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摘要】京族是一个独特的海洋民族,京族人民有着色彩斑斓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大量的文化遗产,都是丰富的中华民族瑰宝之一,保护与传承其文化精髓是历史所需,也是文化发展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京族文化;保护;传承;建议;措施

一、引言

京族是一个海洋民族,中国的民族聚居呈“大杂居,小聚居”的模式,而京族聚居的地域主要在广西防城港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这三岛,被称为“京族三岛”。京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祖先大约是明代的时候就迁移来华;京族也是一个年轻的民族,1958年国务院才正式定名为“京族”。它的主要聚居地在防城港,与越南的民族同宗同源,是由古骆越部发展而来的一个民族,是民族融合、国家兼容并包的代表。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髓和标志,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性。京族人民有着色彩斑斓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大量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哈节,语言文字、独弦琴、服饰等,其中独弦琴和哈节成为京族文化的标志。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文化交流不断的加强,少数民族不断的汉化,在这

样的社会环境下,如何使具有传统特色的京族文化得到完整的继承并使之做到与时代接轨,迸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是大众共同关心的话题。

二、京族文化保护发展现状

(一)节日

哈节是京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京族人们祈求岁物丰成,国泰民安的精神寄托,类似于壮族的“三月三”歌圩。“哈”是京语的译音,具有两个意思:一是“吃”的意思,因此哈节也被译为“乡饮节”;另一个则是“歌”的意思,因此又称“唱哈节”。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哈节的传说,一说哈节是为了纪念海神公的诞生。京族人主要以海洋渔业为基本生产方式,故信奉海神,每年都将海神接到哈亭供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另一说则是有一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播歌曲的名义,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她的歌声委婉动听,充满情谊,京族人民备受其感动,后人称她为歌仙,建立了“哈亭”作为纪念,并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渐形成节日流传下来。“哈节”活动历时三至五天,期间歌舞昼夜不断,热闹非凡。“哈节”的活动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部分:迎神、祭神、入席听哈、送神。仪式主要有“唱哈”和“舞蹈”,都是以“哈妹”为主,他们所歌唱的有民间传说、爱情故事等较为贴近生活的内容。哈节不仅是青年男女之间的以歌会友,联络感情的节日,而且也是京族人祭

祀神灵祖先的节日,已于2006年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随着旅游和贸易的发展,哈节由原来的纪念传说中歌仙的节日,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简单化。以前京族人十分重视哈节,各项庆祝活动连续举办几天几夜,而现在人们为了获取更大的商业价值,周边的酒店、农家乐、海鲜市场、旅行社大肆揽客。因此哈节前后会迎来大批游客,原本蕴含传统文化意义的节目演变成了海滩边上的吃喝玩乐,使来观赏过哈节的大部分游客对它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迷人的海景

以及美味的海鲜上,而真正感受到京族文化内涵,对京族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却很少。

(二)语言文字

京语曾经是京族人民之间交流的主要语言方式,类似于越南语言,在语音和语法方面差异较小,大量向汉语借词。京语不仅是京族情感发展的纽带,而且也是京族的文化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有一部分的当地人依然在使用这个语言,但是有很多字词的发音已经改变原来的语音面貌,并不断趋近于白话和普通话。

京族没有它自身通行的文字,但遗存有一种土俗字,被称为“字喃”,又称“喃字”。“字喃”的意思即吟唱的文字,在民?g广为流传,是京族文化的另一标志,它的作用主要突出在记录京族的历史、保存京族的文化等方面。“字喃”是

10至20世纪初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期间,“字喃”是记录京族文化的唯一工具,它的形制与壮字相同,都是利用汉字或汉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组成的新字,作为借用汉字的补充,既用汉字表音,也用汉字表义。哈节期间所念诵的迎神词都是用“字喃”创作而成,民间还使用“字喃”记录了许多传说。在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下,京汉文化交流深化,教育事业发展,民族来往增多,京族人逐渐汉化,接受了本地白话、普通话,汉字也成为了京族人民日常记事的主要工具。在这些外来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字喃”被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所淘汰,使用的机会少之又少。如今懂“字喃”书写、读音及意义的人已经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都已超出花甲之龄。京族“字喃”面临失传危机,这意味着京族的传统文化难以保全,甚至存在消失的可能!

(三)艺术

独弦琴作为京族的一种乐器,制作材料分成竹子、木头两种,于公元八世纪盛行东南亚。独弦琴是京族独有的乐器,又称独弦匏琴、一弦琴,京语称旦匏,历史悠久,是京族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京族独弦琴艺术主要包括独弦琴制作技艺和独弦琴演奏艺术,这些技术大多是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独弦琴的琴弦只有一根,却能弹奏出千变万化的琴音来,有泛音、基音。富于灵动美妙的音色,在仅有的一根弦上缓缓流出,高低起伏,绵绵动听。独弦琴曾是诗人吟诗作赋的奏

音,后有歌舞助兴、伴奏其他乐器的作用,且独弦琴也用于节庆以及丰收时弹奏助兴。京族独弦琴艺术在2010年被入选至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名为传统音乐。但在21世纪,会弹奏独弦琴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即使有专人教学,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能坚持学习的学生很少,因此对这一独特艺术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刻不容缓。

此外,别具一格的京族服饰也作为京族文化的代表之一,京族服饰质料多为舒软的丝绸,如今的京族人多在盛大节日或特殊情况时穿京族服饰,平时不常穿。过去京族男子民族服饰的上衣样式多为长于膝盖、无领无扣、露胸袖窄,下身是阔长裤子,配有腰带,这样利于海上捕鱼。现在京族男子的民族服饰多为无领、有扣的或者袖长有扣的上衣,裤子颜色丰富多彩,腰带也会视情况而束。京族女子穿的民族服饰颜色多彩且会随年龄的不同发生变化,上衣则为有扣、长度到腰间的短衫或是如旗袍状却从腰间开叉至小腿处的

长衫,下装是与京族男子一样的阔长裤子,最具特色的是京族女子长衫多有“胸掩”。三、措施和建议以上提到的京族文化的标志性代表都面临着不同程度

的发展危机,京族最具代表性的哈节,在发展潮流中逐渐商业化和简单化,举办活动主要是为了吸引外来游客,但对本族青年却没有很大吸引力;现如今,使用京语交流的京族人民越来越少,“字喃”面临失传危机;会弹奏京族独有乐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