就是她对苏轼文采和人品的仰慕。

她知道,这样的男人,足以托付一生,嫁给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

王闰之也是一个非常有艺术细胞的人。

苏轼一家在汝阴时的一个春夜,堂前梅花盛开,月色皎洁。

她对苏东坡说:“春月色胜于秋月色。

秋月令人惨凄,春色令人和悦。

何不邀几个朋友来,饮此花下。

”听了夫人的话,苏东坡十分高兴地说:“我不知道夫人原来是诗人,方才你讲的那番话,真是诗的语言啊!”于是,便邀请几位朋友,在梅花丛中饮酒赏月,并取夫人的语意,填了一首《减字木兰花·春月》: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周邠生平及任职乐清考略

周邠生平及任职乐清考略

周邠生平及任职乐清考略潘猛补【摘要】作为苏轼好友,曾任乐清县令的周邠传略过去一直阙如,而《全宋诗》《全宋文》周邠小传,不仅简略且有讹误,故方健先生据可信史料,经考辨后重新编写,使人们对周邠的生平有基本的了解.但囿于体例,其编写的小传考证过程一概从略,使人感到结论突兀,且对周何时任乐清县令,所据有误.故特以补周邠小传考证过程,辨正周邠任乐清县令时间,并就周邠在乐清的事迹作详尽考索.【期刊名称】《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29)005【总页数】6页(P74-79)【关键词】宋代;周邠;苏轼;乐清【作者】潘猛补【作者单位】温州市图书馆古籍部,浙江温州 3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25.6作为苏轼好友,曾任乐清县令的周邠传略过去一直阙如,而《全宋诗》《全宋文》周邠小传,不仅简略且有讹误,故方健先生据可信史料,经考辨后重新编写,使人们对周邠的生平有了基本的了解。

其云:“周邠(1036 -?),字开祖。

钱塘人。

陈舜俞婿。

嘉祐八年进士。

元丰二年十二月,在乐清县任。

四年四月,知溧水县。

元祐元年正月知管城县任。

二年通判寿州。

绍圣元年,在知泰州任。

二年,知饶州。

元符二年正月,以朝散郎在知吉州任,以诉理不当,送吏部合入差遣。

崇宁元年,入元符党籍。

政和元年仍在世。

官至朝请大夫。

今存佚诗文20余首。

”[1]534但由于囿于体例,其编写的小传考证过程一概从略,使人感到结论突兀,特别是对周邠何时任乐清县令,所据有误。

故本文特以补周邠小传考证过程,正周邠任乐清县令时间之误,并就周邠在乐清的事迹作一详尽考索。

关于周邠生年,《全宋诗》《全宋文》无载,方健《周邠小传》云1036年,即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

据苏轼《次韵周邠》有“羡君同甲心方壮,笑我无聊鬂已皤。

”[2]1335及《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有“旧游到处皆苍藓,同甲惟君尚黑头”[3]494等句。

诗中追言在杭州西湖与周邠旧游情景。

同甲即同岁,苏轼由于早生华发,对同岁的周邠满头黑发十分羡慕,故在二首诗中提起。

宋元文学参考书目

宋元文学参考书目

宋元文学参考书目1.吕思勉《宋代文学》,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2.柯敦伯《宋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3.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4.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5.顾易生、蒋凡等撰著《宋金元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6.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

7.王水照主编《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郭绍虞《宋诗话考》(修订本),中华书局1979年版。

9.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修订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10.唐圭璋《宋词纪事》(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1.唐圭璋《词话丛编》(修订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

12.《全宋文》,巴蜀书社1988年版。

13.《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4.孔凡礼《全宋词补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15.胡云翼《宋词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

16.《词学季刊》,1933年4月创刊,至1936年9月出至第三卷第三号(总第十一期),主要栏目有“论述”、“专著”、“遗著”、“辑佚”、“词录”、“通迅”等。

有上海书店1982年影印本,精装两册。

主要台柱为龙榆生和夏承焘,他们每期发表文章,一个撰年谱,专门致力于考据研究,一个著词论,大力倡导批评之学,分工合作,使词学研究在三十年代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7.胡云翼《宋词研究》,1926年中华书局初版,流传的是中华书局1928年订正版,有巴蜀书社1989年重排本。

18.刘毓盘《词史》,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31年版;19.梁启勋《词学》,京城印书局1931年印行;20.吴梅《词学通论》,商务印书馆1932年版;21.王易《词曲史》,神州国光社1932年版;22.胡云翼《中国词史大纲》,北新书局1933年版。

23.薛砺若《宋词通论》,上海开明书店1937年版,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的是开明书店1949年的第3版。

苏东坡昌化行考

苏东坡昌化行考

2020年3月南海学刊Mar.2020第6卷第1期TheJournalofSouthChinaSeaStudiesVol.6No.1苏东坡昌化行考李公羽(海南省苏学研究会ꎬ海南海口570228)[摘㊀要]苏东坡以 琼州别驾 身份贬琼三年ꎬ昌化军安置ꎬ其间是否到过海南昌化县(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ꎬ史上并无明确记载ꎬ今人对此争议颇多ꎮ通过研究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海南昌化县令一段残存碑文ꎬ以断续的碑文内容作为新的证据ꎬ结合大量史料比对㊁相互印证ꎬ进而考证:东坡贬儋期间ꎬ曾经离开昌化军治所ꎬ至少一次到达昌化军所辖昌化县ꎬ时间㊁地点㊁路线㊁撰文等均有所考ꎮ[关键词]苏东坡ꎻ昌化ꎻ峻灵王庙碑ꎻ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K24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6-0166(2020)01-0095-13[收稿日期]2019-10-15[作者简介]李公羽(1955 )ꎬ男ꎬ山东青州人ꎬ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理事长ꎬ海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ꎬ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ꎬ高级编辑ꎬ研究方向为苏学㊁邓小平金融思想等ꎮ①㊀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ꎬ王水照编:«三苏年谱汇刊»ꎬ北京:中华书局ꎬ2015年ꎬ第129页ꎮ②㊀王象之:«舆地纪胜»ꎬ赵一生点校ꎬ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ꎬ2012年ꎬ第3603页ꎮ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自惠州再贬ꎬ以琼州别驾身份于农历六月十一日登陆海南ꎬ至昌化军安置ꎻ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获旨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北归ꎮ居儋三年期间ꎬ东坡先生是否曾经到过昌化军所辖昌化县?史上并无明确记载ꎬ直至近年ꎬ这一问题才进入研究者的视野ꎬ并逐渐升温ꎮ一㊁关于苏东坡是否到过昌化存在不同观点东坡是否到过海南昌化县?海南省内外的苏学研究专家学者ꎬ对此态度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ꎮ(一)古代典籍与当代省外专家学者ꎬ鲜有关注此事宋代学人编纂有多种苏东坡年谱ꎬ对东坡撰写«峻灵王庙碑»多有记载ꎬ但对是否到过昌化军昌化县ꎬ均未提及ꎮ如王宗稷编«东坡先生年谱»研究ꎬ记有: 自儋之琼ꎬ作«峻灵王庙碑»云: 元符三年ꎬ有诏徙廉州ꎮ向西而辞ꎮ ①未记载是否亲自到过昌化县ꎮ南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磐安)人王象之(1163 1230年)ꎬ比东坡诞生迟126年ꎮ«舆地纪胜»是王象之编纂的一部地理总志ꎬ此书问世即为学界所推崇ꎮ«舆地纪胜»卷一百一十五 广南西路 琼州 部ꎬ在转引东坡«峻灵王庙»全文之后载: 东坡峻灵王庙铭ꎬ庙在儋州ꎮ ②王水照先生是唐宋文学方向的博士生导师ꎬ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㊁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ꎬ我国著名苏轼研究专家ꎮ王水照编«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ꎬ全书共收录宋人所撰三苏年谱七种ꎮ查何抡编纂«眉阳三苏先生年谱»㊁施宿编纂«东坡先生年谱»等ꎬ均无表述东坡是否到过海59南昌化县ꎮ①王水照㊁崔铭著«苏轼传»ꎬ对东坡居儋三年作详细记述ꎬ但没有关于东坡到过昌化县的记载ꎬ也未收录东坡所作关于昌化县的诗文ꎮ②著名宋史研究大家孔凡礼先生ꎬ历时24年四易其稿的«苏轼年谱»ꎬ被学界誉为 自成体系㊁超越古今 ꎮ«苏轼年谱»卷三十九 元符三年 篇载: «文集»卷十七«峻灵王庙碑»: 元符三年五月有诏ꎬ徙廉州 ꎮ谢表见«文集»卷二十四(七一六页)ꎮ 又记: 辞峻灵王庙碑ꎬ作碑文ꎮ文见«文集»卷十七(五一ʻ页)ꎮ文云: 得生还者ꎬ山川之神实相之 ꎮ 后转引«舆地纪胜»中所载部分碑文内容ꎮ③年谱中未记述东坡是否到过昌化县ꎮ 辞峻灵王庙碑ꎬ作碑文 ꎬ 辞 字也出自东坡碑文中 谨再拜稽首ꎬ西向而辞焉 ꎮ是否是在昌化县所撰写?语焉未详ꎮ再读林语堂著«苏东坡传»ꎬ有一段东坡与儿子散步的情景:他一遇有机会ꎬ还继续月下漫步的老习惯ꎮ有时他和儿子到六里以外西北海边ꎬ那里有一块巨大的岩石ꎬ像一个和尚面海而望ꎮ好多船在那里失事ꎬ本地人就说那块岩石有什么灵异ꎮ那块岩石下面ꎬ长了许多荔枝橘子树ꎮ在那里正好摘水果吃ꎮ但是倘若有人打算摘得吃不了ꎬ要带着走ꎬ立刻就风涛大作ꎮ④虽然所述西北海边的巨石ꎬ似和尚面海而望ꎬ本地人说岩石灵异ꎻ岩石下有许多荔枝橘子树ꎬ倘若有人摘得吃不了要带走ꎬ立刻就风涛大作等ꎬ这些都是东坡«峻灵王庙碑»文中所详细描写之事ꎬ但记述为昌化军治 六里以外 的西北海边ꎬ显然是林语堂先生未到过儋州和昌化ꎬ只大略看过东坡所撰碑文ꎬ并且没有搞清楚昌化军和所属之昌化县的区别ꎬ想当然耳ꎬ不足为凭ꎮ冷成金先生ꎬ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ꎬ著名的苏轼研究专家ꎬ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ꎬ电视剧«苏东坡»编剧ꎮ所著«进退舍得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⑤ꎬ没有关于东坡到过昌化县的记载ꎬ也未收录东坡昌化县相关诗文ꎮ(二)海南省专家学者的著述多无记载ꎬ无此表述查海南省有代表性的海南东坡传记类书籍ꎬ多无东坡到过昌化县的记载ꎮ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副会长㊁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李景新著ꎬ获得2016 2017年度海南文学双年奖的«桄榔载酒»(«苏轼全传»儋州卷)⑥ꎬ没有关于东坡到过昌化县的记叙ꎮ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副会长㊁作家李盛华(号 西源斋主人 )ꎬ出版有长篇小说«东坡之我本儋耳人»⑦«小坡之隐者归来»⑧等ꎬ书中均无关于东坡到过昌化县的描写ꎮ海南省儋州文化研究会会长㊁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林冠群编注«新编东坡海外集»ꎬ收录东坡«峻灵王庙碑»全文ꎬ注释中说: 据«总案»ꎬ此文作于五月末ꎮ ⑨对东坡是否到过昌化无表述ꎮ(三)有专家学者明确表示东坡并未到过海南昌化县认为东坡不曾到过海南昌化县的观点ꎬ虽尚未见形成著述ꎬ但省内外苏学研讨会等有研究者明692020年南海学刊第1期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王水照:«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ꎬ1989年ꎮ王水照㊁崔铭:«苏轼传»ꎬ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ꎬ2013年ꎮ孔凡礼:«苏轼年谱»ꎬ北京:中华书局ꎬ1998年ꎬ第1327-1328页ꎮ林语堂:«苏东坡传»ꎬ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ꎬ2000年ꎬ第357页ꎮ冷成金:«进退舍得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ꎬ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ꎬ2014年ꎮ李景新:«苏轼全传 桄榔载酒»ꎬ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ꎬ2017年ꎮ李盛华:«东坡之我本儋耳人»ꎬ海口:海南出版社ꎬ2013年ꎮ李盛华:«小坡之隐者归来»ꎬ海口:海南出版社ꎬ2014年ꎮ林冠群:«新编东坡海外集»ꎬ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ꎬ2015年ꎬ第410页ꎮ确表示:东坡尽管曾撰写«峻灵王庙碑»ꎬ但他没有到过昌化县ꎮ①东坡碑文中 谨再拜稽首ꎬ西向而辞焉 ꎬ是指在昌化军治所(儋州)ꎬ面向西方(昌化县)ꎬ稽首拜辞ꎬ碑文是在昌化军所写ꎬ故东坡没有到过昌化县ꎮ归纳持此观点者认为东坡不曾到过昌化县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 戴罪之身 ꎬ东坡贬谪ꎬ受严格管制ꎬ不能随意到处乱走ꎻ二是 山高路远 ꎬ昌化县距昌化军治一百八十里ꎬ且入昌化县境群峰横置ꎬ需翻山越岭ꎻ三是 年老体弱 ꎬ东坡在惠州时即已常苦痔疾ꎬ每日呻吟ꎬ走路不便ꎮ(四)有专家认为东坡确曾到过海南昌化县明确认定东坡曾到过昌化县的研究著述偶有所见ꎮ持这一观点的重要代表ꎬ有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常务理事㊁海南省苏学研究会顾问㊁儋州东坡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韩国强先生«寻访东坡踪迹»一书ꎮ其中专有一篇«寻访峻灵王庙»ꎬ文中说: 苏东坡居儋三年ꎬ 饮咸食腥ꎬ凌暴飓雾而得生还 ꎬ他认为这是 山川之神 护佑ꎮ在他即将告别儋州北归的时候ꎬ他长途跋涉至昌化岭向峻灵王 再拜稽首 ꎮ ②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会长㊁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院长阮忠著«天涯守望 苏东坡晚年的海南岁月»一书ꎬ则明确具体地记述了东坡到昌化县祭拜峻灵王庙一事:东坡北归时ꎬ到昌江峻灵王庙祭拜过ꎮ东坡当年从徐闻渡海到琼州ꎬ再从琼州到儋州ꎬ往西到昌化县西北20里左右ꎬ有一座小山峙立在海上ꎬ山峰耸立像是巨人的帽子ꎮ当地人称它为 山胳膊 ꎬ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时封它为镇海广德王ꎮ北宋元丰五年ꎬ因部使者承议郎彭次云的请求ꎬ诏封这座山的山神为峻灵王ꎬ并建了峻灵王庙ꎮ传说这山有宝ꎬ求宝者多不可得ꎮ东坡到儋州以后ꎬ没有记载说他祭过峻灵王ꎬ而现在他要去祭峻灵王了ꎮ③2016年9月出版的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㊁海南历史文化研究专家阎根齐著«昌江黎族自治县史»记载: 苏东坡被贬今儋州中和镇时ꎬ对于一向见佛烧香㊁见庙叩头的苏东坡来说ꎬ听说距离只有几十里的峻灵王庙必然要来朝拜的ꎮ ④然而ꎬ这三部著作ꎬ并非论述此事的专著ꎬ因而文中的记述ꎬ只是一般过程的简要描写ꎬ没有也不可能以更多㊁更翔实的文献㊁史料和调查结论支撑ꎬ这使得持东坡未到过昌化县观点的专家学者ꎬ有了更多的究诘与责问ꎮ同时ꎬ认为东坡到过昌化县的观点ꎬ对东坡昌化之行的时间ꎬ均认定为获旨北归之后ꎬ专程赴昌化县拜谢峻灵王时所作ꎮ查阅多种版本«昌化县志»«儋州志»«儋县志»«琼州府志»«琼台志»等ꎬ以及多种版本«宋苏文忠公居儋录»«苏文忠公海外集»等ꎬ与昌化县相关的东坡作品ꎬ主要是«峻灵王庙碑»ꎬ其次是东坡作«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至治平寺二首»ꎮ前者碑文ꎬ在学界公认是东坡所作ꎬ但有观点认为是在儋州(昌化军治)中和镇书写ꎬ东坡实地到过昌化县的推论缺少有力证据ꎻ而对于后者诗二首ꎬ在近年学界争议强烈ꎬ认为东坡所写是浙江杭州府昌化县ꎬ或所写是海南昌化军昌化县ꎬ各持一端ꎬ各79李公羽:苏东坡昌化行考①②③④此观点的代表者主要有现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景新教授ꎮ但自从笔者2019年5月在第四届东坡居儋思想文化研讨会上公开发布东坡到过昌化的考论之后ꎬ他不再表示反对ꎬ因而现在已不好公开指明他代表这一观点了ꎮ此外ꎬ多次东坡研究学术会上学者对此问题有争议ꎮ韩国强:«寻访东坡踪迹»ꎬ海口:海南出版社ꎬ2015年ꎬ第206页ꎮ阮忠:«天涯守望 苏东坡晚年的海南岁月»ꎬ海口:南方出版社ꎬ2008年ꎬ第294-295页ꎮ阎根齐:«昌江黎族自治县史»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ꎬ2016年ꎬ第103页ꎮ有所据ꎮ二㊁苏东坡亲临昌化的记录 «峻灵王庙碑»东坡所撰«峻灵王庙碑»(又名«记峻灵王庙碑»«峻灵王庙碑文»«峻灵王庙记»)ꎬ版本各异ꎬ内容大同ꎬ经典流传ꎬ光耀千年ꎮ以李有益纂修光绪«昌化县志»版为例ꎬ东坡撰«峻灵王庙碑»校点全文如下:古者ꎬ王室及大诸侯皆有宝ꎮ周有琬琰大玉ꎬ鲁有夏后氏之璜ꎬ皆所以守其社稷ꎬ镇其人民也ꎮ唐肃宗之世ꎬ有比邱尼若梦ꎬ恍惚见上帝者ꎬ得八宝以献诸朝ꎬ且传帝命曰: 中原兵久不解ꎬ腥闻于天ꎬ故以此宝镇之ꎮ 即改元宝应ꎮ以是知天亦分宝镇世也ꎮ自徐闻渡海ꎬ历琼至儋耳ꎬ又西至昌化ꎮ西北有山ꎬ秀峙海上ꎬ石峰巉然ꎬ若巨人冠帽ꎬ西南向而坐者ꎬ俚人谓之 山胳膊 ꎮ而后汉之世ꎬ封其山神为 镇海广德王 ꎮ五代之末ꎬ南夷有知望气者ꎬ曰: 是山有宝气上达于天ꎮ 舣舟其下ꎬ斫山发石以求之ꎮ夜半大风ꎬ浪驾其舟空中ꎬ碎之石峰之右ꎬ夷皆溺死ꎮ儋之父老犹有及见败舟山上者ꎮ今犹有碇石存焉耳ꎮ天地之宝ꎬ非人所得睥睨者ꎮ晋张华使其客雷焕发丰城狱ꎬ取宝剑佩之ꎬ华终以忠遇祸ꎬ坐此也ꎮ今此山之上ꎬ上帝赐宝以奠南极ꎬ而贪冒无知之夷ꎬ欲以力取而已有之ꎬ其诛死宜哉!皇宋元丰五年七月ꎬ诏封山神为峻灵王ꎮ用部使者承议郎彭次云之请也ꎮ绍圣四年五月ꎬ琼州别驾苏轼以罪谪于儋ꎬ至元符三年五月ꎬ有诏徙廉州ꎮ自念谪居海南三载ꎬ饮咸食腥ꎬ凌暴飓雾ꎬ而得生还者ꎬ山川之神实相之ꎮ谨再拜稽首ꎬ西向而辞焉ꎮ且书其事ꎬ碑而铭之ꎮ山有石池ꎬ产有紫鱼ꎬ民莫敢犯ꎬ石峰之侧有荔枝㊁黄柑ꎬ得就食ꎬ持去即有风雹之变ꎮ其铭曰:琼崖千里块海中ꎬ民夷杂错古相蒙ꎮ方壶蓬莱此别宫ꎬ峻灵独立秀且雄ꎮ为帝守宝甚严恭ꎬ庇荫嘉谷岁屡丰ꎮ大小逍遥远虾龙ꎬ鸡鶋安栖不避风ꎮ我浮而西今复东ꎬ铭碑晔然照无穷ꎮ①东坡认为: 古者ꎬ王室及大诸侯皆有宝ꎮ 他记述昌化县这一神山: 后汉之世ꎬ封其山神为 镇海广德王 ꎬ 皇宋元丰五年七月ꎬ诏封山神为峻灵王 ꎮ一座神山ꎬ两朝封王ꎬ世所罕见ꎮ面对这镇世之宝㊁天地之宝ꎬ面对此山神灵ꎬ面对这一方百姓心中的偶像和保护神ꎬ东坡回想谪居海南ꎬ三载艰苦ꎬ饮咸食腥ꎬ凌暴飓雾ꎬ他人 千之千不还 ꎬ而自己得以生还ꎬ他以此文表达自己对山川之神相助的感谢ꎮ宋元符三年(1100年)东坡获赦北归ꎮ 五月中ꎬ诰下ꎬ以琼州别驾廉州安置ꎬ不得签署公事ꎮ 五月中旬接旨ꎬ拜谢峻灵王ꎬ写下著名的«峻灵王庙碑»一文ꎮ他感恩峻灵王: 谪居海南三载ꎬ饮咸食腥ꎬ凌暴飓雾而得生还者ꎬ山川之神实相之ꎬ谨再拜稽首ꎬ西向而辞焉ꎮ他在告辞之前ꎬ再拜稽首ꎬ而且特意撰写碑文ꎬ铭刻记之ꎮ他赞美峻灵王 守其社稷ꎬ镇其人民 ꎬ高度认同峻灵王守护社稷㊁安定人民㊁ 分宝镇世 的重要效能ꎮ东坡居儋三年ꎬ达到中国传统士大夫人格的最高境界ꎬ将中国儒㊁释㊁道文化的精髓发挥到了顶峰ꎮ他认为ꎬ贬儋三年ꎬ功业圆满ꎬ离琼北归ꎬ应当前往拜谢峻灵王ꎮ892020年南海学刊第1期①李有益:«光绪昌化县志»ꎬ广州: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ꎬ1982年ꎬ第16页ꎮ图1《万历儋州志》所载《苏轼峻灵王庙记》图2许鸣磐《方舆考证》卷八十五记载“峻灵山”资料来源:曾邦泰:《万历儋州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124页。

“走近苏轼”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

“走近苏轼”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

“走近苏轼”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一个旷世奇才,士大夫心仪神往的人格典范,民间妇孺喜闻乐道的豪士雅客,有一派刚直不屈的执着风节、一颗善于解脱的智慧心灵——这就是苏轼,他的身上包含了最大限度的人性的丰富性,我们要了解他,只知其背后的故事还远远不够,只有走进他的作品,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真正地了解他。

几度浮沉守初心——“走近苏轼”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作为北宋一代文豪,苏轼在文学、艺术上都有颇深的造诣,在古代文坛上享有颇高声誉,并且其精神内涵也传至千秋万代,在世人中有着很深的影响。

在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苏轼的作品,如小学阶段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和初中阶段的《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

虽老师在授课时会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但学生对于苏轼生平的了解也大多是零碎式的汲取,认识也很单一且只停留在表面,很难形成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认识。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决定在六年级开展一次有关苏轼的专题课程,在学完了六年级课本里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后,以此作为导入,将初中教材里涉及的有关苏轼的、且是苏轼人生中几个重要节点的诗词筛选出来,在做好小初衔接的同时,进而培养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等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这一认识,我设计了“几度浮沉守初心”——“走进苏轼”项目式学习。

教学内容:本专题的教学内容包含《江城子·密州出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自题金山画像》四大篇目。

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其人其事。

2、锻炼学生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和组织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苏轼诗词名篇,汲取其诗文丰富的文学内涵、文化内涵和哲理内涵,学生能感悟并学习苏轼豁达乐观,宠辱不惊的精神品质。

4、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上真有苏小妹吗?

历史上真有苏小妹吗?
※ ※ ※
历 史 上真 有 苏小妹 吗?
才 国 贤
苏小妹是一个家喻户 晓、 妇孺皆知 、 耳熟能详的名 字, 多少年来她三难新 郎被传为 佳话 。苏 轼的妹妹 是 苏小妹吗?秦少 游的妻子是苏小妹吗?一个个 话题 值 得 探讨 。 清袁枚在其《 园诗话》 随 中说 :世传 苏小妹 之说 , “ 按《 墨庄漫录》 :延庆夫人苏氏 , 云 ‘ 有词行世 , 以为 东 或 坡女弟适柳子玉者所作。 《 ’菊坡丛话》 :老苏之女 幼 云 ‘ 而好学 , 嫁其母 兄程浚之子之才先生 。作诗 日: 汝母 之 兄 汝伯舅 , 求以厥子来结姻 。乡人婚嫁重母族 , 虽我 不 肯将安云。 考二书之言 , ’ 东坡 止有二妹 : 一适 柳 , 一适 程也 。今俗传为秦少游之妻 , 误矣 !或云 : 今所传苏小
然前提。
人永远是孤独 地在奋斗 ; 你要 能 够经得住 失 败, 并且能够从失败 中奋进 ; 你心 中有着远 大的 目 标, 忍受着暂时的苦难和屈 辱是无 关紧要的 ; 勇敢 地面对任 何 困境 , 持 乐观 的心 态 , 保 并且 坚持到 底 。 态度 决定 一 切 , 决定 了最 终 的 结 局 。 也 新 东方的精神对我而言是在痛苦之后 绝不回 头的努 力, 在绝望之后 的坚忍不拔的追求 , 是 是在 颤抖之后不屈不挠 的勇气 , 在哭喊之 后 重新积 是
变成 大海, 广阔无边 ; 否则你 永远 站在 山顶上 , 你 的空间永远是狭 窄的。“ 事像 山” 就是做 任何 做 , 件 事情 , 只要 确定 了目标 , 必须像爬 山一样爬 就 上去 , 有山一样 坚定的意志 和 山一 样不 可动摇 要

的决心。
这些都是俞 敏洪 在创 办新 东方过 程 中得 出 的结 论。为 了办学 , 他能够吃常人不 能吃 的苦 , 常人 不能 受 受的罪 ; 为了办 学 , 灵活 机动 , 他 像水 一样 , 哪里 有缝 隙, 他就想方设法钻进 去, 低姿态 地做人 , 总是 将 自己 置于低处 ; 同时他做事像 山一样 , 了办 学 , 意志坚 为 他 定, 克服重重苦难 , 终于有了今 天的成绩 。 ( 作者为江苏技术师 范学院副教授)

苏轼研究目录

苏轼研究目录

苏轼研究目录一、基础文献1、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2、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3、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4、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5、南宋邱晔编注的选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6、明末茅维的《东坡先生全集》7、苏轼. 苏轼诗集[M ]. 孔凡礼, 点校. 中华书局, 1982.8、朱祖谋的编年本《东坡乐府》。

9、龙榆生. 东坡乐府笺[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0、苏辙. 东坡先生墓志铭[M ]M王文浩, 唐云志. 苏东坡全集: 第三卷. 珠海出版社, 1996: 2119.11、黄庭坚《跋东坡醉翁操》12、苏轼.苏轼集[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13、陶秋英编撰,虞行校订.宋金元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14、苏轼. 苏氏易传[M] . 商务印书馆辑丛书集成本( 初编) [M] .15、苏轼. 苏轼选集[ M] . 王水照选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16、《丛书集成》第七八五册: 《东坡乌台诗案》.17、邹同庆, 王宗堂. 《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218、夏承焘, 等撰. 宋词鉴赏辞典[ K].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上册): 454, 456, 339.19、陈迩冬选注. 苏轼词选[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20、王弈清,唐圭璋.词话丛编[M].中华书局,1986.21、何文焕.历代诗话[M].中华书局,2001.22、郭绍虞.宋诗话辑佚[M].中华书局,1980.23、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M].中华书局,1958.24、刘石. 苏轼词[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25、杨柳. 唐宋词新读[M ] .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 45.26、周如昌. 宋词鉴赏辞典[K ]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27、唐圭璋. 全宋词〔M〕. 北京:中华书局,1979.28、苏轼传.宋史(卷三百三十八) 〔M〕.北京:中华书局,1977.29、张毅. 宋代文学思想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95.30、张志烈,张晓蕾.苏轼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31、孔凡礼.苏轼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9832、[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33、[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34、[晋]张华.博物志校证[M].范宁(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0.35、王叔岷.列仙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7.36、刘乃昌. 苏轼散文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l998.37、徐中玉. 苏东坡文集导读[ M ] . 成都:巴蜀书社,1990.38、东坡易传(卷9) [M ] .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2.39、徐培均. 淮海集笺注( 卷30) [M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40、崔承运. 苏轼散文选集[M ].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二、目的文献1、林语堂著,宋碧云译:《苏东坡传》(台北:远景出版社,1979)2、保苅佳昭:《新兴与传统——苏轼词论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3、内山精也著,朱刚等译:《传媒与真相——苏轼及其周围士大夫的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解读赏析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解读赏析

【原文】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其古井,有节是秋筠。

惘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施,我亦是行人。

(一)前言苏轼与钱穆父的友谊从何而来?苏轼在《临江仙•送钱穆父》这首词里,有大家非常熟悉并且喜欢的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其实,是苏轼化用了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的句子:“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一苏仙,一谪仙,堪堪穿越历史的隧道,在诗文里的世界里握手共鸣。

苏轼从李白那里,采来了天地光阴的仙气,聚焦着自我与人生。

他道出天地人世间行走的大悲凉、大真相。

人人都譬如“逆旅行人”,你我均无例外。

苏轼在创作这首词之前,其实还写有一首诗《闻钱道士与越守穆父饮酒,送二壶》:龙根为脯玉为浆,下界寒酷亦漫尝。

一纸鹅经逸少醉,他年篇赋谪仙狂。

金丹自足留衰鬓,苦泪何须点别肠。

吴越旧邦遗泽在,定应符竹讨诸郎。

钱道士名自然,号通教大师。

与穆父同为吴越钱镂之裔。

当时,穆父已经罢免越州太守,所以来到杭州。

饮酒叙旧,情理常事。

苏轼殷勤送酒二壶,致诗一首,其安慰从前同事,昔日老友仕途受挫的拳拳心意自不待言。

苏轼与钱穆父有何交情?读《苏轼诗集》,细加统计,苏轼与钱穆父互相酬和的诗歌总计有二十五首,这里不妨选择存诗较为集中的《诗集卷三十六》(共计八首)举例,拾掇钩串还原两人的友谊。

《次韵蒋颖叔、钱穆父驾从景灵宫二首》其二:玉殿齐班容小语,霜廷稽首法微温。

病贪腐茗浮铜叶,老怯香泉港宝樽。

苏轼在这首诗里,回忆了与钱穆父深厚的革命战斗友情。

同为元祐大臣,同样头顶白发,苏轼比钱穆父小三岁。

同做过中书舍人,同做过户部尚书。

玉殿上朝,也曾勾肩搭背、窃窃私语。

退朝家居,也曾病中致意慰问,赠送茶叶。

总之是上班好搭档,下班好兄弟。

《次韵钱穆父会饮》:弹起恨不平,挂冠常苦迟。

星服每假寐,角阙时伏思。

要当谋三径,何暇择一枝。

与君几合散,得酒忘解醯。

君谈似落屑,我饮如弈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年谱、行踪简编肖世德按:苏轼生年一般材料均为1037年,这是按照苏轼生日农历1036年12月19日对应公历1037年1月8日而来。

中国古人一般采用皇帝年号和农历记载年月日,按“男晋女满”原则计算寿数。

苏轼诗文自认出生于1036丙子年且按虚岁计算年岁。

鉴于公历推行在中国民国1911年以后。

因此本年谱中年月日阿拉伯数字一般均按农历年月日理解。

有人概括苏轼一生经历了“三次在朝,十二次外任,八方太守,三次贬居”这样一个“在朝——外任——贬居”的过程。

身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036年1岁,宋仁宗景祐二年腊月十九日卯时(公元1037年1月8日摩羯宫),苏轼生于四川眉州纱榖行(今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

父亲苏洵时年27岁,母亲程氏时年26岁。

祖父苏序时年63岁。

1039年3岁,宋仁宗宝应二年二月丁亥(1039、2、20),弟弟苏辙出生。

1043年8岁,庆历三年。

发蒙小学,师从眉州天庆观道士苏易简。

与陈太初同学(道士)。

本年王安石中进士。

1045年10岁,庆历五年。

父亲苏洵出川赶考落第,游学四方。

1046年11岁,庆历六年。

传说写处女作《黠鼠赋》。

读书栖云寺,题字连鳌山。

1047年12岁,庆历七年。

5月11日祖父苏序去世,葬眉州修文乡安道里。

1054年19岁,至和元年甲午。

与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16岁结婚。

1055年20岁,至和二年乙未。

弟弟苏辙与眉山史氏15岁结婚。

1056年21岁,嘉祐元年丙申。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首次出川,到成都拜访张方平太守。

经剑门,穿秦岭,五月到达首都汴梁(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参加七月礼部初试,考中开封举人。

1057年22岁,嘉祐二年丁酉。

苏轼、苏辙考中进士。

苏轼试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主考欧阳修赞赏,因避嫌取为第二(榜眼)。

本科状元章衡(章子平),同年曾巩、程颐、章惇等共388人进士及第。

本年4月8日母亲程氏眉山去世,终年48岁,丁母忧归里。

1059年24岁,嘉祐四年。

9月服满。

苏洵和二子二媳等买舟从眉山沿岷江经长江三峡到江陵,转陆路到汴梁。

写诗《江上看山》、《入峡》、《黄牛庙》。

本年长子苏迈出世。

1060年25岁,嘉祐五年。

2月到达汴梁。

苏洵被任命校书郎。

1061年26岁,嘉祐六年辛丑。

8月参加制举考试,苏轼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

做50篇策论,写文《留侯论》等。

冬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职1061年11月至1064年12月)。

渑池别弟苏辙上任。

本年冬写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上司凤翔知州为陈希亮(陈公弼,眉州青神人,儿子陈慥)。

1062年27岁,嘉祐七年。

与商洛县令、进士同年福建章惇交游。

写诗《郿坞》。

写文《喜雨亭记》。

1063年28岁,嘉祐八年。

写诗《王维吴道子画》。

写文《凌虚台记》。

本年宋仁宗去世,享年53岁,在位41年。

侄子宋英宗赵曙即位。

1065年30岁,治平二年乙巳。

正月回到汴梁,任职史馆(任期1065年2月至1066年4月)。

5月28日妻子王弗汴梁去世,结婚10年,终年26岁,时长子苏迈6岁。

1066年31岁,治平三年丙午。

4月25日父亲苏洵汴梁去世,享年58岁。

丁父忧(1066年4月至1068年7月)。

买船运送父亲、妻子灵柩,经大运河转长江归故里眉山,葬于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今四川省眉山市土地乡苏坟山)。

1067年32岁,治平四年。

宋英宗去世,在位4年,终年35岁。

儿子宋神宗赵顼即位,时年19岁。

1068年33岁,熙宁元年。

7月服满。

10月继娶青神王闰之(王弗堂妹,王二十七娘,王介之女),王时年20 岁。

12月经剑门第三次离川,从此再也没回到故乡眉州。

1069年34岁,熙宁二年。

2月回到汴京,仍授本职。

本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主持熙宁变法,推行均输法、青苗法等。

1070年35岁,熙宁三年。

任监官告院。

新党谢景温等诬告苏轼回川葬父时贩盐。

本年次子苏迨出生。

1071年36岁,熙宁四年。

7月出汴京,到陈州见苏辙,到颍州见欧阳修。

11月3日游览镇江金山寺。

11月28日到任杭州通判(任期1071年11月至1074年11月)。

上司杭州太守先后为沈立、陈襄(陈述古)、杨元素。

本年写诗《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我行日夜向江海)。

《泗州僧伽塔》(我昔南行舟系汴)。

《游金山寺》(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和《戏子由》(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1072年37岁,熙宁五年。

恩师欧阳修(1007-1072)去世。

本年写诗《吴中田妇叹》(官今要钱不要米)、《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望湖楼下水如天)和《望海楼晚景》(海上涛头一线来)、《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世间唯有挚龙知)。

本年开始词的创作,写词《浪淘沙》(昨日出东城。

本年三子苏过出生。

)1074年39岁,熙宁七年。

升任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任期1074年11月至1076年11月),通判刘庭式。

本年在杭州收养侍女钱塘人王朝云,取字子霞,时年12岁。

去年年写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和《有美堂暴雨》(天外黑风吹海立)。

本年写词《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南乡子》(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

1075年40岁,熙宁八年。

密州灭蝗。

本年1月20日开创写悼亡词《江城子。

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开创写豪放词《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写文《超然台记》。

1076年41岁,熙宁九年。

丙辰八月十五写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写诗《薄薄酒》(丑妻恶妾胜空房)和《阳关词》(明年明月何处看)。

本年王安石罢相。

1077年42岁,熙宁十年。

调任徐州知州(任期1077年4月至1079年3月)。

7月17日河决曹村。

8月21至10月5日领导徐州军民黄河抗洪成功。

本年写诗《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韩干马十四匹》(二马并驱攒八蹄)。

1078年43岁,元丰元年。

9月9日修建黄楼。

本年写文《黄楼赋》、《放鹤亭记》、《日喻》,写词《永遇乐》(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写诗《起伏龙行》(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和孔密州》(人生看得几清明)、《百步洪》(长洪斗落生跳波)。

本年开创写农村生活组词《浣溪沙》五首(旋抹红妆看使君)。

苏门六学士秦观等徐州聚会。

本年王安石再次罢相。

1079年44岁,元丰二年己未。

宋神宗时年32岁。

2月20日从表兄四川盐亭文与可(1018-1079)陈州去世。

四月调任湖州知州(任期1079年4月29日至7月28日),通判祖无颇。

7月写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写词《西江月。

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上,半生弹指声中)。

写《湖州谢上表》,讥刺得罪当朝小人。

6月27日何正臣发难,李定、舒亶、李宜之等压轴。

7月28日在湖州被捕快皇甫遵捕押,妻子王闰之烧弃书稿。

8月18日以“文字毁谤君相”罪押入汴梁东澄街乌史台牢狱,共130天(1079年8月18日至12月28日),写诗《予以事系御史台狱。

遗子由》(圣主如天万物春)、(柏台霜气夜凄凄)。

12月28日定案出狱,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不得签署公事。

写诗(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二首》(试拈诗笔已如神)(平生文字为吾累)。

本年曹太皇太后(宋仁宗皇后)去世。

1080年45岁,元丰三年。

正月初一与长子苏迈离汴京。

兄弟在陈州见面三天。

2月1日到黄州寓居定惠院。

(黄州谪居1080年2月至1084年4月)。

写七律诗《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写词《卜算子。

黄州定惠远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写文《答秦太虚书》。

时黄州太守徐君猷、鄂州太守朱寿昌。

弟弟苏辙已经生有7女3子,因救哥哥贬官筠州酒税监。

本年堂兄苏不疑去世。

乳娘任采莲去世,年72岁。

1081年46岁,元丰四年。

居临皋亭,开荒东坡十亩。

本年收用侍女王朝云。

写信黄州太守制止溺死婴儿风俗。

写诗《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闻捷》(得共中原雪絮春)。

写词《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写文《方山子传》。

1082年47岁,元丰五年壬戌。

自修草房数间,自题“东坡雪堂”,取号“东坡居士”。

7月16日和10月15日与道士杨世昌先后游览黄州赤鼻矶,写赋《赤壁赋》、《后赤壁赋》。

本年写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西江月》(。

杜宇一声春晓)、《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写诗《戏陈慥》(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和《正月二十日。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写文《方山子传》。

本年实为苏轼作品巅峰年。

1083年48岁,元丰六年。

9月27日王朝云生幺子苏遁,写《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题沈君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写词《鹧鸪天》(。

又得浮生一日凉)、《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10月12日写文《记承天寺夜游》。

写寒食诗(自我来黄州)。

本年曾巩(1019-1083)去世。

1084年49岁,元丰七年。

4月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团练副使。

4月游览庐山,写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本年写诗《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次荆公韵四绝》(从公已觉十年迟)。

写词《满庭芳》(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写文《石钟山记》。

7月28日金陵舟中幺儿苏遁夭折,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到常州居住。

与王安石相见金陵蒋山,写诗(从公已觉十年迟)。

本年曾到高邮,与秦观共游。

1085年50岁,元丰八年。

3月5日宋神宗去世,在位19年,终年38岁。

儿子宋哲宗赵煦十岁即位,高太皇太后(宋英宗皇后)垂帘听政。

4月到常州宜兴荆溪阳羡买田,写诗《归宜兴留题竹西寺》(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

5月6日出任登州知州七品(任期1085年10月15日至20日,五天)。

9月18日升任礼部郎中。

12月18日升任起居舍人六品。

本年写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写赠别诗《送杨杰》(天门夜上宾出日,万里红波半天赤)、《登州海市》(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1086年51岁,元祐元年。

王安石(1021-1086)去世,终年66岁。

3月14日升任中书舍人四品。

9月1日宰相司马光(1019-1086)去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